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茶絲之議

55章茶絲之議

55章茶絲之議

幾個人先後來到,大家在一起合計起來,大家先是對茶葉一事先進行了分析:

晚清時期也就是19世紀下半期,是中國茶葉出口貿易的繁榮期,當時上海是全國最大的茶葉集散地,而徽州地區則是最大的茶葉供應地。.徽州茶葉素負盛名,以款縣的綠茶著稱,祁門以紅茶得名,至於產量,則推款縣,年出口量在千噸以上。徽州外銷綠茶始於咸豐、同治、光緒年間,由於受茶葉出口貿易增長的刺激,交通方便的屯溪,迅成了徽州各縣綠茶拼配、集散基地。

有一竹枝詞說道:“新安土物盡堪誇,摘了春茶又子茶,最是屯溪商賈集,年年算得小繁華”。安徽茶莊因銷路不同,分爲本莊和洋莊兩類,本莊茶客俗稱“山東客”,蓋北方茶商大多系山東人,每到立夏後紛紛來徽,攜帶現款辦貨。所辦茶葉都用竹簍裝置交由漁梁,過載行即船行由水道運至杭州,再運往北方目的地交貨。

洋莊客多本地商人,設有茶號,用木箱裝運,每箱淨茶4o斤左右,以漁梁、深渡爲茶號集合地,茶葉裝箱由水道從九江至上海,或由水道運至杭州,再經上海轉運海外。.“其運至上海之茶,皆歸茶棧,小樣於買茶各洋行,由茶師看定,再由通事與茶商定盤,然後大樣,評判、大幫、過磅,然後行銷俄國佔多數,英、美次之”。外銷茶類分熙春、眉茶二大類,熙春專銷俄國,眉茶有珍眉、蕊眉、鳳眉、針眉等數種。以粗細不同而分。

這就是茶葉的大體情況了,而絲商一行則主要是在浙江湖州的南潯鎮:

這個誕生於古鎮南潯的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羣體如果說茶葉、瓷器和絲綢,讓西方世界的人們近距離地認識了中國,那麼以經營絲綢而富甲江南的湖州市南潯鎮,卻讓人們見識了一箇中國近代史上罕見的鉅富集聚之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就是當時人們一句用來形容這個因蠶絲業,而家的富豪階層的民間諺語

“一般認爲“象”是指擁有財產一百萬兩白銀以上的豪富;五十萬到一百萬兩的鉅富被稱爲“牛”;三十萬到五十萬兩的大富被稱爲“狗”。其中“四象”說的是劉、張、龐、顧四家。據說光是劉家一家的財產就達二千萬兩白銀。而“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加起來的財產總額,應該在六千萬到八千萬兩白銀。.bsp;南潯絲商興起之時,正是中國的清朝末年。此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只有在七千萬兩白銀左右,可見這些絲商是多麼的富有了。

聽下面這幾位如此一說,這還真讓李振華有些暈了,這些人如此有錢,還直應該搞一次平分了,要是把這些人的資產分給那些窮苦人家這要養活多少人啊。看來自己還真的要在這一行業去下手了。

幾個人在一起商議之後,決定今年就要介入這兩行之中了,那就先讓盛宣懷到湖州的南潯去一下,先和那些富商們瞭解一下關於絲的行情,然後想辦法進入這一行業,朱保三則是到安徽的新安一帶,去了解茶葉的情況。

李振華和他們說的主要一點就是,你們下去自己搞,一切由你們自己作主,我就不再介入了,有什麼困難,你們再和我打招呼。

李振華本身也沒什麼其它的事情,他決定也和盛宣懷一起到浙江湖州的南潯去一下,這一次就由王欣陪同他們去了,由上海到南潯要是開汽車去那可就麻煩了,走上幾裡或者是十幾裡那你就得又去找橋了,到處都是河網密佈,根本就沒有什麼路可走的,最好的辦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坐船去。

正好沈保祥對那一帶的地形比較熟悉,那就讓他帶上幾個人一起去了,正好上海總公司剛剛給上海道生產了一條小快艇,他們是用來巡邏黃浦江用的,那就先自己先用一下了,要是用人力搖着去那就得兩三天的時間,要是有了小火輪那可就快多了。

從上海到南潯的直線距離也就是二百大幾十里路,要是走水路那就不止三百里了,不過那條小快艇的度不慢也就是每小時三十多裡的樣子,就是這樣一來算來,也要走上一天的。

不過那條小快艇的設計不錯,雖然說是準備用於巡江用的,但是要是用於長途遠航,那就需要把幾間艙屋修改一下,專門用於乘客出遠門的臥室,那可就好多了,於是船廠又重新安置了一下,弄出了幾間臥室,他們還特地給李振華和王欣設計了一張大牀,他們這一重新設計不要緊,沒想到又讓上海總公司又大地收入了一筆。

李振華一聽說他們要重新改裝,乾脆就和他們說,乾脆你們就搞成一條遊艇吧,那裡富豪比較多,而且他們的出行主要還是依靠水路,那我們的遊艇可能就要有一個很好的銷路了。

高強一聽馬上行動起來,先是召集那些技術工人在一起商議一下,大家認爲沒有什麼問題,大家又跑到黃浦江上去看了一眼外國的遊艇,馬上他們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又經過幾天的緊張工作,一艘現代版的遊艇出現了。

不過李振華看了以後覺得就有些不倫不類了,原來那上面居然還有兩門三七炮在上面,這是那些警衛從頭要求的,長要出門,他還不願意帶過多的警衛人員,他們只好是在上面又了兩門射炮。

看到他們是一片好心,李振華就沒有讓他們拆除了,整個的快艇是灰白色的,下面一層底艙,上面一層玻璃窗戶,在水線以上,上面是一層臥艙,一排窗戶,可以很好地對外面進行觀察,最上面一層不是用於住人的,但是在那上面的四周搞了一圈的欄杆,上面搞了一層防雨層,當中放了一些椅子,既可以觀賞風景,又可以在上面用餐,既然是遊艇,那就要讓上面的那些客人們白天在船上看風景,看風景那就不能雨淋,同樣也不能日曬,再說了那些富翁們出來都是穿的乾乾淨淨的,那些灰塵落在身上也不好,這樣有了一個頂棚,那也乾淨一些了不是。另外什麼衛生間、廚房等設施一應俱有。

(正文)

第622章 圍點打援第485章 懲治舊官僚(五)第973章 單刀赴會第1169章 防城的軍事學院第1199章 千里眼第183章 李中堂(三)第667章 新城的佈局第598章 皇權第501章 終於見到了皇上第720章 進入秋明(二)第1135章 出訪烏拉爾大公國第692章 皇太后的御前會議第362章 俄軍進了口袋第628章 用俄羅斯民歌當武器第187章 不能光想掙錢第847章 海上演習(三)第923章 世界軍工廠第694章 收穫都不小第1191章 日本的航空母艦第832章最高指示第848章 建設那霸基地第1033章 “海鷹號”的麻煩第946章 太平洋艦隊第791章空中遇險第36章 如此招待欽差大臣第412章 航空母艦之議第1224章 美國人的災難第831章夜行第571章 歸心似箭第1312章 志願軍的特別支隊第464章 速射炮換髮動機第154章 經營絲與茶第1134章 偵破美女間諜(二)第554章 廣告大戰(二)第573章 追悼會第1251章 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第874章導遊第189章 沿鐵路線去北京第916章 年輕的廠長和設計師第1029章 美國要參戰了第七章 首戰清軍(二)第906章 巴爾幹地區的茅盾第142章 世界開始關注第1327章 直升機之父和新式直升機第894章 前往德國第786章皇上最先進入了火場第1168章 回到了防城第1294章 脣亡齒寒第1215章 醜態百出的答謝宴會第603章 逼降俄軍第625章 蝦夷的援軍第1333章 攻擊塔蘭託(下)第689章 老百姓以後的養老問題第610章 朝鮮的兩個軍第199章 輿論的力量第1305章 解決叛亂第255章 神醫第1269章 中英首腦會晤491囂張的土匪第531章 朝鮮現狀第329章 夫妻協定第19章 倒黴的約翰遜第414章 皇室企業第960 章 姐妹之間第1070章 德國人的難處第266章 朝鮮國王的“禮物”第1112章 夜襲(二)第1245章 分艦隊參謀長第1159章 援助蘇聯第1176章 陳嘉庚第647章 震驚第265章 成立新軍第39章 苦味酸炸藥第545章 參加兩會(三)第288章 龐大的後勤隊伍第1210章 歧視第987章 絞肉機(二)第808章 世界上最大的獨裁者第17章 錢王的侄孫女第382章 德國人又來了第554章 廣告大戰(二)第370章 鐵的紀律第1060章 歡迎第74章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三)第41章 試驗新式炮彈第558章 奧運會開幕了第146章 鼓舞第1220章 真牛!門前警衛竟然是“契卡”第425章 蒙古問題(三)第1103章 無人駕駛飛機第480章 建立科技大學第260章 收了朝鮮第777章 炮兵表演第1121章 “向我開炮!”第958章 心理醫生第1178章 蘇珊手中的以色列第1111章 夜襲第519章 慰問鐵道兵(二)第691章 老張真摳門第895章 宴會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