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章節】
這樣蘇聯纔有足夠的時候武裝起來,最後贏得最終的勝利,並且等待國際形勢的變化。
斯大林接受了華西列夫斯基大將的建議,讓華西列夫斯基大將全面組織莫斯科的佈防工作。
可是意向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德國突然像瘋了一樣,派出十萬大軍,攜帶大量的作戰物資奔襲到蘇聯首都莫斯科南大門彼得羅夫斯克的後路科夫斯克。
只要德軍牢牢佔據科夫斯克,就可以截斷彼得羅夫斯克的所有補給線,在彼得羅夫斯克的幾十萬蘇軍將遭到滅頂之災。
最糟糕的德軍居然在科夫斯克修建機場,那德國空軍就可隨時轟炸蘇聯的歐亞大鐵路和哈爾科夫工業區。
這等於把蘇聯首都莫斯科和遠東地區完全切割開來,從歐亞鐵路運送的美國援助將無法達到莫斯科。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蘇聯首都失守就是必然了,斯大林不是不懂戰略,當然也看出了德國德軍的險惡用心,連忙派出了自己最得力,最能幹的大將——華西列夫斯基大將。
華西列夫斯基大將接到斯大林的命令,連忙抽調部隊就向科夫斯克挺近,科夫斯克的重要性華西列夫斯基大將當然知道得十分清楚。
可以說此時的科夫斯克就是關係到蘇聯生死存亡的一個城市,必須儘快消滅這些德軍,哪怕爲止犧牲無數的將士,也在所不惜。
但是華西列夫斯基大將並沒有盲目地用兵,而是仔細分析了科夫斯克德軍的一些情況後,建議斯大林放下面子,放低身段,放棄政治分歧,立即馬上派出高級官員訪問英美兩國,讓英美兩國立即開闢第二戰場。
1941年6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和羅斯福提出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攻的要求,以緩解數百萬德國軍隊給蘇聯帶來的巨大壓力。
但此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也沒有從數次的挫折中緩過來,根本無力在西歐實施大規模登陸戰。
丘吉爾認爲此時發起登陸作戰,純粹是找死的行爲,他委婉了斯大林的請求,丘吉爾回覆斯大林說:
“英國正在積極備戰,需要在1943年才能發起登陸作戰。”
斯大林收到丘吉爾電報徒呼奈何,只能氣憤地砸了幾個茶杯了事。丘吉爾纔不是傻蛋呢!德國現在兵鋒正盛,他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發動登陸作戰,丘吉爾又是腦袋被驢踢了。
羅斯福更無法答應過斯大林開闢的二戰場要求,美國此時並沒有參戰,出兵議案根本不會在國會獲得通過,斯大林只能讓艾森豪威爾把援助蘇聯的武器裝備從五批改成本年全部運輸到蘇聯。
斯大林請求英美開闢第二戰場的請求就這樣無疾而終了,英美兩國都在等着德國和蘇聯打得兩敗俱傷呢!要武器裝備可以,出兵打仗卻是萬萬不行的。
最好的情況就是最後一個德軍士兵打死最後一個蘇聯士兵,然後英美兩國每個國家出兵一人,消滅掉那僅剩的一個德國士兵,這樣英美兩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瓜分勝利果實了,當然這只是帝國主義國家的美好願望。
……
華西列夫斯基深感光憑藉步兵和垃圾坦克不可能很快剿滅科夫斯克的德軍,所以他就下令挖了幾道反坦克壕溝,把整個科夫斯克克重重包圍了起來,然後四面猛攻。
施坦因納還在不停地加固自己的防禦陣地,當然蘇軍也在修建各種防禦工事,雙方都沒有攻擊對方,只有德軍的空軍偶爾派出飛機出去轟炸下蘇軍的防線。
施坦因納的各種物資都是戰略性的,那是一點也不敢浪費,只要蘇聯人不進攻自己,施坦因納也不會主動出擊,現在轟炸蘇聯在歐亞分界線的鐵路樞紐和哈爾科夫工業區纔是施坦因納的重點。
華西列夫斯基手中有兩個坦克軍,裝備是全是謝爾曼坦克,總數在一千多輛,另外還有一千具“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大炮更多,總數在三千門左右。
專門撥付給華西列夫斯基的飛機也不少,大約有五百多架,其中有英國的噴火、美國的P51野馬。
這些活塞式飛機都是活塞式飛機的頂級存在,完全有與德軍飛機一戰之力,只是蘇軍的飛行員素質比德軍差很多。
1941年6月22日,科夫斯克克正式打響,德軍依託科夫斯克佈置的城防工事開始經受蘇聯的第一次攻擊,最先打響的當然是空軍,華西列夫斯基首先就派出了自己的空軍,展開了對科夫斯克城的第一輪空襲。
華西列夫斯基一次性地派出了五百多架戰鬥機,而德軍才兩個航空團的“BF109”。
就算德國空軍有飛行員素質優勢,但如此多的敵機一次性地全部壓上來,也是夠施坦因納萬分緊張的,好在是施坦因納攜帶着雷達,蘇聯飛機在一百多公里外就被探查到了,沒有讓德軍的飛機被擊毀在地面。
“嗚嗚嗚……”
淒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在科夫斯克克城的上空,史密斯現在已經晉升爲少校軍銜,率領着一個大隊的“BF109”,當防空警報一響起,史密斯就飛快地向飛機跑去。
他們這些飛行員都是二十四小時輪流值班的,一旦有情況就會立即登機作戰。
指揮塔的廣播的聲音很大,用高音喇叭擴大的,半個城市都能聽見:
“東南方來襲敵機羣,數量龐大,估計爲三個航空團的規模,所有飛機立即起飛作戰,在重複一遍……
史密斯邊跑邊在聽塔臺的通報,第一遍通報完畢,史密斯已經跑到自己的座駕旁邊了,地勤人員早就準備好梯子,只等各飛行員登機了。
史密斯動作十分的敏捷,他快速地爬進了自己的飛機,然後發動自己的飛機,開始滑行,再逐漸加大油門,越來越快的飛機很快就騰空而起。
史密斯的大隊四十架“BF109”,也跟隨着機羣朝着東南方向飛去。按塔臺的通報,史密斯他們三百多架飛機需要對付的蘇聯飛機五百多架。
德軍的雷達探測的距離也就一百多公里,對於相對而行的飛機來說,幾乎是眨眼之間就到了,史密斯一直與塔臺保持着聯繫,蘇聯飛機的高度和航線史密斯那是一清二楚。
“蘇軍飛機高度六千。”
“明白,所有兄弟把飛機升到八千米高空。”
“嗡嗡……嗡嗡……”
“發現敵機,下面。”
“跟我一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