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首屆四學年制完成,留校的留校,有畢業前指定單位的,剩下的都享受了一波被人搶的滋味。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幾年前,利潤率最高的單位是電視機廠,總利潤最高的單位是鋼廠。大學運轉的同時,八年制應屆生也開始大量進入社會,各廠通過老手搭新手的方式,把利潤都往上擡了一個階梯,大家的工資也都漲了一點,好像應該不錯了。
可是和上星之後的電視中心比那得氣死!
3033年度,電視中心實現淨利潤六萬四千兩銀子,今年起全面實行金元鈔財務之後公佈的數據,電視中心3033年度的人均工資更是以7130元高居榜首,跟第二名電視機廠的4520元和第三名行政中心的4270元完全是兩個層級的存在。
鋼廠?作爲最大的用人企業,跟前面三家比只能用慘來形容,人均工資只有3262元,只比最新的最低工資標準高出12%不到,樂園城幾乎有八成的企業都是類似的水平。
電視中心的利潤擴大看起來是因爲玉劍山支持,但只要稍微理智一點,就知道歸根結底,它是個腦力和見識問題,只要意識到衛星能用來轉播電視,後面的事情只是時間和資金投入的事情,更優秀的電視節目同樣來自這兩個因素。
別的領域有沒有更好的機會呢?如果樂園城想從仙人們身上榨點有用的東西出來,顯然大學生們是不錯的切入口,至少他們的臨時教授就是玉劍山的。
也有不少企業完全是衝着大學生讀的書多來的,並不在乎背後的關係。畢竟在災前,讀了十幾年書的都是準備考狀元的,而大學裡學的東西貌似跟狀元沒什麼關係,是城市裡急需的。
不過話說回來,能搶到大學畢業生的還真沒幾個單位,絕大多數都被公務系統包攬。
比如數學系沒做到留校的,就到普通學校裡任教;醫學院的全部進入醫療系統,逐年降低外聘空寂島修士的比例;傳媒系毫不意外的直接在結業之前就被電視中心包圓,如果不是因爲行政中心只有大學四成股份,“講道理”講不過玉劍山,說不定要把留校的幾個也撈出來。
別家也不是想不到提高薪水要人的辦法,只是大家心裡底氣還是不夠,不知道大學生開幾塊錢工資比較合適,相比起來公務系統的用人體系定價更明確,應屆大學生待遇明顯比最低工資標準高出一大截。而且就算待遇一樣,公務系統也更吸引人,他們假期多年底福利好!
一陣折騰之後,幾位同學就顯得很別緻了。
兩個孩子的父親,米店老闆,因喜歡拖拉機而考進大學的羅雨,是個有些一根筋的人,但是人家有個好婆娘啊!
米店老闆娘鳳兒這幾年要拉拔兩個孩子,還要顧着米店補貼家用,那是相當不容易。
羅雨本打算爭取留校,這樣一家人能住到大學城家屬區裡,不用再交地產稅,結果跟鳳兒一商量,就被婆娘洗腦了。
“傻哥哥,你想想,現在誰會做拖拉機?你找幾個同學開個拖拉機廠不就發財了嗎?還能看上那幾個地產稅?”
樂園城因爲人口的關係,體系結構還不算完善,採用金元鈔財務系統之後,就更明顯了。
比如明星產品電視機,新版家庭版的售價是36999元,大尺寸豪華版更是標價129999!用銀子的時候還不覺得,換成金元鈔計價,簡直是天文數字。
拖拉機也是一樣的,樂園城至今的拖拉機保有量仍然是剛改建時那幾十臺,當初的財務報價裡,市內電力版爲300兩,農用柴油版也要260兩,換算一下金元鈔分別是138600和120120。
先不說造新的拖拉機,就算只是爲老舊拖拉機提供維修服務,因爲是獨門生意的原因,那也絕對有賺頭,起碼比賣米要好吧。
“這些東西是老師教我們的,拿出來賺錢……會不會不太好?”羅雨對學校還是很尊敬的。
鳳兒拍他:“老師教你,也是讓你們有一技之長可以討生活啊,你回來賣米纔是對不住老師!”
……好有道理。
“可是製造設備很貴的,沒辦法像鐵匠一樣敲出來。”他換了個角度,其實理論上拖拉機是可以用錘子敲出來的,只是噪音大、震動大、容易壞,而且毫無效率可言。
一提到錢,鳳兒馬上嚴肅起來:“有多貴?”
她想着,如果是幾千兩銀子,把米店賣掉,房子抵給別人,再找幾個大善人借點,應該能湊出來。其中米店本身不值錢,值錢的是糧油經營執照,那東西整個城市裡總共只有四張。
羅雨掰手指默算,很快有結果:“做汽油機,大概一萬兩銀子能開始做,不過我估計下到田裡就要熄火,做柴油機如果要保證壽命,設備要求就比較高了。”
鳳兒聽着頭暈,但搞明白一點:一萬兩銀子起步,還只能做不能下田的類型。
“那……要不你找同學和老師問問?萬一算錯了呢?”
“也好。”
於是羅雨跟那些不打算留校的同學商量,大家對於做拖拉機還是有興趣的,而且以後也可以做別的工程裝備。比如今後修士不幫忙建房子了,不管是拆除舊樓還是樂園城各單元挖掘土石,都需要工程機械幫忙。
還是錢的問題,到金屬零件廠定製一些零部件自己弄簡易設備,肯定也能做出來,可用起來估計還沒城裡現存的好用,既然不好用也賣不起價錢。
再考慮往外地銷售,質量和利潤率都要有更高的加工、技術水平來支撐,要不然被人發現用鐵匠手工敲一個效果差不多,那還賣個屁!
碰到難題,先找老師問問?
今年夏天大學裡值班的諮詢師還是紅豆小姐姐,都不需要聯繫到院系老師,紅豆小姐姐拿出一套資料。
大家一看,原來大學有創業支持計劃的。
按他們的情況,大學提供設備、技術、資金支持,獲得企業一定股權,並且不得被稀釋……搞不明白,也許只有經濟系的傢伙會想這種事。
而設備和技術支持的力度,也要組團評估,一大串下來,算一算也是個很耗時間的流程。
同學們蹲在一起邊看邊討論,逐漸悟出玄機:“你們看,如果我們有自己的技術和獲利預期,是不是評估通過的速度會變快,我們保留的股份會變多?”
“有幾個月的時間,技術我們大家可以攻關一下,獲利預期怎麼弄?”
“去找經濟系的學弟做啊,給他們兩萬塊錢能把他們美死!”
傳媒系和經濟系是兩個香餑餑,其他的院系在學校裡沒什麼賺錢的機會,最多就是有人想考大學,會找學生開個小課什麼的,但其實實習是沒什麼錢的,兩萬塊的“大業務”也算的上香餑餑了,主要是並不像做技術一樣要集體攻關,一兩個人就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