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以後太子殿下登基真爲皇,那他們對太子忌憚,最後不是招了太子的忌恨,讓太子殿下把那鍘刀橫在自己脖子嗎?
大勢如此,這些朝廷重臣開始重新估量太子殿下的地位。
這小小的皇椒攪的一陣風雨,倒是讓太子殿下在朝廷重臣的心忽然變了一個模樣
這辣椒送出去的多,楊惜婉自己留的也多。
二十畝辣椒其實特別多,楊惜婉反正按照自己心裡調配好的例,讓這些佃農摘好,該留的留,該寄往京都的寄往京都。
至於剛買的另外五百畝田裡。
楊惜婉決定好了,明年自己那五百畝那田裡,起碼要種一百畝辣椒,二百畝棉花。
至於今年的那五百畝田,楊惜婉決定種兩百多畝田花生和兩百多畝玉米。
玉米的歷史在前世大概是1531年,和這個時代差了大概十幾年,差不多剛好傳入國各省。
換了一個平行世界,這裡也是差不多如此。
玉米已經有人嘗試種植,可是因爲玉米蟲害多,大家又沒有種過,怕種了也是最後被蟲給吃了,這十幾年來種的人寥寥可數,幾乎沒什麼人敢嘗試。
這一年絕收便是冬季捱餓,誰敢種啊。
之前買好地的時候,楊惜婉託趙辰煜給自己收購玉米種,所以這段時間,除了辣椒寄往京都,趙辰煜搜尋的玉米種子也紛紛寄往了楊惜婉手。
玉米種子全國收集,也差不多最多能種兩百多畝,整個國家湊出來不過是如此多,可見這玉米大家都沒經驗,收成少,沒人種。
不過有這些楊惜婉已經很高興了,和自己預想的還多了不少。
還有花生,楊惜婉記的是和玉米差不多的時間傳入,可在這裡,花生似乎沒人知道,不過在沒人知道,楊惜婉只要和趙辰煜這麼一提,憑着趙辰煜的人脈和威信,很快搜尋到了楊惜婉口的花生作物。
花生很少,都沒有玉米種子一半多,最多加起來也一百畝多的種子。
和自己預想種那麼多還是有差距,不過即使如此,楊惜婉心裡也滿足了,總沒有好對吧。
至於番薯,馬鈴薯什麼的,楊惜婉不急。
這大齊國海運並沒有大開,都是大齊國本地一些遠航商人帶回來的東西,這遠航的商人少一隻手掌都數的出來,若是有契機,她一定要讓趙辰煜大開海運,把那些海外的東西都一一引入大齊國。
讓大齊國的本土人,不在因爲糧食捱餓。
這是楊惜婉的初衷。
因爲要種玉米和花生,這兩樣東西,沒有人有什麼經驗,所以楊惜婉都沒有在醫館,都天天鑽在田間教這些點佃農要如何種植。
花生種下去非常簡單,只要土壤肥沃,種下去不需要打理,方便的很。
玉米較嬌氣了,從一開始播種出苗,要拔草,免的雜草吞噬了田間的營養,讓玉米長勢不好,而且玉米長到半途一定要施肥,這樣結出來的玉米纔會顆粒飽滿,不至於撕開玉米皮,裡面光禿禿,玉米粒分佈不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