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八九十年代的典型犯罪

在中國的八九十年代,應該是犯罪活動最爲猖獗的年代,這些繁雜的犯罪類型中,尤以拐賣兒童婦女的人販子最多。

在這個年代,基本上每個村子都有孩子被拐走的事情發生,但是每個村子也都有買媳婦結婚的事情。

不說別人,就說關曉軍自己,在他上一世,三歲的時候,要不是村裡人追的快,就差點被兩個老頭偷走。

後來兩個老頭被暴怒的關宏達一人打斷了一條腿,扔進了派出所,死活不知。

多年後盧新娥說起此事來,依舊是後怕不已。

偷小孩的如此猖狂,拐賣婦女的人販子也不遑多讓。

就在關曉軍的前世,他們關帝廟村就有兩家娶不上媳婦的光棍,從人販子手中買了兩個南方的女人做老婆,這女人買了之後,整個村子裡的人都幫忙看着,生恐她逃跑,就連村支書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不知道。

當時的關宏達已經去世了,不然絕不會任由這種事情發生,但新任的村支書沒主見,遇到這種事情只知道息事寧人,又不想得罪本家人,因此只當不知。

這種事情,在當時的廣大農村普遍發生,就關曉軍所知的,在關帝廟村,就有兩家從人販子手中買媳婦的,其中一家因爲買來的媳婦相不中,又被他轉手賣了給了別人。

後來案發後,買來的媳婦都生了倆孩子了,也斷了回家的念想,就在關帝廟村生活了,至於這這買媳婦的兩家人,也只是在看守所裡待了兩三個月而已,而當時的人販子好像被關了幾年,出來後,繼續幹這個行業。

這個時代的法律法規,在普通人民眼中,好像對拐賣婦女兒童的人販子極爲愛護,人們很少聽說過販賣人口的人販子被判極刑的新聞,好像立法人對人販子非常偏愛,甚至連極刑都很少判決。

一直到新世紀之後,國民對於國家立法中爲什麼對於人販子這麼寬容,都感到難以理解,很多網友都在呼籲對人販子判處死刑,但實質上,判處死刑的人販子非常少,除了在嚴打時期。

這種違背公序良俗,違背道德的立法律條,在蕭何犯律之後,還從未這麼制定過。

可是政府立法,自然有其背後深刻的道理,如果真要仔細瞭解的話,就會發現這裡面有着很多關於人性與法律上的雙重考量。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拐賣婦女兒童的事情,絕大多數是被拐後,才被賣掉。可是也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賣給人販子的,甚至是丈夫直接把妻子給賣掉的情況也有發生。

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考驗人性的時候也就到了,像一些網民吵吵的,說什麼人販子都要判死刑,那就很難成立。對於賣掉自己孩子的父母,是殺掉還是判刑?恐怕很難一時下決定吧?

而且如果一律判死,那麼可能會陸續出現人販子爲了逃避追捕,而把兒童拋屍,把婦女殺死的新聞,而且類似的情況絕不會是個例。

量刑過重的話反而會增加犯罪行爲的危害性。

加大刑罰力度不僅會提高威懾力,同時也會讓犯罪行爲的風險增大,這對受害者而言,將會把他們置於更危險的境地。

政府的公職人員,在智商與情商上一般都是高於普通民衆的,他們之所以制定種種看起來不怎麼符合民意的法律條文,並不是毫無根據,他們也有着種種考量,這些人也不是吃乾飯的。

普通民衆考慮問題,大都是從個人角度出發,但是立法人員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就要着眼全局,利弊得失的衡量是從整個國家來看,所以有些條文就與個體之間產生“不兼容”情況。

關曉軍前世作爲政府的公職人員,在看待這種問題的時候,在角度上與一般人都不太一樣,對於國家層次上的一些規定有着與別人不一樣的理解。

但理解歸理解,法律條文畢竟只是寫在紙上的冰冷文字,真要落實到個體人的身上,客觀上的理解就會被主觀上的情緒衝擊的七零八落。

就像是關曉軍,他雖然理解國家法律條文在制定時的種種考量,但真讓他從自己的本性上來說,那他絕不會迂腐的服從法律本身。

關曉軍性子暴躁,有時候看事情難免極端,在他看來,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

即便是重生一次,他對於像人販子這種人類中的敗類,也是難以忍耐。

自從對面的中年婦女主動與關陽搭訕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了他的警覺,這名婦女眼神閃爍,看關陽就像是在看一件貨物,而她身邊的中年男子對關陽也是一副偷偷品鑑的模樣,這等動作,一看就非是良民。

在聽了這名婦女與關陽長時間的談話之後,關曉軍已經對這名婦女有了大概的瞭解:會說話,會恭維人,但是言談舉止頗爲粗俗,應該是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而她旁邊的男子應該識字,但是坐在斜角處,即便是識字也看不清關曉軍寫的繁體字是什麼,因此他纔會光明正大的寫字與關陽交流。

這個時候的人販子,特別是婦女人販子,有一半都是不識字的婦女,只因爲想賺錢,才幹起了這種生意。這種人能說會道,最喜歡與年輕的大姑娘小媳婦聊天談話,有的會引失去防範心理的婦女去隱秘地方,直接讓人把你裝麻袋運走,也有的會偷偷的把你領到買主面前,先讓買主過目,然後再私下商議價錢,等價格商議好了,再把你塞進車裡,一溜煙拉走了。

所謂“把你賣了,你還會幫人數錢”,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別看這種女販子不識字,但是照樣能把人耍的團團轉,很多剛畢業的女大學生,都被這些婦女給賣到了山溝裡去了,想跑都跑不出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最後只能給老光棍當媳婦生孩子,終了此生。

當地警察想要解救她們,就得面臨與地方宗族勢力起衝突的危險,在如今法制觀念淡薄的農村,基層很難將政策落實,村民抗法的行爲時有發生。

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治安方面有疏漏,以及普法宣傳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不過現在的關曉軍沒心思唱什麼高調,他就想看看面前這名婦女到底接下來到底會怎麼做,她要真的做出拐賣關陽的行爲來,估計將有被人打死的風險,因爲旁邊關山虎眼睛都紅了。

關山虎就是被人拐賣出來的,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家鄉在哪。

他生平最恨的就是人販子。

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放亞非拉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跟你們玩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背後之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他個亂紛紛第二百四十八章 第一桶金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規矩第一百一十五章 吟詩第七十四章 尷尬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流第八十五章 譜系第七十八章 遺憾第九十二章 考試第二百六十七章 老堂屋,靈位前第二百零六章 機會第十七章 時代第二十四章 有時候理解一個人,真的需要一些角度第六十六章 磕頭禮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上電視啦第一百四十七章 商談第二百八十六章 仇恨的力量第七十四章 尷尬第八十九章 震撼第二章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兒第六章 麥忙時節第四十九章 恰似猛虎臥荒丘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擊的詩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燈泡第一百一十四章 如今與以後第二十四章 有時候理解一個人,真的需要一些角度第六十四章 陳年舊事第一百七十章 全國一盤棋第六十六章 磕頭禮第八十一章 辦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含蓄的詢問第一百零四章 上一代的愛情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流第一百四十九章 關自在涼茶第二百七十二章 兩地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動靜第二十六章 種子第四十六章 筆友第一百一十八章 尷尬第一百三十四章 再相見,老眼昏花第二百七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二百四十二章 眼光與時代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學校的早晨第二百六十八章 喪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疑惑第二百六十二章 國學養生協會第二百三十章 心思第二十八章 鄉下藝人第七十二章 爺爺出馬第五十四章 救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要讓步第一百七十六章 含蓄的詢問第八十一章 辦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含蓄的詢問第四十三章 小心思與老油條第六十八章 吃飯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上電視啦第一百九十九章 過去的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安排第九十六章 好好幹第七章 小誘惑第一百二十四章 徐策跑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淨街虎第一百七十四章 錢串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羣廢物第二百章 擺出來第二百七十一章 高考志願第五十三章 那年冬天第二百八十六章 仇恨的力量第一百二十六章 心必須狠,手不能髒第一百五十四章 上門第八十四章 報紙新聞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擊的詩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同桌的愛情第七十五章 躁動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他個亂紛紛第二百五十六章 多讀書第十四章 高估了自己第一百七十三章 召回第二百七十六章 幫扶第九十九章 對症下藥第二百八十章 衣錦還鄉,熱鬧一場第二百四十九章 踩着鼓點前行第一百二十八章 記事第二百七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百五十五章 安排第一百七十八章 忘恩負義第一百零五章 我的初中生活第八十八章 工程第三十一章 小高手第二百四十章 畢竟不同第一百九十章 覈實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要急,慢慢來第九章 恩大成仇第一百九十一章 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