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

大軍南征,對於現在的朝廷,好像已經不算什麼大事了。

相比最早的官家南征,再到後來呂公著主導的南征,在平滅西夏以後,章惇的南征,朝廷的重視程度,根本沒得比。

先帝時,倘若西北戰線有個殲敵五百的奏報,絕對是可以舉國大慶的,甚至告慰祖廟都沒人非議。可如今,遠征大理,欲行滅國之事,汴梁城的子民,也頂多說一句:無非一撮爾小國。

這就是對比,也正是幾十年趙曦想要讓大宋具備的性格。

十萬新軍南征,真的用不着朝廷擔心。朝廷此事關注的,或者說已經開始吵吵的事,是漕運。

漕運因牽連太子遇襲一事,官家在一怒之下,直接讓給各州府駐軍強行接管漕運,實際上,就是叫停了整個漕運的運送業務。

當然,趙曦不至於不顧一切,就僅僅爲發泄怒火。之所以敢在這個時間叫停漕運,是因爲,本年度漕運南糧北運的任務已經完成,即將進入漕運一年一度的歇業期。

“官家,漕運整頓刻不容緩,此事一發,朝廷正好以此爲契機,對漕運全面整頓。如何整頓,還需要官家定個章程。”

國朝的漕運衙門設置相當複雜。開封設排岸司和綱運司,將漕運分爲兩個系統:排岸司負責運河工程管理及漕糧驗收、入倉,綱運司負責隨船押運。

運河所經的曹鄆濟泗等州和廣濟軍均設排岸機構,共有15名指揮和7500名兵士,汴京則有排岸分司四處。

汴京四排岸司:東司在廣濟坊,掌汴河東運,江淮等路綱船輸納及糧運至京師,分定諸倉交卸,領廣濟裝卸,役卒五指揮,以備卸綱牽駕,以京朝官二人充任。西司在順城坊,領汴河上漕,以京朝官一人負責裝卸;南司在建寧豐臺,領惠民河、蔡河,京朝官一人充任,廣濟兩指揮一千人爲額;北司在崇寧坊,建隆三年置,領廣濟河,以京朝官一人充任。

從管理上看,綱運司服從排運司的調度,驗收、卸糧、入倉等重要環節均由排岸司主持,業務上兩司之間有比較嚴格的交接制度。

漕運從設置到先帝朝時,在軌道未貫通整個國朝全境之前,漕運擔負着整個汴梁百萬之衆的口糧保證。

這樣不可替代的作用,加上漕運一體多年經營,沿途地方州府勢力介入配合等等,導致漕運衙門忘乎所以了。

朝廷不管派遣怎樣的朝官統領,都難以改變漕運內部鐵板一塊的蠶食朝廷利益的弊端。漕運,已經成了國朝最大難題。

自官家執政,諸多事務均要比漕運緊要,又有軌道運輸的介入,南糧北運完全能滿足國朝北方的糧食用量,倒也沒在意漕運的弊端了,或者說一時沒騰出手來去管。

這一次,既然有太子遇襲事件,確實是整頓漕運的機會。內閣大臣也都是這般認爲的。

“諸位閣老可有議定?”

趙曦早就有過改造漕運的想法,也想過很多辦法,哪一個都好像存在缺陷。

怎麼說呢,漕運說白了,在國朝就相當於一個壟斷性的大型國有企業,從職能上幾乎可以影響汴梁乃至國朝的穩定,從業務上卻只擔負了南糧北運,同時,在朝廷供養的情況下,漕運的勢力從未斷過謀取其他利益,並且不斷的做挖國朝牆角的事。

“官家,內閣也有商定,內閣以爲,漕運可以借用軌道模式,或者直接由軌道接管······”

軌道模式?軌道模式是怎樣的,軌道模式其實就是由朝廷掌控主幹道,而國朝的各地方勢力、士族階層、地方鄉紳等,瓜分了各支線利益的模式。

簡單的說,就是一種公私合營,並由朝廷有絕對控制權的經營模式。

並且,在朝廷控制的這部分權限中,也是由國朝的世家大族和各種勢力參與的。

這樣的模式,不是純粹的國有,卻借用了國有的名,在實際運營中,具體執行人不僅僅受朝廷監管,更需要給所有東家負責。

軌道實行這樣的模式,是因爲軌道的經營的風險小,可以確保各方的收益,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至於漕運,在一定程度上,漕運的風險是要高於軌道的,這是由漕運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可以說是一種不可抗力,或者說是難以避免的風險。

就目前的狀況,航運相比陸運,風險還是要大一些。

漕運之所以由朝廷供養,就是因爲漕運的風險存在,讓任何經營者都不敢保證盈利。這是沒法跟軌道比的。

如果漕運以軌道的方式運營,或許自己在位時可以壓着,不至於出什麼亂子,但是,趙曦不確定在以後,會不會因爲利益的紛爭,而導致整個漕運崩潰。

只要有各方勢力介入,逐利是應有之義。一旦漕運不能滿足各方勢力的訴求時,就是漕運分崩離析之時。

至於讓軌道接管漕運,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漕運最終將軌道也拖垮了!

“諸位閣老,漕運真正的弊端在哪?或者說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漕運如今入不敷出,不斷在朝廷身上吸血的。搞不清楚這一點,漕運的整頓就沒法徹底了。”

“官家,正如官家所言,漕運目前就是在朝廷身上吸血,而所謂的原因,說白了就是地方和漕運相互勾結,不顧漕運本身,以各種手段和方式肆意擢取朝廷利益!”

“老臣不否認漕運本身的風險,但是,每年漕運奏報的翻船事故、船隻修繕和更新,船隻泄露以及漕運兵丁的撫卹等等,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又有多少是被貪瀆的?監察官上船,也做不到時時刻刻的盯着。官家,老臣所言並非危言聳聽,整個漕運從根子上已經完全爛掉了!”

“官家,漕運衙門現在幾乎是針扎不進,水潑不進,朝廷不管如何調整朝官進駐,都無法深入。監察衙門也如此。”

見官家的態度明朗了,王安石根本沒等富弼用委婉的方式陳述,就直接接了官家的話頭,將漕運真實的情況講明瞭。

這些話,王安石在內閣議事時也說過,但內閣的大多數都以保證穩定爲由,建議既往不咎。

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四九零章 走一趟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二九六章 揚長避短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吧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樣第五八章 繁亂第八五九章 一言定人生死的感覺不好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九二六章 別無選擇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四一六章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五九五章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五三一章 處置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五三章 都挺意外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三五二章 沒想到的戰況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