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歷史

太陽緩緩的落到地平線以下,楊辰遠站在廟門口,雪花飄落到臉上,雪又下了一天,仍然沒有停的意思,今晚只能在這廟中再停留一晚。不禁有些喟然嘆息,他已經從尉遲杏香口中知道了不少的歷史,這是和他上一世完全不同的歷史空間。

這一世的歷史上也有上古神話時期,也有春秋戰國時期,最終也是秦帝國掃六合一統中國。但是,秦帝國的國祚卻延續了200餘年,傳承十五世,後被夏王朝所代替。

大夏王朝傳世到今日已有300餘年,自夏高祖周欒起義,推翻了傳承百餘年,以殘暴著稱的大秦王朝以來。歷經多年,夏曆176年,周啓即皇帝位,史稱夏景帝,景帝執政期間,爲了徹底解決掉困擾中原千餘年的民族問題。採用了宰相衛夫子的民族同化政策,將長期滋擾邊境的夷、狄、蠻、戎、羌等五個胡族人分化整合。

親漢的胡族內遷至關內,分發土地,教授種植,並鼓勵胡漢通婚,胡漢民族平等,是爲“熟胡”。對排漢的胡人則痛下殺手,十年間分別派遣大將軍種逖、曹信領兵二十萬橫掃胡族,將“野胡”逐出漠南。夏王朝疆域擴大了近三分之一,中原王朝第一次實現了多民族的大一統,王朝空前強大。

夏景帝在位23年,傳至宣帝,宣帝在位18年,傳至獻帝,獻帝在位12年。宣獻二帝在位期間,並未有太大的作爲,基本延續了景帝的執政策略,對內施行無爲而治、與民休息的養民政策,對外繼續延續民族融合政策。夏王朝國力沒有大的發展但也並未衰落。

夏曆229年,夏獻帝駕崩。年僅8歲的周衷繼位,史稱夏惠帝。惠帝年幼,太后賈氏攝政,重用外戚一黨專政,太后賈氏父賈正風拜太傅“錄尚書事”大權獨攬,總攬朝綱。賈正風上臺以後,大肆安排親信、排除異己,賣官鬻爵,惠帝朝官員日漸腐敗,貴族奢靡之氣日甚。

夏曆233年,中原並、青、豫、荊、湘、揚、幽、陝、隴等九州發生大規模的蝗災,百姓餓殍遍野,受災嚴重地區,甚至發生易子而食的現象。

賈正風並未拿出有效的賑災措施,而且昏招迭出。

其一,派遣次子大司農賈旭擔任賑災特使,賈旭將賑災糧大肆摻假,截留賑災財糧十之七八,並以高價賣出,大發國難橫財。

其二,賈正風聽信手下幕僚通越的建議,改變了由景帝朝開始執行的民族平等政策,將屠刀揮向了已經半農半牧狀態的“熟胡”,將胡人的稅租提高三成,糧食不夠用牛羊等牲畜抵償,而且牲畜抵償率壓制的極低。

短短五十多年的民族融合政策,並未將這些“熟胡”完全同化,他們和平年間是安分守己的農、牧民。但是如有需要,他們上馬就是騎士,是最勇猛的戰士。當朝廷的壓榨超過他們的極限,當琴絃最終繃斷的時刻,他們反了。

率先起義的是戎族人,戎族首領宇文壽廆在幽州舉世,打起“清君側”的旗號率先發難,聚集騎兵八萬、步兵十萬,短短五個月時間,先後攻佔幽、豫、並三州,兵鋒直指夏王朝的都城長安府。

夏曆234年2月,宇文壽廆的義子宇文韜領兵五萬率先攻破長安府。夏惠帝周衷、丞相賈正風、太后賈氏被殺。宇文韜下令屠城三日,長安府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夏王朝滅亡,史稱北夏。

北夏滅亡後,中原大地陷入大亂,各個軍閥勢力揭竿而起。

夏曆234年5月,戎族人宇文壽廆返回幽州駐地,率先稱帝,定都保定府,改國號“秦”。宇文壽廆立長子宇文遂爲太子,都督並、陝、隴三州諸軍事,坐鎮長安府。戎族秦國佔據夏朝十六州中的幽、豫、並、陝、隴、荊六州,成爲中原第一大的軍事割據勢力。

夏曆234年7月,周衷的堂兄琅琊王周遷,放棄固守的青州,舉族南下。夏朝士大夫和各路漢人豪強紛紛來投。周遷渡過長江,抵達揚州,定都江寧府,繼續打起“大夏朝”的旗號,廣招天下漢人義士,史稱“南夏”。此時的這個夏朝,只佔領了揚、粵、湘、贛四州,其中湘州都督趙居、贛州都督錢墩還只是名義上的歸順。

琅琊王周遷手下第一大將厲坤與周遷意見相左,並未與周遷一同南下,繼續留守青州,招兵買馬,自封青州刺史,都督青州諸軍事。

夏曆235年3月,狄族首領段文茷在遼東舉事,宣佈脫離夏朝管轄,轄遼、蒙、承三州,定都遼陽府,建國號爲“燕”。

夏曆235年9月,羌族人李渭陽在蜀州舉事,定都成都府,建國號爲“蜀”。

同年11月,蠻族人申屠甲在昆州稱帝,定都大理府,定國號爲“理”。

在經過了創業階段的拼搏,稱帝建國後的榮耀後,逐漸步入老年宇文壽廆失去了銳意進取的霸氣。開始沉迷於聲色犬馬,酒色慢慢掏空了,因多年征戰傷病纏身的身體。

夏曆244年底,在戎族秦國建國十年後,宇文壽廆走到他的人生盡頭。彌留之際,宇文壽廆下詔,宣長安府留守,太子宇文遂回保定府即皇帝位,命漢人博陵崔氏族長崔凌運爲丞相,輔政大臣,總領朝政。命義子趙王宇文韜爲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

夏曆245年元月,一代梟雄宇文壽廆崩於保定府的壽陽宮,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終年62歲,諡號“武”,史稱“後秦武帝”。

宇文遂帶領着一千二百名扈從,由長安府趕往保定府。行至距離保定府不足三百里的定州府附近時,突然殺出八千輕騎兵,僅僅一個時辰,太子宇文遂及一千二百名扈從被全殲,未留一個活口。

宇文壽廆第三子淮陰王宇文鈞,提着宇文遂的人頭趕往保定府,準備即皇帝位。行至保定南郊五十里處的徐水附近,遭遇了帶兵平叛的大將軍趙王宇文韜。徐水河畔,激戰一天一夜。宇文韜大勝,斬宇文鈞於陣前,殲滅叛軍三千五百人,俘虜四千人,宇文鈞叛亂終了。

同年4月,宇文韜立宇文壽廆的小兒子,年僅十二歲的宇文珏爲帝。次年2月,趙王宇文韜加九錫,6月,宇文珏禪讓皇位與趙王宇文韜。同年10月,宇文珏自縊於恭王府中,年僅13歲,史稱“後秦哀帝”。

夏曆246年10月宇文韜改國號爲“趙”,南遷國都至洛陽府。

宇文韜滅秦建趙後,僅僅維持十年和平的中原大地,再一次陷入戰火紛爭,中原各路諸侯紛紛打起反旗。以豫章王宇文禪、晉王宇文昊、荊襄王宇文絡、淮南王宇文成檢等四路藩王起義最爲勢大。宇文韜御駕親征,用了八年時間,基本將國內叛亂平息。

這八年中,在宇文韜帶兵四處救火的期間。在隴州地界上,一個叫尉遲圭的夷族部落族長,兼併整合了駐紮在陝、隴兩州和西域的夷族各部,快速的佔領夏舊都長安府,並將東部國界線推至潼關,勢力範圍遍佈陝、隴二州及西域東部。

夏曆254年8月,尉遲圭在隴州稱帝,定都天水府,建國號“隴”。次年9月,宇文韜親率戎族騎兵十萬,以漢族爲主的步兵二十萬,御駕親征,進攻夷族隴國。

尉遲圭命自己的侄子平東王尉遲虎爲徵東大將軍,領夷族騎兵三萬、漢人步兵十萬。駐守平城-容城-潼關一線,抵抗戎族軍,關中平原在宇文壽廆之亂之後,再一次生靈塗炭……

第三十三章上任第二十六章棋盤第三十二章報道第四十三章怪令第四十二章地洞第四十三章怪令第一章穿越第三十六章立威第二章路遇第十七章破局第二十六章棋盤第三章少女第三十章心動第二十二章鐵匠第十七章破局第十四章滅門第十八章三策第六章歷史第四十一章休戰第二十九章遇襲第十一章交談第三十九章開戰第二十六章棋盤第三十九章開戰第九章狼襲第三十八章戰前第三章少女第三十六章立威第九章狼襲第三十八章戰前第二十章失儀第二十章失儀第四十章弩炮第十二章請求第五章過往第十九章夜宴第三十三章上任第十八章三策第二十章失儀第二章路遇第十九章夜宴第三十七章空餉第十九章夜宴第六章歷史第二十三章完成第七章生病第三十六章立威第二十五章辭別第三十二章報道第三十章心動第八章續命第十七章破局第十二章請求第十一章交談第十七章破局第三十三章上任第四十章弩炮第三章少女第三章少女第三十一章探查第七章生病第五章過往第三十八章戰前第二十三章完成第十一章交談第七章生病第九章狼襲第七章生病第三十五章軍法第十章林氏第五章過往第九章狼襲第十四章滅門第二十章失儀第七章生病第十六章入城第十章林氏第七章生病第十六章入城第三十二章報道第二十七章兩處第十五章對弈第三十四章憤怒第三十七章空餉第三十五章軍法第三十三章上任第二十八章肥羊第七章生病第二十三章完成第十章林氏第三十一章探查第三十六章立威第二十八章肥羊第十八章三策第二十二章鐵匠第六章歷史第八章續命第四十二章地洞第十八章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