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餘下的大多字數便是給暖玉列了一張她要讀的書目,最後叮囑她女紅也是要練的,全當業餘愛好了。至於她的‘專業’……似乎是要做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大家閨秀來着。
哪有一見面便這麼‘虐待’人的。
“……先生還沒開始教作詩呢。女紅我倒是大有長勁,如今能繡條帕子了。”言下之意,那些書目當成她的啓蒙教材顯然有些不合適,太深奧了些。給許老先生去看,估計老先生都得看的暈頭轉向。至於女紅,於衛宸離開時,也算是大有長勁了。
衛宸顯然有些不滿。“那些書都是我看過的。”言下之意,他可是親自驗證過的。
所以說,人比人,得死啊。
“二哥,我們兄妹三年才見一面。可別因爲幾本書傷了和氣。倒是二哥這三年跟着玉言公子去了哪裡?怎麼又突然回來參加童子試?”暖玉這話題雖然轉的有些僵硬,不過衛宸在暖玉面前,向來脾氣不錯。哪怕明知道小姑娘藉機逃避他的責問,不過他喜歡暖玉這大眼睛一轉,然後計上心頭的小模樣,那一刻的暖玉,簡直讓衛宸有種想把小丫頭帶到屋子裡關起來,然後一輩子不讓外人看一眼的衝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衛宸言簡意賅的解釋道,暖玉聽後,小臉上滿是羨慕。“玉言公子待二哥真好。”衛宸不在的日子,暖玉總在想衛宸上輩子到底受了多少苦,最終才能爬上那樣的高位。
才能變成人們口中那惡貫滿盈的衛閻王。
上輩子衛宸可沒好命到遇到玉言公子,十幾歲離家的衛宸,似乎孤身去了京城,然後在京城摸爬滾打幾年,便一夕間竄起,沒人知道這個年輕人怎麼突然間就成了京中新貴。待衛宸殿露頭角,有人去查這個年青公子,卻發現一片空白。只知道這人幾年前隨一位權貴來到京中,可那權貴很快死在權勢爭鬥中,那之後這少年似乎經歷了很多……
上輩子暖玉聽到這些時,衛宸早已成了人人仰望的存在。
那時候她和衛家同一個鼻孔出氣,覺得衛宸簡直是忘本……
上輩子她自然也從未在意過衛宸在衛家經歷了什麼,以至他離開衛家,從此再不以甘寧道衛家二公子自稱。如今她親眼得見衛家如何孤立衛宸,那種孤立,比打罵還要讓人難以忍受,最終衛宸還是離開了衛家,而且比一世離開的還要早,暖玉雖覺意外,卻明白和體諒。如今她和衛宸還能這般見面說話,暖玉心裡已經覺得很滿足了。
這一世的軌跡明顯和上一世不同。
也許衛宸再不會成了那個臭名昭著的衛閻王。
有玉言公子教導,得其提攜,還未參加童子試,衛宸已經揚名。若他這次能考個好名次。於衛宸仕途大有好處。舉薦出仕雖然容易,可弊端太多,如果能正經的科舉出仕,倒真的和上輩子天差地別呢。“二哥這次一定要努力考,爭取考個好名次,也對得起玉言公子的教導之恩。”
衛宸便那麼脣角掛着淡笑聽着暖玉說話。
他離開時,暖玉到他腰上位置,三年不見,她依舊到他腰上位置。衛宸恍惚間有種感覺,彷彿兩個人根本沒有分離三載。就好像以前,他們每天一起上學堂,一起回隱園用飯,然後小姑娘趴在書案上一筆一劃的臨摹他的字。而他看似一本正經的看書,實則眼風掃向小姑娘……
一天很快過去,第二天依舊如故。
想想便覺得伐善可陳的日子,回憶起來卻別有一番味道。
“……大哥這三年來十分用功。幾乎吃住在許老先生那裡。”暖玉提起衛瑞的用意其實是想提醒衛宸。不要輕視了衛瑞,別怪暖玉區別對待。
主要是衛瑞待她從來都不冷不熱的。
一個人若想得到別人的心,一定要先交出自己的心。天下間,本沒有無緣無故的喜愛,自然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縱容牽就。
父母縱容孩子,終究離不開骨身親情。
毫不相干的兩個人,是不會在意對方的。
她和衛瑞就是這樣,衛瑞從來不正眼看他,她自然也不會上趕着巴結衛瑞……至於當年纏着衛宸,這是暖玉做過的唯一一件丟臉的事,也是唯一一件便是顏面盡失,她也要去做的事。
重活一世,她不想重蹈覆轍。
光靠她自己,她沒信心改變一切。
再過兩年,衛家和計家的親事便要提上日程了。衛老夫人再疼她,也不會因爲她一句‘不想嫁’而放過那樣一門‘好姻緣’的。在世人眼中,計家有錢有勢,哪家姑娘能嫁進計家,實在是件祖墳冒青煙的幸事。
只有她知道。計宏禮在娶了她之後翌年下場,童子試,鄉試,會試,一路進宮參加了殿試……
那一離開,他們再未正式見過面……中途計宏禮回來要銀子,對她始終避而不見。不想這些發生,她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靠山,整個衛家,她能依靠的只有衛宸。
心存利用也好,識時務也罷。
初時她對衛宸確是別有用心,可是相處久了,她是真心把衛宸當成嫡親的哥哥,敬着,在意着,擔憂着……也喜歡着。
衛宸有些不悅,他只當自己離家三年,暖玉和衛瑞越來越親近了。
這時候暖玉提起衛瑞,是真心誇獎呢。
不得不說,男人在表情達意方面,天生劣於女子。哪怕衛宸將來是個手眼通天之人,也彌補不了他如今只是個十五歲少年的事實。“我會量力而行……”雖然心中不悅,可衛宸最終還是開了口。他在承諾,承諾自己不會對衛瑞‘趕盡殺絕’。不過暖玉聽不出,只當衛宸在說自己會盡全力的。
暖玉笑着點頭。
衛宸臉上的笑微僵,不過他臉上笑意實在太淺了。
冷麪具帶習慣了,臉上神情有些發僵。以至暖玉根本沒看出衛宸笑意這微小的變化。於是,兄妹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叮囑,便成了雞同鴨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