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走向世界

七月底,有位法國漢學家來到京城,找到林子軒,要翻譯《活着》這部小說。

漢學家一般是指從事華國古代、近代或現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外國學者,這是一個統稱,這位漢學家精通漢語。

由於張億謀的電影在法國戛納電影節上獲獎,在法國引起不小的反響。

《活着》雖然在國內被禁映,可海外的版權賣的非常好,並在不少國家和地區已經上映。

5月18日在法國上映,5月26日在荷蘭上映,6月30日在香江上映,7月28日在德國上映,以後還會陸續在其他國家上映。

尤其是在法國和荷蘭,《活着》的電影得到了很多好評。

這和《活着》展現的歷史背景有很大關係,整部電影從華國的四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可以說全方位的展現了華國城鎮的歷史風貌和時代變遷。

這是張億謀擅長的方面,把小人物的故事融入到宏大的歷史背景之中。

外國觀衆通過這部電影可以大略的瞭解這幾十年來華國國內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他們把這部電影當作了了解那個東方國家的歷史紀錄片。

當然,他們在看電影的時候難免帶着獵奇的心態,想看看一個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吸引他們的還有一點就是《活着》的故事本身,通過福貴這個人物的遭遇描述了小人物在歷史變遷中的抗爭和無助,直到最終的豁達和釋然。

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要活着。

在這一點上,東西方文化有共通之處,誰不是爲了活着呢,關鍵在於對於活着的態度。

西方人更爲進取,通過種種努力來達到目的,有時候爲了目的不擇手段,東方人更願意順其自然,通過努力得到了最好,得不到也不強求。

有西方影評家認爲東方人福貴對待人生的態度值得西方社會借鑑。

西方社會發展的太過迅速,以至於出現了很多的社會問題,東方人的這種人生態度可以更好的消解社會矛盾,達到一種平衡。

這些西方人還不知道,此時的華國正在走着西方的老路,社會快速的轉型和發展,從而暴露出諸多的社會矛盾。

官員和百姓,暴發戶和貧困戶,金錢的作用越來越大,人和人的關係愈發的淡薄。

當物質逐漸豐富之後,精神卻陷入了貧瘠之中。

這其實也是《甲方乙方》要講的故事,這部電影雖然包裹着一層正能量的外衣,其實內在還是對社會上一些現象的諷刺。

這樣的諷刺才能引起國內觀衆的共鳴,纔是真正的貼近生活。

由於以上原因,電影《活着》在法國和荷蘭大受歡迎,從而引起了出版社的關注。

國外的漢學家是無利不起早。

這位法國漢學家之所以願意翻譯《活着》也是因爲法國國內有家出版社有出版的意圖,他能從中賺取版稅,而不是說因爲喜好華國的文學。

否則華國國內有大批的小說,也不見他有興趣。

這家法國出版社叫做阿歇特出版社,是法國最大的出版社之一,旗下有多家***,想要出版《活着》的是它下屬的一家叫做阿歇特普通文學的出版社。

林子軒不知道是不是法國電影人讓路易推薦的功勞,不過小說能在國外出版是好事。

這意味着他能拿到版稅了,目前國內還是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活着》。

Wшw ●ttκǎ n ●C ○

他招待了這位法國漢學家,一位五十多歲的法國老頭,精通漢語,雙方交流沒有問題。

翻譯小說是翻譯家對小說的一種再創造,不一定要和原作者進行交流,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翻譯,這就是意譯,也叫做自由翻譯。

還有一種是直譯,既要保持原著的內容,也要保持原著的形式,儘可能還原原著的風貌。

每個翻譯家都有自己的習慣,這位法國漢學家想要更深入的瞭解《活着》這部小說,他發現電影和小說存在着極大的差異,改動的相當大。

尤其是細節部分,電影太過粗糙,就像是劣質版的小說。

這也難怪,電影要把幾十年的人生經歷濃縮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總要有所取捨。

如果光看了電影,沒看原著小說,會覺得電影還不錯,可要是先看了原著小說,再去看電影,就會發現電影的不足之處了。

小說改編成電影都會存在着這樣的問題,很難讓看了原著的讀者滿意。

這就是《活着》在國內放映的時候,那些作家不滿意的原因,他們覺得《活着》的原著那麼精彩,被張億謀給改的亂七八糟。

不少圈內人都說張億謀的電影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爲蹭了一個好原著。

這麼說是有原因的,張億謀拍電影總是喜歡改編自小說,然後加入自己的東西,把原著小說改的面目全非,讓人詬病。

要是論起文學性,小說比電影高了好幾個層次。

張億謀的長處是他能把那些原著小說糅合成自己的東西,拍攝出自己的風格來,成就張氏風格的電影,這也是一種本事。

這位法國漢學家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走電影的路子。

法國觀衆是先看的電影,再去看小說,如果他們發現小說和電影是兩碼事,可能不容易接受這種狀況,甚至認爲翻譯出了問題。

爲了小說的銷量,按照電影來翻譯是最好的選擇,法國讀者更容易接受。

還有一種是翻譯《活着》的原著小說,小說的文學性更強,悲劇性更濃,能給讀者更爲強烈的感情衝擊,這是一部傑出的小說。

就這個問題他和林子軒做了交流,畢竟他希望自己翻譯的版本能夠得到原作者的認可。

“你翻譯的是小說,不是劇本,如果你想翻譯劇本,可以去找張億謀。”林子軒迴應道。

除了法國的出版社,荷蘭一家叫做造反者的出版社也對《活着》有出版意向,他們託人找到林子軒,想要得到原作者的授權。

這家出版社是荷蘭一家規模不大的獨立出版社,主要出版其他國家的翻譯作品。

隨着電影在各國的上映,小說逐步的走向世界,林子軒以作家的身份出現在西方文壇。(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四章 工業和藝術第五十四章 北漂第八章 新人入職第三百六十一章 鑑寶第三百四十五章 懷舊情結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好萊塢的距離第六百六十一章 時不我待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主第一百七十六章 紅圍脖女孩第一百九十七章 真唱之年第四百八十一章 京派第三百八十五章 角色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生的悲喜劇第二十五章 生活的節奏第四百一十四章 極限第七百六十五章 地位第五百五十五章 野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從小公司到大企業第四百二十一章 從頭再來第六百三十一章 申奧第六百五十八章 表演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數據第五百九十六章 有容乃大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七百三十八章 婚禮第四十四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第五百二十八章 海選第四百七十二章 名流第七百二十五章 連線第四百零三章 深談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衷第一百零五章 首看權第四百八十五章 同學會第六百四十三章 出發點第七百二十八章 股份第六十九章 手牽手一起走第二百零八章 告狀信第四百四十四章 文憑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片時代第二百三十九章 閒言第三百七十三章 出遊第三百九十四章 偶像劇第五百七十七章 選擇第二百五十四章 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第六百零五章 小孩演大戲第五百三十六章 水很深第六十五章 簡單的快樂第七百五十一章 綜合第七百一十章 能量第四百三十三章 市場決定價值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去的路第四百零六章 推波助瀾第二百五十九章 平民色彩第二百六十九章 功課第七百二十九章 誠信第五百九十三章 啓蒙課第五百零一章 年會第六百八十章 經紀第七百六十一章 狗仔第一百零三章 和過去告別第五百三十章 人心的問題第六百八十七章 冰棍第七百五十一章 綜合第二十七章 有關未來的話題第六百一十四章 看好第六十章 花城模式第五百一十六章 鍛鍊第三百三十五章 從小公司到大企業第一百七十章 歸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擴張第六百零八章 緣分第三百一十章 十年磨一劍第五百四十三章 融資第四百三十二章 成名之後第二百九十五章 年年有今日第二百九十一章 一個導演第二百八十章 老徐第六百九十一章 低調第四百四十七章 闖一闖第八百零八章 機遇第四百一十八章 公益廣告第二十七章 有關未來的話題第十三章 綜藝時代的來臨第四百四十九章 合適第五百四十二章 表演第二百三十九章 閒言第二百八十二章 事業第二百四十四章 風暴第七百三十七章 票房第三百二十三章 孩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尊重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第七百零七章 處罰第一百零四章 文壇多面手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年的焰火第四百四十一章 啓動第四百五十四章 區別第六百四十五章 合作第二百一十五章 生活不容易第二百六十四章 理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