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大鐵路計劃

第二更送上,求推薦收藏!!!

…………

西部戰區戰火基本停息,北方戰區鏖戰正酣。貌似平靜的吉林省政府駐地長春市卻是暗流涌動。原因就是省政府拋出來的大鐵路計劃。

“省政府擬定在未來幾年內修建以長春爲核心的鐵路網,目前先修建兩條主幹線,兩條主幹線第一條是從四平起始,北上經長春市直通哈爾濱,另一條是從吉林和朝鮮交界處的鹽邊縣西進,經吉林,長春,松原,白城,興安盟。”

兩條鐵路線加起來有一千五百多公里,對於能夠建築鐵路的勢力,絕對是個大大的蛋糕。

省政府一將這個計劃拋出來,頓時引的各方勢力紛紛行動。其中最活躍的就是日本人和俄國人。其次就是英國人和美國人。東北不是英美的傳統勢力,所以他們插進來只是想要獲得利潤罷了!而日本和俄國則不同。兩條鐵路可是貫通吉林全省,甚至對周邊的奉天,黑龍將,蒙古都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縱向的那條鐵路,對於日本人更加重要,一旦這條鐵路修通,日本人可以沿着這條鐵路進入蒙古腹地。對於他們的大陸政策有着巨大的作用。可是日本政府也面臨着一個極爲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他們有心無力,兩條鐵路的修築費用高達千萬銀元。還需要大量的重型設備,和勞工,這對於國內財政極爲緊張的日本就像是吞不下去,又放棄不了的誘餌。

俄國政府同樣面臨這種情形,但是從來對東三省保持着巨大興趣的他們,是不會容忍日本人的勢力進入東三省的,但是現在俄國在歐洲大戰,而且戰事頻頻失利,使的俄國的財政已經極爲拮据。而且國內一波一波的革命浪潮使的俄國政府疲於應付,對於東三省的鐵路計劃同樣感到有心無力。

不過即使兩國國內緊張,但是他們卻絲毫不會表露出來。兩國特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長春市。接着美國佬和英國佬也不甘落後。法國和德國也想分一杯羹。這讓偏僻的長春市一下子熱鬧起來。

在省政府的招待所裡,幾國特使天天爲了這兩條鐵路吵架。其中日本特使山洋口介更是上躥下跳,忙的不亦樂乎。而吉林省政府卻沒有絲毫要見他們的意思。

馮庸現在也很苦惱,他雖然想到省政府拋出大鐵路計劃肯定會遭到列強們的圍觀,但是卻沒有想到動靜這麼大,連北洋政府都被驚動了。想到這裡,馮庸心底暗罵小日本無恥。自己沒本事從省政府這裡競拍下來,竟然將注意打到民國政府的身上。而且從馮德麟那裡得到的消息讓馮庸臉色變得極爲陰沉。小日本竟然以支持袁世凱的洪憲帝國爲藉口,要求鐵路的修築權。

現在袁世凱稱帝了,全國各地都在反對,使的袁世凱的處境極爲的不妙。這個時候,日本特使找到了袁世凱,以支持他稱帝爲由希望可以獲得吉林省的鐵路修築權。而在馮庸看來,袁世凱極有可能答應。也是在這個時候,袁世凱才發現,東北竟然發生了變化,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竟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建立了偌大的勢力。這在他看來是那麼的不可思議。後來瞭解到馮庸是馮德麟的兒子,袁世凱纔在心中鬆了口氣。畢竟太過妖孽了也不會被人喜歡。不過袁世凱對於北方這個不安分的小傢伙倒是來了興趣。至於什麼東北虎過江龍之類的土匪勢力,袁世凱壓根就沒看在眼中。在他看來,那根本就是烏合之衆。他感興趣的是馮庸的領兵能力,領兵半年以來,未嘗一敗,更是以不到弱冠之年就實際掌控了一省的地盤。

袁世凱稱帝,比較安分的也就是東北和西北了,東北苦寒,西北貧瘠,都不如中原腹地富饒。但是兩地的民風彪悍,卻是個徵兵的好地方。自從袁大總統不安於現狀,坐上這個位置之後,全國的反對他料到過,但是北洋軍內部的反對卻是讓他始料不及。他的心腹將領段祺瑞,馮國璋竟然聯名反對他稱帝,使的袁世凱的根基北洋內部變得風雨飄搖起來。

作爲軍事強人,袁世凱當然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立場。內部動亂,他就將眼光看向了外面。本來列強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惜現在國人的覺醒,民族自尊心復甦,對列強對於華夏的一舉一動越加關注,尤其是孫中山一行人不甘心權利丟失,始終在找民國政府的麻煩,這次稱帝更是讓孫中山等人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上,鼓動全國來反對自己。但是和辛亥革命不同的是,那次袁世凱有着北洋軍的全力支持,憑藉着強大的武力登上了民國首任大總統的寶座。但是這次強大的北洋軍竟然和他離心離德。再加上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黨的滲透。北洋軍已經不是鐵板一塊。而且隨着內部權利的傾軋,北洋軍內部也分爲兩大派系。直系,皖系。皖系以北洋軍巨頭段祺瑞爲首,直系以另一位北洋巨頭馮國璋爲首。兩方都以北洋軍嫡系宣稱。同時都想壓對方一頭。馮段兩人之所以反抗袁世凱稱帝,還不是想要在袁世凱死後繼承北洋軍領袖的位置,成爲中華民國的下一任總統。如果袁世凱稱帝,那就沒他們什麼事了。馮段兩人當然不會同意。但是攝於袁世凱巨大的威望,現在還只是動口,段祺瑞致電袁世凱:“恢復國會,退位自全”。馮國璋也是電報不斷。

馮段兩人的心思又怎麼可能瞞得過袁世凱。其實袁世凱自己心中也暗暗後悔。這次稱帝袁世凱是受了以楊度爲首的君主立憲派人士的蠱惑,在加上長子袁克定迷戀太子之位,極力欺騙袁世凱。再加上至高無上皇位的誘惑,讓精通忍道的袁世凱也忍不住頭腦發熱了一把。

既然現在已經登基,以袁世凱的心性,當然不會輕易的放棄。日本人的提議袁世凱也看不上。他比誰都清楚小日本的狼子野心。縱觀袁世凱的一生,雖然多被人詬病,但是卻不難看出他是個民族主義者。從擔任朝鮮總督,到前段時間手段高明的解決蒙古問題,袁世凱都表現出了對於祖國領土的狂熱。日本的特使讓他看到了東北的情況。日本雖然霸道,但是卻也不敢小看民國的力量。民國幾十萬北洋精銳陸軍絕對不是吃素的。民國雖然貧困,但是人口衆多,戰爭潛力比日本還要打。現在的日本遠沒有和中國打國戰的能力。所以,在心底裡,袁世凱是不畏懼日本的。

相比於日本人的條件,袁世凱對馮庸這個東三省少帥倒是更感興趣。因爲貿然稱帝,袁世凱的身邊缺乏一支強有力的部隊來維持自己的統治。馮國璋和段祺瑞這原本的左右手也因爲稱帝事件對自己離心離德。袁世凱雖然心痛,但也無可奈何。畢竟馮段兩人的行爲也是人之常性。而東北的張作霖和馮德麟只能算是北洋軍的邊緣人物,平常大佬看不上的小勢力。馮張兩人關係緊張,自然不會聯合成爲奉系軍閥。

最終,日本政府沒有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袁世凱卻正式發表任命,任命馮庸爲吉林省督軍,署理吉林省軍務。這則消息讓整個東三省的各方勢力都震驚不已。要知道,馮庸的老子馮德麟和岳父張作霖還只是奉天的一方統領,連奉天督軍的位置都沒有拿下來,而小一輩的馮庸已經當上吉林督軍了。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反觀吉林省政府則是一片歡騰。吉林督軍,民國政府的正式任命,說明馮庸在吉林省的作爲已經獲得了民國政府的認可。可就連馮庸自己都搞不明白袁世凱這是玩的哪一手?

隨着馮庸被任命爲吉林督軍,省政府也正式開始對吉林省大工業區計劃的競標。當然,因爲早有計劃,所以這場競標被日本人拿下來了。英美雖然不甘心,但是卻也沒辦法,西方的大戰,讓霸道的英國了也有些力有不逮的感覺。俄國人自然惱怒異常,但是誰讓他不如日本人對自己狠呢!日本人自然欣喜若狂、但是欣喜過後,對於吉林省政府提出的條件又感到困難。

“日本政府提供修築鐵路的所有費用,以鐵路修成後二十年的收益作爲返還資金。日本政府和吉林省政府同時擁有鐵路的所有權,二十年後,鐵路所有權收歸省政府所有。吉林省政府成立監察隊,監督日本政府對於鐵路的修築,保證鐵路的質量,同時提供修建鐵路的勞動力。勞動力的報酬由日本人支付。省政府和日本政府簽訂友好通商,允許日本商人在吉林省境內通商,但是不允許日本人在吉林省開採礦物和購買土地。日本商人在吉林境內不得從事違反省政府規定的行業,否則將受到武力驅逐。”

日本本來還要求日本商人在吉林省境內經商獲得特權,被省政府強硬的否決了。有着正式的督軍身份,省政府就像有了民國政府在背後撐腰,自然變得強硬無比。日本人用出各種手段,省政府依然不爲所動。馮庸知道日本人肯花大代價修築這條路的原因就是建成後二十年的所有權,這樣日本人就可以徹底瞭解馮庸部的實力,便於應對東三省的情況。甚至日本陸軍可以以最快的速進入蒙古地區。威脅俄國東西交通大動脈——西伯利亞大鐵路。這樣日本在和俄國人對峙上就取得了上風。

第175章 蒙古之戰(六)第613章 紅軍反擊第74章 衝動的曹團長第179章 蔣百里的戰爭藝術(一)第495章 軍火走私商第524章 少帥書信第102章 工業成果第186章 拐帶國母(上)第224章 天水發生的戰鬥 ,第288章 不能再等了!第205章 勇闖少帥府的蒙面少女第第60章 風起雲涌吉東南(十)第102章 工業成果第619章 海參崴兵變(中)第336章 形式逆轉第543章 遠東總督府第76章 動盪第52章 風起雲涌吉東南(二)第567章 戰爭升級第517章 威逼第593章 中英談判第11章 全殲禿鷲土匪團第456章 和談的曙光 ,第671章 坑死小日本(下)第349章 閻錫山的決定第106章 張作霖的決定第192章 東北的改變(下)第604章 華盛頓會議第392章 破局第130章 戰爭陰雲 ,,收藏!第392章 破局第359章 來自海洋的攻擊第501章 晉商第281章 毒計第515章 洛陽之戰 球訂閱第503章 再得一省第98章 大鐵路計劃第61章 風起雲涌吉東南(十一)第520章 渡江第370章 東北的坦克 ,第107章 讓行第377章 火光沖天第63章 生擒座山雕(下)第60章 風起雲涌吉東南(十)第291章 狠人蔡鍔 ,第453章 調停人選第578章 突破第382章 消息確認第378章 重創第174章 蒙古之戰(五)第517章 威逼第397章 大崩潰第293章 焦頭爛額 ,第455章 瓦房店之戰第621章 遠東華人政府(上)第405章 日本的討論第606章 朝鮮王朝暴動第201章 中藥版“偉哥”(中)第417章 超快的攻擊節奏第119章 再次南下第649章 日本的瘋狂第161章 震怒 ,第258章 蔡鍔的指揮藝術第286章 你們看熱鬧就行了 ,第535章 重巡洋艦第321章 拿下直隸省(下)第403章 東北坦克參戰第387章 絞肉機第546章 冤家路窄第307章 北京陷落第337章 談判(上)第606章 吞併計劃(下)第81章 恢復平靜第509章 戰爭動員第244章 國民黨的政策(下)第310章 日本政變(中)第88章 各方動態第569章 空戰第454章 戰局分析第336章 形式逆轉第88章 各方動態第281章 毒計第73章 過江龍的試探第455章 瓦房店之戰第526章 徐蚌會戰第385章 孫文的發現第509章 戰爭動員第186章 拐帶國母(上)第47章 長春工業區第520章 火燒洛陽城第563章 交手第241章 各方反應第448章 戰場新形勢第8章 戰後總結第419章 部隊運動起來第226章 東北的新策略第546章 冤家路窄第179章 蔣百里的戰爭藝術(一)第351章 剿匪第151章 輿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