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在5月26日寫給希特勒的信中說,參戰的日期將是6月5日。希特勒立即回答:
“深受感動”。
感動個屁!希特勒私下對將軍們說:
“這封信證明,在政治問題上,我將必須對意大利人多加小心。”
很明顯,墨索里尼把此事看作是在羅馬大街上散步一般。開始時,他們膽小如鼠,不敢參戰;現在呢,他們卻迫不及待,想分享戰利品來了。”
5月28日恰好是德軍第二階段攻勢的日子。如果意大利當天宣戰的話,這很可能使世界輿論認爲,是意大利的“第二戰線”最終打垮了法國,而不是“紅色計劃。”
因此,希特勒期盼墨索里尼把日期推遲3天。他說:
“等把殘餘的法國空軍擊潰,你們的戰鬥就會更容易些”。
墨索里尼毫不客氣——他推遲了5天。
對於這個蠢蠢欲動的意大利,同盟國方面又是什麼反應呢?
自然,意大利倒向德國,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不過,丘吉爾與墨索里尼私交甚密,他也曾規勸過墨索里尼不要輕舉妄動,因爲丘吉爾堅信,希特勒只不過是小人得志罷了。
一旦美國參戰,局勢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他也毫不掩蓋這種想法。在一封寫給墨索里尼的信中,丘吉爾就用威脅加勸告的方式,來試探意大利的態度。
這封信也曾在歐洲的報刊上發表過,這也算是同盟國對意大利的最後公開呼籲。可墨索里尼拒絕了,他心中一直想着的是痛打法國落水狗,然後與德國一起參與瓜分法國。
此時,意大利已經在法國邊境集結了一個集團軍羣,共22個師,32.5萬人,約3000門火炮和3000門迫擊炮。
而法國早已把邊境上的精銳部隊撤走,投入到索姆河防線去了,僅留下6個裝備極差的要塞師。
面對如此羸弱的敵人,意大利軍隊卻遲遲不肯發動進攻。德國人急了,他們搞不明白意大利人爲何如此消極。
約德爾甚至親自跑去意大利使館過問此事。這位將軍說話一項都是直來直去的。他直接問:
“爲什麼意大利人老不行動,你能向我解釋此事嗎?”
駐柏林大使阿爾菲利的回答擲地有聲,他振振有詞的說道:
“因爲前線下着大雨!”
哎,可愛的意大利人。
意大利參戰前,德國軍中有句流傳很廣的笑話說:
“在戰爭中,意大利最好能守中立,這樣,它也許可以牽制10個盟軍師。假使它加入同盟國,則德國只要用5個師就可以將其擊敗,但假如加入德國方面作戰的話,德國反而要用20個師去保護它。
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此項預言還真的應驗了——意大利軍隊無論在北非還是本土,均無法自保。1943年意大利戰役爆發時,德國果真投入了21個師去保護意大利。
難怪有人曾調侃說:
“意大利爲世界反法西斯的偉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好了,閒話少說。1940年6月11日,意大利軍隊表演開始。
首先,是鋪天蓋地的炮火射擊,6000門意大利炮開始傾瀉炮彈。不過,這些大炮全是上次世界大戰留下來的舊貨,射程只有10公里遠,威力也小的可憐。隱藏在馬奇諾防線內的法軍幾乎毫髮無損。
隨後,意大利軍隊便開始沿着阿爾卑斯山——意大利沿海一帶,開始進攻。等他們的軍隊剛剛跨過邊境上的鐵絲網,就立即遭到法軍的迎頭痛擊。
法軍佔據着有利地形,而意大利各師則擁擠在狹窄的山谷小道中,對碉堡內的法軍據點束手無策。
這樣的戰鬥一直持續了好幾天,意大利軍隊絲毫沒有迫使力量單薄的6個法軍師後退半步。
大家想想,阿爾卑斯山區別說打戰,就是登山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運動,意軍必須仰攻法軍陣地,自然撈不着好果子吃。
墨索里尼女婿齊亞諾在他日記中寫道:
“墨索里尼已經十分丟臉,因爲我們的部隊還沒有前進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他們也沒有能夠向前推進,還停在進行抵抗的法國第一道防禦工事的陣地前。”
於這樣的戰果,墨索里尼無動於衷,也放棄了軍事上的努力,他甚至厚顏無恥地說:
“我只需要付出幾千條生命的代價,即可成爲戰爭的勝利者,坐在和會的桌旁分享勝利的晚餐”。
啊,無恥,如果無恥能分等級的話,墨索里尼應該是屬於最高境界。
對於這樣一個噁心的傢伙,我無從評價。
……
德國佔領法國後,希特勒便着手對付歐洲北部的英國。德國爲了避免與英國開戰,於是在1940年6月向英國發出妥協的要求,但最後遭到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拒絕。
德國制訂了針對英國的海獅計劃,務求對英國進行登陸作戰。作戰擬訂以步兵登陸英國南部,並深入及佔領倫敦,切斷其與外部的聯繫,從而一舉佔領英國。
但此次作戰需要首先殲滅英國的空中力量,以保障登陸行動的順利。因此,德意志帝國元帥戈林便受命殲滅英國的空軍。
丘吉爾拒絕了德國釋放的善意,那丘吉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戰後的英國就說明了一切,英國人民在戰後立即拋棄了丘吉爾,絕大多數人都認爲丘吉爾就是一個純粹的戰爭販子。
丘吉爾給英國造成的損失並不亞於希特勒在德國造成的損失。
衆所周知,希特勒之前非常尊敬英國,他認爲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日爾曼人一樣有着尊貴的血統,他的目標是德國統治陸地,英國統治海洋。
在戰爭之始,還曾向英國遞去和平書,他根本不想與英國動武。德國第二大人物赫斯曾獨自駕機到英國去談判,結果被丘吉爾拒絕並關了起來。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爲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是故意放英軍一馬。
丘吉爾害怕德國統一歐洲之後,那就太過於強大了,英國會成爲他的附庸,因此他拒絕了希特勒的合平建議。
丘吉爾還有一個打算,他想和德國在打一仗,大量消耗德國的有生力量,當德國損失巨大之後,就一定會掉頭進攻東線的蘇聯。
這就是丘吉爾的禍水東引之計,坐山觀蘇德兩虎相鬥的最佳良機。
等最後一個德國兵打死最後一個蘇聯佬的時候,就是英國反攻歐洲大陸的時候,到時候英國的世界霸權就牢不可摧了。
好算計,好歹毒的算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