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三章 太子成長了

原本只是打發四皇子的隨意行爲,到現在已經成了朝廷眼下的重事。

四皇子很失落,只要朝廷當回事了,那他就沒資格也不適合再摻和了。這感覺很不爽,好歹是自己首倡的東出拓海,這時候卻把自己丟一邊了。

不爽也只能在心裡不爽,卻不敢有所表示······不僅僅是老爹知道他以前的小動作,更是自己第一次拓海失敗了。

不僅僅是不能有所表示,就連打聽朝廷如今怎樣籌備拓海的事,都不敢過分去關注了。

太子有點過意不去,四弟這些天到慈明宮跟娘娘請安越來越頻繁了······

“爹爹,一旦朝廷拓海事務準備就緒,是否還需要四弟主導?”

“此話是你自己問,還是有人讓你問?”

“回爹爹,是孩兒自己想問?”

太子自己問和有人攛掇問,是兩個概念。

“現在已經不僅僅是拓海的問題了,是朝廷在籌備海軍。你認爲朝廷的海軍可以讓你四弟執掌嗎?”

趙曦爲避免出現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情形,在確定太子之後,基本上是杜絕其他皇子執掌朝廷主要衙門的更何況是軍伍。

但是,趙曦並不限制其他皇子經商,不限制其他皇子游歷國朝,不限制其他皇子鍼砭朝政,即便是工坊城、講武堂也都是對皇子敞開的。

不讓有勢力,並不是就讓皇子們庸碌無知。

“爹爹,孩兒以爲,四弟是不是執掌海軍,對國朝並無影響。”

太子這樣說,趙曦倒是有點興致了,隨意的擺了擺手,示意太子繼續說下去。

“爹爹,二弟之於安南,五千烏合之衆之所以能打下一片地盤,並堅持到現在,最重要的原因是藉助了國朝的新式軍備,才能在安南數十萬衆的大軍下生存。”

太子雖然說得有些誇張,也確實是事實。安南數十萬大軍,並沒有傾力去剿滅二皇子的隊伍,加上安南與國朝接壤處山高林密,更適合小部隊作戰。

二皇子之所以能生存,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國朝對那片國境線是開放的,允許二皇子的隊伍進出,就避免了被安南軍殲滅的可能。

這倒不是朝廷有什麼令,而是廣南路的地方官以某些目的去揣度官家的意圖造成的。

在這個問題上,從趙曦到內閣,乃至整個朝堂,態度都是含糊的,也是爲在邦交的問題上有說辭。

“四弟東出拓海,首次失敗,而朝廷即將改良整個海戰的裝備,這就意味着,不管最終何人執掌國朝海軍,必將與二弟一樣,需要依賴國朝生存。”

“所以,孩兒以爲,在裝備了新式火器以後的海軍,是不是四弟執掌,對國朝影響不大,終將還是依賴於朝廷的支持,或者說依賴於工坊城,甚至說沒了朝廷會難以生存。”

這段時間趙曦對太子真的是有點刮目相看了。

自從上一次扶上馬送一程後的溝通後,太子逐漸敢於在朝政上表達自己的見解了。

“事實確實如此,但規矩就是規矩。朕既然有令,皇子不得執掌朝廷衙門,這一點就不能改變。”

“不過,朕並非要剝奪老四的拓海想法。朝廷籌建海軍的目的是爲海商護航,或者說要將領海權提上日程。”

“至於老四有意經略高麗、扶桑的想法,朕不制止。國朝在遴選海軍軍卒,同時也在進行規範化訓練······這樣吧,朕給你一道赦令,允許老四招攬人手,允許有限使用朝廷海軍訓練的相關章程······”

海軍的籌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是籌建了,海軍的編制也不會太大。而趙曦並不指望海軍剛剛籌建就要建功立業,很大程度上,還是傾向於護航。這樣也能讓海軍才一定程度上能自給自足了。

新建海軍後的作戰能力和防禦範圍,也是有限的。太子說的有些道理,可他沒有考慮一旦四皇子成勢之後的風險。

至於是不是要將高麗扶桑納入國朝的版圖,趙曦覺得爲時尚早。在沒有收復燕雲,平滅北遼之前,趙曦不會好高騖遠的去想太多。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國朝是否擴張,需要結合國朝的實情,不僅僅是軍力的問題,還有整個國朝的思潮。

溝通是成事的必要方法,很多牽絆的阻礙都是因爲溝通不暢。

內閣針對海商的問題,原本的爭論,在趙曦引導後,也達成了一致。王安石還是從海商身上扣出利益了。

經內閣議定,執行官家既往不咎的詔令,但是,至於供養海盜逃避國朝稅入的部分貨品,按照國朝內貿稅率的三成比例繳納。

雖然這是一種相互妥協的做法,對於結果趙曦還是滿意的。儘管內貿和市舶司的稅率不同,多少收回些損失。

在看到海商那龐大的易貨量時,趙曦其實也後悔自己那既往不咎的所謂詔令。

王安石相當可以嘍。

而這時候,皇城司也拿到了關於琉求一帶勢力分佈的情報。雖然都是外圍打探到了,不一定詳細準確,對於沒準備區別對待海盜的朝廷而言,足夠用了。

“大秦人?波斯人?崑崙奴?高麗、扶桑,北遼勢力也在琉求?就是南方的那些小國居然在琉求也有勢力。”

趙曦已經看過奏報,沒內閣這般驚訝,倒是有些失望。

大宋的海運如此發達,或者說這個時代的海運已經相當發達了,按市舶司的奏報,大宋的航海已經能抵達非洲的東海岸了。

在趙曦的印象裡,波斯或者大食,好像是最早使用什麼牽星術的,航海技術也應該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有說法,大宋的泉州,是因爲大食或者波斯航海者而崛起的。

大食、波斯,趙曦的概念裡應該是一回事,可國朝習慣的稱呼總是有區別,趙曦都不知道區別在哪。

趙曦本以爲,在航海中應該有些什麼意外事件,或者會出現,但史書中不曾記載,遺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偶然,比如發現新大陸。

若發生了這樣的意外,最有可能就是在海盜這個羣體裡發生,而不會是在市舶司的記載中。

可惜,從皇城司探知的奏報中,最起碼琉求的勢力範圍內,沒有提及有印第安人······

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六三五章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六六二章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四二六章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九六七章 大定亂了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三四二章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五七五章 這纔是正事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一零三章 韜光養晦的憋屈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三四章 放個煙霧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