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御書房裡,康熙又砸爛了幾樣心愛的東西,大罵廣東、廣西各級官員無能,短短四個多月時間,就丟掉了整個廣東和廣西,到現在爲止,江西、淅江、廣東、廣西、江蘇大部已經被興夏軍佔領,福建除了福州、福寧、延平、臺灣及半個興化府還在清軍手中,其他大部分地區都被天地會佔領,王鷺雖然帶回去十多萬大軍,但面對的卻是興夏軍與天地會地聯軍,天地會倒也罷了,雖然人多,除了幾個精銳師外,都是烏合之衆,其戰鬥力很弱,王鷺率領的可是百戰之兵,武器也遠超天地會的復明軍,足可以擊敗復明軍。但多了五萬興夏軍,局勢立即就變了,在野戰中,一個興夏軍足可以對付兩個以上的清兵,這可是用一次次血的教訓驗證過的。所以,現在福建雙方的軍隊相峙不下,但隨着四周省份被興夏軍佔領,福建已經是孤掌難鳴,最終必敗。所以,福建很快就會脫離清庭的懷抱。
現在,興夏軍又開始進攻湖南,要知天下富裕之地,不外乎東南諸省、湖廣和四川,東南諸省已經完了,一旦湖廣也被興夏軍戰領,獨獨一個四川根本不起作用。以興夏軍的厲害,只要佔領南方富裕之地,要不了幾年,就算不用兵,只用錢砸也會讓滿清的統治完蛋。所以,不由康熙不氣憤,不恐慌。
當下,康熙急忙召集一衆大臣議事,最後得到結論,南方已經一片糜爛,北方雖然還有數省能聚集近百萬大軍,但是,武器卻不夠,讓那百萬大軍用大刀長矛與全火器的興夏軍作戰,那就是找死,最重要的則是,一旦聚集起來的軍隊完蛋,他們要做的就是逃出關外,然後被興夏軍追得如喪家之犬,淅江、廣東、廣西、江蘇就是前車之鑑,不是把那幾省的軍隊抽調到江西邊境圍剿興夏軍,就不會那麼快被興夏國佔領。最後,衆人確定一點,那就是南方已經不可守,更不能攻,只能放棄,他們要做的就是把有生力量調回北方,然後練兵、造先進的武器,利用北方平坦的地勢,充分發揮騎兵的優勢,守住江蘇徐州、河省商丘、開封、鄭州、陝西及四川以北地區,同時儘量守住雲南和貴州。總之一句話,清朝要把戰爭拖向相峙階段。當然,他們也明白,如果興夏軍與清庭相峙下去,清庭的經濟根本比不過南方。如果興夏軍是歷史上的哪一支軍隊起義,他們還有可能等興夏軍佔領南方花花世界後安於享樂、不思進取,但他們卻明白,有張無易在的興夏軍絕不會出現那種情況,單看興夏軍在南方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建樹,就可知張無易不是那種短視之人,他必定會緊緊盯住北方,積極準備,一旦時期成熟,立即就會北伐,
所以,清庭一干重臣想到了外援,不錯,就是外援,因爲按興夏軍這個勢頭,他們只會越來越強,而且興夏軍的先進武器層出不窮,哪怕騎兵,一樣討不到好,那麼,他們只能找一個與興夏軍匹配的對手,至少,也有一定對抗能力的對手,那就是北方的羅剎兵。
別看康熙打敗了羅剎人,簽定了尼布楚條約,好像讓沙俄認輸,實際上,尼布楚條約就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它正式承認沙俄佔領貝加爾湖北面的廣大土地的合法性,要知道,在羅剎人來之前,那些地盤屬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在中國歷史上,數個強大的王朝都把那裡列入統治範圍。而羅剎人,卻是從萬里之外而來,他們可是正宗的外來戶,佔有北方廣大土地就是侵略,而他們侵略的土地卻被康熙承認了。對清朝來說,那些的土地雖然沒有明確表示是朝庭,但也沒有說不是,只是因爲這時候國家疆土的概念還不如後世那麼明確。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裡絕不是沙俄的。通過尼布楚條約,那些無主之地反而成了羅剎人的,這不是吃虧還是什麼。當然,康熙爲何簽定這種吃虧的條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也畏懼羅剎人的戰鬥力。要知清朝對沙俄侵略者的戰爭雖然戰勝了,但卻勝得極其憋屈。張無易記得後世網上有記載,主要是打雅克薩城,打了兩次,清兵的指揮官是彭春,此人是滿洲正紅旗人,先打下了雅克薩城,離開後,羅剎兵進駐雅克薩城,然後再打。雙方的人數網上好像有多種記載,不知哪一種纔對,有羅剎兵幾百的,幾千的,而清兵這邊則有兩千、五千,一萬五的,但無論如何,滿清這一邊的人數都是羅剎人的數倍。以數倍的兵力圍攻雅克薩,圍了幾個月都打不下來,最後還是雅克薩城裡爆發了瘟役羅剎兵才投降。要知佔領雅克薩城的羅剎人並不是沙俄的正規軍,而是流放過來的罪犯,人數也很少,而沙俄的距離在萬里之外,補給困難,清兵才能打贏。但如果沙俄真的把精力放在這裡,清朝不死也會脫一層皮。總之一句話,與羅剎人的戰鬥,讓清兵見識了羅剎人火器的厲害。此外則是康熙認爲北方是極寒的不毛之地,佔領沒有用處。三則是康熙的目光主要是看着漢人,要保證有生力量隨時鎮壓漢人,自然不願把兵和消耗在北方。綜上所述,康熙自然不想與羅剎人打仗,能和平相處,損失一些不毛之地算不了什麼。
現在,康熙等人就想到了羅剎人,羅剎人的火器也很先進,而且羅剎人身體強壯,猶其是哈薩克騎兵,戰鬥力無比強悍,如果滿清真的戰敗,可能只有藉助他們了。
當然,除了沙俄外,康熙也在考慮其他勢力,包括藏人、蒙古部落、準葛爾部等實力強大的勢力。此外還可以動用朝鮮、日本及南洋那些遠處的西洋人等。總之,中原大地對滿人來說就是搶來的東西,如果無法留住,滿清朝庭不介意把它分出去,就如後世一句名言:寧予友邦,不予家奴。康熙最後的總結話:記得張無易常說共贏兩字,朕覺得這一句很有哲理,所以,我們可以把疆土分一點給別人,讓藏人、回人、蒙人、羅剎人,還有朝鮮人、日本人及南洋的西方人都得到好處,形成共贏之勢,有了利益,他們必定會與大清齊心協力對付興夏軍,那些人只是想得到一些便宜,但興夏軍卻是想要我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