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

雖然皇帝被俘,但宋朝的軍民卻沒有放棄,8歲的益王趙昰、4歲的廣王趙昺逃到溫州,隨後又逃到福州。益王被奉爲天下兵馬都元帥,廣王副之。五月一日,益王即皇帝位,史稱宋端宗,改元景炎。以陳宜中爲左丞相兼都督,尚在揚州堅守的李庭芝爲右丞相,陳文龍、劉黻爲參知政事,張世傑爲樞密副使,陸秀夫爲籤書樞密院事。不久文天祥從元營逃回,任爲右丞相兼知樞密院事。不屈的君臣們重建了宋廷,仍然沒有放棄。江南、四川各地的許多州縣雖然被切斷外界聯繫,但仍然閉城固守,誓不降元。李庭芝仍堅守揚州,元軍從德佑元年下半年就開始圍攻揚州,阿術築長圍圍困,揚州城內缺糧,死者滿道。至次年二月,路上的死人都被活人割來吃了,但軍民依然堅守不降。太皇太后和恭帝投降後,也向揚州發出詔諭,李庭芝登城對使者道:“奉詔守城,未聞有詔諭降也。”不久全太后(宋度宗皇后)、宋恭帝被元軍押往大都,通過揚州時又來勸降,全太后詔曰:“現在我和嗣君都已經臣服,卿尚爲何人守揚州?”當年徐徽言尚可對金人道:“我爲建炎天子守土!”現在李庭芝並不知道益王逃脫的消息,以爲大宋已經徹底滅亡,無話可答,但依然不降,發弩射死使者。李庭芝涕泣誓師,盡散金帛犒軍,遣姜才率四萬兵出城奪兩宮,當然沒有成功,退回閉城堅守。知真州苗再成也出兵奪駕,仍沒有成功。阿術又遣使來勸降,被李庭芝斬使焚書。但阿術可能也很欣賞李庭芝,堅請赦免李庭芝,仍然給他機會投降,非常有誠意。李庭芝始終沒有答應,率軍繼續堅守。七月,李庭芝得到詔書召他和姜才入朝,得知宋廷尚有一脈,欣喜若狂,立即留淮東制置副使、知揚州朱煥守城,自與姜才率7000兵走海路南下。阿術率兵追擊,李庭芝暫避入泰州,被元軍所圍。不料此時朱煥卻獻揚州城以降,元軍抓住李庭芝的部將和妻兒到泰州城下勸降,裨將孫貴、胡惟孝等開門投降。李庭芝聽說後趕緊投蓮池自盡,水淺未死被俘。

阿術本來不想殺李庭芝,朱煥卻說:“揚州自用兵以來,積骸滿野,都是因爲李庭芝、姜才所爲,不殺他們怎麼行?”這個朱煥的邏輯能力如此高妙,阿術不由得深爲歎服,於是殺李庭芝、姜才,揚州人民聽到無不泣下。阿術立即猛攻真州,苗再成戰歿,真州失守。繼而通州、滁州、高郵等地相繼失守,兩淮完全失陷。四川仍在激烈戰鬥,元軍甚至並不佔優勢。直至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軍攻佔四川各地,將重慶陷入孤城境地,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張珏依然堅守不棄。最後,元將汪良臣、不花、塔海鐵木兒率大軍從水陸兩路猛攻,都統趙安開門請降。張珏一邊繼續頑抗一邊自殺,自殺數次未果,攜妻小逃到涪州才被元軍俘獲,押送至大都路過安西(今陝西西安)時終於自殺成功。而擊斃蒙哥汗的合州釣魚城仍然是永遠無法攻克的堅城,這一次元軍通過更長時間的圍困,由於連續兩年秋旱,城內終於斷糧。合州安撫使王立對部將說:“我們當然應該盡忠死節,但滿城生靈怎麼辦?”後來王立與元帝國領西川行樞密院李德輝聯繫,特奏元世祖,如果投降則請不屠城。

釣魚城自宋蒙開戰以來堅守近四十年,讓蒙(元)軍吃盡了苦頭,元軍無不深恨此城,蒙哥汗更有明確遺命“若克此城,當盡屠之”,但由於確實無法攻破,元世祖特許不屠。於是王立向李德輝請降,保全了一城人民,堪稱蒙古征服史上的一個奇蹟。後來李德輝卒時,王立率合州居民爲其披麻戴孝,以感恩德。至此,四川、京湖、兩淮相繼被元軍攻佔,現在殘宋就只剩下福建、兩廣。伯顏入臨安前,文天祥便出使元營。雖然元軍佔盡優勢,伯顏非常驕橫,但文天祥不卑不亢,引得伯顏大怒,將宋使全部扣押。但押運北上路過鎮江時文天祥又逃脫,乘海船離去。後益王在福州即位,召文天祥爲觀文殿學士、右丞相兼知樞密院事。不久文天祥與陳宜中議論不合,以都督身份外出募集了很多義勇軍,收復江西部分州縣。但這些義勇軍畢竟不是正規軍的對手,很快又紛紛敗下陣來。面對元軍兵鋒,宋廷又離開福州繼續往南方遷移,來到泉州。當地勢力最大的土豪是蒲壽庚,此人本姓Abu,阿拉伯裔,六世祖遷居四川,後遷居泉州,通過海上貿易發了大財。蒲家對促進海上貿易和打擊海盜都有重大貢獻,宋廷授予其官職以資鼓勵,蒲壽庚已累官至福建安撫使。

但蒲壽庚經過投資收益分析,認爲幫助流亡宋廷不如投降元軍賺錢多,於是將宋廷趕到海上,後漂泊到廣東潮州落腳。事實上此時流亡宋廷仍有御前軍17萬,民兵三十餘萬,只要找到一個海路暢通的大城安頓,完全可以與元軍一戰,以圖後舉,泉州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蒲壽庚這位商人爲了經濟利益拒絕救國,宋廷未能在泉州落腳,是流亡失敗的一個關鍵因素。此時蒙哥汗之子昔裡吉在北方叛元,元世祖急調伯顏入衛,追擊流亡宋廷有所緩和。文天祥又趁機組織義軍北伐,收復了一些州縣。元世祖設江西行中書省,以塔出爲右丞,麥術丁爲左丞,李恆、蒲壽庚、程鵬飛爲參知政事,負責追擊殘宋。李恆率陸軍擊敗文天祥,蒲壽庚引海軍追至廣州灣。文天祥一度幾乎被俘,參謀趙時賞冒充文天祥,掩護其逃脫,但趙時賞和文天祥的妻兒被俘,後被殺害,文天祥領導的第二次抗元又被壓制。景炎三年(祥興元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流亡宋廷已經被擠壓到廣東海上,宰相陳宜中號稱去聯絡占城國(在今越南南部),結果又當了逃兵。五月,宋端宗座船被颶風所毀,救起來生了一場大病,不久駕崩,年僅11歲。宋廷又擁立7歲的衛王趙昺爲帝,史稱宋末帝,改元祥興,以宋度宗皇后楊氏爲太后攝政。

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16章 契丹:北方草原上的第一個文明帝國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19章 劍舞!攻克太原!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94章 窮途末路第70章 龍城精神第81章 李顯忠:帶血歸來的異族忠臣第102章 喘息之機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89章 唐島海戰:海戰史上的經典名着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20章 幽雲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89章 唐島海戰:海戰史上的經典名着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65章 梁氏家族最後的瘋狂第104章 釣魚城之戰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第32章 遊牧鐵騎的終極噩夢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11章 北漢:最難啃的硬骨頭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59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16章 契丹:北方草原上的第一個文明帝國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19章 劍舞!攻克太原!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33章 謝幕:火與霜之協奏曲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13章 文明的頂峰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99章 端平入洛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62章 名將盡授首第84章 淚灑中原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58章 縱橫千里的宦將李憲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99章 端平入洛第40章 什麼都能幹,除了皇帝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58章 縱橫千里的宦將李憲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92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1)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第13章 文明的頂峰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49章 名將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