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

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過了夏至,天氣便越發燥熱起來。

因爲天氣炎熱,在五月初時,皇帝便從了經筵官所請,經筵暫免。

並且更定以後經筵,春講二月十二日起,至五月初二日免;秋講八月十二日起,至十月初二日免。

永爲定例,不必一一題請。

換句話說,小皇帝放暑假了。

可惜,放暑假不是享樂的。

正因爲皇帝停了經筵,內閣請皇帝多去文華殿聽政的次數,以及跑來西苑奏對的大臣,都明顯變多。

譬如今日,朱翊鈞還在吃午飯的功夫,張居正跟王崇古就已經在承光殿候着了。

見皇帝進來,二人連忙行禮:“陛下。”

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兩人起身。

施施然坐到御案後,歇了一口氣纔開口道:“元輔與王閣老來得急,是有什麼要事?”

兩人對視一眼,張居正頷首示意王崇古先行奏對。

後者從善如流,上前一步。

王崇古入閣之後,頗有些意氣風發。

一身邊塞氣質,都略微沉澱了些許,顯得老練穩重了不少。

他面露笑意,高聲賀道:“陛下!大捷!”

朱翊鈞立刻反應過來,開口問道:“是朵顏衛再度犯邊了?有何戰果!?”

語氣之間,不乏驚喜。

王崇古對皇帝玲瓏心思見怪不怪,挑着緊要地方,將事情稟報了一遍。

朱翊鈞認真聽着王崇古說話,不時頷首。

五月初,朵顏衛的使者回去之後,將消息也帶回了部落。

朝廷雖是封賞了朵顏衛,卻是封賞的名義上的酋首長昂。

並未封賞朵顏衛如今的實權人物,董狐狸。

這也就是罷了,朝廷還是封賞的銀兩。

至於糧食、布匹之類,一概也無——想要糧食,需得長昂出面,向大明朝邊鎮購入。

事權就是權勢,長昂藉着這個由頭,便開始拉攏部族長老,收服人心。

董狐狸自然不會坐視。

此時,董狐狸主動向大明朝靠攏,也未嘗不是一條出路。

但他選擇了另一個方向——那就是對外戰爭,來轉移內部矛盾。

古老的手段卻經久不衰,正是因爲,其效果幾乎如同客觀規律一般,從來沒有失效過。

遊牧民族穩固權勢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一場成功的劫掠。

無論是人口,還是糧食、粗鹽。

只要劫掠成功,在部族中的聲望地位便水漲船高。

內部威脅,也不攻自破。

可惜,董狐狸算盤打得好,運氣卻不好。

這一次犯邊,他正好遇到了守株待兔,戒備十足的戚繼光。

王崇古還在眉飛色舞:“董狐狸達賊四千餘騎,從潘家口、龍井關等二路入犯,正好撞上了戚繼光。”

“此一役,邊軍斬敵三百餘,傷賊無算,韃酋折可魯蘭勒授首!董狐狸倉皇逃遁!”

潘家口、龍井關?

朱翊鈞一怔,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他怎麼記得……歷史上董狐狸是從界嶺、桃林犯境的。

他此前還特意囑咐此處加強兵備。

想到這裡,朱翊鈞突然反應過來——合着自己好像是刻舟求劍了!

都特意增兵了,人家斥候又不是傻的。

朱翊鈞有些尷尬地摸了摸鼻子,還好外人不知道。

心中也暗暗給自己提了一個醒。

水無常形,兵無常勢。

自己生在和平年代,哪裡懂什麼打仗。

尤其涉及到兵事,歷史上的事,也未必做得準。

既然不懂,還是不要搞什麼微操了,不然容易變成常凱申。

除了信任戚繼光這等宿將,在廟堂上給予其支持外,更應該依靠國朝深厚的積累,用煌煌大勢碾壓敵方。

朱翊鈞深吸一口氣。

吾日三省吾身吶。

王崇古不知道皇帝在想什麼,仍然一板一眼稟報着這一戰的詳情。

說到最後,他便開始請功:“內閣與兵部以爲,此戰發縱指示者、破敵衝鋒者、同事馳驅者,遙爲聲援者,均當論敘。”

“尤推總理戚繼光,兵備徐學古爲首功。”

打了勝仗不論功行賞,是沒有戰鬥力的。

至於驗證複覈,自然由兵部跟御史去做。

朱翊鈞自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欣然從之:“可!”

當然,王崇古此來,也不是單爲了請功這等小事的。

他頓了頓,又開口道:“陛下,此戰之後,頗有些影響。”

“聽聞,長昂如今被董狐狸軟禁了起來。”

“而朵顏衛首領,夷酋兀魯思罕、夷婦伯顏主賴宣諭,將原擄大明人口送還,並綁縛造孽部落伯顏阿都赤二名進獻,乞宥罪復通貢賞。”

“兵部以爲,事情在兩可之間,請陛下聖裁。”

這就是一戰打出效果了,朵顏衛內部亂起來了。

董狐狸不得不用激烈的方式,壓制長昂。

而別的首領,也起了異樣心思。

說罷,王崇古又跟皇帝解釋了一番兀魯思罕。

兀魯思罕是朵顏衛的領主之一,董狐狸的弟弟,長昂的叔叔,對部落首腦聽調不聽宣。

但這一部,慣是牆頭草。

嘉靖時屢屢襲擾邊境,但若是別部犯邊,這一部,又會密告邊將。

隆慶時朝廷嘗試封賞,兀魯思罕卻時常前腳接受賞賜,後腳繼續擄掠。

如今只是見形勢不妙,又開始騎牆了。

而綁縛的伯顏阿都赤,自然就是手上染過大明朝邊將鮮血的敵酋了。

朱翊鈞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兀魯思罕部,他倒是有所耳聞。

歷史上萬曆二年,也就是明年,董狐狸再度劫掠喜峰口,兀魯思罕便聽從朝廷的命令,有所阻止。

三年,長昂犯邊,向其借兵,兀魯思罕也嚴詞拒絕,並密告朝廷。

隨後長昂兵敗,還架着長昂到邊關請罪。

當然,隨着明朝逐漸虛弱,這一部又立刻倒戈。

頻繁襄助長昂,劫掠遼東等地。

總之,就是一條喂不熟的野狗,畏威而不懷德。

朱翊鈞沉吟一下,開口道:“伯顏阿都赤梟首示衆便是,至於貢賞……”

“若是能促成互市,朕也不吝封賞。”

白嫖?想得美!

以前是朝廷不願意打,現在朱翊鈞可不介意這種,與小部落間的小規模戰爭——不持續放血,怎麼好好做生意?又怎麼安心歸化?

想要封賞?那就真的做點業績出來!

王崇古點頭應是,便要退下。

朱翊鈞突然叫住王崇古:“王閣老。”

王崇古重新站定,躬身聽着。

朱翊鈞想了想,認真開口道:“土蠻汗擾邊不斷,朕的意思是,開中法復行之後,先將薊遼的糧倉填滿。”

“閣老以爲如何?”

王崇古一驚。

先填滿薊遼糧倉,這是要爲大戰做鋪墊?

不過相應地,宣大自然得往後排一排。

他迎上皇帝目光,陷入了遲疑。

朱翊鈞見狀,嘆了口氣,再度開口道:“卿的父親王瑤、伯父王文顯、兄長王崇義,既然都是西北鹽商義士,不妨能者多勞。”

“將薊遼的開中鹽引,也攬去一部分。”

這就無奈要誘之以利了。

果然,話音剛落,王崇古當即下拜:“臣遵旨!”

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他起身。

王崇古見皇帝再無吩咐,便躬身退下。

朱翊鈞看着王崇古的背影,目送其人離開之後,纔有些無奈地感慨一句:“出將入相也洗不掉商人習性。”

殿內只剩他與張居正,吐槽一句也沒什麼大礙。

他實在有些忍不住。

這王崇古身上的商人習性太重了。

別的事公事公辦,不失爲一名能臣。

可一旦涉及損害自己私產的事,就開始首鼠兩端,不情不願。

非得許點什麼好處補回來,才能心甘情願把事辦了。

站在下手的張居正倒是沒放在心上。

他在內閣多年,什麼人沒見過?

王崇古這樣都算好的了,好歹大部分的事都能辦穩當了,已經很難得了。

張居正既是寬慰,又是提醒地開口道:“陛下言重了,王閣老身上的商味,好歹是比他那位外甥輕多了。”

王崇古橫插一腳,佔據了內閣一席,讓張四維不上不下,只能繼續代掌內閣事宜,一直轉不了正。

這些日子下來,幾乎肉眼可見地,氣質變得陰鷙了不少。

私下裡小動作就更是不必多說了。

張四維作爲晉商大掌櫃,王崇古那些做生意的親眷,多少都受到了這位小輩的壓力。

同樣的,在朝堂上,張四維也開始串聯三晉之人,不知道作何打算。

這情況,讓人不得不重視。

朱翊鈞一聽這話,當即坐直了身子。

口中感慨道:“先生說的是,張四維的事,拖着也不好……”

他看向張居正,誠懇道:“先生不妨廷議罷。”

張居正不露聲色瞥了皇帝一眼。

他心裡明白,雖然不知道皇帝要用什麼方式,但顯然是要給張四維一點顏色了。

畢竟誰入內閣,都是皇帝直點,還沒有要廷議一說。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不過他見皇帝心裡有數,他也懶得追問——事情太多了,根本沒空顧及到方方面面。

張居正點了點頭,說起此行的正事:“陛下,前次議定,今年八月,增加湖廣、山東、河南、陝西等省,推行考成法。”

“在此之前,臣與吏部,將考成法的得失,再度整理了一番。”

“如今考成法試行業已近一年了。”

“臣與吏部在原本考成法的基礎上,又增增減減,縫縫補補了一番,結合這一年的弊病,更定了新的一稿,以便擴到兩京五省推行。”

“請陛下御覽。”

說着,他從袖中掏出一封奏疏,恭謹呈上。

朱翊鈞伸手接過。

他順手指了指放在旁邊,有點遠的矮凳:“我讓宮人退避了,元輔自行坐罷。”

張居正已經習慣了皇帝私下裡這幅做派,默默將凳子搬了過來——不是不想站着以示恭順,上次他極力推辭,皇帝就親自去給他搬凳子。

這種做派的皇帝,除了接受他的情感賄賂,都沒有別的選擇。

見皇帝翻閱自己呈上去的奏摺,張居正貼心開口解釋道:“一年下來,考成法比較棘手的問題,還是在低品階的官吏身上。”

“心中牴觸,數目龐大,私下又串聯頻繁。”

朱翊鈞早有所料,頭也不擡問道:“具體呢?”

張居正嘆了口氣:“無非那些手段。”

“倍之。將中樞、省府的政令,加倍執行。刻剝百姓之後,就說是中樞和省府的令,故意激起民怨,煽動百姓。”

“改之。政令總有不完善的地方,中樞到了省變一個樣,到了府變一個樣,到了最下面,制定出來的考成目標,奇形怪狀,樣樣都有。”

“虛之……”

張居正還待再說,朱翊鈞已經看完了奏疏。

擺了擺手,有些自嘲地笑了笑:“虛之,就是形式主義嘛,朕知道。”

張居正打住話頭。

心裡嚼了嚼這詞,有些奇怪,但又覺得莫名貼切。

朱翊鈞將奏疏合上,並沒有什麼負面情緒,這種事早就習慣了。

他反而寬慰起張居正:“先生跟吏部的應對不就是按症抓藥嘛,挺好的,就按這個來吧,朕稍後給先生批紅。”

“早有預料的事,先生也莫要嘆氣,這才顯得試點的意義所在。”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各自出招,慢慢來嘛。”

說罷,朱翊鈞看了一眼張居正。

不得不說,一年首輔當下來,面目都蒼老得有些快了。

也難怪嚴嵩徐階能往八十活,張居正五十多便離世了。

慧極傷身啊。

朱翊鈞想到這裡,不由勸道:“元輔也要注意修養纔是,來日方長。”

張居正只當是尋常安撫,並未放在心上。

敷衍地嗯了一聲。

轉而又說起松江府的事:“定安伯前日上奏說,百姓投獻徐府的田畝,已經全都妥善安置好了。”

“知府衙門將稅收也釐了一遍,地方上的苛捐雜稅,大都淘撤了。”

“不過,這樣一來,正稅和徭役,恐怕不足以支撐松江府各大官署的運轉。”

一聽這事,朱翊鈞也嚴肅起來。

他想了想,認真開口道:“正要與先生討論此事。”

朱翊鈞沉吟片刻,開門見山:“朕知先生有意改制稅法,松江府,正好給咱們打個樣。”

“朕對此,也有些想法,說給先生參詳參詳。”

張居正對此,早有猜測。

他今日正是在內閣打好了腹稿,才急不可耐地跑來西苑找皇帝。

張居正坐直身子,仔細聽着。

朱翊鈞下意識伸手撥弄身前的空氣,斟酌道:“其一,正稅三十稅一,有失妥當,將苛捐雜稅廢除後,一切還是都回到正稅頭上。”

“當然,具體多少,各省又按特點增減多少,還得跟戶部議論後再說。”

正稅三十稅一,屬實有點異想天開了。

這個數目,並不能說很低,大概也夠大明朝官僚系統正常運轉所需——這也是太祖皇帝制定這個數目的初衷。

但問題就在於,一個朝廷,哪有什麼正常運轉的情況!?

今年打仗,明年治理黃河,國家大典隔三差五,漕運傾覆,湖廣大水,寧夏地震……可謂數之不盡。

非常之事,年年都有。

更別說一個系統正常的“磨損”,稅越收越少,根本不可避免。

支出比預期多,收入比預期少,三十稅一,根本不足以支撐大明朝正常的運轉。

這才各式各樣的苛捐雜稅,巧立名目,想方設法補窟窿。

就像再往後數三百餘年。

那等生產力條件立國,農稅都得收到七稅一,即便這樣,後面也會追加提留之類。

大明朝又何等何能,正稅低到三十稅一?

想要改稅制,那就先從試驗田開始,把苛捐雜稅,派回到正稅之中。

等到試個三五年,時機成熟,才能開始推行全國。

試點,都是寶貴的經驗啊!

朱翊鈞整理了一下思緒,接着往下說:“其二,關於兼併……”

“朕可以允許百姓之間的合作生產,但不允許官戶、士紳兼併。”

“具體的事,內閣跟六部去議,多試幾次,多等幾年,都無妨,反正只在一府之地。”

兼併這種事,有利有弊。

想要促進農業往規模化、工業化發展,兼併就是好事。

甚至於,這就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

想促使資本主義萌芽,這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但還是那句話,所謂殊途同歸——以什麼形式兼併,對於歷史的進程或許一樣,但對於百姓而言,可就完全不同了。

朱翊鈞仍記得,夏衍一篇包身工,騙了他多少眼淚。

如今都是摸着石頭過河了,自然要試試新的路子。

朱翊鈞頓了頓,繼續說道:“其三,先生以爲……官紳當納糧否?”

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82.第81章 坐地分銀,時詘舉贏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158.第157章 隨物賦形,越辨越明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鑣71.第70章 好言相勸,猿啼鶴怨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62.第161章 金革無避,軍旅從權164.第163章 珥貂葉貴,何妨虜支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第6章 暗流涌動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第145章 紛繁複雜,悃愊無華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90.第187章 陰陽順位,懸疣附贅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鑣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第148章 勤勞匪懈,完粹淳龐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