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四十五 治蝗(上)

孔子是個很聰明的人。

從他的各種言行舉止上來看,他都不是那副畫上那個慈祥和藹的老人家,和顏悅色的對你闡述人生的道理。

種種記載中都能表現出孔子十分睿智的一面,他十分聰明,洞悉人性,對很多事情的觀察都非常徹底,一眼看穿本質。

比如魯國發布從別國救回本國流落在外爲奴的人就可以去官府領取花費出去的錢財的政令,孔子的弟子救回一個魯國人之後卻不去領取錢財,洋洋得意的到孔子面前炫耀。

結果孔子大怒。

你以爲人人都和你一樣有錢而且喜歡沽名釣譽?他們都很在意自己的利益的!沒有利益的事情誰願意做?

你不拿錢,人家都誇讚你,以後有人拿錢別人都會指責他,慢慢的,還有人願意救回流落在外的本國人嗎?

孔子的睿智和洞悉人性可見一斑。

話又說回來,孔子要是不聰明不睿智,能在那個大爭之世創立儒家嗎?

對鬼神迷信,他搞不好就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看到民衆在天災人禍面前只知道祈禱卻不知道找尋可靠的辦法,只知道被動的祈求卻不知道主動尋求解決的辦法,所以才深有感嘆。

只是限於那個時代,孔子雖然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要以自己的主觀信念爲主,不讓鬼神支配,卻依然相信鬼神的存在,天人感應學說從先秦時代就開始產生,孔子也相對認同。

然後董仲舒出於政治目的將之發揚光大了。

這些雜七雜八的思想和鬼神的崇拜也是蕭如薰即將推行的很多政策的最大障礙物,華夏若要走向新生,就必須要破除鬼神的迷信與崇拜。

百姓們必須要知道一切都是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和牛鬼蛇神沒有半毛錢關係,一直以來他們在抗爭的是氣候變遷引發的氣象災害,是自然,而非人爲作惡引發的天罰,牛鬼蛇神根本不存在。

這些思想遺毒深遠,必須予以破除,讓百姓知道自己的雙手雙腿比任何牛鬼蛇神都可靠。

因爲消滅不了蝗蟲,所以居然建寺廟祭祀『蝗神』,試圖感動蝗神,不要讓它來吃莊稼。

可笑,可悲。

解決不了什麼就把對方封神祭祀,從來不身體力行尋找解決方案,一味的求神拜佛,這就是惡果。

也是破除這等迷信的重要性之所在。

蝗蟲是歷朝歷代都非常頭疼的問題,怎麼治理也治理不好,所以才逼着老百姓建廟祭祀求上天保佑。

但是歷朝歷代也不是束手就擒,也不是不找其他的辦法來對付蝗蟲,只知道祭祀。

漢代開始就官府出錢收購蝗蟲讓民衆組織撲打的情況,到了唐朝唐太宗親自帶頭吃蝗蟲,帶動了民間吃蝗蟲的習俗,人們發掘出了蝗蟲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竭盡全力的對抗蝗蟲,但是依然無法解決。

別說古代了,到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也依然沒有什麼好辦法根除蝗蟲,因爲他們的繁殖能力太強了。

不過雖然無法根除蝗蟲,但是通過種種手段治理蝗蟲,從而減少蝗災發生的頻率和次數這種事情還是能辦到的。

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人總結出一份可靠的治蝗攻略,沒有人將這些方法教會百姓,一旦蝗災發生,百姓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蝗蟲肆虐。

有人天真的以爲吃蝗蟲可以根除蝗蟲災害還能讓災民吃飽,從而解決蝗蟲的問題,這麼簡單的事情要是可以成立的話唐太宗以後就不該有蝗災了。

蝗蟲啃食莊稼和各種作物的速度太快了,一地僅僅停留一兩天就能吃掉所有的可以吃的植物,然後立刻騰空而起轉戰下一個地區,一兩天的時間夠人們捕殺多少蝗蟲呢?

糧食被吃光之後捕殺的蝗蟲夠那麼多農民吃幾天?能吃到下一茬作物長成嗎?

蝗蟲高蛋白不假,營養豐富也不假,但是熱量低,消化快,根本不夠災民們吃幾天的,就沒有了,接下來災民們面對滿地狼藉又能怎麼辦呢?

所以若要對付蝗災,花錢購買蝗蟲和發動民衆吃蝗蟲都屬於馬後炮的行爲,實際上並不屬於防治,只是挽救而已,而且挽救的還十分有限,若要治蝗,需要從根源入手。

古人也不是傻子,雖然受到天人感應思想的鉗制,但是也並非全部都是坐以待斃,唐宋印刷技術發展以來,留存於紙面上的治蝗技巧非常之多,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治蝗方略古籍上都有記載。

但是一來國家動員力不夠,官員執行力不夠,百姓理解不深,難以形成足夠的治蝗力量,難以對蝗蟲生長區進行徹底的掃蕩以防止蝗蟲災害。

所以每當蝗蟲長出翅膀開始肆虐的時候,人們只能坐以待斃,看着那鋪天蓋地的蝗蟲吃光自己的莊稼,除了拜佛和流淚,什麼也做不到,然後一批一批的餓死。

蕭如薰在派人做氣候變動考察的同時,也派了相當一批幹練的年輕官員從庫房裡調出歷年來治蝗的書籍,從中找到治理蝗蟲的方法,並且蒐集蝗蟲發生的規律和主要發生地,以及主要肆虐地點。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治蝗小組總結出了蝗災易發生的地點、時間和規律。

他們總結出,蝗災往往大規模爆發於大旱之後,爆發點多在黃河中下游區域,遠多於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的爆發數,爆發時間一般在五月至八月最猖獗,也就是夏秋之間。

夏蝗以農曆五月中至六月上旬最盛,秋蝗以農曆八月上中旬爲最盛,農曆六七月是夏秋蝗災併發的時期,它們很精明,在作物長勢最茂盛和快要豐收的時候誕生,將百姓一年的心血和口糧吃得乾乾淨淨,揚長而去。

蝗蟲吃的不是農作物,吃的是人。

治蝗小組進一步總結出,蝗災的分佈以黃河下游爲最多,尤其是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華中以南,蝗災漸少,到了東南沿海,幾乎沒有。

古籍上記載旱極而蝗,治蝗小組因而認爲蝗蟲需要在比較乾旱的環境下生長成災,雨量充沛氣候溼潤的地方反而不適合蝗蟲的生長,所以黃河流域每次乾旱之後屢遭蝗災。

古籍上還記載蝗蟲在土壤裡由幼蟲生長爲蝻,又從蝻變爲蝗,所以治蝗小組認爲蝗蟲應當是把蟲卵產在土壤裡生長,喜歡乾旱,冬春不長夏秋長,所以性喜溫暖。

換言之,一旦某一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旱災,那麼第二年很有可能會出現蝗災,蝗蟲會在那裡生長,長成之後率先吃掉那裡的莊稼,然後轉戰各地。

一千一百六十五 兇虎與惡狼二百九十二 特務國家二百三十八 手腕一千零五十四 爲大秦做事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六百七十七 主持公道六百六十五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八百一十三 薑還是老的辣八百六十 麻威下定決心要在漢中和李汶決一死戰一千二百五十九 這是聖君啊五百三十九 糧食的疑雲(上)四百二十七 不願離開的大戶一百四十八 水師要出動三百九十七 陳龍正西行記(三)一百零九 強勢否決六十七 最後一關九百九十一 多俊俏的少年郎啊三百八十六 凱旋(下)八百三十八 他們還在叫喊着七百三十五 張誠覺得自己挺委屈的八百五十一 葉公,李化龍完了九十六 踏血而行三百七十七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一千二百零四 改進中華朝貢體系六百八十三 好男兒(上)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五百三十八 縱馬奔馳的李如鬆三百五十七 以倭治倭二百二十 定鼎勝局一千一百八十二 來真的?六百四十八 愉悅的笑容一百一十四 九世猶可以復仇乎?八百二十六 屋漏偏逢連夜雨二百七十二 我兒,多吃些五百九十三 不聽命令的軍隊二百零一 袁黃是個合格的贊畫一千零五十 努爾哈赤的決定七百一十二 驚恐的蕭大亨八百八十九 批評與期許二百一十四 三分日本七百零九 你們不給,我來搶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一百三十七 血戰碧蹄館(六)九百三十四 爲我而戰吧,士兵們!八百六十九 寒風瑟瑟三百四十二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下)一千一百六十三 被動的等待八百二十四 一如秦漢一千二百八十二 陸海之爭(上)一千一百零二 戰爭已經開始一千二百三十三 成立自衛隊一千零二 陛下聖明六百八十 聯合阿拉幹一千三百四十一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上)一千零八十一 戰爭結束了(上)一千三百六十四 皇帝拔出了天子劍,劍指北海十九 著力兔來援一千三百七十三 願我大秦繁榮昌盛,永世不衰二百三十二 明軍血戰德川軍(中)八百一十三 薑還是老的辣一千二百四十 李如鬆現在很得瑟八百八十九 批評與期許一百八十八 豐臣秀吉的死期即將到來四百三十五 天誅(上)八百六十四 劉鄧之爭五百零二 炸膛的火器十 夜襲五百七十三 楊俊民的處境非常艱難七百一十八 輝煌的勝利三十九 你們不仁,我便不義!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五百二十二 忐忑的李如鬆八百七十九 一起殺了!三百七十五 絕望的莽應裡三百二十九 大明的無敵艦隊六百五十五 一個都不會放過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一千零八十三 啼笑皆非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六百三十五 考場如戰場二百二十八 明軍集結八百二十一 特殊且大膽的想法五百九十五 免貴姓蕭六百二十二 敢戰的李如鬆一千零三十五 一定要回來!四百二十三 蕭如薰的手工作坊八百三十八 他們還在叫喊着一百九十八 德川家康的怒火九百五十一 袁黃不是聖人一千二百六十九 萬念俱灰的袁黃三十四 準!四百六十九 拿回來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啓下鄉(上)一百二十二 蕭如薰兵壓臨津江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九百八十六 奏請選秀九十五 沈惟敬的斬首行動四百零九 條件(下)三百八十五 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