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

國朝官員如今的升遷,很大程度上還帶着前朝的痕跡。

雖然科舉完全正規了,改變了前朝那種依靠恩主做官的模式,可依然保留着舉薦的模式。

政事堂的執宰,每年都可以舉薦五人,當然,所舉薦者都是有出身的,也只能在法度範圍內升遷。

因爲司馬光獻《通志》,趙曦是誠心誠意的讚揚了司馬光專注於史的精神和能力……咱不能讓《資治通鑑》這皇皇鉅著因爲自己而埋沒不是。

所以,趙曦給予司馬光修史各種方便。

當時司馬光就點了劉攽和劉恕的名,並沒有舉薦升遷。

現在的範祖禹,算是司馬光借修史而舉薦升遷的第一人。

“範祖禹是孤兒,隨其叔父範鎮長大,範鎮就是現禮部侍郎範景仁。”

“範祖禹在士林名聲方正,也是呂誨叔女婿,嘉佑年進士。”

處處姻親啊!

聽着王中正的彙報,趙曦也是很無奈。

朝堂就這麼大,重臣就這麼多,歷年的科考進士也是有數的。

說國朝榜下捉婿是商賈們熱衷,朝堂臣工又何嘗不是如此?

說國朝不是門閥世家的朝政,你看看這些成階梯式的臣子,勾連無處不在。

感慨一下而已,該準的還得準。別說這範祖禹真不錯,就是提拉不起來,有司馬光的舉薦,範鎮的牌面,呂公著呂家的情面,這範祖禹升遷也得準了。

緊接着是王安石舉薦呂惠卿由國子監教授就任太子中允,其實對於呂惠卿,有館伴大理王的經歷,已經具備這個升遷的資歷。

只是政事堂相公們都標榜自己的品性,對於呂惠卿在館伴段思廉時的一些小動作看不慣,就沒人去舉薦。

王安石回朝後,朝堂因科考有一陣忙亂,又趕上今年是官員輪換的大年。呂惠卿的升遷就擱下了,一直等到現在。

趙曦倒是也對呂惠卿另眼相看,只是他並不屬於趙曦親近,關鍵是趙曦有意把呂惠卿留給王安石。

所以,這時候擢升呂惠卿倒也順理成章。

資歷、成績都在哪兒放着,沒人能說出什麼來。

有這兩個開頭,一個個舉薦就接連不斷的來了。

簡明扼要的介紹,原就任各州府和朝廷衙門的評語,考中進士的時間,歷年考評的結果,以及他們所做出的成績,一項一項的羅列着。

這就是趙曦看到的。

說真的,習慣了後世的那種評價體系,趙曦還真看不明白這時候這些考評的依據。

說白了,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結論,甚至考評的指標也讓他覺得莫名其妙。說是考評,倒不如說是熬日月。

考課、磨堪、改官、舉薦、差遣等等,看似是一套完善的流程,有一定的規矩和原則,在趙曦眼裡卻是處處漏洞。

所謂考評,涉及的內容只有年限、資歷、出身、履歷、業績和過失。可業績重點看是否有民亂,丁口增減等等這些屬於啥也不幹也沒變化的指標,或者說不由人左右。

然後再說舉薦,不論低層還是中階官員的升遷,都必須有薦主。擺在檯面上,是讓薦主來承擔舉薦責任,背後裡倒不如說是給賣官鬻爵一個好聽的名頭。

再看看王中正關於這些被舉薦官員的彙報……趙曦就不單單是感慨了。

是,確實是,國朝沒有門閥世家,可趙曦看來這樣七拐八彎的關係,比純粹的世家更可怕。

侍郎家的侄子是翰林學士的女婿,府尊家的女兒是相公的兒媳,御史是吏部的姻親,戶部跟樞密又是世交……

只有皇家的姻親是武將和商賈。

說是與士大夫共天下,倒不如說是天下被士大夫綁架了。

抑武揚文……這特麼就是整個士大夫各種關係規整起來,對抗皇權和軍伍。

門閥世家與君王共天下,好歹在利益上,在大多數時候是一個整體。

而這樣的架構會是怎樣?除了對抗皇權和軍伍,其他時候,整個朝堂就是一個字:亂!

各家有各家的利益訴求,各家又有各家的關係勾連,彼此拉攏、拆臺、對立、聯合,這得有多亂呀!

趙曦很慶幸自己年少時的做法,好歹是把老六家紮實的綁緊了。

否則,他真不知道怎樣面對這樣的朝堂。

很不爽,趙曦很不爽。即便是清楚這就是現實,心裡一樣不爽。

這情況……即便是後世,也很難避免,或者說司空見慣。

當初他那個縣,各部委局辦,以及各鄉鎮,姻親關係的多了去了,拐彎連着親戚的更多。

在後世,趙曦曾聽聞,西方有七成元首,都出自早先二十幾家貴族的後裔。

怎麼說呢,倒不是說門當戶對是至理名言,但圈子是真有區別。

一個執宰的女兒,你不能強制她嫁給赤腳漢吧?就是商賈,那在執宰的眼裡,也是隨時可被宰殺的豬。

所謂貧寒貴子……哄誰呢?家裡沒點餘糧,誰家敢養幾個後生,見天的除了吃睡就溫書?

更別提求學的束攸,遊學的開銷了。

言傳身教,怎樣的家庭出怎樣的人才,這應該是普遍現象。家裡有了一個進士,體會到做官的好處,自然會費大力氣讓整個家族的子弟繼續在求學的路上努力。

這也就有了一門幾進士的故事。

如今的國朝,除了韓家、呂家、王家、範家這些傳承百年的耕讀世家以外。像南豐曾家,福建建寧章家,南康李家,包括蜀地的蘇軾一家,江西王安石一家,藍田呂大防一家等等,哪家不是一門幾進士?

這些家族再多生優生,兒女子侄一大羣,再瓜葛點姻親,在朝堂根本就掰扯不清這些關係。

當然不否認真的有貧寒貴子的存在,可那不過是再添一家勾連姻親而已。

同樣,也不是沒有衰落和沉淪的家族,比如寇相公,比如晏殊一家,都明顯後繼無人。

唉……趙曦對這些有準備,這也是他沒魯莽的殺這個,殺那個的原因。

國朝的文人,雖然也求利求益,可檯面上的有些德性,都還是恪守的。

真要是舉鍘刀了,恐怕真有可能騰空了朝堂。

這時代,家國並沒有高於家族,更多的士子文人,就包括武將,從心底裡認爲,家族傳承比朝廷更重要。

有千年的家族,卻沒有千年的王朝。王朝再怎麼更迭,離不開治理朝堂的臣工……

真心不爽啊!

還好,原來的護衛營,現在的講武堂,是趙曦植根家國理念的地方,希望最終會有成效吧。

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五零八章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五三一章 處置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六五一章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五九一章第八二二章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八四三章 太子成長了第五六二章 戲耍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五四六章 開始了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調查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六五一章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七八六章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六九三章第七二一章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五六七章 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