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

連續幾日真正的盡孝守靈,趙曦的臉色本就鐵青,這時候更是陰着臉。

那怕是王安石執拗,這時候也不敢去違官家的意!

不過,王安石也認爲,這陣風的確該殺殺了。

或許前面還是就事論事,到後面就變了味兒,真難說是不是有人趁機作亂。

趙曦停朝的這些日子,皇城司的神經一直緊繃着,比官家臨朝時緊張百倍。

自然,汴梁城那些小報的行爲一清二楚,甚至每一篇文稿撰寫人的社會關係都早就清查的徹底。

這應該算不上什麼天子一怒。

次日,整個汴梁有點風聲鶴唳了,一個個小報被查封,一個個撰文的士子被收押。本來挺熱鬧的汴梁某個圈子,突然間就噤若寒蟬了。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只是少了一個閒話而已,可對於士族階層,卻是深有感觸的。

官家這是怎麼了?

能怎麼了?趙曦在決斷如何處理這樣的亂象後說了一句話:國喪期間,他們倒是閒的很,也有心情攪事。

就這一句話,即便是對這些抵報和落魄文人有同情心的臣工,也閉嘴了。

太后新喪,惠妃亡故,更有太多的老臣重臣在這一段時間離世,在這樣的形勢下,確實不適合造謠生事。

不要說有太后,就是歐陽修,算是士子公認的領袖級人物。在歐陽公新亡之際,雖然不至於都悲痛欲絕吧,感同身受的樣子也需要做一下。

既然都是文人,是士子階層,就應該有該有的表現······所以,這時候,沒有臣工站出來爲那些抵報和士子喊冤。

關鍵是,這些不入流的抵報,以及那些靠撰寫志怪小說謀生的商賈和士子,若不是有讀書人這個身份,臣工們本就不會在乎。

官家在太后和惠妃去世後的心情,也不是那個臣工敢去忤逆的。

國喪是國喪,可朝政還得理。內閣習慣性的卯時在議事廳聊一些政事,也算是相互通個氣,不至於各自分管的政務出現脫節。

章惇是最後一個來的,因爲一大早接到一個消息,不得不去樞密院轉了一圈······

“王相,看看這個······”

章惇遞奏報的方式很隨意,可神情卻相當鄭重。

王安石有點疑惑,不明白章惇是怎麼了。一般來說,需要商議的事務,都會在例行的晨會上,由各分管內閣說出來,內閣共同議定。

樞密院的事務是章惇分管,若是需要內閣議定,應該是章惇來講明,不需要議定章惇可以自行決斷,沒理由單純拿樞密院的奏報跟他看。

“唉······”

王安石看了,也愣了。他算是決斷能力相當強的人,可對於這樣的奏報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二皇子孤身一人在邊境跪拜,啼血請求回朝祭拜太后和惠妃······”

太后和惠妃去世,是需要昭告天下的。二皇子在安南與國朝接壤處打下一片生存之地,知道消息會有延遲。

相信邊境對於二皇子的行爲也不敢怠慢,即便是如此,也過去有幾天了。

這事確實爲難······

死者爲大,或者說喪事比喜事在國人心裡更重要。大宋以孝治國,官家乃至宗正寺並沒有對二皇子的身份有過說法。

更何況,朝廷普遍認爲二皇子出走經略安南是官家的意圖。

雖然王安石以他對官家的瞭解,不一定會以兄弟鬩牆的方式來謀劃此事,可衆口鑠金,連他也不確定了。

章惇給自己這奏報······既然太子在場,王安石乾脆就把這事點明瞭。

章惇有怎樣的心思,王安石不去考慮了。章子厚或許有才,可德行和操守也就那樣。

在王安石看來,此事難處理,只是因爲這涉及到皇家,涉及的大統繼承,倒也不是不能公之於衆的。

沒人說話了,章惇連頭都不擡,好像這奏報不是他給王安石的。

他自己也沒覺得做錯,首相嘛,不就應該接着棘手的事?

“諸位閣老,此事由孤奏報官家吧······”

雖然很清楚這不是老爹的謀劃,可看內閣這情形,大概都以爲是老爹謀劃的。太子明白。

估計若不是因爲自己在場,內閣應該會一致同意老二回朝吧?畢竟,對於大宋而言,九州一統,金甌無缺是既定的目標。

而新內閣,肯定樂意在他們執掌朝政時,就把這樣的目標完成了。

而安南作爲邕州原本的轄地,老二或許在內閣看來是至關重要的棋子。

老二作爲段氏的長子,還是唯一的兒子,在這個時候不能親臨,趙曦心裡也是堵得慌。

雖然也知道皇家就是皇家,不能跟普通人一樣,可趙曦終歸是跟這時代的人不一樣。

趙曦是希望段氏的入土不至於這般淒涼······

若不是因爲段氏在這時候離世,太后早就入土了。因爲段氏趕上了這檔口,趙曦明裡暗裡的讓欽天監把日期延後了······

“你以爲如何?”

既然確定了太子繼承大統,趙曦還是需要照顧兒子想法的。

“爹爹,孩兒知道,二弟的起初的行爲並非爹爹授意,而後期對於二弟的處置,孩兒也知道爹爹所想。”

“因爲近段時間朝廷接連有重臣新亡,四弟東出經略的行動也大受影響。孩兒在想,既然二弟有心回朝祭拜,不如藉此機會,讓朝臣確認二弟所作所爲的目標性。”

“於孝心講,恩准二弟祭拜是爲人道,於姨娘講,有二弟扶棺送行不至於淒涼;於國朝講,二弟遠走,不管是大宋的九州無缺,還是爲大宋留後路,都可以借這次予以正名,也能促使四弟的行爲成行。”

“孩兒雖然不知道四弟東出是否與經略北遼有關,但孩兒卻知道,爹爹的目的是儘量維護皇大宋大統繼承的穩定,也同樣是爲孩兒將來做樣板······”

說完,太子就跪下了。既然他從內閣接了這事,就必須得從老爹這得到肯定的答覆,否則,他的聲譽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受損。

所以,太子今日說的的話,多少有些冒頭了。但他知道,二弟能不能回朝,都在考慮他的因素······

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三五三章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一三五章 連敗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一八七章 共與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七八六章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六八五章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四一六章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訪(十一)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六五七章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三四八章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五八章 繁亂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七十章 騎行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四三七章第八八七章 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