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非莽夫

已然到了北邙山莊園的夏侯惠遲遲未至飲宴同樂,並非是他有意爲之,而是在進來時遇見了兩個人給耽擱了。

一者,是自家七弟夏侯和。

身爲諸天子近臣中年紀最小的他,很自覺的候在門口,爲許多第一次前來莊園的有功將率指點此地禁忌與規則,以免他們君前失儀或爭席,將好好的慶功宴氛圍給攪亂了。

故而他見到夏侯惠步入時,也順勢說了些私事。

聲稱長兄夏侯衡知曉了天子曹叡此番給六兄賞賜的錢財頗多,便覺得先前夏侯惠對陽渠塢堡困頓的訴苦不實,也決定了只將販馬利益所得兩成給他。

且特地讓夏侯和傳言說這是告知而非商榷,讓夏侯惠莫要復聒噪。

另一,則是撞見了中書令孫資。

隨在御駕之側的孫資,其實早就與宴了。

但因爲有中書省小吏將些許政務傳來,他便避席來處理了一番。

嗯,是雍涼都督司馬懿的請罪述表。

與秦朗闕下獻俘彰功不同,討平了安定郡北部叛亂的司馬懿,非但沒有錄功請賞,而是以自身不察失責導致治下叛亂起爲名向天子與廟堂請罪。

不得不說,浸淫仕途久矣的司馬懿屬實老謀深算、當真是“人老精”。

地方有叛亂起,也就意味着天子失德以及州郡官府失民心,而司馬懿卻將罪責都攬在自己身上,相當於爲天子與州郡主官擔責了。

且此舉也不耽誤廟堂對平亂將士的錄功封賞。

朝堂臧否賞罰自有法度,有功則錄,有罪則追。

而身爲託孤之臣的司馬懿,不管是身份還是職權如今都算是位極人臣,請罪了也不會迎來廟堂追責。

相反,天子曹叡還會以他謙遜而不吝盛讚之。

而仍牢牢掌控魏國中樞權柄的孫資與劉放,同樣對司馬懿讚不絕口。

理由是在他的請罪述表中,還針對再次投降求內附的匈奴保塞大人胡薄居姿職做出了處置建議。乃是以其興兵作亂、不思恩義爲由,請廟堂將其徵調歸洛陽任職冗官安置,其近兩萬落族衆則是皆暫時罰爲軍奴屯田畜牧,待出產足以補償叛亂破壞與討叛損耗後再編入士家,某種意義上算是爲國“添戶”了。

對於這樣的提議,劉放與孫資皆擊掌稱讚。

畢竟,有秦朗獻俘的珠玉在前——光是入冬之前各州郡的上計與僚佐升調、對幷州戰事的錄功與追責、來年軍費支出等等事務,就讓事無鉅細皆過目的中書省忙得腳不沾地了!但因爲秦朗的彰功,讓劉放與孫資不得不騰出手來考量如何安置這些俘虜!

尤其是錄功升遷爲平北將軍的田豫,也針對如何將河套平原納入疆域的上表也到洛陽了。

其中有一項就提及人手不足,請求廟堂增配勞力。

若是秦朗也如司馬懿一樣將那些俘虜留在幷州充當苦力,廟堂哪來這麼多事務呢?

相形見絀之下,劉放與孫資對司馬懿不吝稱讚自是理所當然了。

再者,方纔前來莊園之途,天子曹叡出於恩榮功臣之心,還讓秦朗、曹爽以及張虎等人皆隨在御駕左右。

位卑的張虎還好,一路安安分分,半點逾矩都無。

但夙來謹慎的秦朗與有謙遜之美的曹爽則是喜笑盈腮,與夏侯獻曹肇一起環在御駕之側,讓諸侍中、散騎常侍以及劉放孫資都無法靠近天子!

雖然說秦朗等人並沒有顧盼得意、未有目無餘子的作態,但連最基本謙讓老臣重臣的禮儀都忘了的做法,仍是讓劉放與孫資心有不滿。

畢竟,他們二人執掌中書省多年,號爲“專任”,連三公的任免都能左右!

竟不能令秦朗等人謙讓嗎?

豎夫,不過是賴田豫之能而得以積功罷了,狂妄之態竟已顯矣!

帶着這樣“不被敬重”的不滿,孫資避席來處理政務時,已然想好了如何盛讚司馬懿戰後處置的高明,以此來“提醒”天子曹叡發現秦朗的庸碌了。

也就在這時,別過自家七弟的夏侯惠步入連廊,與從另一側轉過來的孫資迎面撞見。

“孫公。”

一聲招呼,夏侯惠輕頷首拱手作禮,半點都不帶猶豫的就側身讓出了道路,很是謙虛的讓孫資先行。

此舉,不由令孫資略微作楞。

原本他還以爲,夏侯惠至多就頷首打個招呼便率先而行呢!

畢竟,廟堂袞袞諸公都有目共睹,眼前這人乃是先駁已故大將軍曹真伐蜀、後咆哮廟堂怒斥侍中吳質的“莽夫”啊!

哪料到,他竟會做出避讓道路之舉?

“稚權先行罷。”

很快就回過神的孫資,臉上泛起笑容,緩聲說道,“今日陛下賜宴,乃彰北伐鮮卑諸將率之功耳!老夫豈能奪稚權之恩榮?”

“不敢,孫公莫戲謔於我。”

夏侯惠也露齒而笑,連忙謙言道,“我有幸從徵幷州,所戰不過奔襲馬城之舉耳。且漠北鮮卑騎甲冑不齊、鬥械不良,以虎豹騎與驍騎營之精銳,孰人爲將率不能破之?故而我不過有所勞頓罷了,安敢以功自居。”噫!

你個廟堂莽夫不是素來貪功嗎?

爲何今日竟是不同邪!

況且你有無功勞,老夫乃事無鉅細皆過目的中書令豈能不知?

聞言,孫資笑顏不改,但心中確實愈發奇異了,剛想說些什麼,卻又見夏侯惠伸手往前虛引,繼續說道,“再者,昔前漢高皇帝定鼎天下,論功行賞時以蕭何爲最,由此可見,若非孫公等社稷砥柱居中樞爲戰事調度,何來鮮卑賊酋授首之事?在下不過略有苦勞罷了,不敢在孫公之前號爲功臣。嗯陛下賜宴,在下來赴已晚,不敢復耽擱。孫公,請。”

此子之言,深得吾心也!

當即,孫資心中大悅,也倏然覺得眼前這個廟堂莽夫也並非是粗鄙之人。

似是,要比性謹慎的秦朗或貌恭謙的曹爽更討人喜些。

“卻之不恭。”

很難得,孫資心情暢快之下,竟還破天荒的拱手作了謝才大步而前,“不敢耽擱稚權,且容老夫放肆了。”

二人就如此,前後腳來到了天子設宴處。

或許只是避席了下罷,孫資復入席時沒有對天子行禮,而是猶如前去更衣了一般含笑走過去就坐。

夏侯惠自是不會如此放肆的。

先是沉默且恭敬行禮,待天子曹叡輕輕頷首後後,才自尋席位坐下。

只不過,他也沒有如其他人一般,舉起酒盞向曹叡邀杯,奉承兩句如“明主懷德,王師死力,一戰令樂亂賊子授首”等頌功德的話語。

而是甫一就坐,便若無旁人般自斟自飲、埋首在案大快朵頤。

他是真的餓了。

四更就草草用了朝食,如今都快晌午了,早就腹中空空如也。

況且,今日的主角是秦朗。

他若是對天子舉盞邀杯了,自然也免不了要與秦朗對飲一番,不然就會讓天子覺得他對錄功不公耿耿於懷了。

何必要給自己尋不自在呢?

此間酒肉頗美,權當自己是食客就好了。

早點吃飽,還可以尋個人少的角落打個盹,爲等下啓程趕赴淮南養養精神也好啊~

他的如此行舉,自然也落入其他人眼中。

居高位在上首的天子曹叡,是看得最真切的,略略一沉吟便略過了。

從方纔孫資的神態來看,他覺得夏侯惠來得晚,應是與孫資碰巧撞見聊了數句之由;且他也不想與夏侯惠邀飲或攀談幾句。

畢竟,明明他都知道夏侯惠的功勞被隱藏了,且自己還默許了,若是再邀飲夏侯惠引來其他臣僚的注目,那不是殺人誅心麼?

至於其他在場之人,同樣也沒有尋夏侯惠攀談或共飲之意。

就連外舅王肅都也只是在夏侯惠入席之時,微笑着輕輕頷首以示受過禮了。

不是他們都知曉了天子的心思。

而是知曉,當夏侯惠仍是散騎侍郎第一次伴駕來此莊園時,也是如此若無旁人的大快朵頤,然後,天子一發問便有了“阿房宮賦”.

他們可不想因爲自己的多事,再引出個“洛陽賦”或“未央宮賦”來。

更重要的是,若自己真的多事引出個詩賦來,夏侯惠是否迎來天子的怒斥尚在兩可之間,但自己絕對會被天子惦記上了!

害大如此,在座之人皆良俊,當然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也正是如此,無人打擾的夏侯惠用罷餐後,舉目看君臣言笑晏晏、聲樂歌舞頌昇平之時,陡然覺得飽腹後愈發困了。

索性,藉着去取水漱口淨手之際,隨意尋了個亭子倚柱休憩小寐。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

酣睡的夏侯惠才被莊園管事給推醒。

“陛下大醉,已歸宮禁,將軍若睏乏,可歸去自宅休憩矣。”

那麼快就結束了?

以天子的酒量推算,不應該那麼快就大醉了啊!

難道是飲得太急之故?

醒過來的夏侯惠,衝着莊園管事點頭作謝,在起身時還不忘擡頭看了看天色,待發現日頭纔剛偏西不久時,不由心中有了些疑惑。

但他也沒有多想,而是徑直去馬廄取了坐騎,連洛陽城都不歸便一路向東趕赴淮南。

也讓奉命在洛陽北門候他歸來的樂良,白白候了半個時辰。 

第33章 逐出第41章 當黜之第187章 無裨第170章 失計否第6章 求教110.第110章 見策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197章 時不我與70.第70章 詔來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第219章 鎮護方岳第35章 門戶計2第211章 自作死128.第128章 拔刃60.第60章 不覆轍92.第92章 偶遇第199章 利令智昏188.第88章 發衝冠第177章 百騎73.第73章 篤定第232章 入營125.第125章 負氣第205章 將離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163章 部將第18章 恨晚57.第57章 以何戰114.第114章 雁北第37章 私召第21章 何所惑第12章 復哀之125.第125章 負氣50.第50章 順遂121.第121章 算計79.第79章 主次第187章 無裨55.第55章 詔來107.第107章 靜好第225章 御駕來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159章 鴻鵠志46.第46章 安分132.第132章 破襲132.第132章 破襲第157章 且試110.第110章 見策第193章 邙山宴3第17章 初見第184章 競速第34章 門戶計第169章 小成第31章 收桑榆第33章 逐出第44章 花明第227章 求貶惠113.第113章 後手122.第122章 義從第231章 細語第236章 敏銳第242章 有三敗48.第48章 無畏112.第112章 潛鋒芒57.第57章 以何戰50.第50章 順遂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178章 不識第145章 失勢第235章 謫貶第33章 逐出第213章 茶餘飯後126.第126章 挑釁第219章 鎮護方岳110.第110章 見策第167章 同行107.第107章 靜好第13章 可恨第1章 楔子128.第128章 拔刃第158章 不自知第3章 無所事第9章 殊榮第173章 示警第196章 瞞天79.第79章 主次56.第56章 猶可否第156章 何惑哉第249章 白鶴翩飛70.第70章 詔來第21章 何所惑第148章 歸宅第6章 求教第168章 安下第171章 留下第239章 此事易也84.第84章 臨發第221章 黃雀是也86.第86章 難彰功第30章 失東隅第235章 謫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