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

在空軍軍備方面,國聯各成員國都沒有太大的認識,儘管世界大戰中空軍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傳統海陸軍思想依然佔據上風,因此各國對空軍的軍備要求沒有做太多的限制,只是規定了各國的轟炸機數量和禁止使用大規模殺傷性炸彈。

世界大戰後,全球各國擁有8520架各種型號的轟炸機,其中遠程轟炸機爲3710架,中華帝國空軍在這方面佔了70%,其次是英國空軍的O-400型轟炸機,改型轟炸機在美國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被各國空軍認爲是唯一可以跟中華帝國的H2N1型轟炸機相匹敵的轟炸機。

經過各國空軍高層的談判,最後規定中華帝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五個航空強國的轟炸機數量比例爲10:7:4:4:3,中華帝國被要求停止生產轟炸機,各國根據中華帝國的現有轟炸機數量按照比例來安排本國轟炸機的生產或者拆毀。

法、德、意三國的轟炸機數量遠遠達不到規定的比例,三國可以繼續生產轟炸機來填補空白,而英國的轟炸機數量略微超過規定,按照要求拆毀了45架老式0-100型轟炸機。

有趣的是,墨西哥空軍被國聯各成員國要求削減空軍轟炸機數量。原來的墨西哥空軍只有十幾架老式的水上飛機,隨着墨西哥跟中華帝國結盟,獲得了一批H1N1型轟炸機,對美戰爭過後,中華帝國將俘獲美軍的一半飛機轉交給墨西哥,爲此墨西哥成立了美洲最強大的空軍力量,六個轟炸機大隊令美洲其他國家不安,因此被要求限制轟炸機數量。

墨西哥空軍好不容易組建了強大的空軍力量,根本不捨得裁撤。爲此,墨西哥政府請求中華帝國幫忙。在中華帝國的斡旋下,美洲各國都做出了讓步,允許墨西哥空軍保留空軍轟炸機力量,但不得超過1500架。而作爲安撫,中華帝國國會首次批准先進的H2N1型轟炸機對美洲出口,拉美各國能夠從中華帝國得到世界上最強大的轟炸機,因此也不再擔心墨西哥的空中威脅。

美國軍方對中華帝國限制美國擁有空軍一事非常惱火,在國聯內到處奔走呼籲,請求各國幫忙。但是中華帝國對此不鬆口,各國試探過後便不再過問。

美國軍方深知中美大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制空權的丟失,美軍對於成功轟炸中華帝國海軍第三航母戰鬥羣一事一直津津樂道,對於重建空軍一事四處秘密活動。由於美軍此時不敢跟中華帝國叫板,因此不敢公開組建空軍,但是美國統帥部認爲即便無法成立空軍,至少應該培訓大量的飛行員,因爲中美大戰中,美國空軍的飛行員損失慘重,暴露了美國航空飛行員人才的奇缺。因此,戰後美國大力發展航空學校,儲備飛行員成爲第一要務。同時,美國自衛軍司令部找到了紐約和約的漏洞,大力發展民用航空,將O-400型轟炸機改爲民用運輸機來生產,避開中華帝國的監管。

在戰鬥機方面,各國都沒有明確的限制。中華帝國在這方面一家獨大,經過中美戰爭的洗禮,中華帝國的老式貓妖戰機系列均已經淘汰,全部替換成了更先進的雷電戰鬥機和地獄火戰鬥機。而在這方面,歐美各國無法抗衡,其財力也不允許他們在短時間內追趕上或者超過中華帝國。

不過,歐美各國不限制戰鬥機的研發和生產,但是卻要求中華帝國放寬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出口限制,允許各國裝備中華帝國的先進戰鬥機。對此,中華帝國方面沒有反對,反而大力支持,表示可以向盟友和友好國家優先出口雷電戰鬥機,藉此賺取外匯。

陸軍和空軍軍備率先敲定完成,各國都基本上達成了一致意見,基本上解除了再次爆發大戰的危機。

各國遵照國聯裁軍條約規定,陸續開始大裁軍。在這方面,法國的速度最快,因爲法國國民對戰爭的反感程度以及達到了極限,法國政府不得不大刀闊斧的裁撤陸軍。德國見法國快速裁軍,有部分德軍軍官甚至希望趁機突襲法國,但是遭到德國軍方和中華帝國軍方的強烈不滿,這種想法頓時放棄,德國於是也大規模裁軍。

法國和德國是主要的戰爭爆發源,兩國都按照條約規定進行大規模裁軍,其他國家也就都陸續放心了,紛紛裁軍以減輕財政壓力。

然而,國聯五大常任理事國並不能完全放心,除了陸軍和空軍,他們最關心的海軍裁軍計劃也必須要得到解決。

法國海軍最先挺不住了,因此法國財政壓力越發吃緊,龐大的海軍軍費和海軍裝備維修保養費的開支被法國總統府砍掉了絕大部分。軍費開支從戰時的600億法郎一下子降至不足十億法郎,砍得非常之兇猛,令法國海軍悲催無比。刨除通貨膨脹因素,十億法郎此時僅僅相當於200萬龍幣,不足中華帝國海軍軍費開支的一個零頭。

法國海軍沒有了軍費支持,也就放棄了海軍軍備想法,積極推動其他四國海軍進行大裁軍。

同樣,意大利海軍也因爲軍費被削減了四分之三而被迫佔到法國一邊,積極勸說中華帝國、英國和德國對海軍進行裁撤和裝備的削減。

問題糾結在中華帝國、英國和德國三國之間,英國是傳統海上強國,不甘心海軍比中華帝國海軍弱。德國海軍自日德蘭海戰勝利以來,雄心勃勃的也不甘落寞。而中華帝國海軍也得保持世界第一海軍強國的地位和龐大海外殖民地的海上交通安全,也不願意大幅度削減。

此時的英國海軍,自從日德蘭海戰戰敗後,英國海軍主力盡失。雖然後續建造了大量戰艦補充,但是海軍總噸位也無法達到極盛時的狀態。英國海軍此時總噸位已經降至歷史最低點,不足35萬噸,主力艦不過八艘,昔日的強大英國海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而德國海軍此時作爲世界第二大海軍,擁有主力艦48艘,各種大小戰艦兩百多艘,總噸位超過130萬噸,是德國海軍史無前例的輝煌時刻。

中華帝國海軍則更加強大,主力戰艦數量達到82艘,各種作戰艦艇超過600艘,總噸位近300萬噸。

當然,中華帝國海軍主力艦當中包括俘獲的美國海軍部分主力戰艦,以及美國造船廠內剛剛完成最後舾裝,正在開往中華帝國國內的那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和四艘奧林匹亞級戰列巡洋艦,還有中華帝國的幾個海軍造船廠剛剛下水的後續補造的四艘明級戰列艦,這十二艘戰艦都是搭載了18英寸主炮的超級戰艦,都是世界最強戰艦。

中華帝國海軍反對裁減,理由之一是中華帝國海軍希望保持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理由之二則是中華帝國擁有廣闊的海外領地需要保護,保持全球投送的海軍力量是必要的;理由之三是各國提出的海軍力量比例會造成中華帝國海軍大量主力艦被裁掉,而中華帝國海軍的主力艦的服役時間都很短,造價高昂,就算拆解也要耗費相當的財力,因此從經濟角度考量,中華帝國方面也不同意。

三國海軍高層經過多次閉門磋商,但分歧依然很大。

就這樣,國聯關於各國裁減海軍的計劃遲遲未能落實,各國海軍就這樣耗着,都不先裁減。

這種情況又持續了三個月,到了1918年七月,終於有人先撐不住了。距離世界大戰結束已經一年了,英國聯合內閣對經濟的復甦努力未能取得預期效果,英國妄圖恢復金本位制體系,但是其經濟恢復乏力,僅僅只有戰前1905年的水平,鉅額的財政赤字迫使英國政府大幅度削減海軍軍費,英國海軍在建的六艘超級戰列艦悉數停工,英國海軍軍費只有340萬英鎊,是去年的20%。這樣一來,英國海軍部只能裁員、停建戰艦來維持生計。

英國撐不住了,於是在國聯海軍會議上放棄原來的條件,至要求保留中華帝國海軍力量的50%水平。

由於德國在世界大戰中的破壞很小,雖然德國政府揹負高達60億金馬克的戰爭債務,但財政情況比英國稍好一些,加上跟中華帝國的關係比較好,陸續又從中華帝國獲得了數億龍幣的貸款,因此德國海軍的經費較英國海軍要寬鬆一些。

儘管這樣,德國海軍在四大造船廠動工建造的四艘超級戰列艦還是因資金不足和德國民衆拒絕建造戰爭工具而停工了。同時,德國海軍的軍費開支也被魏瑪共和國議會削減,因爲龐大的德國海軍軍費開支和戰艦維持費用極爲高昂,就像一隻巨大的吞金獸一樣,瘋狂吃錢。海軍撥款被削減了一大半,使得德國海軍也不得不面臨資金不足而被迫削減海軍預算的問題了。

而對於中華帝國海軍來說,龐大的海軍維持費用並不是問題。海軍部官員們在用各種理由說服了皇帝和國會後,得以繼續維持這個規模。

公元1918年8月,英德兩國同時讓步,中華帝國取得了海軍裁軍談判的主導權。

8月2日,中華帝國、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五個常任理事國經過長期的“不愉快”的談判後,最終達成一致。

在這一天,五個常任理事國簽署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條約分爲24款282條,附件中還包括2款8條,總計26款290條。

條約的主要內容就是限制五個常任理事國的海軍軍備,限制主力艦的噸位和主炮口徑,並規定中、德、英、法、意五國海軍的主力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以及航空母艦的總噸位、標準排水量、火炮口徑等,首次定義了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巡洋艦、驅逐艦的統一劃分問題,還包括各國的潛艇數量的比例等問題。

按照條約規定,中華帝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五國的海軍總噸位比例爲12:6:5.5:4.5:3.5,即中華帝國海軍保留120萬噸的總噸位,英國爲60萬噸,德國爲55萬噸,法國爲45萬噸,意大利爲35萬噸。

按照這個比例來看,中華帝國無疑是世界第一海軍,擁有絕對的海上霸權地位,這跟中華帝國作爲戰後全球唯一的強國不無關係。

但中華帝國此時的總噸位是近300萬噸,只保留120萬噸的話,就等於一下子裁減了180萬噸。這個裁減規模不可謂不大,主要是因爲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親自下旨大裁軍,因爲王辰浩明白,世界大戰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不會再有大戰發生,保留120萬海軍噸位足以應付各種危機,而且綽綽有餘同時,中華帝國海軍維持300萬海軍噸位的軍費高達2.3億龍幣,雖然中華帝國現在非常有錢,但是有錢也不是這樣花的。因此再在海軍上面花巨資是不划算的,不如用省下來的錢發展海軍科技,爲下一場世界大戰做準備要更划算一些。

王辰浩是中華帝國三軍最高統帥,他做出了大裁軍的命令,海軍官員們自然不敢提出異議。中華帝國一口氣裁掉了180萬海軍噸位,也有背後更深層的政治目的。中華帝國是通過戰爭崛起的,這些年來幾乎跟全世界的列強爲敵。如今中華帝國崛起成功,歐美列強已經承認了中華帝國的崛起不可阻擋,因此中華帝國今後的國際方針就是融入列強世界裡,不能給所有列強人人自危的感覺,全球樹敵對中華帝國今後的發展沒有好處。因此這次大規模裁減海軍,無疑向全世界各國人民釋放了一箇中華帝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的信號,讓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中華帝國爲了換取和平所作出的巨大讓步。

也正因爲中華帝國肯一口氣裁減掉180萬噸,才使得英法德意等國痛痛快快的簽署了裁軍協議,並且對中華帝國的和平態度和做法高度讚揚,稱中華帝國表示今後將更廣泛的合作下去。

中華帝國海軍裁減的噸位主要集中在服役在七八年以上的過時戰列艦、戰列巡洋艦、戰列驅逐艦和改裝型的航空母艦,以及老式的重巡洋艦、輕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超級戰列艦、超級戰巡、神盾防空巡洋艦、大型航空母艦、大型潛艇等都保留了下來,戰鬥力實際上有增無減。

雖然英國放棄了對世界海軍霸主地位的幻想,但是這次限制軍備中無疑佔了便宜。因爲英國海軍此時的總噸位剩下不過三十萬噸,距離規定的60萬噸還有30萬噸的空間。雖然英國海軍一時間無法補充這部分噸位空白,但只要等到英國財力好轉,那麼英國海軍還是世界第二。

英國能夠獲得六十萬噸的額度,其實還是中華帝國在背後施加的影響造成的。由於德國海軍一躍成爲世界第二海軍,那麼就有了挑戰中華帝國海軍的資格。儘管中華帝國跟德國的關係很好,但是在根本性問題上還是不會讓步的。

爲了削弱德國海軍,中華帝國向德國魏瑪共和國政府施加了壓力,藉口德國趕走了威廉二世,嚴重傷害了中華帝國人民的感情,因此在幫助德國恢復經濟的問題上,中華帝國設置了層層關卡刁難。

德國魏瑪共和國剛剛建立,國內秩序混亂,經濟動盪,軍心不穩,迫切需要外部政治、經濟的支持。而大戰之後,全球唯一有此能力的便是中華帝國了,因此藉助中華帝國的力量恢復國力是魏瑪政府的首要任務。

當中華帝國在海軍軍備限制問題上向德國施壓時,魏瑪政府頓時明白了中華帝國的擔憂之處,那就是德國海軍的高速膨脹讓中華帝國感到了威脅。德國政府心裡非常清楚,德國公海艦隊能夠打贏日德蘭海戰,根本就是中華帝國在背後的幫助,否則如今的戰敗國很可能就是德國了。魏瑪政府自然不敢向中華帝國發起挑戰,因此只能削減德國海軍軍備。

德國方面在英德海軍噸位比例上原本堅持對等,但是魏瑪政府最終藉口英國擁有廣泛的殖民地需要保護爲由,主動讓德國海軍軍備比例降爲5.5,這樣就使得英國海軍噸位超過德國,爬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上。

事實上,魏瑪政府故意退居第三位,避免讓中華帝國產生德國海軍要超過中華帝國的印象,而讓英國做這個出頭鳥,以此來轉移中華帝國對德國海軍的擔憂。

這樣,英國獲得了六十萬噸的額度,實際上卻是變成了中華帝國所警惕的目標,而德國雖然降至五十五萬噸的額度,但卻避免了中華帝國對其的猜忌,同時英國海軍需要保護海外殖民地,六十萬噸一分開就沒有多少了,德國海軍基本上防禦本土爲主,容易在北海上形成局部海軍力量優勢。因此,英德之間的博弈實際上是德國獲勝。

第374375章 新的威脅日美結盟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228章 奪取波多黎各第697章 憤怒的小鳥(下)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98章 練兵大臣不容易第630章 復仇(5)第380章 烈日之戰第513514章 條約時代的海軍競賽第290章 斬獲頗豐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594章 法國淪陷第298章 騰達空戰第186章 較量(3)第364365章 驅逐戰列艦第18章 佳人傾心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29章 談判破裂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51章 慈禧看相第268章 兩年同盟第183章 其心可誅第431432章 戰前準備和政治欺騙第233章 鉅野教案第353章 坑的就是美國佬第219章 金融危機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320章 瘋狂搶劫之英國的悲催月(上)第381章 巴黎之戰第19章 周密部署第307章 戰列巡洋艦橫空出世第393章 澎湖海戰第423章 帝王槍族第661章 決戰大西洋之最後一線生機第478章 爲了帝國而犧牲色相第654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空較量第371章 囤積居奇第456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五)第682章 悲催的斯大林第139章 第二生命 情報系統第521522章 二代 陸軍裝甲部隊三劍客第342章 錢多了也是個愁第384章 對美日戰略之迷惑第385章 鐵骨錚錚的超級戰列艦第179章 小別勝新婚第479章 電磁脈衝炮第79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1)第599章 戰前策略第69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5)第68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4)第543章 五國公約失效,全球大規模軍備競賽爆發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93章 永平軍演(3)第196章 兵器發展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467章 美軍大潰敗第655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制措施第344章 超神弓時代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127章 衝突(上)第446章 攻佔阿拉斯加(三)第139章 第二生命 情報系統第627章 復仇(2)第223章 和平方舟醫院船第302章 世界第二海軍強國第54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370章 從北冰洋到南極洲的地軸計劃第228章 奪取波多黎各第491章 第二次希土戰爭第354章 中美海軍大規模競賽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157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上)第730章 核大戰(7)第304章 帝國海軍工業的崛起第25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33章 僱傭艦隊(下)第210章 廷議(二)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478章 爲了帝國而犧牲色相第590章 蘇德戰爭啓示錄第70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6)第274章 誤導戰術第151章 八一宣戰第484章 納粹崛起(三)第207章 爲高升號復仇(下)第253章 禁菸禁毒第655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制措施第711章 鋼鐵的碰撞第260章 插手巴拿馬運河第116章 拍賣第614章 抉擇第45章 兩處心思(二)第138章 變數第16章 過嗣之別第620621章 黑雲壓域——血戰聖胡安第564章 龐塔斯提洛海戰第163章 滿載而歸(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