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宦官霸主 (1)

宦官是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羣體,由於非常接近最高皇權,所以經常能夠擅掌大權,漢朝的“十常侍”開啓了一部《三國演義》,唐朝18個皇帝中有9個是宦官所立,其中2個被弒。但是到宋朝,由於國家行政體制和社會結構的完全改變,再也沒有出現過宦官專權的事例。宋朝之後的明朝,宦官作爲皇帝的代理人,地位也不低,雖然後世對明朝宦官的權力極盡誇張,但其實也再不能像漢唐那樣專權。宋朝是監軍制度開始成熟的時代,當時的監軍有時由副將兼任,有時派文官或宦官專任,監軍和指揮官的界限雖然不是很明,但都必須承擔指揮任務。童貫就是從監軍職務逐漸走上指揮崗位的一位宦官。李憲是古往今來罕見的宦將,堪與三百年後的鄭和公公比肩,宮中的小太監要是想通過軍旅出人頭地,巴結他是一個很好的門路,他的同鄉童貫就非常幸運。童貫20歲才淨身,和一般的宦官相貌大不相同:身材高大,筋骨強勁如鐵,頤下留有鬍鬚,天生有武將氣質。而童貫生性巧媚,善於迎奉,又因爲同鄉關係,所以在李憲面前如魚得水,常常得到他的點撥,盡得其真傳。

宋徽宗繼位後更加重用童貫,而童貫引薦的蔡京更是權傾朝野,兩人相互支持,仕途異常順暢。童貫也是一個很有志向的人,從小立志要在沙場上立下不世之功。小樑太后崩後,夏崇宗親政,進行了大量的改革,恢復漢禮,廣開科舉,重新分封,清除梁氏家族在朝中的勢力,任命庶弟晉王察哥爲都統軍,改革軍制,學習了陝西軍的屯兵制。夏崇宗又向遼帝國請婚,遼帝國以宗室女耶律南仙爲成安公主,下嫁夏崇宗,並多次在宋軍進攻甚急時出面斡旋,西夏的形勢大爲改善。但宋廷的攻勢卻越來越強,連仁多保忠的弟弟仁多洗忠都在“淺攻”中被斬。察哥崛起後保忠在朝中也不得志,謀求內附,但由於蔡京的高調,事泄後被夏崇宗拘捕。面對愈發不利的局勢,除懇請遼帝國斡旋外,夏崇宗又考慮扶植西蕃諸部助戰,青藏高原又面臨着脫離宋帝國的危險。紹聖三年(1096年),阿里骨卒,其子瞎徵繼位,青唐羌政權繼續裂解,形勢非常複雜。木徵之子隴拶歸爲熟戶,授河西軍節度使,賜名趙懷德,但是其部下多羅巴奉其弟溪賒羅撒爲首領,謀求獨立。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朝廷派王韶之子王厚管勾熙河蘭會經略司,蔡京力薦供奉官童貫監軍。

當宋軍進發到湟川,多羅巴派他的三個兒子分率大軍駐守險要。正當王厚準備開戰時,宮中突然失火,徽宗這個思維方式很獨特的皇帝立即認爲是不祥之兆,手詔陝西暫時罷兵。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太監接到皇帝命令一定是最積極的監督大家服從,但是童貫沒有,他很明白軍事上開不得這樣的玩笑,把這道手札藏起來了。繼而王厚出師大勝,多羅巴兩子戰死,與少子阿蒙重傷逃遁。溪賒羅撒在宗哥川建大旆,指揮蕃軍繼續抵抗。王厚派統制高永年率騎兵包抄,自率強弩登山逆戰,蕃兵不能拒。又恰逢大風,蕃兵潰敗,被斬首四千餘級,被俘三千餘人,溪賒羅撒孤身逃脫,鄯州、廓州酋長相繼請降,王厚、童貫收復四州。王厚進封爲威州團練使、熙河經略安撫使,童貫進封爲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同年,朝廷以龍圖閣直學士陶節夫爲陝西轉運使、知延州,加大進築堡壘的力度。夏軍無法抵抗,折可適的銳騎時常就在靈州城下游蕩襲擾,西夏懼而求和,但陶節夫根本不轉報朝廷,直接拒絕。崇寧四年(夏貞觀五年,1105年),陶節夫攻打銀州,童貫率領熙河、秦鳳路軍參戰,完全就是當年李憲的翻版。

宋軍進至銀川砦,夏軍防守頑強,宋軍裨將韓世忠表現神勇,登上城頭,砍掉夏軍主將的人頭,擲於城下,宋軍士氣大振,一舉攻克。銀川砦便是當年流滿宋人血淚的永樂城,此戰可謂復仇之戰!西夏又派重兵來援銀州,韓世忠率敢死隊在蒿平嶺拒戰,見夏軍陣前有一位騎士甚是精銳,問俘虜是誰,俘虜告訴他那是駙馬監軍兀移。韓世忠躍馬飛出,將其斬於馬下,夏軍大潰而去,宋軍攻克銀州。韓世忠作爲一名裨將,立下奇功,以至於報功的時候童貫都難以置信。大觀二年(夏貞觀八年,1108年),童貫已累官至武康軍節度使,受命討伐投附西夏的蕃部溪哥城(今青海貴德)。童貫先派統制劉法、知西寧州劉仲武擊敗援軍,再以大軍圍城,溪哥王子臧徵撲哥不能守,請降。溪哥城就是唐朝的積石軍,中唐時便已丟失,童貫將其收復,也無愧爲大功,進封檢校司空、奉節度使。政和元年(1111年),宋廷遣端明殿學士鄭允中出使遼國賀正旦,童貫以檢校太尉副之,成爲第一位出使的宦官,創歷史紀錄。政和五年(夏雍寧二年,1115年),童貫總領沿邊六路,軍權已超李憲。

童貫令熙河經略使劉法率軍15萬出湟州,秦鳳經略使劉仲武率軍5萬出會州,自領中軍出蘭州,會攻西夏卓羅和南監軍司。劉法在古骨龍(今青海樂都)大敗夏軍,斬首三千餘級,築震武城。劉仲武也在清水河(今甘肅永登)成功築城。童貫遣種諤之侄、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种師道帶兵在席葦坪(今寧夏同心)築城,距靈州僅百餘里。夏人大駭,以重兵來拒。种師道背河列陣,這是宋軍大陣最常見的擺法,夏軍也準備攻陣。但种師道卻另有妙計,遣偏將曲充迂迴到夏軍後方,僞裝成援軍大至,夏軍大駭。种師道趁機遣統制楊可世、姚平仲前後夾擊,夏軍大潰,被斬首五千餘級,俘獲無數。宋軍成功修築靖夏城,西夏人恐懼到了極點,種家軍的威名也達到了巔峰時刻。但劉仲武率重兵攻打藏底河城(今陝西定邊)失利,傷亡近半,其中秦鳳第三將全軍覆沒,死近萬人。有些史料上說王厚指揮了此役,但正史沒有記載王厚的卒年,其家譜記載於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卒,如果屬實,則不可能參加這場戰役。政和六年,童貫遷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又令劉法攻仁多泉城(今青海門源縣)。察哥聽到劉法的名字不敢來援,但城內夏軍堅守孤城,宋軍陷入苦戰。

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22章 圍城第9章 帝國的統一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91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40章 什麼都能幹,除了皇帝第9章 帝國的統一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97章 百年國恥,終得洗雪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61章 血染疆場的臺諫官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5章 浴血疆場的勇士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83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22章 圍城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國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國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22章 圍城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59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59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94章 窮途末路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56章 後元昊時代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39章 澶淵之盟:真誠的大國和平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41章 海上盟約第102章 喘息之機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83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68章 神秘崛起的女真部落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20章 幽雲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49章 名將世家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47章 初備國勢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91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第94章 窮途末路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國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99章 端平入洛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49章 名將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