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曦特別想知道這個撰稿人是誰,總感覺跟上一次那個攪局者有關聯……
不過,趙曦忍住了,甚至沒有讓皇城司去關注。
既然是有利於朝廷的,趙曦不會容不下,甚至還希望這樣的操作能多一些。
儘管趙曦推行監察衙門的既往不咎,是真正的既往不咎,但並不影響他有知道的想法。
朝廷需要信譽,所以,既然官家有既往不咎的詔令,那內參就不可以刊登揭老底的彈章。
至於民間的,士林的,輿論的,那就管不着了……
……朝廷的既往不咎,就是一個截至點,預示着一個新的開始。這正是官家遵先賢之道…~赦小過,舉賢才之盛舉。
這時候曲解朝廷詔令,以既往之過定將來之職如刻舟求劍,也是廢官家聖賢之道的行爲,不值得提倡。
……歷代新皇登基,之所以大赦天下,這是與天地感應的舉措,預示着一個新的開始。大赦天下,對囚犯尚且容其改過自新,難不成官員不如囚犯乎?
監察衙門的推行,制訂了官員的行爲總則,這對於朝堂就是一個新的開始,一次新生。朝廷既往不咎的詔令也是應時而生。
若此時再去談論因既往過錯而決定當下官制改革的職銜,是違背官家旨意,是逆天之應,更是爲天下士人所不容……
措辭找的不錯,雖然有些生拉硬套牽強附會,好歹跟聖賢之道扯上關係……這是最大的牌。
不管是士林,還是朝廷,甚至到官家,沒人不喜歡被誇爲聖賢的。
趙曦有點例外,他考慮的是,這篇文章的立意如何,他考慮的是這一次所謂的輿論戰,到底會走向何方。
扯這些淡不是趙曦關注的,他真正關注的是:到底會不會拉開相互揭底的大戲!
“富相,輿情堪憂呀!如今不僅是《時論》、《士林苑》,包括原本印製佛經的那些小抵報,也在趁這股風評議朝政了。真成了我等尸位素餐,鄉野聖賢了!”
韓琦很反感這種無秩序的亂像,不過也沒有提製止。
“稚圭,朝會變革,從監察衙門推開始,朝會上便杜絕了嚷嚷。總得給人留個陣地吧?再說了,《時論》若沒有官家的容許,可能有這般情形嗎?”
“富相是說……”
說什麼?官家在縱容?那何必要詔令既往不咎呢?
不合適!若官家因爲推行監察衙門,而暫時詔令既往不咎,在三級決策制即將成型時出現反覆,這是朝廷失信的行爲。
關鍵是,一旦如此,將會將朝堂推進一個無法控制的混亂狀態。
韓琦呼的一下站起身了,結果看別人依然無動於衷…~好像自己就怕揭老底一般。
“富相,奏請議事吧。”
韓琦還是覺得這事該跟官家說說,不能繼續這樣亂下去。
王安石就擡了擡眼皮,該幹嘛繼續幹嘛…~官家有過出爾反爾的時候嗎?他韓稚圭也真是多心。
韓絳和呂公弼壓根沒動作,也沒表情。
關於官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說法,高遵甫跟老六家通過氣。
確實是官家允許的,至於官家的目的…~肯定是有,只是猜不到而已。
只要拿過屠刀,就不能成佛……一個臣子,是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是否能格盡職守,是辨別忠臣、能臣之標準。
如今朝廷三級決策制即將推行,朝會、議政、內閣,這是在遴選國朝之棟樑,是關乎大宋朝政的重大事項。若三級決策制的股肱之臣可以容許貪贓枉法過往的臣工,那豈不是真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
以某看來,只要拿過屠刀就不能成佛。
一個士子的操守,是遵循聖賢之道的,是被聖賢之道薰陶和教化的。經歷了十年寒窗苦讀,仍然無法令其忘卻貪瀆,居朝堂而不思朝政,居州府而不謀百姓,只爲稻粱謀,有此行爲者,豈能再居高堂,爲大宋之棟樑乎?
先賢有言: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小人之過也,必文。
既然既往不咎,倒不如把既往擺出來,讓天下人看看。藏着掖着,這本身就是沒有改過自新的覺悟,這就是準備着一錯再錯!
“只要拿過屠刀,就不能成佛!”趙曦嘴裡唸叨着一句話……整篇文章,趙曦就覺得這句話有味道。
越來越有意思,有點快刺刀見紅了。趙曦越發對這次輿論大戰感興趣了。
就是,這個攪局者到底是誰呢?目的是什麼?不行,不能動,得看着事態的走向,再考慮是不是由皇城司介入。
再說了,恐怕到了現在,已經不是攪局者能控制的了。
趙曦都能從這些文章中看到朝堂一些重臣的影子,那怕不是本人,也可能有他們的門生。
從立意,到文風,儘管都在盡力的迴避,還是能看出點痕跡。
不過這無所謂,這正是趙曦希望看到的。若這次這樣的輿論大戰,真的僅僅是所謂鄉野賢人,單純的就是爲評論而評論,那就失去了趙曦放開輿論的意義。
來吧,再猛烈些吧!
……官家即位是新生,是推行新政,是我大宋百年難遇之大興之象。爲何?因爲今上與國朝以往君王皆不同。
官員之於朝堂,如錦鯉之於江河還是海洋,處於大江與處於海洋的錦鯉汲取養分是不同的。
監察衙門的推行,對於朝臣而言,就如錦鯉自江河而入海洋,豈可同日而語?
所謂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相互反駁的文章就沒斷過,皇城司現在是絕不漏過,凡是汴梁能見到的抵報,只要是關於評議既往不咎詔令和三級決策制朝政的,一律收到勤政殿。
可惜,這王中正沒能力甄別那些是自己需要的。
就這,也是趙曦挑着撿着在看,一樣讓他很震撼……這比辯經要好看多了。
因爲太多了,趙曦多數時候是瀏覽,或者說隨意的瞟幾眼,有特別吸引他的語句和段落,他纔會認真看下去。
可惜,至今爲止,這些文章依然保持着剋制,並沒有深入化,更別提爭辯升級了。
這爭辯變成爭鬥,在這樣的情形下,就缺那麼一個爆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