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

阿骨打最初的軍事行動非常成功,由於遼帝國不重視,他得以較輕鬆的攻掠北方一些邊城,兵臨寧江州(今吉林扶余東石城子)時,才引起遼國高層的重視,派東北路都統蕭嗣先率大軍圍剿。但蕭嗣先輕敵大敗,其兄蕭奉先正任樞密使,力保無罪,遼軍賞罰分明的優良傳統被徹底敗壞,從此軍紀無存。政和五年(遼天慶五年、金收國元年,1115年)阿骨打稱帝,國號金,改元收國,色尚白,阿骨打取漢名完顏旻,即爲金太祖,以完顏阿離合懣爲國論勃極烈,相當於丞相。北京大學的劉浦江教授經過考證,認爲金建國的這一段歷史均爲後世杜撰,其以漢制建國的實際時間大概在宣和四年(遼保大二年、金天輔六或七年,1122年)。金太祖即位後又攻克了黃龍府,這一下終於引起了天祚帝的重視,開始調集大兵征剿,並且準備親征。但這個時候形勢已經相當惡劣,渤海人也起兵叛亂。政和六年(遼天慶六年,1116年),渤海人高永昌刺殺東京留守蕭保先,帶領渤海人重建大渤海國。

渤海族是契丹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渤海的獨立比女真帶給遼帝國的打擊更大,而且渤海和女真相互支援,頑強抵抗住了遼軍的征剿。爲征討渤海,遼帝國徵集饑民組建了一支28000人的“怨軍”,意爲報怨女真之意。怨軍中有一位將領叫做郭藥師,以後也會成爲一個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即使到這個時候,焦頭爛額的遼帝國仍然不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兄長宋帝國在暗中搞鬼。天祚帝確實算不上一個好皇帝,當女真進軍越來越順利時,上京、中京都已淪陷,他卻沒有想過要振作起來保家衛國,而是想到有大宋這個哥哥、西夏這個侄女婿,實在不行跑過去也不失富貴,當皇帝當到這個份兒上實在是無恥之極,可怕的是羣臣大多支持他這種想法。由於遼國的防禦主要是針對南方的宋帝國,在山後和三關修築了大量工事,但在北方缺乏戰略屏障,極易被騎兵突襲。爲了自身安全,天祚帝竟然放棄京城,任彰聖軍節度使耶律淳爲秦晉國王、南京留守,自己跑到夾山去躲藏起來。樞密使蕭奉先還說:“女真雖然可以陷我中京,但終究不能遠離巢穴三千里直搗雲中(今蒙古)吧?”言下之意是中京不要了。

遼軍士氣更加消沉,女真軍進展更加順利,輕鬆攻克上京、東京、中京後,又吞併渤海國,控制了遼帝國東、北方的大片領土。由於天祚帝深入草原,和朝廷音訊不通,留守南京的南府宰相張琳、參知政事李處溫聯絡都統蕭幹,謀立耶律淳爲帝。耶律淳本人覺得攝政即可,極不同意即位,因爲這實際上是篡位。但天祚帝人心盡失,南京臣民紛紛懇請耶律淳即位,並以安史之亂時唐肅宗在靈武即位,取代唐玄宗的歷史故事勸進。宣和四年(遼保大二年、金天輔六年,1122年),又是一場類似於陳橋兵變的故事,耶律淳即皇帝位,改元建福,即爲遼宣宗,遙降天祚帝爲湘陰王。這個國家史稱北遼,實際控制的地盤主要是幽雲地區,而沙漠以西、以北的西南、西北兩招討府屬下的部族仍由天祚帝所控制。遼軍主力都被天祚帝帶走了,北遼只剩下怨軍,遼宣宗將其改名爲常勝軍,擴大編制,以郭藥師爲都統,成爲北遼的主要國防力量。雖然伐遼的大計是宋帝國首先定下,但西夏仍在負隅頑抗,所以宋軍遲遲抽不出手。

最後,童貫及其副將劉延慶、种師道痛擊夏軍,使其暫時伸不出頭來,宋廷將陝西軍和河北軍換防,準備用常年戰鬥在宋夏戰場上的陝西軍來攻打遼國,西夏大鬆了一口氣。緊要關頭方臘又在江南叛亂,無奈,童貫只好帶着陝西軍去平叛,又耽誤不少時間。宣和四年,童貫終於將15萬陝西軍和數萬藏、羌軍集結於雄州,可以出兵伐遼了。而伐遼的戰略一經公佈立即引起一片譁然,這明顯是違背祖宗家法的不義之舉,文武百官多有反對,童貫、蔡京面對羣臣的責難基本上是無言以對。大臣們多是從道義的角度出發,而一位平民安堯臣上書徽宗,從國家戰略的角度指出宋遼兄弟之邦是脣亡齒寒的關係,滅遼後會有更多更大的麻煩,徽宗終於有所覺悟,授予安堯臣官職,並暫停伐遼之議。但異姓封王對童貫的誘惑實在太大,他反覆挑唆徽宗伐遼。及至遼國形勢繼續惡化,金軍攻克西京,主戰派又拋出不能讓女真搶先的論點,徽宗坐不住了,甚至一些反戰派都有些鬆動。雖仍有人力陳不可,但這一次在皇帝、首相、主力軍總司令的一致強烈要求下,宋廷終於通過了出兵滅遼的決議!以太師童貫爲河北、河東宣撫使,率軍伐遼。

童貫以保靜軍節度使、都統制种師道和忠州防禦使辛興宗分別率東西路軍進攻燕京。种師道是神宗朝名將種諤之侄,陝西軍頭牌名將,他言辭激烈地指出:“我們現在的行爲就好像是強盜進了鄰居家裡,我們不但不救助,反而一起去瓜分!”童貫不聽,种師道無奈,只好執行軍令。宋軍渡過白溝河後遇到蕭幹率軍前來抵抗,遼軍國破家殘,人人只求殉國,忘死血戰,宋軍則消極怠戰,鬥志全無。前軍統制楊可世迅速敗退,种師道也不支援,命全軍每人持一面大盾牌,擋着箭退回雄州。西路軍辛興宗聽聞种師道退兵,也退回雄州。遼人見宋帝國在這時撕毀百年盟約,非常傷心,遣使向童貫哭訴:“我國女真部叛亂,也是大宋所憎惡的。今天大宋圖一時之利,棄百年之好,結豺狼之邦,爲他日的大禍埋下伏筆,到時候怎麼辦哪?救災恤鄰是古今通義,纔是大國應有的作爲啊!”遼使這番話極有見地,敏銳的指出了宋帝國不懂得脣齒相依的短視行爲。童貫無言以對,种師道也趁機請童貫許和。

童貫見种師道消極怠戰已經非常憤怒,現在更是怒不可遏,上書樞密院彈劾种師道,樞密院將其責爲右衛將軍的閒職致仕,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劉延慶接替。這時60歲的遼宣宗在重病中得到了天祚帝的消息,他得到室韋部(蒙古即爲其一支)的支持,又重振精神,傳檄各州郡,集結五萬精騎準備重返故土(那當初何必要跑呢?)。這時擁立宣宗的羣臣一片慌亂,天祚帝回來他們怎麼交代,於是擁立天祚帝次子秦王耶律定爲帝。遼宣宗崩後,秦王繼位,宣宗德妃蕭氏爲皇太后監國。同時,娶了契丹義成公主(耶律南仙)的夏崇宗(李乾順)作爲天祚帝的侄女婿,接到傳檄後立即派三萬軍跨越蒙古草原來救援,但遠來疲憊的夏軍被金軍名將完顏婁室擊敗後放棄了援遼。金國也捕捉到天祚帝的位置,金太祖親率萬餘精兵前往追擊,果然在大魚濼(查幹湖附近)找到天祚帝。金軍前鋒完顏斡離不帶4000精騎急攻,遼軍又一次被趕到懸崖邊,副統軍蕭特末以君臣大義激勵士卒,諸軍殊死奮戰,大敗斡離不,將其圍困數重。這時天祚帝認爲勝券在握,與嬪妃登上高山觀戰,斡離不遙見天祚帝車輦,孤注一擲,向其發起衝鋒。

其實他不太可能衝出重圍威脅到天祚帝,但是膽小怕死的天祚帝見他來勢洶洶,竟然立即逃竄。遼軍士氣突然崩潰,被斡離不反敗爲勝,追擊至鄂勒哲圖,生擒蕭特末及其侄撒古。襲破天祚帝行帳後,金太宗派使者高慶裔到東京向宋廷報捷並商議下一步軍事行動。如果宋帝國繼續支持伐遼,遼國肯定要滅亡,更多的人站出來反對滅遼。朝散郎宋昭一針見血地指出:遼不可滅,金不可鄰,金國他日必然敗盟成爲大宋的禍患,並要求誅殺王黼、童貫、趙良嗣等主戰人士,而且又擡出祖宗家法來規勸主戰派,但最終沒有起到作用。宋廷又以太中大夫趙良嗣爲使,與高慶裔一道回金國繼續商議滅遼之策。當月,遼涿州留守郭藥師率8000常勝軍來降,童貫大喜,授其恩州觀察使,將常勝軍編在劉延慶麾下,作爲滅遼的主力先鋒。這個叛徒突然叛降非常奇怪,此後他的舉動更加奇怪,將會極大的影響歷史進程。遼蕭太后聽聞常勝軍降宋,非常懼怕,派蕭容、韓昉到宋營中奉表稱臣,甚至非常屈辱的將兄弟之國降爲伯侄之國,並且再次聲明瞭脣亡齒寒的道理。

童貫只想着自己憑軍功封王,將其叱罵出營,韓昉在中庭怒吼道:“遼、宋結好百年,誓書具在,汝能欺國,獨能欺天邪!”但韓老先生的怒吼已經沒用了,宋廷提前設立幽州燕山府,以尚書左丞王安中爲燕山府路宣撫使兼知燕山府,並催促劉延慶趕緊進軍。劉延慶雖不強烈反戰,但也並不支持滅遼,其麾下更是各懷其謀,一路議論紛紛,軍紀極差。遇到蕭幹軍前來抵抗時,諸軍皆不配合,進討不利,劉延慶也懶得想辦法,就閉壘不出,與蕭幹對峙。這時郭藥師提出建議,趁蕭幹主力在前線對峙,他率常勝軍突擊燕京,他們對燕京的情況很熟悉,可以趁虛攻克。劉延慶採納了他的意見,給他6000騎兵偷襲,並遣兒子劉光世率部作爲後援。郭藥師的計策果然收到奇效,輕鬆攻克幽州,蕭太后請降。

嚴格地說,這是自石敬瑭出賣幽雲十六州後,175年來第一支進駐幽州的“王師”,如果不是後來的事情,郭藥師堪稱民族英雄。但此時郭藥師及其常勝軍卻暴露出素質低下的一面,他先是宣稱要把城內的契丹人和奚人殺光,然後又放縱士卒劫掠,自己日夜宴飲,一副土匪進村的流氓姿態,百姓無不痛恨。蕭後密報蕭幹速回師來救,蕭幹忙遣3000精銳回師,常勝軍正在醉生夢死,劉光世還來不及救援就被遼軍擊敗,郭藥師狼狽逃回。接下來史書上有這樣一段記載,說蕭幹用了一出“蔣幹盜書”的計謀,故意放歸兩個宋軍小卒,就把劉延慶嚇跑了。還說劉延慶自己燒了自己的營帳,十萬大軍被蕭乾的數千軍追了百里,士卒自相踐踏而死,把神宗朝以來儲備的軍資損失殆盡,而且行將滅亡的遼國這個時候還在“輕視”宋朝。

這種橋段就算放在《三國演義》裡面,人們都會譏笑作者過於誇張,完全不符合情理。此戰的真實情況已經被史書所隱瞞,目的是爲了說明宋軍根本不中用,金軍纔是滅遼的主力。然而金軍如何攻佔燕京的細節卻無法編造,又只能簡單的說遼軍望風披靡,金太祖直接就佔領了燕京,簡直把後人當傻子糊弄。宣和五年,天祚帝得到夏崇宗的許諾,開始往西夏逃竄,途中幾個兒子都被金軍俘獲,郭藥師又大敗遼軍於峰山,遼帝國人心盡喪。然後蕭幹成立了獨立的奚國(蕭氏本來就是奚族),退化成遊牧民族,騷擾燕地。童貫親自到燕山府督戰,郭藥師一鼓作氣,在盧龍嶺大敗蕭幹,繳獲遼帝國遺留的印璽等物,蕭幹也被部下所殺,遼帝國在幽雲的實際殘餘力量已經被徹底消除。宣和七年(遼保大五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天祚帝經過數年逃亡,終於在應州新城(今山西應縣)東60裡處被金將完顏婁室追獲,被金國降爲海濱王,遼(契丹)帝國滅亡。

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國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49章 名將世家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5章 浴血疆場的勇士第5章 浴血疆場的勇士第68章 神秘崛起的女真部落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22章 圍城第9章 帝國的統一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81章 李顯忠:帶血歸來的異族忠臣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61章 血染疆場的臺諫官第68章 神秘崛起的女真部落第5章 浴血疆場的勇士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19章 劍舞!攻克太原!第83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96章 御魔殺神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84章 淚灑中原第18章 宋遼爭雄,力拔頭籌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86章 盡忠報國第96章 御魔殺神第67章 宦官霸主 (2)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20章 幽雲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96章 御魔殺神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91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102章 喘息之機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5章 浴血疆場的勇士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65章 梁氏家族最後的瘋狂第40章 什麼都能幹,除了皇帝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56章 後元昊時代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13章 文明的頂峰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