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四 封賞的難題

這是在做夢?

打一仗就能賺那麼多錢?

“陛下……這……”

王錫爵還是一副迷茫的樣子。

朱翊鈞則擺出了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你以爲朕執意打這一仗是爲了轉移視線讓自己喘口氣?你以爲朕全力支持蕭如薰打仗,甚至不惜出動水師是爲了什麼?只是爲了大明國威嗎?你想錯了!”

朱翊鈞一甩衣袖:“早在去年十一月份,蕭如薰就給朕送來了密信,告訴朕,倭國全國範圍內盛產金銀,還有一座特別大的銀山,叫做石見銀山,年產白銀百萬兩,倭國一區區小國能動用二十萬人進攻朝鮮,就是因爲有那麼多銀子,若是大明不能從根本上把倭國的武力限制住,那麼就算這一次打敗了倭國,難保倭國不會捲土重來,因此,要打,就要打到徹底。”

“所以,蕭如薰他……”

“嗯,他向朕請求,出動水師,從水上殲滅倭國的水師,將朝鮮的倭寇困死,繼而登陸對馬島,將對馬島拿下,然後以此爲跳板,進攻倭國本土,爲朕拿下倭國的銀山,爲我大明所用,爲此,朕從內庫裡拿了三十萬兩銀子作爲水師經費,助蕭如薰打贏了此戰,現在看來,蕭如薰不負朕,反而給了朕一個天大的驚喜!

不僅逼死了豐臣秀吉那膽大妄爲之徒,還使得倭國內亂,東西分治,難以統一對外,並且拿下了對馬隱岐和佐渡三島,建立海上防線,還將倭國的石見一國之地拿下,名義上是租借五十年,但實際上,這就是我大明的國土了,石見銀山也歸屬我大明開採五十年。

王卿,你想想,五十年,一年一百萬兩,五十年就是五千萬兩白銀啊!五千萬兩啊!只要掌握住此銀山,那麼大明在未來五十年之內都不會爲銀子的事情太過於發愁了,王卿,此戰,大明打的值嗎?”

王錫爵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意識到自己還在皇帝面前,連忙告罪:“老臣是在太過於驚訝,還請陛下恕老臣失神之過。”

朱翊鈞微微笑着,是以自己並不在意。

“陛下,蕭如薰此舉實在是開了先河了,那麼多銀兩,老臣也的確是聞所未聞,想也想不到,打仗打仗,居然能弄來那麼多銀子,大明有此良將,老臣爲陛下慶賀!老臣爲大明慶賀!”

“你就別慶賀這個慶賀那個了,你有事情要去做,蕭如薰說了,倭國國力不弱,一場大戰能削弱它,但是不能消滅它,倭國賊心不死,不能給它喘息之機,因此,大明需要維持一萬人的倭國駐軍,分駐在石見、隱岐島和佐渡島,至於對馬島,你去給朝鮮王下一封公函,讓朝鮮王選擇良將駐守對馬島,算是爲大明減輕一些負擔。”

王錫爵盤算了一下,開口道:“陛下,石見佔據了也就佔據了,可是那些個島嶼,若是派兵駐紮,還要修建港口,修建住所,運送給養,這樣的話消耗是不是太大了一些?”

朱翊鈞面無表情。

“島上有金山。”

“老臣遵旨。”

王錫爵什麼也不說了——這個蕭如薰真是個人才,一口氣從日本壓榨了那麼多東西……可更加關鍵的是,日本人願意割讓這些東西,就意味着他們還有更多產量更高的金山銀山,這小小一個東夷島國,居然如此富庶?中華大地地大物博,都沒有年產百萬的銀山,這小島國怎麼就有?而且既然那麼多,那爲何不……

王錫爵在心裡面嘀咕着,爲何不乾脆把日本一口吞了,那些東西不就都歸大明瞭嗎?大明短時間內也不會缺錢了吧?這蕭如薰那麼能打,不會說打不下來吧?

想到這裡,王錫爵又開口道:“陛下,既然那倭島小國如此富庶,又膽大妄爲進犯我大明和朝鮮,大明是師出有名,完全可以吞併之,而且陛下您想啊,如果這倭國那麼幹脆的就把年產百萬的銀山交給了大明,那隻能證明倭國還有更多更大的金礦銀礦,甚至是銅礦可能都有啊!”

朱翊鈞微微嘆了口氣,嘆息道:“朕也不是沒這麼想過,當初蕭如薰勢如破竹的大破倭寇的時候,朕就這樣想過,也詢問過蕭如薰,結果蕭如薰說倭國雖小,人口不少,據線報,倭寇口衆在一千萬以上,比朝鮮要多得多。”

“一千萬?這東夷小國不聲不響,居然有千萬人口?這……”

“朕當時也是很驚訝的,甚至有些僥倖,幸好那些賊酋沒能繼續忍耐,若是他們忍到人口更多的時候,起兵二十萬來攻,那即使是大明也要疲於應對了,一蕞爾小國居然有如此強的國力,朕之過也,因此,蕭如薰也說了,沒有十萬兵馬,是無法吞併倭國的,而就大明目前的情況來說,十萬兵馬的後勤,無法保障,必須要先從倭國手裡拿來些東西充實自身。”

朱翊鈞的眼睛眯了起來:“一蕞爾小國勵精圖治,能以十五萬大軍進犯朝鮮,而我大明承平日久,居然動用四萬兵馬都要耗盡國力,如此一想,怎能不讓朕警惕那蕞爾小國的可怕之處呢?所以蕭如薰提出的建議朕都要採納,無論是爲了銀子,還是爲了子孫後代,朕都要做些事情。”

王錫爵還能說些什麼呢?

“陛下聖明。”

“別說什麼聖明不聖明的了,朕還有些事情要和你商議一下。”朱翊鈞走回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來:“這一仗打完之後,諸將羣臣該賞的賞,該封的封,這些都簡單,有三個人的安排朕有些拿捏不準,一是蕭如薰,二是李如鬆,三是宋應昌,此三人的封賞若是不安排好,怕是朝中又要起波瀾了。”

王錫爵也明白這裡頭的道理,蕭如薰是最大的功臣,給大明朝弄了數千萬兩銀子,該怎麼賞值得商榷,李如鬆是李成樑的兒子,此次立功也不小,身份特殊,該怎麼封賞也是問題,宋應昌是文官主帥,雖然不曾親臨第一線,但是籌備後勤保障大軍用度毫無缺漏也是一大功,理論上的第一功,由於之前他已經做到了兵部左侍郎的位置,大勝歸來,又該如何封賞呢?

八百四十 風生水起一千零九十一 他們被皇帝打敗了六百九十三 不速之客(上)一百九十六 議和的開端(上)六百九十 袁黃最大的念想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二百零八 德川的同志遍佈豐臣內外三百一十九 挖角計劃五百九十八 權力四百四十 準備戰爭吧七百四十五 圈養起來的豬玀是無論如何也養不成雄獅的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六十一 我們要個孩子吧九百四十九 休止符二百九十七 李如鬆開始思考七百三十二 瘋狗精神六百七十四 討伐洞武遺民(下)八百一十一 後悔的劉黃裳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一千三百四十一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上)一千二百八十六 救火閣老李廷機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二百六十六 羣臣的反擊極其猛烈五百九十三 不聽命令的軍隊一千三百五十四 羊毛紡織機一千三百六十二 終有一天,你要自己面對這些豺狼虎豹一千一百二十一 送客,走人,結束四百七十三 戰爭一觸即發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一百八十三 豐臣秀次統籌全局六百四十八 愉悅的笑容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四百五十八 菲律賓海戰(二)四百八十七 密謀五百四十九 焦頭爛額的王世揚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一千二百一十三 喊殺聲驟起六百四十六 做戲就要做全套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一千三百六十九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一百二十五 冷卻五十一 蕭如薰的對策四百二十六 豪情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四十六 寧夏亂平六百六十二 穩穩的做飯一千三百七十八 從此以後,你便是大秦的皇帝五百六十二 死有餘辜(下)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一千二百二十三 城內爆炸了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三百四十五 王的抉擇(下)六百三十一 煽動四百七十二 猜忌(下)六百五十五 一個都不會放過五百六十六 幸運的朱敏淳六百八十一 混亂的局勢五百九十九 困獸三百九十八 陳龍正西行記(四)八百六十八 難怪那麼能打六百二十四 血債血償二百三十五 朝鮮之役的最後時刻就要到來了一百五十八 過年(四更)六百六十五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二百四十二 三方會談(下)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一千零七十 朝鮮又要做一次豬隊友了一千二百四十六 笨皇帝九十五 沈惟敬的斬首行動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一千一百四十一 所有人都在忙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四百一十八 這個武人倒不簡單一千二百二十一 去與留五百零八 王世揚的決心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二百三十九 蕭如薰召開三方會談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七百七十五 無法預料的事情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十 夜襲七百九十五 開動的戰爭機器(上)五百九十九 困獸九十九 平壤終焉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二百四十三 不能和背主之賊共存於世一千二百九十四 朕與你們的遮羞布二十二 他是怎麼做到的?五百零八 王世揚的決心一千零一十八 軍事大比拼九百二十二 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