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遼對戰局是研判,對於大宋朝廷那就是實時奏報了。
每一路都有專門奏報戰況的軍卒,兵站驛站的緊密度,足量配備精選的驛馬,完全能保證朝廷接到奏報的及時性。
這時候是真正的捷報頻傳了。
狄青部在幾近全殲萬數西夏騎兵後,北上一百里…~
種鄂極速推進二百里,與西夏防守方展開激烈對戰,在戰車和火器的絕對優勢下,西夏防線崩潰……
王韶與李憲部近十萬軍卒,分兵對白馬強鎮軍司與右廂朝順軍司作戰,完全以火力壓制,拿下西夏這兩所軍司治所指日可待……
曹霖歸隊,郭逵部再一次齊裝滿員,並且在王韶與李憲部南下後,從地斤澤開始往西橫掃……
熊本部與折繼閔部聯合,大軍已經抵達零波山,正與零波山的西夏防禦重兵對攻,翻過零波山,這一路大軍就可以拿下應理城…~
奏報這幾天就沒有斷過,幾乎每天各路大軍都有奏報呈來。
從河東之戰以後,趙曦再一次將起居室一併搬到了勤政殿,整日對着沙盤。
內閣大臣再一次議定了值守制,確保每夜最少兩名內閣大臣值守勤政殿。
樞密院、兵部、戶部、民部、三使司、工坊城,都安排一定級別的官員,在勤政殿候着,隨時接受官家的問詢。
大戰開始,所有的物資的損耗量,驟然間飆升了,民夫的徵用也幾乎到了極限……
現在國朝軍伍對軍備的依賴程度,真不是原來那種作戰方式可比的!
從五年前,工坊城就在官家的指示下,開始爲這次大戰儲備各式火器,即便如此,現在工坊城的各火器作坊也都是夜以繼日的不停工。
原本輪換的民夫,直接變成了常守的方式…~不過現在的民役跟以往不同,不再是自家備車運送了,而是從工坊城開始,一直到前線,在不同的兵站做搬運的活兒。
怎麼說呢,從市井傳言看,這是國朝最沒有被人非議的徵發民役了。
由於官家和內閣議定了公開對戰狀況,整個國朝的子民幾乎都可以說兩句對戰事的評論,子民的參與度空前高漲,也讓子民有了自覺服民役的覺悟。
甚至連商賈,不僅不再佔用軌道運送貨品,甚至自願向朝廷請願,願意爲朝廷運送軍備盡一份力……
這纔是真正的傾國之戰,舉國之戰!
“官家,歐陽公和司馬君實聯名上書,要求給士子們一個機會,也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國朝這般大事…~這不是添亂嗎?”
富弼說不出來啥感覺,歷來厭煩戰爭的士子,一貫倡導聖賢王道的司馬君實,都揚言要爲戰事出一份力了。
他都想不明白這樣的變化源自哪裡!
趙曦卻明白,不管是民役的自願程度,還是商賈的盡份力,包括連士子都有這份心…~都是源自於參與感!
以往的戰事,只屬於朝廷,除了聽聞成敗的消息,其他跟臣民無關。
這一次大不同,趙曦爲了徵發民役,在大謀局形成時,就有意無意的敞開了戰況消息……
參與感,其實是調動積極性最有效的方式。
從這一年來各地抵報的各種評論,趙曦就知道真的形成了舉國之戰。也吸引了整個國朝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一場戰事上!
這時候,到了關鍵時刻,原本用筆頭,用嘴巴參與的程度,已經無法宣泄這近兩年蓄積的熱情了。
所以,唯有親身參與…~在一次滅國大戰中,自己有幸能參與其中,對於每個人都是誘惑,特別是註定會成功的大戰。
“富相,朝堂倡導士子入軍伍多年了,事實上卻很少有士子棄文從武者寥寥無幾。”
“其實,戰爭方式的改變,對於將帥的勇武要求並不高,而且,如今的軍伍指揮部作戰參謀的模式,更需要有士子們介入!”
“既然是歐陽公和司馬公上書,那就準了!准予士子以見習的身份,參與到軍備轉運、民役管理、戰前書記員等職守。”
“同時,可遴選少量良家子,介入到工坊城軍備分配和調度中,有意志在數術者,經工坊城蘇頌、沈括、賈憲等人考覈,可在戰後視情況,直接定職銜。”
“對於參與戰前書記員職位者,有意軍伍,在戰後可由主帥舉薦,直接授予軍職,到講武堂受訓……”
官家又不單純了。
富弼不得不承認,借用這樣的大勢,或許真的可以引導士子入軍伍的意向。這對於士大夫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事。
富弼是知道軍伍的,雖未曾親自指揮過作戰,但他知道戰爭對年輕人有多大的誘惑力……
這就是個小插曲。
趙曦和內閣,重心還是在戰局上。
這段時間的勤政殿,朝廷的各衙門都抽掉了諸多的文吏在爲這場戰事服務。
傳遞前方奏報的,對各路大軍的奏報分類的,分別給內閣和官家呈報的,還有隨時將前方奏報整理成冊的……
如此下來,前方的作戰態勢,在朝廷的勤政殿,所有在場的人,腦子裡幾乎都有一個形象的概念。
同時,從沙盤上各色旗幟,也可以完全看明白整個戰爭的形勢。
原本沙盤上的旗幟還是趙曦親自插的,到後來,前方奏報的頻繁,趙曦已經顧不過來了,樞密院和兵部,專門派遣了熟悉地形和兵事的書吏,就負責變更沙盤上的旗幟……
“無路可逃!”
韓琦看到象徵着己方的旗幟,已經成堆的插在了興慶、銀夏、西平一帶,將象徵西夏的旗幟團團包圍後,直接下定論了。
很顯然,離最後的結果,就差最後一步了。
或許這最後一步,是西夏人抵抗最激烈的,可終歸不會對結果有任何改變。
“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時候或許需要朝廷給前方將帥提個醒,切莫急躁。”
“老臣擔心,各路將帥因爲進興慶者首功,而莽撞的撇下本部防線,急功近利,最終導致大包圍的局面前功盡棄!”
張方平的話並非無的放矢,富弼也在點頭,卻看向了官家。
“提個醒吧!本次大戰,對於各路大軍而言,並沒有什麼首功次功的說法。朕認爲,何人或者哪一路大軍率先進入西夏皇宮,並不代表者功勞最大,真正的功勞,都在這些奏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