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長

京城電影學院,林曉玲中午請導演系同一屆的同學吃飯。

她通過了論文答辯,順利畢業,由於馬上要前往香江遊玩,等她回到京城都到七月份了,那時候大家早已各奔東西。

雖說以後還在一個圈子裡混日子,可總沒有在學校裡那麼親近了。

從一個旁聽生到導演系的大師姐,林曉玲這四年的學校生活過得相當充實。

如今就要畢業,倒是有些捨不得了。

她剛剛結束《小城之春》的拍攝,接下來是後期製作,至於今後的打算,她還沒有想好。

《小城之春》拍的非常順當,影片的場景簡單,主要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都是圈內頂尖的人才,大家合作默契,三個月準時殺青。

“小玲,和那些大腕合作的感覺怎麼樣?我聽說他們的脾氣可不怎麼好。”有人好奇道。

《我們倆》只能算是小製作,《小城之春》才真是名導和明星的組合,能在這麼一部片子裡做副導演,和圈子裡的大拿合作,是件值得羨慕的事情。

陳導明和王志聞在圈內的名聲都不怎麼樣,以脾氣大著稱,很難合作。

“挺好的,有田導在呢,我就是跑跑腿,做做雜活。”林曉玲沉穩道。

如果是以前,曉玲同學或許會顯擺一番,但拍了兩部片子,踏入了社會,在爲人處世方面倒是穩重了,不那麼張揚。

影視圈和其他圈子一樣,都存在着利害矛盾和勾心鬥角。

一個劇組就是一個小社會,林曉玲拍《我們倆》的時候感觸不深,都是學校裡的學生,大家懷着一腔熱情,連工資都不要。

就算有矛盾也是小爭執,不值一提。

但在一個幾十人或者上百人的劇組裡,投資上千萬的一部戲,其中的人事紛爭和利益糾葛就複雜起來,矛盾不可避免。

比如一位攝影師,他進組的時候會帶着自己的助手,一般是兩到三個人。

就是說,你找了這個攝影師,就是把這部戲攝影的活包給他了,不能再找其他的攝影師。

像是道具啊,武行啊,都是如此,他們有自己的一幫人,是一個小團體。

導演往往願意和熟人合作,就是怕拍片子的時候鬧矛盾,大導演都會有自己的班底。

目前,好夢公司裡的幕後工作人員都算是馮曉剛的班底,田狀狀拍《小城之春》就不會用好夢公司的人,而是找京城電影製片廠的職工。

一方面是磨合的問題,熟人好溝通。

馮曉剛的班底可能善於拍喜劇片,在文藝片上不行,這是爲了影片考慮。

另一方面,一個大導演輕易不會用其他導演的班底,這算是圈子裡不成文的規矩。

不過,京城的演藝圈就那麼大,說起來都是熟人,有名氣的攝影師和道具師不多,合作不可避,只是大體上不會改變。

於是,媒體上就有張家班或者馮家班的戲稱,其實就是一幫人合作熟慣了。

由於《小城之春》劇組裡用的都是京影廠的人員,林曉玲在劇組裡會有一種排斥感,這種排斥感不明顯,但確實存在。

畢竟這部戲是林子軒投資的,沒人會爲難林曉玲,就是會讓人覺得你不屬於這個團體。

比如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的,你一過來,大家就不笑了。

好在林曉玲和徐晶蕾都是京城電影學院的學生,京影廠裡不少人也是電影學院畢業的,總體來說,她在《小城之春》的劇組裡過得還算愉快。

這種經歷讓曉玲同學沉穩起來,到了社會上不是在家裡,沒有人會慣着你。

這就是成長的過程。

除了爲人處世,她還學到了不少導演技巧,如何處理導演、演員和機器之間的關係。

她的畢業論文就是這個題目,她當初想當導演,是因爲導演能夠指揮演員,現在她明白了導演不僅是指揮演員,還要學會依賴演員。

導演不是一個指揮家,拿着木棒在舞臺上指指點點,下面的樂手就開始演奏。

他要給演員一定的發揮空間,演員信任導演,導演依賴演員,這樣纔是好的配合。

比如在《小城之春》裡,俞菲鴻的一個回眸,就是轉臉兒,她想把心裡那種難分難捨的情緒表達出來,這個動作非常重要。

她不能先轉腦袋再轉眼睛,也不能先轉眼睛再轉腦袋,那樣眼神就會飄,顯得風塵和心機太重,不夠真誠。

必須是腦袋和眼睛一起轉過來,這纔是那個年代傳統女性的做派。

在拍戲的時候,田狀狀提出了這個細節,讓俞菲鴻練習怎麼轉臉兒。

不過大部分時間,田狀狀就是讓演員發揮,你們覺得怎麼演合適,他在一邊看着,只有他覺得不合適的時候纔會提出來。

這些東西是在拍《我們倆》的時候感覺不到的。

《我們倆》更多的是劇本紮實,感情真摯,老演員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導演只要按部就班的拍完就完成任務了。

“曉玲就好了,畢業了肯定有戲拍,我這兒還沒着落呢。”有同學鬱悶道。

“拍不了電影還可以拍電視劇嘛,說起來還是拍廣告最賺錢,時間短見效快,兩三年就能買套房子了。”有人無所謂的說道。

作爲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學生,他們在上學期間就能賺外快,幫着廣告公司拍廣告和歌曲的錄影帶,收入不菲,都算是有錢人。

眼下影視行業的市場行情不錯,不愁找不到工作,但他們還是想正兒八經的拍部電影。

到了快畢業的時候,在圈子裡有背景的都找到了門路,有接收單位,沒有背景的也有了出路,大家對未來的前途並不擔心。

“曉玲,以後有機會可要想着我們,我給你當副手。”有人自薦道。

“得了吧,你拍的片子能看麼?我覺得我還不錯。”有人挖苦道。

“你們爭什麼,想表白就直說,彆扭扭捏捏的,不過咱們曉玲的眼光高,你們要做好被拒絕的準備。”其他的人起鬨道。

導演系的女生少,林曉玲是當之無愧的風雲人物,被人傾慕極爲正常。

大家說說笑笑,舉杯共飲,懷念着過去四年的青春時光。(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七章 電影學院的美麗傳說第四百六十二章 商業價值第五百三十三章 培訓第七百三十六章 衝刺第二百九十二章 兩部戲第八百一十五章 回顧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六十九章 仿如昨日第三百五十章 挖角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逃第二百六十五章 勤儉傳統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長第一百五十八章 混亂年代第四百四十四章 文憑第五百零三章 拜碼頭第五百二十四章 研討會第三百九十三章 入圍第七章 畢業季的歌第七百五十四章 主持第二百二十章 低調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定第一百九十四章 做個觀衆挺好第七十八章 波折第六百九十九章 敲門磚第一百九十五章 圈內圈外第八百一十四章 在人羣中多看了一眼第十七章 承諾第六百六十章 效率第一百五十六章 每個人的舞臺第二百零八章 告狀信第三章 相親進行時第一百七十八章 妖嬈第三百二十一章 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江湖第七百六十九章 聚會第七百九十二章 財富對話第七百五十三章 自信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生做演員的材料第五十四章 北漂第二百二十八章 走向世界第四百七十章 排片率第七百八十七章 考察第五百八十六章 兩個世界第七百六十五章 地位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導和明星第二十章 厚積薄發第三百九十九章 熱門第三百八十三章 小意外第四百九十章 餘地第七十七章 我們的家庭生活第二百三十八章 踏實第八十八章 《活着》第六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藝的生活第六百七十五章 網絡訪談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第七百六十二章 處理第三百七十六章 必由之路第五百七十六章 縮影第七百六十五章 地位請假第二百七十四章 初爲人父第二百八十三章 起步第三百六十九章 主動性第九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零二章 客串第五百三十七章 慶典第六十一章 浪子回頭金不換第七百三十四章 天地第一百七十章 歸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科技改變電影第六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二十一章 出名要趁早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歡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長第八百三十章 豆豆第七百九十六章 小圈子第五百一十二章 導演第八百一十六章 採訪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路在何方第八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二百零三章 半日閒第二百三十三章 陽光正燦爛第五百零一章 年會第六百五十二章 定位第四百七十九章 主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類型第六百三十八章 初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同一部電影第六百五十四章 點頭第二十二章 看上去很美第三百六十一章 鑑寶第八十六章 大製作第五百七十章 這六年第七百六十一章 狗仔第四百七十七章 處罰第七百一十六章 論壇第七百四十章 大片第三百二十一章 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江湖第三百四十二章 管理第七十章 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