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jizsyanzh199讀者朋友對本書的打賞。
“那你還給他們出主意幹什麼?讓他們自己去瞎撞去吧,撞上幾年以後,他們自己在發現這個辦法,那不是對我們更有好處嗎?”
李振華心中說道:人家的這一套計劃經濟體系,也是經過了好幾代人的努力的,本來就是人家自己想出來的東西,就和自己賣給福特先生的流水線一樣,本來就是人家自己的發明,可是讓我給捷足先登了,而且還賣出了一個好價錢,而且他們現在還給我們拿着錢呢。
於是李振華對艾麗絲說道:“你已經把人家的國土切下了一半來,而且這其中的資源你已經佔了一半,你還不滿足啊?差不多也就行了,你也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啊,我這樣做是有我的目的的,以後你就會知道了。”
聽李振華這樣一說艾麗絲也就不說話了,李振華的這幾位夫人就是這樣好,她們可以去放心大膽地去作任何的事情,她們可以自己對任何的事情作主,但是隻要是李振華說的話他們都是會聽的,而且是心甘情願地去執行他的每一項決定,保證不帶打折扣的。
不過今天她可是又嘀咕了一句:“是他們奪了我的地方,我纔拿回來了一半,你怎麼胳膊肘兒向外扭啊。”
要說這個還真是那麼回事,不過李振華自然是有自己的話的:“這國家大了不好管。你也是有體會的,他們在那裡一殺人你馬上就是好人了。不是嗎?你就是花錢去請人去幹這些殺人的事,也不會有人這麼爲你去賣力氣的,你看他們幹部的多好啊,你現在在老百姓的心中可是活菩薩一樣的好人了。”
李振華這樣一說,艾果然就高興起來了:“要是讓你這麼一說,我還的爲他們去發個獎牌了。”說完她自己也捂着嘴笑了起來。
邊青山在一邊打着園場:“還是皇上看的遠啊,”
“邊總理,你別聽他的。他這是在哄我呢,他這一說我什麼事情也沒有了,不是嗎?”
三個人一起笑了起來,不過艾麗絲卻是又問道:“他們的經濟體系叫作計劃經濟體系,那我們的經濟又應該叫什麼呢?”她這一問就連邊青山也看向了李振華,他也在等候他的回答。
“所謂計劃經濟,也就是有了需求以後。按需要進行生產,這也有一定的有利的地方,而我們就不同了我們是按照市場的需要來進行生產,那我們的經濟體系就應該‘市場經濟’了,也就是當市場上出現了什麼需求以後,我們很快就會有人去進行生產了。需要的多的,如果是糧食、鋼鐵之類的大宗產品什麼的,我們會有國家的大型企業去進行生產,而一些小量的產品,那就會有一些小型的企業去進行生產了。”
“比如說在這一條街道上。缺少一個小吃店,那麼就會有人在這裡去開一家小吃店的。再說你們這樣大搞建設,因爲需要大量的鐵釘,那麼很快就會有人發現這是一個掙錢的渠道,他就會在這裡開一個釘子的工廠,我這只是在打一個比方,其實呢也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邊青山在一邊點着頭,這皇上說的話太對了,當有了需求以後,馬上就會有人來進行生產了,這不是前幾天就真的是有人要求,來這裡辦一個釘子廠,那邊青山以前所用的釘子全是由國內運過來的,現在有人來開廠了,邊青山覺得這個人可以說是幫了自己的大忙了,很有必要建立一個釘子廠,於是馬上就幫助他解決了關於佔地方面的問題,因爲他是在幫助這裡的建設嗎?自己是一定要支持這位商人的。
通過這樣的一件小事,邊青山知道自己的皇上雖然年輕,但是他的頭腦中卻全是裝的有關國家的事情的。而且自己的皇上那是站的高看的遠,自己也應該像皇上那樣把自己的全部的精力,放到這一方面去,幹什麼就要研究什麼,這是一個人的本職,如果不能這樣那就太對不起皇上的栽培了。
邊青山和艾麗絲兩個陪同着李振華把烏拉爾的一些地方都看了一下,看着他們處理了一些問題,覺得他們的處理是很有章法的,他也就不再看了,艾麗絲又領着李振華到她曾經被關押的地方去看了一下。
舊地重遊,艾麗絲的心情有些沉重,她回憶着當時的情景,當時她們娘幾個就住在了這裡,大部分的人都已經不願意留下在她的身邊了,只有一個男僕人和一個廚師還跟着她,另外就是李振華派來的那兩個醫護人員,呂芳和卡佳。他們在這裡住了幾個月,由於呂芳和卡佳二人把情報送了出去,她們才得救的。
但是她卻是一直堅信他的男人是一定會來救她們的,當時她看到那個修女轉交給她的那一塊手錶時,她馬上就知道自己的苦日子算是到頭了,幾個孩子也是非常的高興。
可是隨後就是蘇維埃方面,卻下達了對她們執行槍決的命令,要不是李建他們的出現,她們娘幾個現在早已經不在人間了。而塞爾維亞女王一家、還有大公一家,卻是全部被他們給殺害了。
一想到這裡艾麗絲的心裡就覺得應該狠狠地收拾他們的,但是李振華卻是讓他們把蘇維埃的軍隊打出烏拉爾就停止,她也是堅決地執行了,個人的利益是一定要服從國家的利益的。
後來艾麗絲要對李建和他的特種部隊進行獎勵,但是李建卻是說道:“母親,我們這是在執行命令,我們是應該作的。”艾麗絲拿出了十五公斤的黃金來感謝他們,李建卻是把黃金又拿了回來,並且對她說道:“我們的戰士們都不要這些黃金,他們讓我把黃金還給您,請您把黃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去。”
於是艾麗絲就考慮了一下,她用這些黃金在烏拉爾建立了一所學校,在學校的奠基的石碑上刻上了他們十幾個人的姓名,說是由他們捐款建設的這一所學校,當她再去找修女那些人時,卻是誰也找不到了,就連李建也不知道她們到哪裡去了,原來她們早已經又到俄羅斯去了,那裡有新的任務在等待着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