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

石星奏疏在朝雖引起廣泛的贊同,但最終卻如石沉大海,沒濺起絲毫的動靜出來。到這時,朝中與遼陽爲敵的總是感覺心懷舒暢,張四維雖然早就墓木拱矣,但晉黨的殘餘在朝中還當真不少,初冬時節,京裡難免感覺有幾分蕭條,晉黨中人和晉商聯起手來,藉着冬至的名頭,在京裡若干地方擺了好幾天的花燈,總花了有幾千銀子,但在晉商心裡,這銀子花的太值了。現在山西等地順字行的勢力也是很不小了,晉商們被壓迫的喘不過氣來,他們現在在京城和北直隸,包括河南山東的生意已經快做不下去,不論是糧食還是布匹,鹽,藥材,以前晉商包圓了的生意現在已經是被順字行搶了個七七八八,剩不下幾個了,在北方,他們已經在薊鎮不停的打通關節,怎奈晉商能送錢,順字行也能送,晉商力量是分散的,順字行可是隸屬一家的龐然大物,不僅是薊鎮的關節買不通,連山西鎮和固原,延綏這幾個鎮都快保不住了。

可以說,這世間晉商是最恨惟功的一羣人了,在現在大局將要底定的情形下,花上幾千銀子買自己一個痛快,哪怕是精明的山西佬們,也是捨得花這筆錢的。

呂紳,梅國楨,李甲等人仍然是在繼續努力着,只是他們的努力,漸漸快成爲笑談。

晚來天欲雪,烏雲壓城,衆人齊聚在梅國楨的住處,每個人都是神色陰沉着。

皇上毫無誠意,毫不避諱的敵意和對惟功的打壓是明顯的了,在這樣的氛圍下,原本和遼陽有一些交往,或是與李甲等人有一些交情的人都選擇了在這個時候明哲保身,畢竟交情再深,也不能拿自己的仕途去拼。

朝中的情形,漸漸轉爲絕望,算算時間,錦衣衛已經應該到遼陽了。

一去數百緹騎,遼陽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也不知道那些畜生混帳,到遼陽是怎麼個情形。”

李甲和杜禮還有胡三省都是遼陽人,離家數年,除了中間請過一次假結伴回家之外,這三四年光景又不得返回,大明的官員,說舒服也舒服,在朝爲官其實沒有什麼公務可言,說不舒服也是十分不舒服,真正的公假一年只有十來天,想做什麼都是時間不夠,除非是請長假,但對熱心向上的青年官員來說,請長假雖然一請就準,但朝中沒有得力的奧援和說的過去的理由,一請長期之後,論資排序都會有麻煩,甚至會被吏部推選到地方爲官,離朝容易,想回來就難了,所以就只能在朝裡苦苦熬着,張居正十九年不能回家一次,在大明官員有心向上的官員中,絕非個例。

對呂紳等人來說,心憂的是整個遼陽集團未來的前途和遼陽革新是否能延續下去,對李甲等人來說,還要格外憂心錦衣衛在遼陽的破壞程度……錦衣衛是怎樣的一羣人,在京爲官的他們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要緊的就是趕緊有最新的軍報。”呂紳的眉頭擰成一團,饒是他已經身居高位,但今

次之險惡,已經叫他有無從措手之感。

“現在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梅國楨面沉如水,道:“大人有可能真被逮拿至京,到時候,我們要做好一切準備,一則不能叫大人久系詔獄,二則不能叫錦衣衛們虐待,三則,要替大人找一個更合適的位子,最少,不能是空頭都督,得加掌某府事,或是僉書。大人在京有一些權力,遼陽地方,可能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不起反覆的替手人物,大人不在遼陽,諸多改革,才能繼續下去。”

梅國楨和呂紳都已經是四品高官,哪怕是往下混資歷,最少也是部堂致仕,如果只是爲了升官發財,他們倒不必攀附於惟功,也不必和遼陽合作的這麼緊密。事實上,在惟功興業之初,只能以純粹的理想來打動一些真正有高尚品格的官員,比如呂紳和梅國楨等人,那些見錢眼開的一類官員,在這一次的事情上,只能打邊鼓當外圍,真叫他們衝鋒陷陣,那是絕無可能。

真正的打不散的,逆境下仍然抱團忠於遼陽的,反而是這些不圖名利,只看到了遼陽革新有利於生民百姓的一羣人了。

“絕不至此。”

到了此時,反而是遼陽出身的幾個態度特別的篤定。李甲和杜禮等人對視一眼,才又向呂紳道:“哪怕天地崩裂,我們也不會相信錦衣衛能在遼陽將總兵官拿捕。”

“最多是叫錦衣衛禍害一下地方,絕不會有拿捕之事。”

“真有悍然拿捕之事,我們就等着大變發生吧。”

遼陽這幾人的態度使得呂紳等人也堅定起來,呂紳油然道:“今早我到內閣辦事,王閣老還詢問起此事,我也是打了包票,遼陽必定大勝,王閣老似信非信,今晚之後,若他再問,當然還是堅持此前的說法不變!”

……

……

內閣也確實要有所動作了。

萬曆能留中,但內閣對舉朝關注的熱點事件是不能裝作視若無睹的。內閣近在宮廷,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是機要秘書之臣,說大了是宰相,往小了說也是皇帝的信臣,有嚴嵩,高拱,張居正前後打理過的內閣,固然申時行一意要還威福於主上,但多年的積威下來,內閣還是獲得了嘉靖之前歷朝閣臣很難有的權威。

到萬曆晚期,閣臣仍然權重,天啓年間亦是如此,到崇禎年間,十七年換五十多任輔臣時,內閣的權威也就蕩然無存了。

鑑於遼陽事件的沸沸揚揚,內閣決定就在文淵閣召見幾個上疏的官員,同時召詢兵部尚書王一鄂入閣詢問遼陽之事。

王一鄂是徐階的門生,歷任地方要職,曾任兵部左侍郎總理京營戎政,這已經是要職,後來蹇達被彈劾去職,遼鎮李成樑去職,地方不安,王一鄂爲薊遼總督,任期雖不長,卻穩住了九邊大局,因而還朝爲兵部右侍郎,未已便爲兵部尚書,同時加太子少保,也是國家的部堂重臣了。

此人久在地

方,又素知兵,內閣召他前來,當然是表示尊重兵部權威的意思。

萬曆已經久未升朝,內閣和各部反正照常辦事,等辰時過了,各人本衙門的公務差不多完事了,便是相約一起往內閣去。

理論上,天子是每日早朝之後就駕臨文華殿,登金臺視事,召見大臣,諮詢國務,當然也在文華殿召開經筳,聽取翰林學士們講授聖人之道,聽取微言大義。

但事實上萬歷在張居正死後,文華殿幾乎棄之不用,幾年間也難得用上一回,文淵閣與文華殿相隔極近,是當年皇帝們爲了隨時諮議閣臣而特意啓用,現在皇帝雖是不在,內閣閣臣們卻是照常在內閣辦事,文淵閣地方其實十分狹小,夏天炎熱而冬季酷寒,縱使是首輔,亦不得不在這種很糟糕的環境中見人辦事,處理國家大政,每個大學士都在中堂東西對坐,待呂紳等人趕到之後,幾個閣老無非頷首致意……侍郎和右僉都御史都是高官了,但在內閣之中,真的什麼都不算。

待王一鄂趕到之後,向諸閣老致意,申時行以下,這才都還了半禮。

閣老之尊,當然不及前宋宰相,但亦是足夠尊貴了。

衆人當然也有座位,到齊之後,諸閣老放下手中公事,開始正式的問事。

內閣說事,當然是十分鄭重,申時行爲首輔,由他先向呂紳等問道:“諸羣上疏,堅稱遼陽大捷,但還沒有正式的遼陽奏報,何以知之,又何以肯定呢?”

這個問題是必然會有,呂紳等人早就商議好了,李甲起身答道:“下官與遼陽總兵官常有書信往還,此捷報先是風聞,前日接到遼陽總兵官與塞外手書,乃確定有大捷之事。”

申時行心中一沉,越是對手,便越是瞭解越深。

他在前幾年一向打壓遼陽,對惟功印象十分惡劣,近年來,遼陽與江南合作越來越多,說惟功好話的江南籍官員士紳也多起來,申時行不好惡了衆意,於是早幾年就開始收手,不復與遼陽爲敵。

但此前的功夫不是白下的,他知道,惟功絕不是虛言矯飾,諱敗爲勝的性格,說是大捷,是必然就是大捷。

呂紳等人,不須再問,幾個閣老,只不過問了幾句細節上的事,便拋開不再多問了。

這幾人的消息得自遼陽,雖不是正式軍報,也可等同視之。

現在的爲難之處就在於,內閣要不要介入,申時行等人,要不要提前勸說萬曆皇帝,重視遼陽之事?

內閣的閣老,無不是皇帝信任的人,同時又得在外朝保持相當的影響和權勢,這其中的調和出自於內心,稍有錯失,便會是兩頭不討好的局面。

如果提醒皇帝,可能會逆了帝意,而不提醒,最終遼事出乎衆人意料之外時,出來背書的就是文淵閣中堂的這些大佬們了。

這種結果,非任何一個閣老所樂見,召王一鄂來,便是爲了撇清責任!

(本章完)

第五十六章 提點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八百七十章 壓服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訊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二章 驚變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五百四十九章 援沈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六百四十九章 獵騎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七百九十五章 衝陣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四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六章 兩帥第四百章 意外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二百一十四章 獵物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三章 殺良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