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楚王掀桌子,不跟周天子一塊玩了…

第310章 楚王掀桌子,不跟周天子一塊玩了……(求訂閱)

“只是雖然熊繹創建了楚國,但楚國只有一個不到50裡的國家。這個50裡是當時周朝時的計量單位,放在現在,也就是20多平方公里,整個楚國基本上相當於一個稍微大一些的村子這麼大。所以,楚國對於周王朝來說,仍然沒有什麼地位。但沒關係,這已經比當年好了許多。至少,熊繹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看起來也被周王朝承認了。於是,那一年,熊繹帶着貢品前往周王朝進貢。”

“原本熊繹以爲,他前往都城,能夠與周王朝其他諸侯國國君一樣,平起平坐。哪怕地位不是很高,他們的實力也不是很強,但至少身份上是一樣的。可是,讓熊繹沒有想到的是。當熊繹來到周王朝都城時,周天子並沒有邀請熊繹參加諸侯盟會。不但沒有邀請,反而讓熊繹負責縮酒儀式,後來又讓他去守火祭天。這樣的職位,其實是相當於服務員的一個工作,並不是一國之君做的。”

“這讓熊繹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強的污辱。這也讓熊繹想起他的曾祖父曾經隨着周武王伐紂時的情形,原本他們楚人其實也是中原人。只是因爲與商王朝的血統不一樣,最後被商王朝不斷的追逐,然後才逃亡到了楚地。他們楚人幾百年來無不是夢想着能回到中原,能得到中原人士的認可。可惜,哪怕楚人曾經幫助周武王討伐商王朝,但周王朝也並不重視楚人。甚至,仍還視楚人爲蠻夷。”

“只是,熊繹是一個極爲隱忍的君主。雖然他感覺自尊心受到了污辱,但他也知道,此時楚人的實力仍非常弱,他們不但不是周天子的對手,同樣也不是一衆諸侯國的對手。沒辦法,他只能隱忍下去,做着一國之君不應該做的事情。”

陳凡緩緩的講着楚國的建國史。

與之很多周朝諸侯國不一樣。

一衆周朝諸侯國要麼是周朝自己血脈,要麼是一些姻親,還有一些是當時的大功臣,像姜子牙。

而像楚國這樣的即不屬於周王室血統,又沒有立什麼大功的諸侯國,周王朝自然不重視。

另外一點。

除了血統上的問題,還有一個是文化上的差異。

雖然楚人原本也是地道的中原人,但是,在他們遷往楚地之後,他們已經慢慢被楚地文化所影響。而這樣的文化積累到一定程度,那麼,經過幾百年後,楚國文化就與中原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別了。所以,中原各大諸侯國都不認可楚人,一直都將他當成是蠻夷。

“楚國建國史真的夠艱難的。”

“嗯,要資源沒資源,要人脈也沒人脈,甚至連認同都不被認同,人家楚人能怎麼辦?”

“看到楚人現在的環境,又想到後來楚國成爲超級大國,當真是有一些不敢相信。楚人,他們是怎麼樣從一窮二白髮展成爲超級大國的?”

對於陳凡的解說,衆人都是大開眼界。

與之同時。

他們對於楚人的自強之路,也變得更爲的感興趣了。

畢竟。

一個富二代成爲強國,這很正常。

就像齊國。

人家本來就強,又有能力,後面一衆君主哪怕不需要怎麼努力,他們還是強。

可楚國不一樣。

人家簡直就是窮二代。

不只是窮二代,人家身份地位階層都與中原各大諸侯國不一樣。

這樣的窮小子最後發家致富的故事,才更爲的吸引人。

“不過被中原各大諸侯國視爲蠻夷也不見得都是壞處,好的一面,那就是周王朝以及中原各個諸侯國都不怎麼重視楚國,也不怎麼與他們打交道,甚至都不怎麼想到楚國這一片地方。這也使得楚國擁有了一段非常長時間的自我發展時期,雖然楚國條件比較艱苦。但楚人發揮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斷的在楚地進行開發。”

“事實上,楚地雖然一直被中原各諸侯國視爲蠻夷,也一直認爲楚地沒什麼資源。但其實楚地只是沒有得到開發,這裡擁有充足的水源,以及良好的氣侯環境。在楚人的辛勤開發之下,楚地慢慢變得繁榮了起來。與之同時,因爲周王朝對於楚國的不重視,慢慢的,楚人也就不怎麼向周王朝進貢。”

“這引起了周王朝的憤怒,爲此,周昭王親自南征,討伐楚國。當然,這不只是討伐楚國,在楚地,除了有楚國,還有其他一些被周王朝視爲蠻夷的國家。第一次與第二次南征,周昭王都到得了很大的勝利。而第三次,史書上記載的內容就較少了。雖然不少史書也認爲周昭王第三次南征也是勝利,但第三次南征,周昭王卻是南征進行當中死去了。”

關於周昭王死去的說法有多個。

一個是說周昭王勝利之後,因爲繳獲了大量的銅器,一時船支解體,最後落水而死。

另一說是歸師途中,突然發生天災,船支傾覆,周昭王落水。

還有一個說法是,周昭王是被楚人暗中對船支做了手腳,最後讓船支解體。

但不管怎麼樣。

周昭王都是在第三次南征當中死去了。

“周昭王的死,對於周王朝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雖然明面上看起來,周王朝是南征勝利。但是,通過這幾次打仗。這也讓楚人發現,原來周王朝並沒有想象當中那麼強大。甚至楚人都沒有想到,他們竟然有一天能夠打敗不可一世的周王朝,或者說是能與他們較量。通過這一次戰役,這也讓楚人深深的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自己強大,那才能夠保護自己。只有自己強大,纔不會被周王朝以及中原各國欺負。只有自己強大,一切的地位,一切的身份,一切的認可,都會隨之而來。”

“而當楚國傳到熊渠時,熊渠直接自稱蠻夷,不與中國之號溢。這個時候,楚人算是真正的覺醒了。他們不再想得到周天子的認可,也不再想得到中原各個諸侯國的承認。甚至,這個時候,他們還就自稱蠻夷,與周天子,與中原各個諸侯國劃清界線。而在西周末期,周朝勢微。楚國便在熊渠的帶領下,相繼攻佔了庸國,楊越,鄂國,將楚國的勢力範圍推進到了江漢平原。”

“不僅如此。在熊渠勢力擴張的同時,熊渠更做了一件離經叛道的事情。

“他先後分封自己的三位兒子爲王。”

是的。

就是王。

當聽到這裡之時,臺下一衆學子哇的一聲,瞬間沸騰了起來。

“我去,周天子才能稱王啊,其他都是諸侯,最多就是公,要麼就是侯。”

“是的,楚國國君最高的爵位連侯都不是,只是子爵。現在稱王,意思是直接要與周天子平起平坐?”

“我現在明白了,爲什麼楚國後來一衆國君都是叫楚X王,而其他諸侯國國君都是稱公。”

“這不很明顯嘛。我靠,你周天子不帶我玩,老子掀桌子了,那我也不跟你們玩了,我一個人玩好了。”

不得不說。

熊渠的這一創舉對於楚國影響非常之大。

這也讓楚國第一次有了征服天下的野心。

雖然後來在周厲王即位之後,熊渠取消了對於三個兒子封王的稱號。

但後來的楚武王卻繼承了熊渠的衣鉢,正式封王。

“怎麼說呢,楚國的強大是在內部與外部環境雙重刺激之下,這才走向強大的。另外,這也與楚國的文化有關。我們都知道,楚人原本並不是南方人,他們是中原人,他們與中原各個諸侯國一樣,都是有相同的祖先。所以,屈原在他的離騷當中就寫過,帝高陽之苗裔兮,意思是說,屈原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而屈原又與楚國國君同姓,還是同一個祖先,所以楚人與中原人也是同一個祖先。”

“可是文化是會變化的。原本楚人來到楚地之時,短時間內還是以中原文化,可是,在來到楚地之後。因爲楚地的環境,楚地的民風,又與楚地的文化相結合。最終,形成了楚地特有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已經有別於中原文化。這種文化相對於周王朝所強調的禮儀來說,楚人的文化則是更爲簡單有效。或者是,他們已經不怎麼遵守周朝的禮儀,甚至是已經不在乎周朝的禮儀。也因爲這樣,所以熊渠纔會做出分三個兒子爲王的措施。如果這放在中原各個諸侯國身上,這是不可能的。哪怕後面的齊桓公都這麼強大,他都不敢這麼做,他還得維持周天子的尊嚴。”

“這種文化上的差異,不僅讓楚人不再遵守周天子的禮儀。與之同時,楚人還有了更爲高效的管理模式。比如,對於國君的即位上。一般來說,國君的繼承製度是嫡長制,意思就是說嫡系的長子繼承。這個模式雖然有很多的缺點,但卻比較方便,也不易讓王位進行爭奪。因爲他一開始就確定了誰繼承國君之位,其他人想爭奪那就名不正言不順。所以,雖然這個模式有很大缺點。但爲了維護統治,基本上週朝以及各個諸侯國都是這樣施行的。但楚國卻不一樣……”

“楚人就明顯的發現,嫡長制有非常大的缺陷。這個缺陷,那就是,一但繼承人是傻子,但因爲他是嫡長子,所以他還是會繼承國君之位。這對於有很強大野心,以及想再度入主中原的楚人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於是,在熊渠死後,他的兒子就爲國君之位發生了衝突。最終,熊渠的小兒子殺死了自己的二哥,成爲了楚國的國君。”

這樣的變化讓一衆學子始料未及。

有學子舉手提問說道:“陳凡老師,這樣的國君之爭,那豈不是會讓楚國陷入混亂,楚國談何強大?”

不得不說。

這個問題問得好。

陳凡點點頭,回答說道:“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君之位存在着衝突。他很大程度上,他就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就像齊國齊桓公死後,一衆兒子爲了爭奪國君之位,齊國就此衰落。但楚國不一樣,因爲楚人性格要強的原因。基本上,只要是想搶奪國君之位的,他都是一個非常有能力,也是非常有抱負的人。而在他搶奪到國君之位,爲了轉移民衆的視線。楚國國君更是發憤圖強,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治理國家之上。如此,雖然楚國國君一直都在不斷的爭奪。但每一位爭奪者,都在很長的時間裡讓楚國的實力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這就是楚國的與衆不同。

其他中原諸侯國爲了國君之位,一爭奪起來,國家都可能破滅。

但楚國不一樣。

楚國的國君之位越爭,他們的國力越強。

“就這樣,楚國國君在一路爭奪當中,傳到了楚武王身上。好吧,其實楚武王的國君之位也是殺死了他的侄兒,從而自立爲王得來的。但雖然如此,楚武王卻知道。自己搶了國君之位不要緊,如果自己搶了國君之位但又沒有讓楚國強盛,那自己就是罪人了。”

“爲此,楚武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他的最大舉措,那就是推出了中華歷史上的第一個縣。是的,郡縣制並不是從秦朝開始的,而是楚國第一個施行的。而爲什麼要施行,也很簡單。此前周天子分封各國,各國短時間內對於周天子還比較臣服。可時間一長,他們就開始無視周天子了。而各個諸侯國得到封地之後,他們一般也效仿周天子進行分封各個爲他們服務的大夫。結果,這一些大夫後來越做越強,反倒是不被國君所掌控了。於是最後這就演變成了田氏代齊,三家分晉。”

“楚武王很早就看到這樣的弊端,於是他在滅了權國之後設立了權縣。縣原本是懸掛的意思,意思是說,縣一直還是懸掛於國君之手,受國君管理。郡縣的最高長官,他們對於郡限只有管理權,沒有所有權。而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改革,卻是讓整個楚國的政治制度一下子優於了北方中原諸侯國。這也給楚國未來的強盛,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此時此刻。

聽着楚國一系列的措施,一衆學子,直播間內粉絲,還有現場一衆領導,他們都是聽得暗呼過癮。

“精彩,太精彩了。”

“沒想到楚國竟然經歷了這麼多。”

“難怪楚國能成爲強國,光是郡縣制,他就領先了其他一衆諸侯國。”

與之同時。

這對於一衆楚地領導來說。

他們也從陳凡講解的楚國制度改革上面,得到了巨大的收穫。

這也讓他們暗自點頭。

一個國家要強大,一個地區要富強,優越的制度比之任何管理都更爲有效。

(本章完)

第319章 行吧,就教大家一套太極拳……(求第367章 每一隻兔子都有一個大國夢……(求第145章 唐朝女王,武則天……(求訂閱)第320章 這拳法好像沒啥威力啊?……(求訂第217章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第165章 我就靜靜的看着你裝逼……(求訂閱第7章 白蛇傳,不就是一篇民間故事嘛第302章 我舉報,牛頓抄襲了墨子……(求訂第168章 可能詩仙的名頭也要換了……(求訂第200章 你是謫仙人啊……(求訂閱)第74章 真要做題了第310章 楚王掀桌子,不跟周天子一塊玩了…第43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位叫做陸游第264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求訂閱第119章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第156章 千古名篇……(求訂閱)第54章 啥,這還要交稅?第69章 陳凡老弟,您別激動,我給你放了一個第15章 擔任“西湖景區推廣大使”第343章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332章 千古一帝,贏政出場……(求訂閱)第38章 前往“萬鬆書院”的路都被堵死了第208章 李白的長詩,那才叫一個爽字……(第142章 陳凡老師是不是想暗示我們什麼?第325章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求訂閱第102章 啥,岳陽樓怎麼還與魯肅有關?(求第304章 合縱連橫,蘇秦攜六國相印……(求第71章 難道凡哥是“盜墓世家”出身?第273章 百家爭鳴……(求訂閱)第238章 火爆全國第197章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第356章 開講“康熙”……(求訂閱)第10章 中國人不騙中國人第253章 放大招,三星堆遺址……(求訂閱)第233章 站穩了,今天講“屈原”……(求訂第116章 別是一家,婉約詞宗(求訂閱)第85章 文臣不愛財,武將不惜死第355章 清朝是怎麼來的?……(求訂閱)第83章 我要講的,就是岳飛第64章 看我辛家“鐵柱”第74章 真要做題了第327章 大一統,大一統……(求訂閱)第236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第174章 千萬孤獨“柳宗元”……(求訂閱)第193章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求訂第174章 千萬孤獨“柳宗元”……(求訂閱)第132章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第93章 上架感言第241章 淚奔:諸葛亮命喪五丈原……(求訂第9章 砸錢買流量買到陳凡這裡了第321章 職業拳擊,四兩撥千斤……(求訂閱第321章 職業拳擊,四兩撥千斤……(求訂閱第300章 水貨霸主宋襄公……(求訂閱)第130章 要不要發展一下美食主播?第17章 好詩得用在刀刃上第104章 陳凡老師,赤壁之戰在我們赤壁市啊第262章 女媧補天……(求訂閱)第342章 有機會跟你們講杭州馬的故事……(第24章 《白蛇傳》版權第347章 陳凡,你給我滾……(求訂閱)第81章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第177章 詩魔,白居易……(求訂閱)第187章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第194章 完了,白居易地位不保……(求訂閱第108章 還等什麼,將陳凡老師給我綁回來!第192章 杜甫來了!!!……(求訂閱)第89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117章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第147章 別告訴我,您就是盜墓祖師爺吧!!第58章 萬軍之中取項上人頭,沒錯,我就是辛第255章 被趕到西邊的大月氏,建立了一個龐第223章 範教授暈倒在醫院……(求訂閱)第369章 此生無悔入中華……(全書完)第156章 千古名篇……(求訂閱)第164章 跟大家講一個冷門詩人,李商隱……第5章 小火一把,100萬點贊第260章 飲馬瀚海,但奈何天妒英才……(求第204章 震撼來襲,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第194章 完了,白居易地位不保……(求訂閱第90章 如果史書由我來寫的話……第28章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第285章 《典籍裡的中國》……(求訂閱)第28章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第112章 不能說完全一致,只能說一模一樣啊第308章 孔老夫子也頂不住啊……(求訂閱)第16章 我可是自小熟讀唐詩三百首……第324章 這是國術!!!……(求訂閱)第68章 再來3幅千古絕對第190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第198章 李白,字太白,又號青蓮居士……(第222章 馬超後人在“亞鎂尼亞”傳來的證據第49章 一位有着無比愛國情懷的陸游第279章 醫聖,張仲景……(求訂閱)第367章 每一隻兔子都有一個大國夢……(求第252章 中華何止五千年!!!……(求訂閱第300章 水貨霸主宋襄公……(求訂閱)第201章 我的天,詩還能這樣寫!!!……(第25章 完了,雷峰塔倒了第327章 大一統,大一統……(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