兩人低低細語了一番,只見塗節不斷的點頭,到最後,猛的一拍桌子,哈哈大笑道:“好計謀啊,好計謀,歷朝歷代因爲可靠斬殺主考官多不勝數,這楊憲只當科舉的主考官是自己加官進爵的階梯,殊不知,這也是一把懸在頭頂的中天懸劍,一不小心,會人頭落地的!”
“哈哈——哈哈——?”書房裡,兩人大笑不止。
謹身殿內,朱元璋正審閱禮部送來的主考官人選,第一人自然是宋濂了,對於宋濂朱元璋說不上多喜歡,但他的文章、學識,人品讓朱元璋很滿意,尤其這些年教導標兒盡心盡力,讓朱標學識大長,這一點讓朱元璋感到很欣慰,細細思索了一番,硃筆用力的一勾,定下了宋濂主考官的身份。
第二個,鮑恂!
朱元璋掃了一眼書架上厚厚的《西溪漫稿》、《大易鉤玄》、《學易舉隅》、《易傳大義》、《卦爻要義》幾部書卷,點了點頭,道:“這老頭,能入朕法眼的書,學識自也差不到那裡去!算你一個!“硃筆一勾,定下了鮑恂主考官名額!
第三個,詹同!
朱元璋眉頭輕輕的皺了一下,並沒有急着下筆,按他心裡的構想,這主考官最屬意的是劉伯溫,李善長、宋濂,如今三人去了兩個,也不好再找回來,才讓禮部送上人員進行篩選,宋濂、鮑恂兩人,一個是大儒,一個是浙江鄉試第一,薦爲平江教授、溫州路學正,至元元年,登進士第。薦爲翰林。聲名顯赫,學識也是極好的,唯獨對這詹同他並不熟悉,不知爲何禮部將這個人排在第三位。
其實,這詹同聲名比起宋濂,鮑恂絲毫不差。詹同幼年聰穎,學士虞集見到他說:“是個才子。”把他弟弟的女兒嫁給了他。至正年間,舉薦茂才,任命爲郴州學正。正遇戰亂,家居黃州,侍奉陳友諒擔任翰林學士。朱元璋攻下武昌,召他爲國子博士,賜名叫同。當時功臣子弟在內府教習,諸博士講授一經,不能完全貫通。詹同學識淵博,《易》、《春秋》講得最好。應教爲文,才思泉涌,一時無人可與他比。晉升爲考功郎中,負責起居注。舉行舉。。禮,詹同建議恰當,於是被採納。洪武元年,與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觀等人巡行天下,訪求賢才。回來後晉升爲翰林直學士,升爲侍讀學士。但朱元璋並沒有記住這個聲名顯赫的人,此時看到這個名字,只是覺得在哪裡聽過,卻一時想不起來。他對這次科舉極爲看重,絕容不得半點馬虎,主考官關係重大,一人選不對,對不起的就是萬千熬夜苦讀的學子,故而他不得不慎重起來。
“哎,看來朕需要好好問問了!“朱元璋搖了搖頭,自從今日李善長當着滿朝文武百官的面以病爲由,辭去了相國之位,他一時沒想好選誰爲相國,而六部不知皇帝的心意,仍將各部的奏摺送到了謹身殿,沒了中書省的過濾,他的確是累得夠嗆,生怕哪裡一個做不好,壞了大事,有時候也想找一個人來商議,商議,可身邊除了一干太監,還真找不出一個人來,不由得就此作罷!”
正猶豫着要不要下筆,一個侍衛走了進來,對他抱拳道:“陛下, 中書省左丞楊憲楊大人求見!“
“哦——楊憲來了?快請!“朱元璋放下硃筆,擡起頭道。
過了一會兒,楊憲風風火火的走了進來,不及細看,撩起官袍,雙腿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抱拳道:“臣,楊憲見過陛下!“
“哦,楊憲來了,起來,起來說話,這些繁文縟節就不必客套了!“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硃筆,呵呵笑道。對於楊憲,朱元璋還是挺信任的,這些歸功於當初楊憲幹檢校之時,給朱元璋的印象太好了,以至於這些年,疏遠了劉伯溫、李善長、甚至徐達, 唯獨對楊憲一直寵信有加。
當初,朱元璋對羣臣十分信任,可大將軍邵榮、親侄兒朱文正的背叛,讓他便得多疑,親侄兒都背叛,這些所謂的大臣,兄弟,能有幾個靠得住呢?他本疑心病就重,這樣一想,竟是越想越不安,越想越覺得人人都背叛自己,唯有自己掌握着他們的一舉一動,平日裡見過什麼人,說過什麼話兒, 寫過什麼詩詞都鬧鬧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樣一來,就不可怕了,縱然是有人對自己生出二心,他也可以提前知道一清二楚!
動了這個念頭,他就生出了組建檢校的念頭,而楊憲辦事精明,爲人也頗有才幹,且對自己忠心耿耿,所以這個秘密的事情,他交給楊憲秘密對羣臣進行監視,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將帥、徐達、常遇春、鄧愈,便是他的外甥李文忠他沒放過。至正二十七年,他大敗張士誠,派了李文忠擔任行省右丞,總管軍務,但他對自己這個外甥十分的不放心,生怕他重蹈了侄兒朱文正道路,便讓楊憲去監視李文忠的一舉一動,最終楊憲並沒有因爲李文忠是他所寵愛的外甥而有所顧忌,不多久就向他報告說李文忠不聽他的話,任用儒士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干預公事。
得知這個消息,他很生氣,浙江作爲前敵佔區,許多讀書人都在張士誠手下做過事,如今雖然歸到他的地盤,但對這些人,他如何能放心。一聽到楊憲的報告,他立刻派人把這五個人押解進京,結果細細盤問,果然不少有反叛之意,他連夜斬殺了屠性、孫履,流放許元、王天錫、王橚三人,浙江一帶纔算徹底安定了下來,若非楊憲及時彙報,還不知要發生什麼事?這份功勳,朱元璋自然心中有數,此後,楊憲迅速掌握了李文忠手下官員的動向,並一一向他彙報,這一點讓他對楊憲極爲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