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初時分,在久不操心中饋的韋太夫人囑咐下,佳餚美酒已經準備妥當,僕婢這纔有條不紊撤下瓜果糕點小案,擡上兩大一小三張矮腳方桌,重新佈置錦榻。
既是家宴,又爲婦人聚會,與宴者也都識趣只帶女兒赴請,因此韋太夫人也沒拘那舊俗,爲了讓氣氛更添熱鬧,特意效仿胡人習慣,採用可供多人圍坐大桌,卻也有所保留,沒幹脆設置長條凳擠坐,仍舊是一人一具錦榻。
兩張大桌剛好夠坐婦人長輩,十餘個小娘子也剛好一圍小桌。
白姬這日被特許參宴,這時卻沒與貴婦們共席,而是負責照管一桌晚輩,雖然韋太夫人有叮囑在先,讓她別太拘禮,莫虧待自己口舌,然而白姬到底不曾放開入席,只跽坐在旁,小心謹慎地爲諸位小客人佈菜添飲。
最爲熱鬧當然是韋太夫人與蕭氏在座那張席面,喬氏卻也自覺沒有湊上前,另坐次席招待賓客。
先是蕭氏敬了各位賓客親朋賞臉赴宴,各人也都舉盞敬賀蕭氏生辰,略微安靜下來,嚐了幾味菜餚後,便有蕭氏好友李氏率先針對壽星,竟效仿男子郎君,吟唱起“賀壽詩”來,硬逼着蕭氏也只好拋開矝持對吟“謝賀辭”,瞬間就將氣氛點燃。
觥籌交錯下來,多數都添了幾分酒意,十一娘只見好些“長輩”都面染霞色,就連剛纔莫名其妙憤憤不平衝她剜了好幾眼的秦氏,這時竟也沒了怨懟模樣,而是趁着酒興,從自座次席起身,載歌載舞揚臂扭腰到了主席,硬邀蕭氏共舞,樂得韋太夫人前俯後仰,指着秦氏笑道:“我還記得,丹娘閨閣時候就最愛着胡衣,一曲胡旋舞足以亂真,我初次見她,若不是看清長着對標緻烏眸,幾疑是胡家女兒,丹娘快別爲難行舟,她琴棋書畫都好,就是不會這舞藝。”
十一娘這才知道蕭氏字行舟。
又聽秦氏笑道:“就說世母偏心,果然處處幫着自家兒媳,這哪是誇我,分明是贊娣婦文雅,我成了潑皮。世母,這要是換作郎君聚飲,不應邀舞可算失禮,多少回大打出手都有,我尊世母囑令寬容一回不計較,娣婦可得自罰三杯。”
話是有些衝,可在這場合說來,倒也有趣不帶火藥味。
相比有酒興相助的諸位長輩,小娘子們這席就顯沉靜拘束了,各自還都端着溫婉雅靜姿態,頂多小聲說笑,抿脣旁觀。
這麼笑飲一陣,見再無人動箸,韋太夫人乾脆示意撤下那些主菜,再呈上幾味佐酒開胃抑或精美清淡小菜來,又讓人喚樂伎上前彈唱助興,十一娘自然明白酒宴到這地步,晚輩們差不多也該辭席,自去雅靜處玩樂說話,然而她這時身份使然,當然沒有率先作爲,只看向小表妹柳蓁。
作爲主家嫡長女,該是她領先辭席時候。
四娘柳蓁今日幫着祖母忙前忙後,席上也時刻留意照顧衆位小客人,只因七娘、九娘到底還小,並沒多少協助宴客機會,難免多有不周,不像她已經十七,又跟着嬸孃蕭氏打理一段家事,更別說三年以來\經歷諸多變故,早不似當年那個在母親庇顧疼愛下,天真無憂的驕矝少女。
這時低聲囑咐七娘幾句,又示意九娘與柳茵如,捎帶上唯一五歲稚齡就能上席面的十一娘,幾個女孩舉盞上前,柳蓁便笑着說道:“兒與幾位姐妹,恭祝嬸母生辰,只妹妹們還小,只能以桃漿代酒,嬸母莫怪。”
這時韋太夫人也添了酒興,竟接口說道:“七娘姐妹也還罷了,四娘可不能矇混,你那大事可多得嬸母操勞一番,今日你可得好好敬上幾盞酒。”
在座中人無不知是指四娘與王家那門姻緣,一時之間,諸多表情微妙。
自然有人只覺事不關己報以笑顏,十一娘卻留意見喬氏微一挑眉,眼中計較飛速掠過,那秦氏與沈氏對視一眼,秦氏便壓低聲說了句什麼,眼睛看向韋太夫人,喬氏登即堆起笑容來,不知應對了句什麼,拍着秦氏手背微微搖頭。
柳蓁卻大覺羞赧,雖說大周民風開化,閨閣女兒被打趣婚嫁之事並無多少扭捏,可這到底是當着諸多賓客長輩面前,柳蓁只覺雙頰發燙,硬撐着臉紅應對一句:“大母說得是,兒多得嬸母教導指點,的確不該矇混過關,兒這就自罰一杯,再敬嬸母。”
不少人暗暗點頭,雖是喪婦長女,好在這三年有韋太夫人親自照管,也難怪裴鄭即使族滅,王家終不曾有悔婚之念。
韋太夫人今日卻像有心促狹柳蓁這位長孫女兒,偏不放過:“你說這樁,只是小事。”
柳蓁只好裝作什麼也沒聽懂,接過僕婢遞上一盞酒來飲盡,又再敬蕭氏。
衆人卻都暗中篤定,聽太夫人這口吻,只怕四娘與王七郎這門姻緣是塵埃落定,再無任何變動了。
唯有秦氏對嫂嫂爲沈氏暗嗤一句:“裝模作樣罷了,世母這回可真正坐實賢名,不知又有多少人信任她處事公正。”
一旁喬氏卻聽得分明,得意一笑——剛纔經她那番“好話”引導在前,秦氏這蠢婦果然就往這方面琢磨,這卻也是事實,自己那位阿家對四娘姻緣這般關注,無非是爲名聲,誰讓三房衆多女兒年歲不合呢,阿家又怎會爲便宜別人背個苛薄繼子一房污名?橫豎四娘再無母族倚仗,即便嫁去高門,唯一依靠只有孃家,萬萬不敢忤逆她這個祖母!
十一娘一邊上前“敬酒”,一邊暗中留意喬氏這邊幾位舉止神色,她實在不安心,懷疑喬氏要爲嫡女五娘謀奪阿蓁這門親事,這時她也拿不準韋太夫人是真關切還是假姿態,只往常觀察打探得,蕭氏的確盡心竭力在爲阿蓁籌備婚事,阿蓁似乎也對蕭氏是當真親近孺慕,想來三年間,蕭氏的確對阿蓁極爲照顧,極大撫慰她突然喪母外家又慘遭滅族的悲慟心情。
就說眼下,蕭氏眼看侄女被婆母打趣得羞澀不已,只能借酒遮掩,連忙笑着解圍:“祖母就是打趣,四娘可別當真,七娘年小,還多得你幫襯周道,你飲醉了,今日可得鬧出笑話來,好了好了,你一番心意,嬸母明白,這便領着小娘子們去雅靜處玩樂,省得與我們一起拘束。”
四娘這才順勢下了臺階,與七娘一同,招呼着諸多小客人往浮翠塢去,沒了長輩拘束,孩子們這才顯出幾分活潑隨興來,三兩攜手,賞景者賞景,對弈者對弈,柳茵如自是沒人搭理,只拉了十一娘去一邊兒,當遠遠避開旁人後,這纔對她竊竊私語。
“十一妹,你可好奇四姐該謝你阿孃哪樁大事?”
十一娘:嗯?不知這位素來乖巧頗得喬氏歡心者有何目的,爲嫡母分憂助勢,抑或別有居心,只事情當真奇妙,這對母女竟都挑揀自己利用,看來年少無知的確大有優勢,雖是被人利用,難保不會察探出些微隱情。
柳家內情諸多蹊蹺矛盾處,一些不值在意,闢如蕭氏爲何甘心膝下無子,容庶子爲長,闢如蕭氏與姜姬究竟有何情份,以致視“本身”一如己出;但一些卻必須判斷分明,闢如姑母究竟是被誰逼死,韋太夫人抑或柳姑丈;闢如喬氏究竟在打何主意,是否不利阿蓁;闢如更加重要——柳家是否爲裴鄭滅族幫兇!
一直明確目的如十一娘,當然不會放過柳茵如主動親近這一機會,這時只作好奇:“難道不是因爲母親教導四姐記算理家?”
柳茵如輕輕一笑——朝早聽聞這五歲庶妹竟能背誦《子房詩集》,她當真吃驚,眼看十一娘被祖母關注也不無妒意,暗下猜測莫非家中也出了個如同蕭小九郎般天資聰穎,祖母與嬸母這意思,莫非竟是要允十一娘記名族譜?!於是心中更是火燒火燎,說不出是興奮還是妒恨,可她很快冷靜下來,意識到即便祖母真有這層意思,對自己也不無好處,再說,就算十一娘有強記之能,可到底是個孩童,枉具幾分聰慧,又哪能明白許多世情,自學經史,她雖沒有參透文字之中那些深遠理義,卻也明白一些道理。
多的是飽學之士,官位反而不及才學略輸但城府深厚洞悉世情人心者。
就比如這位十一妹,即便天資聰穎,又哪能比得過自己多年來察顏觀色揣摩人心?
只有被她利用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