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倚天屠龍

“聽了這許多情歌,儘管有人唱的對不起聽衆,也還要誠摯地說聲謝謝。對於諸位給予的支持,我銘記於心,不敢或忘。

《神鵰俠侶》是那段孤獨的日子中開始寫的,由於外界環境的壓迫,胸中淒涼悲壯,全涌進了書中。在原先的構思中,受情緒影響,這是一部實實在在的悲劇。單就結構的完整,情節的起伏,我還是頗爲滿意的。

諸位的反應,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於是,我也開始反思,是否真的可以更改結局?從藝術的角度而言,這並沒有選擇的餘地。然而,我並不認爲藝術是最重要的,感於諸位的熱情,仍願意盡力做些改變。至於結果如何,也請諸位看的淡些。

前日,軒軒給我打電話,說不喜愛看悲劇。

我明白她的意思,看着書中的結局,不免聯繫到自己,生出許多煩惱。我也確實不該過多的堅持,以免令她失望……”

此時此刻,再也沒有比張斯的信件更有用的東西了。

喧鬧的人羣,霎時安靜了下來。接着便是高聲狂呼,相爲慶賀。這實在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來參與活動的讀者,本來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畢竟是沒什麼道理的事情,作者又何必聽你的?而在讀者與馮軒軒的兩方合力下,張斯終於妥協,這在他們看來,無異於打勝了一場戰爭。

報刊評論此事的時候,說“作爲讀者的勝利,值得慶賀,但對於作家來說,卻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其他讀者有樣學樣,見着自己不喜歡的情節,便糾集人羣,到作者樓下唱歌跳舞,以示威脅,這不利於作品的獨立與風格。”

這是一種說法,得到不少人贊同。

更多的人,則一笑置之,似乎頗爲不屑。

“杞人憂天,所以便有了庸人自擾。這些可愛的讀者,表現的一直彬彬有禮,既好玩又溫和,吸引了不少遊客,又有什麼好擔憂的呢?

張斯之所以答應他們,是感於他們的一直以來的追隨與支持,與威脅沒有半分干係。若是他堅持寫下去,讀者不過是多幾句牢騷,並不真會有什麼舉動。自從那次與張澤浩的衝突開始,張斯的粉絲羣就一再強調,要保持素質,與別人拉開差距。

他們說到做到,從這次活動就可以看出來,如今可算大陸最文明的讀者羣了。

至於說影響作品的獨立與風格,大概不會發生。大家需要明白一件事,張斯是個特例,他的讀者羣同樣是。別的作者不可能有他那樣的影響力,別的讀者羣也不可能像他們那樣有活力,所以才說是杞人憂天。

若真有這種事發生,作者怕是要樂壞了,還有什麼好擔憂的……”

這樣的一份回覆,簡潔明瞭,一語中的,頓時讓人無法反駁。事實的確如此,關於張斯的報道連篇累牘,自他出道以來,就不曾停過。儘管並非他自願,但那超越一線明星的人氣,是不爭的事實。

一位大陸的作家,卻每每出現在報紙的頭條,這是別人能有的待遇麼?所以一切不過是想當然而已,一般的讀者,可沒有興致去做這許多事情。

雪倫在評論的時候,則說“破壞一部小說,卻成全了讀者與作者的情緣,以遺憾來成就完美,這是另一種創作。”

言語過於迷離,分不清在說些什麼,每個人看到的時候,可以得出不同的見解。但大抵上還是比較贊同的,這個很容易分辨出來。

而文壇的態度,恰與讀者相反。

“從事寫作的人,必須有一種堅持,保持與完善自己的風格。這是成功作家內在的條件,否則便頂不住生活中的種種壓力,遇着困難,很容易便退縮了。其可貴的程度,與才華並列,是每位作家十分在意的。

原以爲張斯要堅持到底的,結果令人失望,他放棄了。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個問題,怎樣纔是真正地善待讀者?以他目前的狀況而言,定然以爲順了讀者的心意,便是真對他們好。實則不然,一位作家所有應付手段,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只有寫出好東西,纔是對得起讀者的。

《神鵰》是一部‘情感史詩’,在以打鬥爲主的武俠中,極爲特殊。以其細膩深刻的程度而言,確實是一部傑作。在通俗小說中,應該有它的位置。而這輝煌的鋪墊,最終會得出一個淺薄的結局,就實在令人難過了。

讀者也許現在歡欣鼓舞,之後則不免又悔意,因爲原本可以看上十遍的小說,如今只經得住讀一次了……”

這樣的文章,不以謾罵爲事,不以諷刺爲務,是在講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儘管不見得完全正確,但內中有些觀點,還是頗有說服力的。不單是評論家,即便是張斯的粉絲,也止不住點頭。

有些人開始思索,自己的行爲是否適當呢?

首先不說聚集樓下,給張斯帶來的壓力,只單說作品,若到時候被改的七零八落,豈不壞了偶像的事?小說已經寫了那麼多,線索鋪齊,楊過已經跳崖,這又讓作者如何改?到時候來個狗血的轉折,把好好的武俠,寫成神話故事,可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這羣人開始商量,要不要放棄取得的勝利?

而在此際,衆人又見了酈清的文章,說出了另一種意見。這傢伙許久不露面了,方一出現,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寫一部好的小說,與題材或是內容,並無多少相干。它是由作家的天賦串成,發生該發生的情節,出現該出現的人物。

我瞭解張斯的爲人,並不愛拿作品開玩笑,他既然答應了大家,心底定是有把握的。不然,他寧願爲大家多寫一部,也不會隨意篡改已有的思路。所以讀者的考慮,有些多餘,就我所知而言。

以他的習慣,向來是追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所以會給大家一個意外卻又可以解釋的結局。至於擔心破壞前面的鋪墊,大可不必,天賦會使他避開這些。張斯的故事,永遠出乎人的意料,現在,他將丟下一個意料之外,拿起另一個意料之外。

有些人或許不相信,以爲我在神話他。

其實不然,他的小說往往有生活的基礎,就像《神鵰俠侶》,本就是爲了抵抗外面的逼迫而寫,你們能說他寫的不好?現在不過是再逼迫一次而已,相信他會找到新的方法,以突破眼前的困境……”

這使得讀者心中稍安,消去了許多猶疑。

酈清儘管是個並不很靠譜的傢伙,歷次的論戰中,都是橫衝直撞,搞的大家人仰馬翻。但文章寫的很清晰,字字在理,確實有說服力。而因爲她本身便是極爲厲害的作家,加上與張斯的交情,話語不免帶着權威的色彩。

而張斯終於可以下樓了,與書迷們握手交談。

這次活動是事先準備好的,所以顯得秩序井然,後續的動作仍有很多。張斯陪着大家玩鬧了一會兒,雙方都很盡興。唯一不好的,是需要簽好多的名,手都快斷了。對於幾位活動的組織者,他還特地寫了幾幅字,送給他們。

小說定量連載,絲毫沒有停下腳步。

楊過跳崖,卻在崖底見到了小龍女,幾經波折,兩人終於在一起,令人唏噓感慨。而郭襄被抓,城池破壞在即,又掀起了最後一段**。雙方攻守,一次比一次慘烈,看的讀者熱血澎湃,難以自已。

尤其危急的關頭,楊過與小龍女忽然出現在戰場上,當然還有那隻高大威猛的神鵰。一路所向披靡,徑直前往營救郭襄。與金輪法王一戰,佔着“黯然銷魂掌”之力,終於將其擊斃。敵軍主帥,也爲他殺死。

蒙古軍攻城失敗,又退了回去。

最後一段**結束,此書也該收尾了。

“郭襄回頭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爲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着袍袖一拂,攜着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郭襄對於楊過的情愫,讀者看的明白,卻只能爲她難過。楊過既是那樣至情至性,自然只愛着小龍女一個人,對她固然喜歡,但也僅此而已。這樣的結局,當真言有盡而意無窮,同時也令人心生惆悵。

正是:“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

可以說,這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卻總帶着令人唏噓的意外。或許江湖之中,本就該這樣。而張斯的更該,受到了外界的普遍讚賞。儘管對於藝術上的缺失,一些專業評論者,始終不能認同,但對於他的天才,卻不得不說一聲好。

“臨尾變更,而能入情入理,精彩萬分,除了張斯,並世沒有第二人。”

《桃源報》的出版社已經準備好,趁着熱潮,付梓發行。張斯在結尾添了一篇文章,那是與小說相輔相成的,他不願捨棄。

“道德規範、行爲準則、風俗習慣等等社會的行爲模式,經常隨着時代而改變,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變動卻十分緩慢。三千年前《詩經》中的歡悅、哀傷、懷念、悲苦,與今日人們的感情仍是並無重大分別。

我個人始終覺得,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義具有更大的重要性…… 武俠小說的故事不免有過分的離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總應當是可能的。

楊過和小龍女一離一合,其事甚奇,似乎歸於天意和巧合,其實卻須歸因於兩人本身的性格。兩人若非鍾情如此之深,決不會一一躍入谷中;小龍女若非天性淡泊,決難在谷底長時獨居;楊過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會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

當然,倘若谷底並非水潭而系山石,則兩人躍下後粉身碎骨,終於還是同穴而葬。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

這篇後記,既解釋了小說更改的依據,也透出了作者創作的情懷。講的非常好,其它作者受益匪淺,表示贊同。

《神鵰俠侶》完美收官,舉世矚目。

接連兩部武俠作品,張斯盟主之位,穩固異常,報刊雜誌,紛紛稱之爲“俠壇文聖”。這是一個絕高的評價,卻沒有人疑義。實力太過強悍,每一次都轟動天下,議論涌起,別的作者如何能做到?

所以有他坐鎮,《桃源報》的武俠版塊,十分耀眼。如今不單是內陸的第一,即便是港臺,也被超越了。大陸的文化復興,任重道遠,但終於讓人看出了苗頭。儘管武俠只是其中一個小環,但也足夠令人歡欣鼓舞了。

而許多人好奇,張斯的下一本武俠將是什麼呢?

大神們已經在《神鵰》的結尾看出了端倪,他們將“張君寶”三個字,標了出來。這個結尾實在太明顯了,因爲許多讀者都知道,張君寶還有個風騷無比的名字:張三丰

作爲一代大宗師,張三丰可寫的地方實在太多了。而之前並無人寫過,即算有,也因爲寫的不好,導致默默無聞。如今“俠壇文聖”就要開筆,爲這個人物重塑血肉精神了,讀者如何能不激動?

而在與粉絲的交談中,張斯則說:“有些關聯,但不會是主人公,這也將是‘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了。”

否認一半,承認一半,卻使大家越發好奇了。

而“射鵰三部曲”也由此傳出,成爲固定名稱。因爲其前後連貫,人物繁多,枝節複雜,形成了一個絕大的系統,成爲武俠界難於超越的存在。

讀者問他詳細的情況,張斯微笑不語,只說:“大家等着看吧。”

並未等很久,但衆人對《神鵰》的議論仍熾,還未歇息的時候,一部新書已印在報紙上,頂替了它的位置。論名稱倒是極爲霸氣,甚而有些神話的色彩:《倚天屠龍記》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苞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萬蕊參差誰信道,不與羣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開篇是首古詞,這是慣例,與前兩本相始終。

“作這一首《無俗念》詞的,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學名家,有道之士。此人姓丘,名處機,道號長春子,名列全真七子之一,是全真教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這是對《射鵰》的一個回顧,藉以打開話題。

“她腰懸短劍,臉上頗有風塵之色,顯是遠遊已久;韶華如花,正當喜樂無憂之年,可是容色間卻隱隱有懊悶意,似是愁思襲人,眉間心上,無計迴避。這少女姓郭,單名一個襄字,乃大俠郭靖和女俠黃蓉的次女……”

至此,終於出現了人物。

衆讀者紛紛拍案,說道:“郭襄就是女主角……”

第十一章 華山絕技第四十七章 校花與才子第四十七章 義學端倪第三十四章 編劇律師第二十五章 絕處逢生第五十章 教授書籍第三十七章 車站雜談第二十五章 校園緋聞第八章 佳人復來第十九章 天外飛仙第二十七章 發佈名單第十二章 校慶任務第七十二章 學聲第十章 矛盾第二十七章 張斯講鬼故事第十二章 上課被抓第二十六章 約戰婚禮第二十二章 品三國第二十章 蘭亭序第四十九章 問題初露第十二章 校慶任務第二十六章 合一第六十八章 桃源喜事第二十章 柳璃第五十一章 婆婆兒媳第三十七章 醉酒與初見第四章 教課第四章 神秘來電第二十六章 小小女兒第六十九章 比較第四十六章 舊相識第五章 瑣事第十二章 斷章第二十一章 卷珠簾第三章 《明朝》的風情第二十五章 校園緋聞第十章 地位穩固第五十章 教授書籍第二十二章 宿醉第五十三章 火與冰第四十六章 雜錄數則第五十三章 立時出發第四十八章 功在千秋第十二章 驚聞第五十五章 首次回覆第十四章 詩意第二十四章 文言與英語第六十五章 從不掐我第二十八章 硬闖第十三章 錯誤第五十六章 《東風破》第五十一章 晚會(十一)第十二章 校慶任務第五十章 晚會(十)第三十三章 兩女應約第二十章 第二春第九章 節目之後(三)第五十三章 議論風雲第二十六章 升級之爭第四十四章 風行天下第三十三章 兩女應約第三章 《明朝》的風情第四十一章 意外重逢第四十一章 意外重逢第三十四章 暗裡守護第八十一章 白雪公主第二十九章 這個男人第十九章 齊聚一堂第五章 瑣事第二十章 第二春第六十八章 桃源喜事第二章 選擇《射鵰》第八十一章 白雪公主第十四章 精神分裂第十二章 上課被抓第四十六章 晚會(六)第十一章 圖書館第八十四章 閒聊第二十章 第二春第四十五章 採訪與錄像第七十三章 讀長信第二十五章 校園緋聞第二十一章 訓練第四章 神秘來電第三十一章 軒軒中槍第二章 選擇《射鵰》第二十六章 合一第三十一章 玉立長袍第四十三章 專輯銷售第四十章 已在困局第六十七章 齊頭並進第七十一章 老闆第十二章 斷章第四章 神秘來電第五十七章 橫掃學府第二十八章 硬闖第五十七章 橫掃學府第三章 讀書心得第四十三章 專輯銷售第六十九章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