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鄭觀應

正文】

------------

在經濟方面,鄭觀應提出了着名的“商戰”理論。他認爲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他們的“取材之地、牟利之場”,遂採用“兵戰”和“商戰”的手段來對付中國,而商戰比兵戰的手法更爲隱密,危害更大,所謂“兵之併吞禍人易覺,商之捭可敝國無形”。主張“西人以商爲戰,彼既以商來,我亦當以商往”。既然“我之商一日不興,由彼之貪謀亦一日不輟”。只有以商立國,以工翼商,“yù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

李振華仔細地把書看了一遍,覺得這個鄭觀應可真是不簡單啊,在這個問題年代裡,他能夠提出了這個時代人們所不能想到的問題,這也真算是一個奇材了。他又想起了自己上學時課本上對他的評價:

“鄭觀應是中國近代的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家、愛國民族工商業家。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曾充當英商寶順洋行、太古輪船公司買辦,後在上海機器織布局、上海電報局、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和商辦粵漢鐵路公司等擔任高級職務,投資興辦了不少貿易、金融、航運、工礦等企業,是一個從買辦轉化爲民族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其主要着作《盛世危言》,曾對中國思想界產生過很大影響。”

李振華又接着看下去,後面都是盛宣懷自己和引用其它一些人對鄭觀應和這本書的一些看法:

洋務派的主要人物張之dòng讀了《盛世危言》以後評點道:“論時務之書雖多,究不及此書之統籌全局擇jīng語詳。”“上而以此輔世,可謂良yào之方;下而以此儲才,可作金針之度。”

當時該書一出,朝野震動,各界人士紛紛爭閱,求書者絡繹不絕,以致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甚至科場考試也常以書中所談時務爲題目。禮部尚書孫家鼐將該書推薦給光緒皇帝,光緒讀畢嘉嘆不已,詔命總理衙mén將此書刻印兩千份,分發大臣閱讀。該書思想整個影響了當時的思想界,使人們的思想爲之一新。

(此書也曾極大地影響了後世人們的思想,如康有爲、孫中山即頗受該書影響,***年輕時也經常閱讀《盛世危言》一書)。

下面是情報部mén爲鄭觀應整理的部分生平經歷:

光緒六年(1880年),編定刊行反映他改良主義思想的《易言》一書,書中提出了一系列以國富爲中心的內政改革措施,主張向西方學習,組織人員將西方國富強兵的書籍翻譯過來,廣泛傳播於天下,使人人得而學之。並主張採用機器生產,加快工商業發展,鼓勵商民投資實業,鼓勵民辦開礦、造船、鐵路。對華洋商稅賦不平等的關稅政策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主張“我國所有者輕稅以廣去路,我國所無者重稅以遏來源”的保護xìng關稅政策。鄭觀應在《易言》中還大力宣揚了西方議會制度,力主中國應實行政治制度的變革,實行君主立憲制。

李鴻章擢升鄭觀應爲輪船招商局總辦。

彭yù麟與兩廣總督張之dòng籌劃襲擊法軍糧草儲存地西貢(今越南胡志明市),派鄭觀應潛往越南西貢、柬埔寨金邊等地偵察敵情,並謀聯絡南洋各地人士襲擊法軍。回到廣州後不久,法國艦隊進攻臺灣,鄭觀應建議與法軍決戰,並條陳作戰建議七條。旋被委任辦理援臺事宜,鄭觀應隨即去香港租船,向臺灣運送軍隊和糧草彈yào。

看到這裡李振華不由得說道:“此人可真行啊,居然能當個偵察員了。爲了國家,他連命都不要了。”

光緒十七年(1891年)三月,鄭觀應蟄久思動,自請盛宣懷舉薦,由李鴻章委任爲開平煤礦粵局總辦,負責購地建廠,填築碼頭。第二年李鴻章再度委任其爲招商局幫辦,整頓經營不景氣的招商局,入局伊始,鄭觀應即與最大競爭對手太古、怡和洋行再籤齊價合同。並擬出《整頓招商局十條》,旋又作《上北洋大臣李傅相稟陳招商局情形並整頓條陳》十四條,內容涉及到開源節流及具體經營方略。

十九年(1893年),鄭觀應微服巡視長江各口,瞭解各分局利弊情形,調查怡和、太古在各地的經營情況,後又巡視汕頭、廈mén、福州、浙江、天津各分局。中日甲午戰爭前夕,鄭觀應上書朝廷說日本人將偷襲清軍,開戰後,又多次上書提請防備日本jiān細、採取不準日本人使用電報密碼等措施,報告日軍運送軍械的情況,決定將招商局部分船隻撥作軍用以運送人員軍械。

李振華又說道:“這個鄭觀應可比我強多了啊,他能夠把長江水道看了一遍,我還沒有看完呢,以後有時間,我也要把長江水道再看一遍,在這方面我還真要向他好好地學習呀。”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張之dòng委任鄭觀應爲漢陽鐵廠總辦。次年元月,兼任粵漢鐵路總董。五月,由輪船招商局幫辦改稱爲會同辦理。

李振華把這些一口氣看完,他想道這是一個人材,絕對是一個真正的人材,用現代人的話說,那叫“理論與實踐想結合”的人材,李振華馬上叫人給盛宣懷發電報:“速請鄭觀應先生來奉天,我要當面請教。”

不一會兒,盛宣懷的回電到了:“鄭觀應先生已經去了奉天,還沒見到此人嗎?”

李振華笑了,他知道鄭觀應是要想自己親眼看一下我們這裡的情況,我們也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這些年了,從來沒見誰說過自己不好的,說的多了別人就難免要懷疑了,他看看也不錯,讓他給自己找一些máo病出來,自己以後也要多改進一下,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李振華馬上安排人,讓他們去找到鄭觀應,把他請回來,別讓他自己到處轉,要是出點什麼事就不好了。

第855章 農業問題(三)第1036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1124章 圍殲(二)第379章 維新派來訪第30章 兵指安南第364章 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第1179章 公司管理下的國家第1269章 中英首腦會晤第168章 美女大鬧迎春樓(二)第62章 詹天佑(四)第四章 收穫頗豐第19章 倒黴的約翰遜第338章 打仗也是一門學問第81章 組建新政府第580章 善解人意第1309章 鷹隼計劃第240章 戰爭的藝術第962章 籌建猶太復國軍第296章 收復伊犁第326章 交換戰俘(三)第1069章 脣槍舌劍第292章 有文字的石頭第1132章 準備出訪俄羅斯第729章 奠基典禮第807章 車禍第430章 生產白酒第1292章 到家了第1005章 突襲英軍的飛機場第589章右翼俄軍的命運第279章 給藏兵弟兄換武器第403章 各地督、撫進北京第296章 收復伊犁第32章 奔襲海防港第869章出訪第1272章 輸血第1219章 蘇聯精神第428章 槍手第925章 班禪與達賴第584章 海軍備戰(二)第434章 東北的重工業基地第181章 李中堂第57章 國外的基地第1026章 外交衝突第675章 談判桌上下(二)第1214章 只好吃個啞巴虧第478章 又建烽火臺第422章 俄羅斯對我資源的滲透第849章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第423章 蒙古問題第456章 “75小姐”(二)第273章 準備第752章 龍鳳胎第1105章 再次擴軍第141章 金陵機器製造分公司第1157章 紅軍和白軍的進攻之分析第154章 經營絲與茶第670章 飲料裡的學問第451章 開國大典第61章 詹天佑(三)第246章 留下野津道貫第549章 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第347章 向敵人開火第275章 藏兵第372章 唐廷樞的後人(二)第24章 開發防城港第780章 青黴素第775章 最早的雷達第812章前冠軍的爭奪戰第1297章 對德軍的空襲第513章 變化第789章前往慰問第1061章 入城式第744章 時差第231章 聚殲(四)第1307章 整頓游擊隊第139章 同時拿下兩個機器局第1220章 真牛!門前警衛竟然是“契卡”第998章 勃魯西洛夫攻勢的影響第762章 看不上我們的軍火武器第1087章 救援(三)第1230章 希特勒和美國銀行家的交易第975章 擒拿格鬥第505章 不拘一格降人材第1254章 辭職第1271章 空戰第1307章 整頓游擊隊第465章 興安省和東方省第325章 交換戰俘(二)第995章 海戰的影響第1299章 卓婭第543章 參加兩會第543章 參加兩會第104章 風玉清第680章 怎麼就不像他爹呀?第178章 威海大練兵第1210章 歧視第882章 參觀聖彼得堡第320章 色狼與公主第483章 懲治舊官僚(三)第417章 監守自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