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一場殿議

門下省這一官署始於魏晉,初名侍中寺,乃宮內侍從官的辦事機構,初衷是限制中書省重臣權勢益大,掣肘皇權,說穿了乃因皇帝與重臣鬥法應運而生,到了本朝,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

也就是說皇帝頒行詔令,原則是需要門下省官員簽署,這才具有效力,可下發尚書省負責實施。

詔令若有不當抑或違觸禮律,門下省可行使封駁之權,責成改議。

但韋太后執政時,任命元得志爲門下省長官,諸如門下侍郎、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等等重要官員,對韋太后盡皆言聽令從,門下省便再不具備規諷諫諭、察覈駁正的實際效用,這也是多少謬政以詔令頒佈,王淮準等等官員雖具異議,也只能在朝議時勸止,根本不能阻止謬政頒行的根本原因。

賀燁登基,雖貶黜元得志,但不可能效仿韋太后將門下省官員盡皆換爲近臣,只知諂媚奉承而毫無正義風骨之輩,他若真這麼做了,看上去彷彿立即便能乾綱獨斷,實際上卻將自己擺在了與韋太后相同的水平線上,匡復社稷、改革官制便成爲了一個笑話,事實上君主無論多麼賢明,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高高在上的帝王並不可能對百姓的疾苦體察入微,故而不能保證條條政令皆無偏失,真正利國利民。皇權也需要適當的限制,若官員全部都是奴顏卑躬毫無主見者,皇帝便能爲所欲爲日漸驕橫,這樣的帝國是不可能興旺昌盛的,也勢必做不到海宴河清。

又如陸離、賀湛等潛邸舊臣,雖能體察聖意,也並不是阿諛奉承只重權欲之輩,既爲近信又爲忠良,可謂當今天子得力臂膀,但這樣的臂膀並不太多,僅靠有限的人,是難以維持帝國這一龐大機制順利運轉的,選拔更多賢良才幹需要一個過程,無法一蹴而就。

所以就算賀燁登基,雖說天地已成一番嶄新形勢,但他還不能將太后黨立即斬除,來個朝堂之上的大換血——這個人羣太龐大,更不說自明宗之後,大周官制逐漸崩壞,爲一己權勢不顧君國社稷的官員比比皆是,派系黨爭錯綜複雜,甚至有好些人,表面上忠正不阿,骨子裡卻貪婪奸詐,僅是罷免官員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關鍵還是要完成制度改革,在選任、考覈等等環節上做到真正的嚴明,樹立風尚。

那麼皇帝便要以身作則,不能偏聽偏信潛邸舊臣、親近貴幸,更不能因爲臣子的異議便怒而罷免,必須以理服人。

恩封義勇遺孤爲長安公主,這看似天子家務私事,但所謂王者無私,既擬成詔令頒發天下,那麼門下省認爲不當,便有權封駁。

故而某日殿議,寶座之下便就這一件事展開辯論,舌戰雙方引經據典各抒己見,贊同者並非全都是潛邸舊臣,反對方同樣並非全都是太后殘黨,吵吵嚷嚷足有一個時辰,反對方終於理屈辭窮敗下陣來,皇帝陛下很狡猾,趁着此時己方鬥志昂揚,對方垂頭喪氣,他卻養精蓄銳精力充沛,再度提出:“今日殿議,關於立儲之事,朕也想再聽衆卿有何意見。”

謝饒平、韋元平剛纔並未投入爭辯,只不過指使各自親信迎戰,此時不覺口乾舌躁,與上回不同的是,他們這回不再一聲不吭,謝饒平率先出列:“立儲關係重大,皇長子如今尚未啓蒙,臣以爲,賢智與否尚待察考。”

“臣附議。”韋元平立即舉笏揚聲。

這是老生常談,說辭並不新鮮,但政事堂兩大重臣出面主張,陸離與賀湛的職位,否駁起來便顯得有些不夠威力了,但對於立儲之事,尚書令王淮準也是堅定不移支持天子,這時當然要對陣:“爲君之道,始於立志。正因皇長子尚未啓蒙,待立爲太子,可擇賢良國士教以爲君之識,別於臣子之學,上有聖上督訓,下有三師導諭,怎有賢智之憂?”

謝饒平奉太后囑令,在此事上無非走個過場而已,故而並不與王淮準據理力爭,只蹙着眉頭表示他並不認同。

接下來便又出現一位“老生常談”。

此人官拜中書侍郎,與陸離平起平坐,便是已經逝世的天子業師,陸公陸正明的姻親,姓馮,字繼崢,大族門望,穆宗帝時職任工部尚書,早便被諸多太后黨架空,一直未得重用,但他乃進士及第,學識風骨很受士子贊詡,長姐乃陸公長媳——賀燁登基之前,陸正明不幸病逝,嫡長子陸阮需丁憂三年,此時仍在祖籍守制,故而陸阮內弟便得重用,但偏偏就是這馮繼崢,在立儲一事上心懷異議。

他舉笏出列:“聖上春秋鼎盛,又何需急於立儲?儲君賢智與否事關國祚興衰,萬萬不能草率,故而臣懇諫,謹慎而擇,從長計議。”

陸離這時便能否駁了:“儲位早定,更利穩固,意在避免紛爭內亂,故並不能因爲聖上春秋鼎盛,便使儲位空懸,皇長子既爲嫡長,居儲位符合禮制,雖年弱,聖上正是因察皇長子已有賢智之質,方纔決意立儲。”

剛纔長安公主之爭,馮繼崢就是被陸離駁倒,心中已積鬱懟,此時忍無可忍:“嫡長爲儲雖符禮制,賢智與否更加重要,兩者之間並無直接關聯,薛侍郎如何能擔保皇長子已有賢智之質?”

“那麼敢問馮侍郎,又如何擔保皇長子並無賢智之質呢?依下官所見,賢智與否於年歲長幼亦無直接關聯,而何爲賢智,評判之準更是因人而異,然嫡長與庶幼,卻清楚明晰,故而立嫡長爲儲,方可免紛爭,止誹亂,是以古有定製,‘建儲非以私親,所以定名分’,‘立子以貴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

這是制度,但古往今來,當然不是所有的嫡長子都能繼位爲君,大有實例可舉,如大周太宗皇帝,雖是嫡子卻並非嫡長,後來發動政變,弒兄屠弟,方纔得以克承大統,但太宗之治也開創了大周強盛的開端,史官皆以“賢智”標榜,主張高祖原本就該立賢,而非昏庸無能的嫡長子。

但馮繼崢不敢舉實例。

因爲當今天子,便是德宗嫡長子,又正是因爲年弱而失儲位,起事之前,有誰會相信賀燁乃賢智?被認定“賢智”的仁宗帝賀衍,甚至不能稱爲守成之君,若非賀衍懦弱無能,又怎會有韋氏專政導致險些亡國,至於馮繼崢曾經追隨的穆宗帝,那就更與賢智沒有絲毫關係了,陸離的言下之意,馮侍郎根本沒有資格擔當評斷“賢智”的標準。

馮繼崢啞口無言,太后黨擺明也不想盡力,之於更多官員,此時都在觀望皇帝的態度,倒不是說他們皆爲見風使舵之徒,蓋因英宗以來,建儲多以私親而不顧名分,實在是造成了太多紛爭不寧,當今天子有意撥亂反正,無論基於禮法還是國情都站得住腳,固然如此一來,後族眼看聲威更重,底下人也的確難以反駁。

又的確有那些心存慾望之輩,不無暗中打算——皇長子即便立爲太子,天子春秋鼎盛,太子繼位還遙遙無期,在這一段時間,太子黨羽漸豐,十之八/九便會觸發天子忌憚疑心,父子之間一旦激化矛盾,太子也不是可立而不可廢,嫡長子之所能爲嫡長子,無非皇后所出,可要是連皇后都換了人,抑或是太子有謀逆的罪名,當然便會遭到廢棄。

立得早,不一定站得住,登高大有可能跌重,何必執着一時之爭。

賀燁見立儲之爭反而不顯激烈之勢,他當然要表明意見:“縱然皇長子貴爲儲君,仍要接受衆位愛卿,三師六傅督導教促,朕相信太子不會辜負寄望,能夠擔當社稷之重,今後行事但有偏失,衆卿皆可諫勸督正,朕以爲,王公爲國之棟樑,鉅人長德、道高望重,可拜太子太師,王公可願擔此大任?”

王準準當然不會在這時謙讓:“臣,承蒙聖恩,不敢懈怠,誓當竭誠盡節,不負陛下寄望。”

倘若太子太師爲陸離、賀湛甚至柳信宜等後族朝臣擔任,馮繼崢尚有藉口駁諫,然而京兆王雖乃後族姻親,但王淮準的德望卻不容質疑,更關鍵的是王淮準一旦成爲東宮輔臣,遲早都會卸任尚書令之職,退出政事堂參政,這個職位的空缺已經足夠引起衆人的垂涎,馮繼崢縱然駁諫,也勢必力弱勢孤,他已經不能阻止立儲了。

臣子可以有自己的主張,但是沒有特權讓多數服從自己這個少數,更不可能強迫皇帝單單重視自己的意見,故而往往有固執的朝臣,當諫言無法得到認可時,不惜死諫抑或掛冠請辭,以顯風骨,但顯然馮繼崢不具備這樣的膽魄,他很識時務的閉上了嘴。

賀燁的目光輕輕掃過原本寄予重望的這個大臣,沒有顯現更多的不滿,但已經對他特別關注了。

他已經開始懷疑馮繼崢的居心,如果此人並非表面上那麼氣骨嶙峋,當然不足以更多器重,甚至作用還不如徐修能,徐修能起碼是個真小人,僞君子從來便比真小人更加險惡,一着不慎,便可能被僞君子反噬。

陸師待他縱然忠耿,善待陸氏一族理所當然,但馮繼崢還沒資格有恃無恐,如果他僅僅只是擔憂後族坐大威脅皇權也還罷了,要是另存慾望……

賀燁的食指輕輕一叩膝蓋,目光並沒在馮繼崢那張看似正氣的面容上更久停留。

第745章 怪物第585章 兵逼鳳台第707章 進步第934章 碧女使等等第303章 算計晉安第460章 五子示忠第487章 一笑第688章 一個“小賊”第766章 天賜良機第828章 不得不除的威脅第1377章 天佑第925章 暫緩第1274章 柳青嵐第199章計成第388章 計逞第1193章 陛下大走桃花遠第457章 情之一字第418章 一家之主的重要性第1244章 自作孽第778章 陳氏家訓第571章 破局第420章 獻計第937章 御史房延清第756章 十四郎出手第671章 親近的滋味第959章 明目張膽的丫頭第1347章 改法制第598章 求情被拒第5章 昔日名動京華第1215章 跪候紫宸殿第805章 新政頒行第273章 一年時限第269章 重試第31章 反戈一擊第1032章 一句醉話第1245章 賀尚書之託第1370章 一線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1316章 人間最恨意難平第102章 自相殘殺第112章 黑鍋第261章 東瀛四傑第861章 這樣懲罰好不好第98章 組團來了第964章 決戰一觸即發第865章 密謀風波亭第1244章 自作孽第718章 忙碌的阮長史第1342章 小九再次出走第786章 議發展第875章 殿下出馬第819章 窗戶紙第65章 不願爲敵的人第503章 小聚飲談第144章 六月晦日第694章 賣畫第996章 求援雲州第403章 十一娘又要害人了第424章 出風頭第1070章 太后退步了?第697章 孟飛笛第56章 說服太后第700章 連環計第390章 晉王府第1219章 帝王無情第134章 聖母興周第309章 美人有知音,閻王得擁躉第380章 “閻王”現身第853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408章 和想像完全不同第609章 定情信物第639章 便有暗涌?第872章 陰謀展開第640章 “以貌動人”第136章 瑤英的作用第946章 末路第477章 封口第404章 “發明家”謝瑩第499章 謝瑩獻計第1243章 枕邊風的確有威力第238章 夜遇第1132章 不懼辱殺第222章 痛改前非的茵如娘子第1230章 這驚人的隔閡第1029章 不服輸第1329章 噩耗又至第1173章 博弈第962章 窺破第44章 白姬不中計第554章 深夜火光第16章 北里叩玉家第494章 難怪第847章 再無可信之人第1323 章 送別第1084章 生路?圈套也第475章 搶手第175章 不是爲了解救天子第358章 你瞑目罷第787章 王妃缺錢,四方支援第233章 註定虛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