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渭河大橋

除夕之夜,一系列的現象預示着陝西即將風調雨順,朱由檢一高興,又將婉兒和胡心雪收拾了一頓,新元的早晨就起的遲了些。

不過,也沒關係,在延綏,朱由檢既沒有長輩需要拜訪,也沒什麼親朋故舊需要拜訪或者接待。

直到辰時快要結束,朱由檢才和婉兒、胡心雪才慢悠悠地穿衣起牀。

“殿下,早晨還是水餃,你會不會吃膩了?”婉兒的衣服還沒穿好,就關心朱由檢的早餐。

“現在還不會,今天就吃水餃吧!”朱由檢穿好衣服,準備去外間練功,婉兒和胡心雪則去忙碌早膳。

“殿下,知府高大人來拜。”朱由檢剛剛打開臥室的房門,親兵前來向他彙報。

“高大人?這麼早?”朱由檢心想,難道他不用守歲嗎?

“是呀,高大人還帶着一個年輕人,名叫李鴻基。”

“那你怎麼不早叫醒我?高大人來了有一會了吧?”

“高大人不讓叫醒殿下。高大人說,今天是新元,也沒什麼事,就讓殿下睡到自然醒吧!”

“奧,高大人現在在哪?”

“在客廳。”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朱由檢顧不上練功,直接來到客廳。

客廳的門虛掩着,高迎祥正和一個年輕人喝着茶。

“高大人,早呀!”朱由檢推門而入。

“臣高迎祥參見殿下!”高迎祥跪拜在地,來個大禮。

“草民李鴻基參見殿下。”李鴻基隨在高迎祥的後面,也是跪拜。

“哈哈,這是家裡,不用大禮。”朱由檢在李鴻基的身上掃了一眼,“坐吧!”

高迎祥哪敢在信王面前落座?他忸怩作態,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高大人應該知道,我不喜歡這些虛禮,坐吧!”朱由檢說完,先在主位上坐下。

高迎祥沒法,只得在客位上坐了半個屁股,李鴻基正不知道如何是好,高迎祥拉了他一把,纔在高迎祥的下首坐下。

“高大人,延綏的百姓,新元過得怎麼樣?”

高迎祥向朱由檢躬手行禮:“多虧殿下從西安運來糧食,延綏的百姓總算能勉強過個新元,要不是殿下,臣都不知道怎麼面對這一鄉的百姓。但延綏的百姓還是苦哇……”

“高大人不用擔心,熬過了這個春天,陝西會迎來風調雨順,百姓的生計再也不會如此艱難了。”今天是新元,朱由檢不想在這些問題上做文章,“高大人這麼早來我這兒,可是有什麼事?”

“殿下,臣帶着外甥鴻基來給殿下拜個早年。”

“這位就是高大人的外甥李鴻基?”朱由檢細細打量起來,方臉闊鼻,額頭很高,眼神中隱隱有一股銳氣。

“草民李鴻基見過殿下。”李鴻基從座位上起來,再次拜到在地。

“奧,起來吧!”朱由檢覺得李鴻基並不像一個二愣子。“你當驛卒多久了?”

“回殿下,草民當驛卒已經三年了。”

“三年?那也不短了。”朱由檢似乎自言自語,“那你說說,驛站有什麼便利之處?”

“回殿下,驛站可以方便邊關文書、軍報及時上達天聽,朝廷的指示也能及時到達邊關。”

“奧。”朱由檢思索一會,沒發現什麼新意,“那依你看,驛站有沒有不完善的地方?”

“這……”李鴻基看了一眼高迎祥,高迎祥卻自顧端起茶水猛喝。

“不用緊張,今天是在家裡。”朱由檢也端起茶杯喝水。

“殿下……”李鴻基遲疑了一會,到底忍不住:“驛站雖好,但禁不住文武官員揩油。”

“你說說看,怎麼揩油法?”

“驛站本身朝廷爲傳遞訊息而設計,但文武官員常常因私出遊,也要住在驛站。據草民估計,朝廷撥給驛站的用費,少的每個月三成,多的每個月六成,都是花在這些官員的私人用費上。”

“……”朱由檢點點頭,官員揩政府的油,也是大

明的潛規則,“如果讓你擔任驛使,你能禁絕這些事嗎?”

“不能。”李鴻基緩緩搖頭,“如果草民要禁絕這類揩油的事,這些官員就會聯合起來,將草民轟走,換一個能讓他們繼續揩油的驛使。”

“哈哈,”朱由檢大笑,這裡鴻基哪是什麼二愣子,對人情世故還是蠻內行的嘛!“你家裡還有什麼人?”

“回殿下,草民的父母均已亡故,家裡只有妻子韓氏。”李鴻基發覺朱由檢並沒有王爺的架子,心中的緊張與恐懼逐漸消退。

“你識字嗎?”

“草民幼年上過數年私塾,能識得一些。這幾年在驛站登記各種文書,學業也沒有落下。”

“好,你在驛站一個月的俸祿是多少銀子?”朱由檢已經決定挖人了,將李鴻基放在陝西這樣的火山口,他實在不放心。

“回殿下,草民一個月半兩銀子。”李鴻基從高迎祥的嘴裡得知朱由檢對自己十分賞識,雖然不知道什麼原因,但朱由檢問到這些問題,他隱隱有一種期待。

“那我給你每月一兩銀子,來爲我信王府效力——現在不能給你什麼職務,只能當我的幕僚,你可願意?”

李鴻基一喜,再次拜倒在地:“草民願意爲殿下效犬馬之勞。”

“那好,新元之後,你去寧夏辦好交接手續,就過來報到。現在也沒什麼要事,你去西安,監督西安到同州的水泥路建設。你還年輕,他們也許不聽你的,你只要將你看到的告訴我就行。”朱由檢打算將李鴻基培養成行政官員,歷練就是最重要的。

“草民一切聽從殿下吩咐。”

“鴻基,你覺得做人,或者做事,什麼品質最重要?”

“回殿下,忠貞。”

“忠貞固然重要——忠於主子、忠於大明、忠於百姓,但做人和做事,最重要的是正直。不畏權貴,不事錢財。你可明白?”

“草民謹記殿下教誨!”李鴻基雙手抱拳,向朱由檢做出承諾。

“哈哈,高大人,這天也快到晌午了,中午就在這吃頓便飯?”

“殿下,臣家中還有些客人,今天是新元,就不打擾殿下了。”

“也好,那我就不留高大人了——不瞞高大人,我到現在還沒吃早飯呢!哈哈。”

本來農民的習慣,要過了元宵節,纔會下地幹活。但朱由檢爲了趕工期——誰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回京師;農民渴望酬勞,結果正月初十,水泥大道就恢復了開工。

二月初六,是朱由檢的生日,他本來打算帶着婉兒和胡心雪去野外兜兜風,但她們覺得外面寒氣逼人,還是在家裡舒服。

“殿下。”正當朱由檢和婉兒她們糾集不清的時候,李鴻基從西安過來,“西安到同州的水泥大道應該已經完工。”

“嗯?什麼叫應該?”

“殿下,是這樣的,草民離開的時候,還有兩天,水泥路纔會完工,但草民在路上已經跑了三天。孫大人請示殿下,接下來要先修哪一段?”

“奧。”朱由檢想了一會,“這樣吧,鴻基,你來負責延安到延綏這段,我親自去西安。”朱由檢要先修西安到鳳翔的這一段。

從西安到鳳翔,也就是寶雞,中間隔着渭水。朱由檢曾經想過,將鳳翔遷到渭水以南,這樣水泥大道就不用過河了,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這種想法。水泥大道將來還會越過黃河、長江,江南地區也有大量的河流,必須解決橋樑問題。

修路大軍開始在渭河南岸修築路基,朱由檢則帶着專門的工匠和一批修路工人,來到鳳翔對面的渭水南岸。

鳳翔位於渭河的上游和中游交接處,兩岸堤壩寬度達到五百米,但現在是枯水期,河面寬度只有十五米。

朱由檢大喜,按照後世的經驗,建造橋樑時,兩座橋墩之間的距離大約二十米,現在河面只有十五米,恰好不用去水底建墩。

工人們加班加點挖取河底的浮泥,與此同時,大量手腕粗的螺紋鋼被運到工地。

三月底,二十八個長六米、

寬兩米的橢圓形橋墩全部完工,但要將這麼長的渭河大橋全部鋪上水泥路面,依然任重道遠。

按照渭河流域的洪水規律,雨季一般在五月就會來臨,甚至有四月底就有來臨的歷史紀錄,現在離雨季只有一個多月。一旦進入漫長的雨季,這數米甚至數十米高的空中,就沒有辦法修建橋面。

朱由檢吃住都是在工地,自從來到這兒,他再也沒有離開過,每天都是焦急地看着橋墩一點點長高,又一點點向河岸延伸。

大量的工人、工匠集中到鳳翔。二十八個橋墩,加上兩端的路面,橋面一共有二十九段。

朱由檢將工人分成六組,白班三組,每組負責一個橋段;晚班也是三組,各負責一個橋段,爲了晚班的照明,附近所有的油燈全部被徵集。

半個月後,白班組各完成兩個橋段,而晚班組也各完成一個橋段,已經進入下一個橋段。

還有二十個橋段,朱由檢心急如焚,不知道後世三天一層的大樓是如何蓋的。

工匠們的技術逐漸成熟,建設速度也逐漸加快。

又過了半個月,時間已經是四月底,又有十五段橋面完工,還剩下最後五段橋面。

朱由撤出一個晚班組,開始橋面的後期打磨,其餘五個組,各負責一個橋段,全部變成白班。

五月初三,大橋全面合攏。正在西安徵集春收的孫傳庭也放下手頭的工作,見證了大明第一座水泥橋樑的誕生。

“殿下,這麼長的橋,到底是如何造出來的?”孫傳庭已經忘記了賦稅徵收的興奮,看着和自己差不多疲憊的朱由檢,二人相視一笑。

“哎,總算快要完工了。只要三天時間不下雨,渭河大橋就將全面竣工。”朱由檢顧不得自己的勞累和困頓“孫大人,陝西的春收怎麼樣?”

“殿下,這是渭河大橋之外的又一個大喜。”孫傳庭毫不掩飾自己的激動,“現在稅賦徵收還沒有結束,已經收到的錢糧達到五十五萬兩,加上後期的掃尾,應該能達到七十萬兩。”

“七十萬?那陝西以前的稅賦是多少?”朱由檢不爲所動,這七十萬兩,放在後世,就是四、五億元,也就一個鄉鎮的水平。

“殿下,陝西去年鬧了匪患,稅賦根本沒有徵收上來,前年是七十萬兩,再前年是八十萬兩。今年春收,就達到以前全年的水平。”

“奧,的確實大喜。”朱由檢隨口問了句:“那陝西的老百姓的收入有沒有增加?”

“殿下放心,百姓的稅賦沒有加重,增加的主要是工商稅,已經達到總稅賦的一半。”孫傳庭接着說道:“百姓的農業稅沒有增加,但他們擠出時間參加修路,或者去工廠做工,還有另外的收入,絕大部分百姓的家庭收入都會有所增加。”

“那就好,那就好。”朱由檢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下,只要老百姓有飯吃,誰還會冒着殺頭的危險造反?陝西的民變算是暫時解決了。

“殿下,這陝西的稅賦、陝西的大道,還有着渭河大橋,全是殿下所賜,陝西百姓永遠都不會忘記殿下呀。”

“孫大人,只要延着這條路走下去,陝西,一定會成爲另一個江南,漢唐之風也一定在孫大人手中重現。”

五月初六,渭河大橋後期收尾結束,大橋正式完工。朱由檢將工人和工匠撤出,加入到西安至鳳翔的大道建設。

六月初,西安到延綏的水泥大道全面完工,朱由檢將戰俘工人全部撤出,一部分戰俘修建西安向東至潼關的大道,一部分轉到鳳翔,開始從渭河大橋北岸向平涼、固原方向修路。

一旦這些大道全部完工,陝西就會出現一個“U”字形的水泥通道。朱由檢曾經希望將這個“U”字的上端封口,形成“口”字形,但這個上端在長城之北,目前不在大明的控制範圍之內。只要韃靼蒙古還在,這個“口”字形就永遠無法合攏。

正當朱由檢沉浸在他的修路大業時,柳林打斷了朱由檢的好夢:“殿下,京師密報,皇帝病危,要殿下火速回京。”

(本章完)

第426章 荷蘭信使第144章 日月軍旗第188章 兵臨城下第277章 宗室的出路第215章 留下三千女人第120章 東林黨四巨頭第386章 合作的基礎是信任第155章 地球是圓的第264章 雅山與風河第274章一切都是熟悉的第240章 九個半牛錄第242章 多爾袞兄弟重逢第44章 與倭寇單挑第234章 損失慘重的第一旅第64章 魏忠賢的煩惱第17章 兩大高手第395章 出使西班牙第35章 軍人的使命第455章 喬允升的反對第359章 西夷聯合艦隊第244章 飛向城頭的開花彈第325章 又遇紅毛鬼第208章 第二夜第403章 東籲的象兵第299章 得到明軍的協助第272章 窩在後宮第488章 再見鄭芝龍第8章 孤獨的皇后第401章 他隆終於要撤軍了第50章 宮女周玉鳳第168章 城頭喋血第91章 孫傳庭的使者第352章 真的不夠殺第503章 佈局(大結局)第84章 王佐掛的腦袋第33章 倭寇來襲第257章 給你五天的時間第405章 “萬人敵”空降東籲大營第306章 駭人聽聞的死刑第235章 多爾袞兵敗三岔河第18章 老奴多嘴第267章 那達慕上的頭魁第202章 一份即將生效的和約新書發佈第276章 改革方案被全盤否定第348章 被明軍嚇死的第287章 新時代第45章 山東府兵第101章 爲你而生第362章 蒼天有眼呀第424章 國師的擔憂第171章 漢軍士兵與蒙古士兵第187章 目標北城門第331章 孔貞運鬧個大花臉第391章 除夕之夜第465章 在宮裡改良紡紗機第275章 科爾沁的姑爺第260章 主動擔當女使者第426章 荷蘭信使第52章 再會兵部尚書第374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四)第429章 空無一人的淡馬錫第9章 密室之謀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40章 囂張的倭寇第464章 科學院重地第492章 蘭竹體制(二)第433章 自相殘殺第51章 兵部正堂第334章 第一次被封駁第492章 蘭竹體制(二)第423章 緬甸省與老撾省第235章 多爾袞兵敗三岔河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255章 八旗騎兵的末路第430章 麻六甲水道第337章 查抄施府第192章 談判的條件第44章 與倭寇單挑第299章 得到明軍的協助第93章 胡心雪的牽掛第98章 能吃的土豆葉子第286章 三院十部制(下)第103章 驛卒李鴻基第113章 几筵殿守靈第443章 四塊爭議的土地第198章 看不透的大明第487章 遇上荷蘭艦船第252章 喜逢牧民大帳第427章 斯佩克斯的善意第51章 兵部正堂第394章 刺客的身份第304章 複雜的宗教和地方政權第59章 箭在弦上第361章火龍出海第479章 東廂房第287章 新時代第183章 投石問路第391章 除夕之夜第319章 在兩藏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