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大封功臣

在英國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關注李衛國的違鈔和海軍發展上面的時候,李衛國卻把精力都投放在了遼中南工業基地的大規模建設上面,爲此他親自巡視關東,在奉天行宮總督遼中南工業基地的第一期設計,並親自到工地視察各項施工建設情況。

整個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衡量一國之強弱的標準便是鋼鐵和煤炭的產量。後者是直接從地下挖掘煤炭,產量越大越好但還不是關鍵標準,因爲也有可能大規模開採只是用於出口,如果不是用於國內工業建設,那麼便不屬於強國標準。

但鋼鐵的冶煉產量卻可以證明該國的工業強弱標準,產量越高說明該國的鋼鐵工廠越多規模越大,則國家越是工業強國。

在這期間,李衛國辦了好幾件轟動全國和全世界的大事。

建元3967年7月1日,中國皇帝李衛國審議並簽署了第三十五號帝皇令,通過了由六部、總參謀部聯合提交國家制度建設報告。

根據該報告申請,中國自建元3967年7月1日起恢復三省六部制度,寓意從體制上先恢復漢唐盛世,重新崛起爲世界第一強國。

做出這個決定,李衛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知道未來世界的體制主要有三種,佔據第一位的是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佔大多數,強國最多,優點是延續時間最長,統治最穩定,缺點就是皇帝統而不治,沒有實權,國家凝聚力一般;第二位的是美國式的三權分立總統制,強國也挺多,優點是延續時間也很長,統治也比較穩定。缺點就是政府機關相互牽制太苛刻,關鍵時刻意見不統一,國家凝聚力最弱,容易造成政府停擺;第三位是朝鮮式的個人****式,強國極少,缺點是延續相對較短,統治相對不穩定,容易遭到世界孤立,但優點是關鍵時刻可以迅速凝聚國家全部力量,集中精力辦大事。

結合這三種情況。第一種顯然是最符合李衛國個人及家族後代們的,屬於最佳選擇,幕僚也不建議李衛國完全放權,因爲一旦李衛國放權,新中國必然因爲權力爭鬥而造成內亂,除了李衛國,無人可以壓制那些開國功臣們。

同時,李衛國心中最期待的還是後世的新中國,既有共和又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看看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就知道了,如果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絕對不能擺脫西方列強的奴役。但問題是李衛國沒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組織和綱領,後來者一旦換了別人就無法延續李衛國的理想和抱負。如果讓新中國的前進方向改變,那就糟了,除非李衛國用他一生的力量直接將中國變成永遠不會衰落的超級帝國,可惜永不衰落不太現實。

最終。有大臣將漢代至現代的世界各種制度演變說了一番,指出不同時代不同國情需要不同的制度,總體上都是延續隋唐年代的三省六部制。李衛國眼前一亮,三省六部制不就是和三權分立制的美國版嗎,只不過三省變成了三權,六部變成了其他部門,皇權變成了總統,皇位繼承權變成了總統選舉,皇家子女繼承變成了dang派成員繼承。

問題的關鍵就出在皇權終身制問題上,如果是明君,哪怕只是碌碌無爲對於國家都不會造成傷害,除非變成昏君纔會引發國家動亂。後世的總統都是黨派內部選舉,成員一樣都是內定的,一樣有碌碌無爲之輩和被罷免的廢物,只要及時更換即可。

李衛國突然間想明白了一切關鍵所在,於是做出了史上最英明的決定,採取三省六部制原本的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被更替爲,立法省、司法省和行政省。

立法省擁有最高機構國會,設參議院和衆議院。其中參議院全部由年長的直系皇族成員擔任或者三代以內的旁系成員擔任,當皇帝被衆議院和全國人民認爲是昏君時,參議院可以憑藉三分之二的多數票廢掉皇帝,由衆議院和全國人民從直系皇室成員中選舉新皇帝;被罷免的皇帝可以重新獲得國民的支持,被選舉爲新皇帝;

皇帝任期二十年以確保帝國之政權穩定和各項政策得到切實貫徹執行,避免時間過短造成建設項目終止浪費國家資源;每二十年重新選舉皇帝,皇帝人選由參議院提名,衆議院推薦和全國公民50%以上****產生新皇帝;皇帝可以無限期連任;

衆議院由全國各省公民按人口數量比例選舉產生席位,不允許有任何直接利益相關的三人或以上組織團體同時入選。衆議院三分之二人數可否決皇帝下達的法令,但皇帝有權再次下達同樣的法令,衆議院每年最多隻可否決三次皇帝下達的法令,但可以向參議院申請增加否決次數或者申請罷免皇帝。

皇帝任命的司法省官員需經過立法省通過審覈方能批准。司法省擁有最高司法機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可宣佈皇帝法令違憲,可宣佈立法省通過的法律違反憲法。行政省代表最爲龐大的行政結構,最高機構爲紫禁城和皇帝責任內閣,責任內閣產生總理大臣。皇帝可以否決立法省國會通過的法律,以及任命司法省司法部門的最高法官和大臣。

總之,三權分立雖然被改成了三省制,但依然是三者之間權利相互牽制相互制衡的關係,避免一個部門權利過度集中而帶來獨裁貪腐危害。

當然,三省制度僅僅還在試驗階段,實際上目前的帝國政府並沒有參議院,因此不存在皇族成員彈劾李衛國的情況,等於讓李衛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三省六部依然要聽命於李衛國這個皇帝。

至於李衛國的後代將受制於皇族參議院,那時候已經不是問題了,因爲在那之前,李衛國將嚴格制定好帝國憲法,用他對未來的遠見來約束後代不至於犯大錯,李衛國非常年輕,將一直震懾和調教開國功臣們。因此就不存在開國功臣在李衛國死後欺負李衛國的後代事情發生,因爲在那之前,開國功臣們不是老死病死就是頤養天年了,不可能再“發飆”了。

李衛國很清楚,若在和平年代如果個人獨裁必然導致內亂,但戰亂年代卻必須要有英明的個人獨裁領袖才能帶領國家走向強盛,這是歷史必然規律。

顯然如今的世界將會戰亂五六十年,註定一直需要李衛國的強權統治才行。

這第一件大事李衛國辦成了,雖然造成相當程度的轟動,主要是老百姓得知皇帝如果昏庸可以羣起罷免這個法律而感到震驚。

幾千年了。老百姓罷免皇帝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造反,改朝換代。

可是如今有了法律武器,老百姓就不會吃飽了沒事幹選擇造反途徑來罷免昏君了,誰都不喜歡打仗,因爲受傷最深的只有老百姓自己,因此能夠用和平方式罷免昏君,老百姓是非常擁護的。

反過來,這種和平罷免皇帝的方式。也將會確保李氏皇朝的延續,畢竟罷免皇帝不是換了外姓人,還是李氏皇族子孫,這就避免了王朝更迭的事情發生。確保李氏後代子孫不用擔心老百姓用暴力方式將他們推翻,甚至是滅族了。

李衛國完成了改制,下面便是任命官員了,這才真正關乎各方利益的大事件。必須做好,賞罰分明,否則會留下隱患。

第一代全國衆議院議員席位按照全國州省劃分。此時的中國有30個行省,2個直隸州,17個自治領地,還有10個總督。

直隸州:京畿北直隸州(北京直轄市)、京畿南直隸州(上海直轄市);

行省: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湖南、湖北、安徽、江北(江蘇長江以北)、江南(江蘇長江以南)、浙江、江西、福建、臺灣(臺灣島及釣魚周邊附屬羣島)、廣東、廣西、海南(含萬里長沙、千里石塘,曾母暗沙等)、甘肅、陝西、雲南、貴州、伊犁(新疆)、盛京(遼寧)、吉林、黑龍江、外蒙古、內蒙古、西疆(西藏)、青海、東疆、阿拉斯加州;

自治領地:琉球、緬甸、南掌(老撾)、柬埔寨、蘭芳(荷屬東印度)、李氏朝鮮、安南、暹羅(泰國)、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浩罕、哈薩克、布魯特、布哈爾、山克、愛烏罕(阿富汗);

總督:東部總督、西部總督、南部總督、北部總督、東北總督、西北總督、西南總督、東南總督、直隸總督、海外總督;

行省之中的東疆是搶奪沙俄的地盤,阿拉斯加是從沙俄手中購買,自治領地當中只有琉球、緬甸和南掌正式宣佈接受中國的自治領地的藩國,其他藩國暫時有顧慮,並未承認。至於蘭芳,已經被荷蘭滅了,但荷蘭在1895年前並未公開宣佈吞併蘭芳,蘭芳滅國前依然遵從屬於大清帝國藩國,因此依然在法律上屬於中國的自治領地。

當然,這也是李衛國故意在法律上留下的一個藉口,爲神策軍南下開闢戰場的藉口。

至於十個總督,則只是爲軍隊服務,因爲十大戰區各部隊的兵源補充區就在戰區各省內,總督負責協調行省各地方巡撫之間的事物,確保軍隊正常運行。同時,李衛國也是爲了讓軍隊能夠在衆議院中佔一些席位,這些席位並不能之間影響衆議院的投票結果,卻可以表達軍隊的心聲,便於朝廷瞭解軍隊的情況,讓軍隊更加健康的發展。

這樣一來,衆議院將根據30個行省,2個直隸州,17個自治領地,還有10個總督,再按照人口比例和經濟總量規模雙雙產生108個席位,其中17個自治領只有3個由當地國王指派,其他14個名額直接由皇帝臨時指派。

接下來便是以此類推,地方衆議院在行省按照所轄府、縣數量、人口比例和經濟規模雙雙產生地方議會席位。

最後便是中央朝廷各司官員,以及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的人選了。

在選拔官吏的時候,李衛國依舊延續了歷朝歷代的九品中正制、爵位制度、軍銜制度。

在中央,李衛國任命李鴻藻爲司法省大臣,官居正一品、武英殿大學士、封襲香山伯,前朝軍機大臣沈桂芬、保定知府沈子淳分別爲立法省副大臣,官居從一品、文華殿大學士。

其中李鴻藻跟隨李衛國最早,博學多才,精通律法,自然會被李衛國放在一把手位置,並授予文職最高榮譽武英殿大學士、封襲香山伯,可謂榮寵之極了,表明李衛國對他的感謝之情。

至於沈桂芬,有能力,又是清流派重要人物,只是前朝舊臣,清亡以後才投降李衛國,因此李衛國只重用其能力,故任命他爲立法省副大臣。意在向前朝舊臣表明,只要你有能力,就會被任用,凸顯李衛國是一代明主和雄主,心胸開闊。而沈子淳就不同了,他只是保定知府,李衛國知道此人是在律法方面是非常有研究,堪稱清末律法界的泰山北斗,因此破格提拔,拉攏有本事的新人之意非常明顯。

接下來李衛國又任命了翁同龢、盛昱、王仁堪、志銳、文廷式、黃紹箕、丁立鈞等人作爲司法省的各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最高都察院等的正副官員,挑選標準都是清流一派,因爲這些人志向高遠,以清廉爲榮,恥與奸佞之人爲伍,讓他們從事立法省工作更放心,專門找其他部門貪官污吏們的麻煩,雞蛋裡挑骨頭纔是李衛國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然後便是行政省的六部二十四司的尚書、左右侍郎等官員,李衛國都按照同樣的選人用人標準執行,儘量照顧到新老成員和有才幹的成員之間的利益關係。

其中吏部、戶部、刑部和兵部是李衛國最重視的部門,傅學賢出任戶部尚書,潘祖蔭、李慈銘爲左右侍郎,下設吏部司(人事廳)、司封司(勞資廳)、司勳司(福利廳)、考功司(績效廳);

王凱泰出任吏部尚書,周馥、潘祖蔭分別爲左右侍郎,下設戶部司(民政廳)、度支司(審計廳)、金部司(財政廳)、倉部司(後勤部);

陳靜南調任刑部尚書,李慈銘、王懿榮分別爲左右侍郎。下設刑部司(警察廳、交通廳)、督關司(典獄廳)、國安司(國土安全局)、海關司(海關總署);

吳庸出任兵部尚書,張小六、林繼雲出任兵部左右侍郎。下設兵部司(國防部)、駕部司(軍令部)、職方司(參謀部)、庫部司(後勤部)。

至於禮部則由周馥擔任尚書,陳寶琛、張佩綸輔助,下設禮部司(教育部)、祠部司(氣象局、地質局)、膳部司(衛生部)、理藩司(外交部)。

工部尚書由李鴻章調任,黃體芳、鄧承修等人輔助。下設工部司(建設局)、屯田司(農業部)、虞部司(國土資源局)、水部司(水利局)。

六部官員皆由李衛國精心挑選,都是有才有德之輩,這對於新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開頭,預示着在中國之偉大復興道路上,將有一支理想信念堅定,素質能力過硬,工作標準一流的國家團隊,在李衛國的統率下,將引領中華民族快步走上富強、民主、文明的盛世世界。(。

第181章 法軍攻城也是糾結第22章 平息暴亂第636章 倒逼雷達提前服役第612章 紅俄克格勃的崛起第156章 收復租界第502章 西線戰場無壓力第337章 堵上門打臉第242章 再次打敗英國艦隊第158章 試探性較量第639章 德軍海狼Ⅱ型潛艇被俘第605章 中華重型戰車,德軍坦克的噩夢第495章 開戰日第438章 同盟國擴張第519章 紐約美軍大潰敗第126章 鬥智鬥勇計中計第478章 嫁禍日美第303章 東印度公司的末日第197章 《北京和約》第427章 羅德島事件第424章 新一輪軍備競賽第392章 中華帝國海軍的強勢第447章 被逼上絕路的日本帝國第201章 一起坑美國第91章 破江南大營第195章 佔北京第198章 準備政變第114章 軍心可用第27章 出大事了第551章 活捉大英帝國首相第466章 歲在甲午,天下大凶第127章 鐵壁合圍第56章 強扣洪萱嬌第306章 前無畏時代降臨第410章 戰列巡航艦問世第290章 打死也不想進集中營了第319章 在印度洋刷存在第368章 挖個坑叫深淵第53章 軍火換妹紙第117章 東海艦隊成立第239章 李鴻章滿血復活了第143章 得償所願第70章 抄家不如抄城更過癮第639章 德軍海狼Ⅱ型潛艇被俘第455章 水下巨無霸第65章 興辦實業第299章 黃巖島海戰大捷第399章 滅維京海盜團第585章 強敵環視,德意志帝國的突圍之路第392章 中華帝國海軍的強勢第484章 戰前最後一輪戰略大忽悠第438章 同盟國擴張第26章 引外援第511章 西伯利亞會戰拉開序幕第236章 老李氣吐血了第242章 再次打敗英國艦隊第214章 喚醒第122章 翻臉(下)第270章 吊打林肯小盆友第186章 爲民族生存空間而戰第390章 飛艇較量第481章 倒黴催的小日本第430章 協約國集體瘋了第202章 四國聯盟第418章 搶大英帝國的客戶第96章 衝冠一怒第641章 F17\18對戰福克E3第202章 四國聯盟第300章 全殲英國亞洲艦隊第341章 大英帝國的苦主們在痛哭第21章 針鋒相對第280章 帝國科學院第417章 大英帝國海軍激動的內牛滿面第227章 引蛇出洞第326章 雄風一出,碾壓之戰第601章 特斯拉的黑科技第279章 鋼鐵帝國第156章 收復租界第102 章 勾搭慈禧第489章 殘酷的大國博弈第260章 亞東新帝國的誕生第240章 一炮一個媳婦第70章 抄家不如抄城更過癮第508章 D-DAY燃燒的美利堅第53章 軍火換妹紙第589章 坑爹的牆頭草第286章 真不是故意的第487章 軍用自發熱方便麪第135章 洪秀全嚇尿了第237章 那一炮的瘋騷第434章 股市戰爭第606章 希特拉給威廉二世挖坑第538章 袁世凱復出第545章 巴倫支海海戰第567章 激戰仙台海岸線第316章 全面競爭第32章 組建軍隊第456章 驚悉陰謀,調整策略第257章 英法求和第387章 美軍在古巴吐血三升第335章 阿三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