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四章 這纔是誘惑

宗澤這是小事,即便是官家恩准了可以在講武堂和貢院行走,也沒有影響到朝堂的運行。議論有一些,都是議論太子求賢的態度。

就是這樣,人們之關注需要關注的人。在這件事裡,宗澤只是個配角,以便襯托太子求賢的做法。

至於內閣,就更不會當回事了,甚至說太子作秀的行爲,都沒人在意。

這很正常,就像當初官家收納李誡,區別不過是李誡接受了恩賜的官身,而宗澤沒有。

內閣關注的是,四皇子的這支隊伍已經基本把登州東北部的一些島嶼全部佔領了······

只可惜,工坊城隨行的勘探人員,並沒有在這些島嶼上勘探到什麼值得開採的礦產。雖然四皇子的隊伍暫時還沒有向朝廷討要給養,在朝廷看來,最終這支隊伍還是需要朝廷供養的。

沒有海軍護航的任務,收入無從談起,總不至於真的讓這支隊伍成爲海盜吧?不是丟人不丟人的問題,是那樣,朝廷將失去對這支隊伍的控制。

與二皇子的隊伍不同,這是一支由國朝各方勢力組建的隊伍,是有些另外的目的的。

“以奏報來看,北遼的蘇州似乎成了北遼最大的外貿州府。是需要朝廷拿個章程了。”

沙門諸島收復,眼前就是北遼的蘇州了。從奏報的字裡行間,王安石能感覺到這支隊伍對北遼蘇州的垂涎。

也許是收繳海盜的資產讓他們嚐到的甜頭,似乎貪慾越來越旺盛了。

不過,若是針對北遼,朝廷裡普遍的認識是可以試試。

“只要不是大宋軍旗,想怎麼折騰怎麼折騰。”

誰家都看到了這支非軍非盜隊伍的收益,估計都這樣想。章惇也沒藏着掖着,直接就挑明瞭。

“還是要注意一下,儘量不引起北遼的注意爲善。”

“這時候國朝需要在意北遼嗎?海盜一直就有,國朝的這支隊伍,沒有替北遼維持海運的責任。”

“一旦不慎,提前引起戰事······朝廷還需要時間。”

“原本的海盜劫掠北遼不也看着?沒必要擔心太多。適當的海戰有利於鍛鍊這支隊伍的戰力,還能達到自給自足,何樂而不爲?”

章惇、王韶、呂公著傾向於放任,而韓縝傾向於保守。呂惠卿和蘇轍不表態,或者說表態沒什麼意義了。

至於蘇頌,很少在這些事情的上有態度的,倒是沒有發現礦產讓他有些失望。

“那就試試吧,就當是試探北遼的反應也算!”

北遼對海權不怎麼當回事,國朝以這樣的方式去試探,應該不至於有多大的反應。以此爲基礎,一旦開戰了,控制海上的供應線,也是應該考慮的。

“想試試就試試吧。”

趙曦對這也是無可無不可的,只要不登陸,在海上,這支隊伍應該還是沒什麼危險的,估計北遼也不會當回事。

估計北遼也不會把這幾千的烏合之衆當回事,否則這支隊伍在海上鬧這麼大動靜也沒見北遼遣使過問。

“注意適可而止,雖然不是國朝軍伍,該有的紀律朝廷還是要強調一下。一旦成賊,很難挽回!”

獲取收益最直接的方式是掠奪,而掠奪最考驗人的心智。

若是老二那個逆子,趙曦似乎還放心一些,就看這些年在安南北部的經營來看,算得上識大局、有節制。

至於老四,小聰明有些,未必有老四心裡的經緯。

隨便折騰去吧,只要不是故意找死,安危應該沒什麼問題。

關鍵是,到目前爲止,即便是軍備,都是拿繳獲的海盜物質來交換的。

朝廷沒有損失,甚至還有收益,或者說朝堂臣工各家各戶都得到了好處。

趙曦甚至在想,過於放任自流,會不會提前開創大航海時代……話說,最早的那些海上冒險家,也是從海盜做起的。

甚至後世有一些國家的底蘊,都與海上掠奪有關。

“王相……要不算了。”

“官家,有何事不能言?”

“倒不是不能說,只是現在說還有些早。這支隊伍如今在東海一帶,畢竟侷限。”

“只不過國朝有意拿他們試探北遼,暫時不離開東海比較好。若是待國朝收復燕雲之後,倒是可以將他們放出去,放到更遠的海洋。”

“從國朝海運商貿來看,海洋的財富比陸地的財富可能更甚。就以香料一項,足可以養活這五千軍卒。”

雖然現在還不能這樣安排,提前蠱惑一下也是可以的。

“香料?那不是大食人的?”

“應該不是。對比西域和海運的貨品以及價格,應該可以看出香料未必產於大食或者波斯,倒像是南洋某個海島所產。”

“亦或是大食人提前發現,並將其據爲己有了。若收復北遼以後,倒是可以把這支隊伍放出去試試。”

趙曦也是一陣一陣的。本來早已經不再對新大陸有任何希望了,這時候心裡又有了想法。

最能引導人行爲的是利益。

海運的利益很大,哪有自己擁有香料島的利益大?

就國朝現在的疆域和丁口,抵達泉州、廣州以及明州的香料,基本上都出不了海港就清空了。

以香料做驅動,比以探索什麼新大陸做驅動要強很多。

雖然工坊城這邊在蒸汽機方面進展很慢,趙曦也還是對遠航有了些期望。特別是國朝看到除了海運以外的海上利益後,趙曦本來平息的心思又萌動了。

“這樣吧,把這個意思先提提,有個準備。當國朝收復燕雲後,火器的管制看看能不能放鬆一些,或許可以允許民間組織隊伍做四皇子這樣的事。”

“官家,如此是否會亂了綱紀?”

“談不上。火器出現的這些年,保密做的很好,大家還是知道輕重的。”

“就比如王相,你的家人出海用火器,可捨得將火器的秘密泄露?關鍵在選擇怎樣的人使用。”

“四皇子這支隊伍中,想必朝廷各家各戶都有吧?算是有些基礎了。”

“朕說這個還遠,內閣可以先把這事議議。選什麼樣的人,許什麼權,朝廷如何控制等等,都可以議議。”

這纔是誘惑,或許這樣的誘惑真的可以改變原本的航海史。

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七三八章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五二七章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七十章 騎行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八五零章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四六三章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七一七章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三七九章 憑什麼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六五七章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六五一章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四二章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九二六章 別無選擇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選擇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五二七章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