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2節)

江南洪災,嚴重之地莫過於長江一帶。

朝中聽聞這個消息後,也很有秩序地發配糧草和救災之錢,畢竟大小災害已經不是一回兩回了,朝廷處理起來也是很得心應手,撥糧調草的事情很快就通知了各個地方,皇帝也下了詔書,要求地方政府不能懈怠,並按照老方法,從災民之中調出壯丁,以避免地方動亂。

王賢也已經接到了杭州的公文,讓他抽調壯丁,前去杭州集合,但是他卻不以爲意,只是叮囑陸收,讓他注意迴避杭州派來的人。

他躺在牀上休息了好幾天,身體也漸漸康復,但是李清照說他還沒有完全好起來,不能到處亂走,所以就每日待在後院之中,做幕後之事。

陸收處理的也算很快,先是讓村民們都各自回家,但大家都不願意回去,生怕官府不管,陸收無奈之下便宣稱如果回家則發糧發衣,如果待着不動就什麼也不給。

本來大家還不信,可是沒多久一個村莊的人回去了,就傳來消息說糧食已經運過去了,百姓們這才一個個地回家了。

陸收分配各個官吏們,讓他們負責每一個村莊的事情,催促百姓們務農。

他也開始出面籌集錢財,但是收效甚微,雖然以官府的名義來借錢,但是昌化縣的那些富裕之家明顯不信任,剛開始他還能弄到一點,可是後來大家都避而遠之,家家都關上大門,見到陸收就像見到瘟神一樣,讓他哭笑不得。

王賢也是知道了這事,他本來想着以官府的名義借錢,那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卻沒有想到昌化諸人頗爲吝嗇,連陸收都碰的一鼻子是灰。

他無奈之下,便又親自出馬,然而還是不行,這些人把錢看的比命還重要,王賢又不能硬奪,他左思右想,只能作罷。

官府也算籌集了一部分錢,已經到川蜀一帶採購去了,而原來的昌化縣糧倉基本上變空了,大家都是眼巴巴地等着朝廷送糧過來。

但王賢卻等不及,他一連幾天都向昌化的那些官吏們說起儘快恢復務農之事,甚至是跑到各個村莊察看,鼓勵百姓們排水哉秧,又仔細地詢問這些災民的狀況。

大部分的災民們已經是無家可歸了,房屋在一連幾日的大暴雨中倒塌了,家中的東西也被水沖掉了,他們雖然撿回來不少,但是很難恢復正常生活,哭泣聲絡繹不絕,讓人心酸。

這一路上,王賢心中一直唸叨着,有錢纔是王道,有錢才能恢復。

他知道,目前百姓們都是極爲節省的用糧,很多人都靠野菜爲生,但就是這樣,過不了多久,全昌化縣都將要吃空,唯一的出路,就是購糧。

然而購糧需要錢,且是不小的錢,他想破腦袋也找不到什麼得錢的法子。

幾天下來,他基本上該看的也看了,該說的也說了,一直到六月底方纔回去。

夏日炎熱,然而不知何故,自從那連日暴雨之後,一直都有涼風徐徐,自西方而來。

王賢坐在後院裡面的亭子裡,正凝眉而思,卻聽到旁邊的陸收道:“大人,杭州又催我們快點徵集壯丁送過去,我們要不要回應一下?”

“迴應?不用。”王賢擺手道:“能拖就拖,現在大家都正忙着,務農是首要大事,如果讓這些丁壯們走了,那還指望什麼?朝廷怕災後人心不穩,留着這些丁壯們出了亂子,所以都編成軍伍,這雖然可以保持安穩,卻不能儘快恢復過來,如此一來,江南又要餓死不少。”

陸收遲疑地道:“那就這樣一直躲着?”

王賢呵呵一笑道:“陸縣丞你應該有好辦法吧,這事情就交給你處理了。”

陸收一愣,見他滿臉帶笑,也不由地笑了起來,點頭道:“下官明白。”

王賢沉吟道:“此事雖然容易,但很難保證杭州會不會派人過來檢查,你也要好好的應付一下,至於所要花費的錢,現在縣衙還有多少?”

“已經空了。”陸收眨了眨眼睛,隨即道:“不過大人你放心,我還能應付的了。”

王賢沉吟道:“那陸縣丞先墊着吧,等以後再說,而今處處缺錢,我也難以應付。”

陸收道:“大人你也不要太過焦心了,現在雖然拮据,但朝廷撥的糧草也快要下來了,到時候一切便可安定。”

王賢眯着眼睛道:“你還對朝廷撥糧心存着幻想?”

他搖了搖頭道:“想必江南大部分人都是等着朝廷撥糧,如此之心,又如何能夠保證餓不死人?”

陸收一愣,卻沒有說話。

王賢嘆道:“我們不能指望撥糧,而且也不敢指望,要保證我們昌化縣不會被餓死凍死,那就要靠我們自己,這也是我那麼快讓百姓們恢復務農的原因,但是如今所遇之事真的是出乎我所預料。

排水之後,雖然也有部分莊稼未遭水禍,但絕大部分的都已經被沖掉了,而且田中滿水,一時半會也很難排掉,此爲難事。

而我們縣衙所發的糧食,一部分是作爲補償的稻種,本想讓百姓們重新播種,卻不料大部分人都留了起來,因爲他們缺糧,所以留着食用。

就是那些已經開始播種的人們,也遇到了難事,因爲水衝的緣故,肥田已經變成貧瘠之地,很難再有好的收成。”

他說完便又輕嘆了口氣,繼續道:“我思來想去,解決問題的根本就是糧衣充足,而糧衣充足就在乎錢,從川蜀採購的糧草不過是杯水車薪,實在不夠用啊。”

陸收見他愁眉苦臉的,也不由地鬱悶起來,的確,現在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錢,可是又向哪裡找錢呢?

王賢搖了搖頭,又道:“昌化縣現在有幾家囤積糧草,高價出售,你也知道了吧。”

“已經聽朱強說了。”陸收皺眉道:“這幫惟利是圖的小人,實在是太過奸猾,如今昌化縣的米價竟比往常高了十倍,百姓們已經吃不起了。”

王賢哼了一聲道:“趁亂聚利,該當重懲,陸縣丞,你便帶人去搞個明白,把這些人帶到公堂審理,該要好好收拾一下他們了!”

陸收頓時肅然而起,應了一聲就走了出去。

王賢長出了口氣,突然之間,他轉身而言:“是誰?”

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4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2節)第111章 皇帝大禮(上)第5章 賽馬射箭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2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4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154章 入揚州城第37章 說服薩滿(上)第58章 遇上好人第124章 沿河而行第7章 薩滿儀式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4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2節)第168章 夜談天下第87章 黑夜追蹤(上)第174章 前方不遠(第1節)第42章 雨夜被劫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1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5節)第101章 拜訪清照第167章 共圖大事(第4節)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3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2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2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4節)第39章 神棍驅邪第76章 細語嫣然(下)第26章 責任誰擔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2節)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24章 蒙古大汗(上)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節)引子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節)第49章 長大成人(下)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22章 合不勒(下)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26章 責任誰擔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5節)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5節)第23章 沙暴過境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1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1節)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4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1節)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3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2節)第77章 太學三舍第133章 災後決議(第3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3節)第104章 觀人比武(下)第113章 所尋之人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3節)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1節)第54章 面呈宰相第32章 大汗合不勒(上)第7章 薩滿儀式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1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2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3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3節)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3節)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1節)第162章 出揚州記(中)(第4節)第27章 月明之夜第80章 丹清照人第87章 黑夜追蹤(上)外傳:失蹤之事(六)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2節)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2節)第35章 慘烈之戰第78章 經義策論(上)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1節)第86章 個性學正第3章 塔塔爾人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3節)第2章 小孩塔布(下)外傳:失蹤之事(九)外傳:失蹤之事(九)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1節)第165章 一聲嘆息(第2節)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3節)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