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原王家的變故

鶴眼中神煮很坦然,來!前就與老祖宗做討祥細卜讓自己請人,自己不管了,如果讓自己請人,自己就得負責。老祖宗也做了承諾。

王子鶴又說道:“王都尉。雖然以前我們家族與你之間有些誤會。可誤會並不算很大。大家多做一些嘗試,或者這些裂縫就可以彌補。王都尉。你欣然有古風,難道不聞鮑叔乎?。

我不是有古風,是有後風。王畫想了一下說道:“既然貴府相邀小子敢不奉命。不過小子有一言在先,因爲小子這是上任去的,所以時間緊,只有兩天時間逗留在太原

兩天?王子鶴皺起了眉頭。還有八首新曲想聽他彈奏一下,然後又是與族中的桀驁不馴的弟子切磋,時間也來不急啊。

wωw•TTKΛN•C O

“王君,去矣,這是小子能做的最大讓步了,至於貴府的人情子受消不起弄不好,這就是一個套套,將自己套進去了。

看着王家的人離去了。

孔黑子從牀上翻了一個身。坐起來說道:“爲什麼耍答應他們?”

王畫微微一笑,說道:“我的另一個恩師,秋公知道吧。”

孔黑子啞口無言,王畫一文一武兩個師父,相比他那個文師父,自己這個武師父太沒有名氣了。

王畫看到他的樣子,感到好笑,說:“孔大叔,你在京城也呆了幾天。看到七姓弟子了吧,有的投於張府門下。有的投於皇太子門下,有的投於太平公主門下

還真有這麼回事。孔黑子問道:“爲什麼,不是七姓抱成一團嗎?。

“抱成一團不假,現在局勢不明朗,他們不敢將雞蛋放在一處。這些人投於這些權貴門下,他們就能得到第一手的動態,以求最後一擊成功,來保住自己最大的利益。至於這些弟子,是成者爲王,還是敗者爲寇。成功的是家族的榮耀,失敗的只好爲家族犧牲。但他們整個家族卻潛伏下來,而且正好借了輸給這次與我的比拼,用了閉門讀書的藉口

“這與王家請你有什麼關係?”

“有。孔大叔,你對朝堂還不瞭解,現在最活躍的是崔家,然後是李家、盧家、鄭家。然而王家的弟子在朝中卻很少活躍。爲什麼?。

孔黑子聽得頭都感到發暈。哪裡知道,搖頭。

“因爲家族的大弟子的多少。家族越大,投入這場遊戲中的人手資源就越多,如果家族規模則反之

這個道理好懂,但孔黑子聽他用了一場遊戲形容,哭笑不得。

“崔家的人最多。因此投入的資源就越大。但你看王家,因此他們只好選擇暫時性的隱息。這一次我想”。說到這裡。王畫也遲疑了一下,現在一切都在猜想中,事情不發展到最後,誰也料不準王家的真正用意,他字斟句酌地說道:“雖然我現在身份還不是很高,可也是這場遊戲中的一個。變數。在這種情況下,王家既然選擇了完全的潛伏。在不敢將我這個變數撫殺,那麼只好選擇釋放一些善意。這只是指王家而言,其他幾大家族不必如此。特別是崔李兩家

“那你打算怎麼辦?。

“看吧。到時候走個過場。

放心,王家只是釋放一點善意,化解一些怨恨,並不會真的與我做朋友,我現在還沒有這個資格。我同樣也是如此,走過場沒有事,如果走得太深的話,第一個,不放過我的就是皇上

“老子不想聽了”。孔黑子說完矇頭大睡,難怪王小二好好的京城不呆,要到邊關殺敵。這個朝堂還是人呆的地方嗎?

第二天,兩個。人起牀梳洗。披掛整齊,王畫很無語。難道一會兒坐在椅子彈琴,也要穿着盔甲?

在太原找王家很好找,與鄭家一樣,人家是底蘊,絕不會將府邸弄得金璧輝煌,象一個暴發戶一樣。一道長滿青苔的圍牆,訴說着王家的歷史,府中更有許多蒼天的大樹。參天而齊,一排排房屋更是古色古香。但與鄭家略略有些差別。鄭家底邸規模更大,王府的規模稍稍小一點,鄭家是深重,王家透着一種精巧,隔着圍牆某些鐵耕欄的地方,可以隱隱地看到裡面,有許多小橋流水。假山蘿藤,似乎讓人感覺這裡不是北方,而是回到了精緻的江南,滑膩酥柔的姑蘇。

王畫感到隱隱有些不對,從這裡開始,就可以看到許多穿着一個“王。字衣服的王家下人,應當他們在太原說天下老子第二,也沒有人敢說天下老子第一了。更因爲大家出身,王家在七姓當中,教養又是最有名的,態度應當從容不迫。氣度儼然纔對。最少也有那種暴發戶那種恥高二洋今天衆此王府的下人一個個神瓦匆匆忙乍,有一些擔心。

在太原,王家會發生什麼事?

難道老武對王家下手了?

這也不可能,在老武最鼎盛,手腕最狠烈的時候,對七姓因爲顧忌,都沒有下手,現在下手?

王畫狐疑不解,來到王家的大門口,遞了拜貼,不知道王家老祖宗的吩咐,還是當初七姓就約定好了的,王家看到這張拜貼後,中門全部打開。這是迎接最貴重客人的禮節了。

幾個門房卻將王畫兩個攔了下來。

能做王家門房的。可不是一般普通人。王畫的事聽說過,那是單槍匹馬。跑到鄭家府上,將鄭家老祖宗頭髮割下來,然後將兩大活人,從鄭家帶走的人物。現在他後面還有一個武藝更高強的師父,這全身盔甲,還帶着武器,闖到鄭家。不亞於兩頭猛虎跑到太原大街上。

但畢竟出身於現在有可能最有教養的大家族,很客氣地對王畫說道:“王都尉,孔都尉,麻煩兩位稍等一下。讓僕進去通報一聲。”

說着還彎了一個腰,施了一禮,就象不知道王畫與太原王家過節一樣。

“去吧”。王畫也是臉上帶着微笑。

一會兒有人迎了出來,還是王子鶴,內疚地對王畫說道:“王都尉,家中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家中長老們不好招待你了,讓某來迎接你

“沒關係小子年少位淺,也耽待不起貴府長老迎接。

反而王君出來,倒是對了我的。

“那就好”王子鶴略帶歉意地搓着手。

王畫又用眼睛悄悄旁觀了一下王家的奴僕,一個個神情都有些不安。

王畫一邊隨着王子鶴走向王府裡面,一邊試探性地問道:“王君,看到貴府上下,人人神色都有些不安,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王畫也好奇。

王子鶴低聲說道:“這一次真是天災人禍了

“哦,怎麼說?”

“王都尉,你即將上任,以前尉的智慧。一定對東突厥做了許多瞭解吧。”

王畫點了一下頭,不作無準備之戰,說不定那一天,自己就帶着人與東突厥的人打了起來。

“默啜知道吧?”

這不是廢話嗎?默啜如果不知道,王畫也不打算到前線了。

默啜,本姓阿史那氏,名環。這個名字是武則天改的,意思是恨不能將他默默吃下去,恨到了極點了。嚴格來說,他這個突厥國不是東突厥,應當是後突厥,原來領利的東突厥國讓他吞併下去了,疆域比東突厥的更廣大,更有自主權。然而一開始時。突厥是幫助唐朝的,武則天藉助他的力量平滅了契丹。

然而與金朝一樣,默啜一看,契丹就那麼回事嗎?爲什麼唐朝的軍隊讓契丹打得這麼慘?生了野心了,藉着武則天地位不正和婚姻的藉口,侵犯河北,一直馳橫七八百里,攻到定州並陷之,前後坑殺百姓近十萬人。擄掠百姓無數。聽到秋仁杰親自率領大軍到來,退軍北還。經此一役,此人聲勢更加大振。擁兵四十萬,據地萬里。其他各個遊牧民族紛紛依附於此人賬下。

武則天爲了追求邊境安寧。只好立李顯爲皇太子,卻不知默啜只是藉口,從此更加輕視武周。前年再次發兵侵犯隴右,殺百姓無數,掠唐朝諸監飼養的戰馬馬匹揚長而去。

並在今年正月,進犯鹽夏二州,再攻破石嶺今山西陽曲北,繼攻幷州。不過這個傢伙很狡猾,看到太原城高大堅固,易守難攻,加上聽說武則天又開始調兵遣將,再次主動撤回去了。

這幾年就是爲了防禦他,朝廷光一次次地調動兵力,所浪費的財力。就不計其數。

最主要一點,唐朝只有被動的防禦。不敢主動的進攻,十幾萬唐兵被契丹孫萬榮打得全軍覆沒,孫萬榮被默啜打得全軍覆沒。就象狼吃兔子。老虎吃狼,兔子還敢與老虎比拼麼?這主動進入大漠,還有好果子吃?

王子榮又說道:“王都尉。你可知道默啜汗王有好幾個兄弟?。

王畫再次點頭。默啜在家中並不是長兄。長兄是骨咄祿,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以七百人建賬起家的,創建了一個若大的突厥汗國。大前年。病逝,默啜才繼承汗位的。

聽到這裡,孔黑子已經十分地反感了,他在一旁嗡聲嗡氣地說道:“突厥是突厥,你們太原王家也不是想造反,與他們有什麼瓜葛”。

第142章 皇袍加身第54章 武候故道第14章 六朵鮮花第35章 速離第61章 夢想國度第87章 挑明第64章 決戰慈恩寺第108章 八方來賀(下)第57章 南下第58章 寸緙寸金第35章 蓮花第19章 狗咬狗(中)第12章 倒第4章 懷疑第44章 酸(中)第113章 弒(上)第28章 發威(四)第63章 師徒第49章 放第94章 早朝龍虎鬥第96章 蝙蝠、烏龜與紅豆第23章 血甲第15章 通吃、金星紅絲、捉姦在房第5章 囧與雷(一)第79章 盟友第55章 不同第21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四)第90章 褻瀆第43章 活靶子第19章 血甲第23章 論樂第7章 壓力第23章 論樂第81章 青崗嶺之戰第81章 決戰白馬寺(十)第80章 出嫁第14章 伴笛第18章 很囧人很雷人的真相第29章 秦漢磚瓦第64章 大夏國的滅亡第60章 半步神位第41章 讓與不讓第93章 九年前的秘密(下)第11章 賽詩第16章 約戰天下第76章 卻月陣(下)第26章 約戰天下第69章 大師兄第59章 掮客費第77章 青崗嶺之戰第86章 三件事第31章 開府第75章 我叫沐孜李是良第7章 我的孩子第18章 天津橋上一張紙(一)第2章 找朋友第8章 照丹青第20章 換硬的第67章 潘金蓮第21章 龍上九霄(上)第24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七)第23章 七軍四旅一將軍第95章 失蹤第37章 陰差陽錯第8章 戰爭第55章 炮聲隆隆第36章 火燒黃河第57章 人流第60章 鳳求凰(上)第30章 梁祝第149章 一百問第150章 東風急第63章 師徒第31章 夢裡風火連城第106章 陰變第89章 送禮第70章 沉默的羔羊第28章 風雲之戰第47章 真愛(上)第36章 火燒黃河第25章 約戰天下第68章 賜馬第17章 約戰天下第90章 褻瀆第55章 狀元第7章 小花第93章 愛美人更愛江山第34章 上天與天上(上)第9章 尋夫記第3章 借地(中)第151章 託非人第33章 四鳳第84章 被老草啃的那頭嫩牛(下)第14章 六朵鮮花第70章 青絲符第73章 分開第76章 楚門的世界第10章 丫的第67章 小瞧了第20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