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獨裁
【今天第二更】
防空火力上面,因爲德軍始終沒有參研透中華帝國的火神密集陣的秘密,因此還採用並聯高射炮的防空火力系統。同時,德國也不重視航空母艦的發展,戰艦大多是在沒有空中掩護之下作戰的,因此特別注重防空火力,甚至連艦載的偵察機都裝備有20毫米機炮。“興登堡”級的對空防禦由重型、中型和輕型高炮組成。重型高炮是16座雙聯125毫米SK-C/37型高炮,全部位於第一層上層建築甲板上,前後左右各裝4座。其中6座可以直接向前方空域射擊,另6座可直接向後方空域射擊,而對兩舷則各有8座可以直接對空射擊。這型高炮比“俾斯麥”級裝備的105毫米MK-15有了很大提高,其最大射速達到15發/分,仰角80°時射高爲12500米,迴旋角度爲360°,迴旋速度8.5度/秒。中型高炮爲24座雙聯裝37毫米C83型炮,全部配置在上層建築上,可以迴旋360°,迴旋速度4度/秒。輕型高炮是78座20毫米C65單聯裝炮,最大射速120發/分。其仰角45°時的射程是4900米,仰角85°時的射程是3700米,迴旋角度也是360°。
艦載飛機方面,“興登堡”級備有6架“阿拉多1935”式水上飛機,用以偵察、校射和聯絡。其中2架放置在主桅杆下的一個機庫內,4架分別放置在煙囪兩側的2個待機機庫內。飛機由煙囪和主桅的2部彈射器發射。“興登堡”級還載有多達28艘小艇。
裝甲防護方面。德國軍艦的裝甲經常是以犧牲火力來換取的,因爲火力、機動力與防禦力中很難三者兼顧。德艦採用“重裝甲主義”,在以寡擊衆時會比較有利。德國艦艇設計人員認爲,多一門炮不一定打得到敵軍。多一寸裝甲可以同時讓幾艘敵艦的炮彈被彈開。按照中國俗語: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因此,在設計“興登堡”級時,德國人非常強調中近程的防護,不僅能抵禦敵艦炮轟,而且對魚雷也要有足夠的防護能力。
因此“興登堡”級戰列艦裝甲更是厚到了離譜的程度。上甲板用150毫米鋼裝甲加強,可防禦彈片和延緩炮彈下穿,使炮彈在穿透到裝甲板之前就爆炸。裝甲甲板保護着艦上的要害部位。厚度爲120~160毫米,全長275米。兩舷的裝甲列板厚達300~600毫米,保護着機艙、鍋爐艙和彈藥艙等。指揮塔與火控部位均有厚裝甲保護,最厚處670毫米。對於易受攻擊的主炮炮塔。其正面厚度達800毫米,側面也達到了480毫米。副炮主裝甲也達到380毫米。
整個興登堡級戰列艦的裝甲覆蓋率達到了80%,光裝甲的重量就達到了兩萬噸,可見德國人對戰艦防禦能力的重視,已經到了“烏龜殼”思想的地步。
另外。“興登堡”級的舷側有極強的魚雷防護系統,按照中華帝國軍情局之後獲得的情報顯示,?“興登堡”的艦舷內側與船體中心線還有縱隔壁,最重要的動力區與炮塔下部設了三重船底。設計時的標準是可以防住1枚450千克TNT裝藥的魚雷。命中4?~6枚450千克裝藥魚雷仍可以繼續戰鬥。命中8枚以上仍能長時間保持不沉狀態,直到戰艦返回港口或者就近擱淺。
之所以如此重視抗沉能力。除了因爲德國重視防禦的思想外,更重要的是興登堡級戰列艦的造價高達8億龍幣。相當於四艘明級戰列艦,因此一旦沉了,對於德國的損失可就慘了,這種打擊德國人不想接受。
最初設計人員計劃爲“興登堡”級配用俾斯麥級戰列艦上的電力推進動力系統。但考慮到安全方面和節約燃料的因素,最後還是採用高壓渦輪蒸汽輪機。“興登堡”安裝了3臺“俾斯麥”級的柯蒂斯輕型渦輪機,分別裝在3個橫向排列的水密艙內,每臺驅動一部螺旋槳。發電裝置包括?16臺50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10臺690千瓦渦輪發電機和4臺460千瓦渦輪發電機。它們分別安裝在6個艙內,首艙安裝渦輪發電機,尾艙則安裝柴油發電機。編制人數2500名,戰時作爲旗艦最多?3400人。
德國海軍大規模建造戰艦,十萬噸級的興登堡級戰列艦的船體是無法掩飾的,很快被各國海軍間諜所偵察到,一時間全世界爲之震驚。
對於德國海軍的瘋狂舉動,英國海軍頓時緊張了起來。儘管英國人爲英德海軍之間的力量平衡後,德國海軍應該不在以英國海軍作爲假想敵。但是,日德蘭海戰的慘敗,英國海軍記憶猶新,對德國海軍的恐懼頓時爆發了出來。
於是,英國海軍部立即進行研究,糾集所有英國的頂尖造船師和艦炮設計師們研究德國的興登堡級戰列艦。
經過系統的討論和研究之後,英國情報部門滲透到造船廠,通過實際探測後認爲,德國海軍的這款興登堡級戰列艦的排水量應該在八萬噸以上。而英國艦炮設計師勞爾則分析稱:“德國海軍的長期目標是中華帝國海軍,興登堡級戰列艦應該是以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作爲假想敵。而衆所周知的是,把任何一艘戰艦作爲假想敵,其必然要提升主炮口徑。中華帝國的明級戰列艦的抗打擊能力之強,我們是非常清楚的,美國海軍的戰列艦主炮根本無法穿透其裝甲,可見想要以明級戰列艦爲假想敵,只少得再提升主炮的口徑,因此德國海軍的興登堡級戰列艦至少是19英寸以上。那麼我們總不能跟在德國海軍的後面。因此我們新造的與之對抗的戰列艦應該至少搭載20英寸以上的主炮才行!”
根據勞爾的判斷,英國海軍部於是採納了他的意見,要求英國也建造“終極戰列艦”,要求排水量在10萬噸左右。搭載20英寸主炮和保持30節的航速等全面壓制德國的興登堡級戰列艦的要求。
事實上,早在1931年,英國在完成了伊麗莎白女王級超級戰列艦之後,就開始考慮建造九萬噸,甚至十一萬噸的超級戰艦。當時的英國海軍部也將這款概念型戰列艦稱之爲終極戰列艦,因爲英國人也發現,戰列艦建造到這種程度,已經達到了人類工業製造水平的極限了。再大口徑的主炮已經失去在軍艦上作戰的意義了。而且英國不同於德國,德國沒有進行過航空母艦作戰,因此只重視鉅艦大炮主義。但英國海軍當中,雖然主流思想也是鉅艦大炮製勝論。但是英國一直在發展航空母艦,相當一部分英國海軍軍官漸漸改變了以前堅持鉅艦大炮理論的觀點,轉而支持航空母艦制海權論,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英國海軍部的整體判斷,因此英國海軍高層就此認爲戰列艦已經到了最巔峰的時代了。
中華帝國突然解封27艘超級戰列艦。這讓曾經的世界第一海軍強國很是沒面子。英國海軍自然希望重現昔日的大英海軍的輝煌,因此當得知德國海軍正在建造興登堡級終極戰列艦時,英國海軍上下都坐不住了,頂着財政困難的巨大壓力。最終說服了英國議會。
1938年9月,在德國興登堡級戰列艦已經開工兩個月的情況下。英國政府和海軍部達成了協議,撥款33億英鎊(15億龍幣左右)建造了英國海軍史上最後一級超級戰列艦——大不列顛級終極戰列艦。
大不列顛級超級戰列艦。設計排水量103100噸,安裝9門504毫米45倍徑主炮,要求航速30節。英國海軍部要求,其假想敵爲德國海軍的終極戰列艦興登堡級戰艦,其垂直裝甲能抵擋興登堡級戰列艦主炮從20802米外發射的20英寸炮彈,30000碼(27432米)外發射的19英寸炮彈,。水平防護能抵擋從15000英尺高(4573米)扔下的2000磅(908千克)的穿甲彈。機爐艙外的防護可以低於彈藥艙的標準。水下防護能抵禦2000磅TNT當量的爆炸。
英國海軍計劃建造四艘終極戰列艦,分別是英格蘭號、威爾士號、蘇格蘭號和北愛爾蘭號。
對比德國的興登堡級戰列艦,英國在建的大不列顛級戰列艦在火力和速度上實際上領先。這表明自1871年後,英國海軍在對德國海軍上面的策略依然沒有變化,依然是走大火力和高速度方向,這跟德國海軍依然走重視裝甲防護的路線成了世紀冤家。雖然英德兩國的出發點都不同,但最終的終極戰列艦都是20英寸主炮,英國的大不列顛級戰列艦的主炮比德國興登堡級的主炮多了一門,火力佔據優勢。速度高了一節,也略戰優勢,但是裝甲防護就不如德國的興登堡級了。
跟德國興登堡級的500毫米平均裝甲防護相比,英國大不列顛級戰列艦的平均裝甲防護只有450毫米。但英國海軍也不是不長記性,日德蘭海戰的慘敗令英國海軍吸取了一定的教訓,裝甲防護有了大幅度提高,最起碼重視重點要害部位的裝甲保護,這點上基本上跟德國的興登堡級戰列艦持平。而在實戰當中,德國的全面重裝甲防護實際上很多是多餘的,因此英國的大不列顛級戰列艦的綜合作戰能力超過了興登堡級戰列艦。
不過,英國海軍的財力只建造四艘就已經令財政促襟見肘了,跟德國擴張後的暴發戶財政相比,德國建造六艘興登堡級戰列艦,後期還可能追加建造更多的戰列艦,單從這點來看,英國在戰後的經濟危機後的國力已經大不如前,嚴重下滑,沒有後勁跟德國較量了。
英德這對宿命冤家再次對立了起來,這令幾家歡喜幾家愁。法國是沒有錢建造這種龐大的超級戰列艦了。但法國有英國這個盟友就足夠了。英國準備跟德國的海軍軍備競賽,法國就不需要在大力發展海軍了。不過,法國也是要面子的國家。畢竟法國也不知道英德什麼時候就會變成盟友,因此法國處於自身安全考慮。即使沒錢建造十萬噸級的超級戰列艦,至少建造一兩艘五六萬噸級的主力戰列艦也好。
爲此,法國政府勒緊褲腰帶湊了一筆資金,用於建造法國的終極戰列艦。
法蘭西級戰列艦於是應運而生,法國海軍部要求其標準排水量控制住70000噸左右,裝備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三聯裝4座(前2後2配置),這是爲了對抗德國“俾斯麥”級460毫米主炮所設計。擁有39千米的射程(“俾斯麥”的主炮射程41千米),在縮小射程的差距下,“法蘭西”級可以以較爲堅固的艦身及較快的發射速度取得炮戰的優勢。
最終,法國海軍設計部拿出來的方案是。“法蘭西”級戰艦長282米,寬37米,吃水12米,標準排水量60500噸,滿載排水量73500噸。動力爲172000馬力,航速爲28節,15節巡航在航程15000千米,裝有4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10座雙聯裝127毫米、10座四聯裝40毫米,56座20毫米副炮。
在防護能力上。法國海軍爲了對抗德國海軍,因此重視防護能力。雖然是搭載406毫米主炮。但是平均裝甲卻達到430毫米,這使得法蘭西級戰列艦失去了一定的速度作爲代價,但卻可以在15公里外抵擋住俾斯麥號的18英寸主炮的攻擊。
法蘭西級戰列艦一共建造兩艘,但是隨着德國陸軍的急劇擴張,英國要求法國強化陸軍力量,而法國將鉅額的資金投入馬奇諾防線,爲了給法國陸軍增加軍費,經常性的挪用海軍造艦費用,結果令這兩艘法蘭西級戰列艦遲遲未能交付,直到二戰爆發後,法國才急忙將其完工。
雖然法國沒錢建造十萬噸級的終極戰列艦,但是還有比法國更窮的所謂“大國”,這便是意大利。
墨索里尼時刻關注着周邊國家的軍事力量建設,當德國、英國和法國都傳出動工建造“終極戰列艦”時,意大利海軍依舊只有乾瞪眼幹羨慕的份,墨索里尼拿不出錢來建造十萬噸級的終極戰列艦,但他並不甘心被其他國家比下去,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政治欺騙。
墨索里尼沒錢建造終極戰列艦,但是他會吹牛。他給意大利海軍工程處下達了建造意大利級終極戰列艦,設計排水量102300噸,搭載4座三聯裝20英寸45倍徑主炮,航速30節,並且宣佈未來五年內建成,併爲此向意大利海軍部撥款400億里拉。
實際上,墨索里尼只撥款了2億里拉,在熱那亞造船廠鋪開了一個大型船塢,故意給外國間諜偵察到,以爲意大利海軍真的在建造這款終極戰列艦。甚至墨索里尼連希特勒也騙過了。
希特勒得知意大利也建造超級戰列艦後,頓時讚揚意大利是德國的最好的盟友,只要德國和意大利海軍聯合起來,將無敵於天下。直到多年後爆發二戰最大規模的海戰時,希特勒要墨索里尼的超級戰列艦編隊支援時,才知道被騙了。也正因爲希特勒被墨索里尼忽悠的緣故,使得希特勒很多計劃好的戰役未能如期進行,耽誤了大事。
提及歐洲的強國,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隨着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勝利完成後,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上取得了令人震驚的飛速發展,使得蘇聯也毫無疑問的變成歐洲強國,至少比法國和意大利強。
而當時的歐洲國家卻正飽受經濟危機的折磨,國際形勢日趨尖銳複雜。1935年五國公約未能續簽,各國陸續展開大規模軍備競賽,這極大的震撼了斯大林。
嗅覺敏銳的斯大林認爲法西斯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和英法等老牌強國完全可能聯合起來對付中華帝國,更可能對剛剛恢復過來的蘇聯再次進行干涉侵略,爲搖搖欲墜的各國經濟尋求出路。而蘇聯海軍卻顯然無法與任何一個潛在的對手抗衡,甚至不如意大利海軍,這讓斯大林極爲頭疼。
1935年5月27日,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下屬的海軍部提交了一個重建海軍的龐大方案,請求爲海軍建造8艘35000噸406毫米主炮А型戰列艦和18艘26000噸重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