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晚會(五)

經過《我是黑社會》的熱潮,後面的節目顯得有些平淡。

一些小品相聲,雖然極盡努力,演員們已經是豁出去地表演,卻因爲先天不足,觀衆反應平平。

所以情景有些特別,臺上熱鬧臺下冷清,細心體會,倒有些尷尬。

後面的學生,注意力已不在舞臺,早去聊天說笑,自娛自樂了。

“節目似乎沒意思了……”

“不如我們先溜吧,咱回班,我桌肚裡還藏了份小說呢。”

“靠,有小說你竟然不給我看……”

“你們先別走,後面說不定還有好節目呢。”

“那就等等……”

“……”

主持人捏了把汗,待節目一完,匆匆便重新登上了臺。

平復一下情緒,平穩地說道:“下面由張斯同學,馮軒軒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原創歌曲《東風破》,歡迎!”

聽到張斯的名字,快要打瞌睡的人們,忽然又醒了過來,下意識地便鼓起掌來。

舞臺暗了下來,聲響全消,寂靜無聲。

大家好奇地等待着,睜大眼睛看着舞臺,也變得無聲無息,現場似乎正在陷進一種玄妙的意境中。

恬淡的琵琶聲,似乎由遠而近,由輕邈而清晰,漸漸地升了起來,飄蕩在空中。

與此同時,一縷光線灑下,淡藍悠遠,柔和唯美。

隨着光線逐漸明朗,舞臺的四周似乎更加黯淡,什麼也看不見,中心的幽光下,正坐着一位佳人。

她穿着素雅的旗袍,修短合度,若天生一般。

懷中抱着一柄琵琶,正自顧自地彈奏,微微的點頭之間,透着水蓮花般的嬌羞,似是不勝涼風,惹人憐惜。

琵琶的聲音,清脆而圓潤,似乎蕩起了波紋,一圈又一圈,傳了開去。

佳人偶爾的回眸,目色迷離,顯得清純又幽怨,觸動了所有在場者的心。

“好精緻的美人,就像畫兒一樣……”驪清目色恍惚,喃喃自語。

雪倫不經意地點點頭,她是位作家,對於這種古典美,感受能力叫別人來的強些,更能理會其中的美妙。

“這是張斯的老師,真好看……”柳璃嘆息而羨慕地說道。

三位才女都這麼說,其他人的想法,可想而知。

尤其一衆女老師,除了陳娜,好像突然認識馮軒軒一般,感覺她這樣的人物,根本不該出現在自己的圈子中。

悠揚的琵琶聲,輕輕迴盪。

佳人白皙的面龐,流露着無從訴說的憂傷。

觀衆感覺,一切像是掉進了夢中,掉進了一個古典憂傷的夢中,不願醒來。

歌聲輕輕傳來,優雅又滄桑:

“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

我在門後,假裝你人還沒走。

舊地如重遊,月圓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

另一縷光線,伴着這淺唱低吟,悠悠灑下。

與佳人並排,兩三步之隔,張斯身着長袍,抱着二胡,正深情地低唱。

“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酒暖回憶思念瘦

水向東流,時間怎麼偷

花開就一次成熟,我卻錯過。”

就連那些與張斯很熟的人,也大吃一驚。

因爲從來沒人知道,張斯會唱歌,並且唱的那麼好。

而給人更多驚豔的,則是這首歌曲本身。

《東風破》本就是個古典雅緻的名字,而詞與曲,卻比它的名字更雅緻,真是雅緻到了骨子裡。

彷彿一首宋詞,婉約憂傷,透着剪不斷,理還亂的餘韻。

驪清與雪倫,心都快碎了,實在說不出的喜愛。

歌聲彷彿唱進了她們的心裡,渲染出一幅幅水墨,清新淡雅,悲傷無奈。

而這些水墨也,映在了所有觀衆的腦海中:夜半的湖泊,映着黯淡的星光。

一艘小舟行過,蕩起層層波紋,不眠的漁火,照在中年男人單薄而消瘦的身上,將他滄桑的鬍鬚投在了船艙壁上。

男人放下手中的書,拎着一壺濁酒,仰頭嘆息,回憶起往昔。

男孩騎着青色的樹枝,繞着女孩耍鬧,逗她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可惜時移勢遷,牆上的土塊漸漸斑駁脫落,長上了蒼茫的荒草。青梅竹馬的戀人,終於要在古道的盡頭分手,黃昏的夕陽將兩人的影子,斜斜地映在枯死的老樹旁。

男人一個人立在船頭,靜默地遠去,消失在天的盡頭。

當楓葉紅時,沒有人歸來,只有一位姑娘抱着琵琶,獨自地彈唱。楓葉飄落,不時劃過她的肩頭,載着她的淚珠,悠悠落在了地上。

漫天的紅色,透着她的悲傷。

那一抹倩影,總固執孤單地在絢爛悲傷的楓葉林中。

悠揚的琵琶,飄蕩在空濛的山間,鳥兒聽了,也引頸悲鳴。

漸漸的,姑娘的影子變實,與馮軒軒重合。

只那琵琶的聲音,一如既往。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這是一場完美的演奏。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也是個優雅含蓄的**,沒有撕心裂肺,沒有大喊大叫,只有悲傷的詩情畫意。

幼時的記憶,不時在腦中迴盪,更增加了那份惆悵與滄桑。

雪倫的眼睛已經溼潤了,雙手握在一起,想鼓掌,卻又怕破壞了現在的氣氛。

大家大概也有這種感覺,所以集體陷入了靜默,彷彿不存在一般,只靜靜地聽着,看着。

臺上的才子與佳人,也同樣沉浸在這音樂中。

二胡的蒼涼,配着琵琶的圓潤,珠聯璧合。

寂靜墨然的舞臺,只有中心兩縷溫柔的光,還有感染力極強的輕唱。

兩人的椅子之間,只有幾步之隔,卻彷彿隔了千山萬水,觸碰不着。

佳人的目光,每一回頭,注視在男人的身上,總有種說不出的深情,難以言喻的哀怨,瑩瑩水波,好似就要順着臉頰流下來了,看的觀衆的心都碎了。

“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着你走過。

荒煙漫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

重複的旋律,將觀衆的感情,一層一層推向**,直至心底不停的顫抖。

這如泣如訴的歌曲,確實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華夏國是個詩詞的國度,至少,曾經是過。

經過了不少災難,傳統文化出現了斷層,可那份對詩詞的感受力,卻已留在血脈中,深入骨髓,不可救藥。

當這首歌響起的時候,大家就能感覺那種親切感。

無論是“一盞離愁”“一壺漂泊”的代用,還是“夜半清醒的燭火”“楓葉故事染色”的擬人,都透露出那股濃濃的華夏傳統,講着只有華夏人聽得懂的故事,更有“古道”“籬笆外”“琵琶”“東風破”之類的詞彙,本身已古意盎然。

大家在心底下意識地說道:“這是真正華夏的東西,只屬於華夏的東西……”

不需要去研究它的曲譜,不需要去細看它的歌詞,只簡單的聽聽就知道了。這是一份來自祖先的傳承,一份血脈中彌可 珍惜的財富,一份悠久歷史的證明。

而在座的觀衆,大多是學生,還有一些文化人。

比感受力,誰又能比這些人更適合?

表演很簡單,只是自顧的彈奏,自顧地歌唱。

連動作都沒幾個,不像前面的歌曲類節目,又蹦又跳的。

只有偶爾的目光交流,卻也是佳人與張斯間的,與觀衆無關。

這種歌曲,也只有在這種極爲簡單的表演與擺設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意境。而觀衆正是通過這韻味悠長的意境,來填充自己心底對古典的夢幻。

由此,表演也獲得極大的感染力。

第三十二章 無怨無悔第三十七章 大戰高捷第五十三章 火與冰第十五章 操場衝突第三十八章 駕臨第八章 遺囑產業第五章 瑣事第二十五章 槍械聯想第五十四章 身份告知第三十六章 傳奇留香第五章 真有人找茬第二十七章 發佈名單第四十九章 大師情懷第二十六章 貓膩值日第五十章 晚會(十)第六十四章 議論第七十二章 學聲第十三章 花心問題第七十四章 要求第五十二章 節目與漫畫第十一章 萬曆十五第二十二章 戛然而止第二十五章 槍械聯想第七十九章 窺見第三十九章 東方不敗第四章 教課第六章 練習第五十六章 風波暫息第三十七章 醉酒與初見第三十一章 管錐之書第十五章 書迷活動第一章 《百家講壇》第七十九章 窺見第三章 讀書心得第二十章 蘭亭序第四章 上節目(一)第八十二章 又見情書第四十五章 身家豐厚第五十四章 簡單評論第三十九章 文學社第二十六章 升級之爭第四十七章 波濤洶涌第二十七章 張斯講鬼故事第二十七章 溫柔奶奶第八十七章 洗衣服第四十一章 意外重逢第二十六章 合一第二十八章 訪談節目第八章 細事第二十一章 事前瑣碎第一章 初來乍到第六章 作文課第十九章 電影上映第六十六章 輕輕一吻第三十五章 神鵰現世第四十章 已在困局第三十六章 效果初顯第九章 節目之後(三)第九章 閒事第三十六章 改稿與酒宴第四十六章 雜錄數則第五章 上節目(二)第二十章 第二春第四十一章 晚會(一)第三章 電影第十六章 老師迴歸第三十八章 笑傲江湖第三章 《明朝》的風情第五十八章 理想未來第四十二章 悄然攻擊第三十六章 傳奇留香第八十一章 白雪公主第十章 地位穩固第三十一章 玉立長袍第三十七章 文化苦旅第三十九章 東方不敗第八十二章 又見情書第十三章 寶玉第三十九章 措手不及第三十二章 無怨無悔第六十八章 桃源喜事第十六章 喊聲姑姑第四十八章 功在千秋第六十四章 議論第二十章 小說現實第三十六章 改稿與酒宴第三十五章 好奇媽媽第四十章 兩部電影第三十五章 忠告第八十五章 觸電第三十四章 編劇律師第五十三章 火與冰第十五章 操場衝突第十二章 斷章第十八章 請硃紅揍人第三十章 酈清出擊第六章 挑事第五十九章 《千手觀音》第四章 《活埋》第三十七章 你來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