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柯枝

在後世,印度可以算是一個國家,一處地域名稱,但是在如今,根本沒有印度這個地方。

就像後世的拉丁美洲,人人都知道指的是南美北部,中美洲一帶,但是在地圖上,你根本不能說哪個地方是拉丁美洲。

現在的印度,分成了三百多個小國家,一個小鎮,一個縣城,就是一個國家。

他們這裡的人根本沒有大一統的思想,所有的統治者也沒有同意的心思,只是挖空心思穩固自己的統治。

這裡如今最大的國家是北部的德里蘇丹國,至於後世大名鼎鼎的莫臥兒帝國,還要一百年後纔會建立。

不過,即便是最大的德里蘇丹國,也不過只是佔據了後世的印度北部的一片區域。在印度次大陸,他們是個強國,卻也不過是帖木兒國扶持的一個傀儡。

印度次大陸,原本一直是印度教的大本營。後來迦毗羅衛國(後世的尼泊爾)這個小國想要獨立,他們的王子就根據印度教派經義,建立起來了佛教。

不過佛教在印度次大陸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從誕生之日,就受到了當地主流教派印度教派的強力打壓。

所以佛教徒們四處逃竄,反而在藏區,以及中南半島上面傳播開來。

沒有統一的政權,這裡的貴族們利用印度教派的人等劃分,享受與生俱來的特權。

上下不能齊心,階級不能逾越,人們沒有向上的奮鬥渠道,所以導致了這片大陸上極少紛爭。

打贏了你依舊是奴隸,打輸了你依舊是貴族。你生下來是貴族,永遠就是貴族,你生下來是奴隸,永遠都是奴隸,誰會願意打仗?

這片大陸東邊是熱帶雨林和山脈,北邊是難以逾越的高山,只有西北角有兩處山口,可以通往外界。

這兩處山口,也成爲了這片大陸歷次戰爭的源頭。

大食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每一次有外來民族進入,都會打的這裡的人叫苦不已,卻無可奈何。

如今這個時代,德里蘇丹國這個信仰綠教,由波斯人統治的國家,佔據了北部最肥沃的農田,要不是他們的人少,早就佔據了整個大陸。

南方的數百小國也組織了多次抵抗,但是奴隸兵們根本不願意幫他們打仗,所以屢戰屢敗。自己的聖地,最肥沃的土地被異族佔據,他們也只能認了。

這裡的百姓雖然易於管理,但是卻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非常能生。

在全世界,能跟漢人一樣,以多子多福爲基本觀念的,也就只有這裡的百姓。

這片大陸得天獨厚,北部是世界最高的山脈,擋住了冷空氣,雖然天干少雨,但是地面水資源豐富,所以整個大陸,都是肥沃的農田。

純以耕地面積來算,這裡的耕地面積遠遠多於大明,所以能夠養活的人,甚至比大明還要多。

朱瞻基雖然想過把這片土地也佔爲己有,可是想到這裡擁擠的人口,他就沒有多少興趣了。

將這麼多的人都變成了大明人,今後大明的民族組成,將會非常複雜。

何況,他準備以後在合適的時候,取消民族劃分,不管是蒙元人,還是黃化大食人,還是西南山區的其他夷族,還是以後的印第安人,統稱爲華族。

現在除了印第安人人口數量多一點,其他民族的人以後都能同化。

而印第安人對流感,天花,鼠疫毫無抵抗力,他們的人口優勢,很容易就能化解。

但是這片大陸上的人不一樣,如果取消了這片大陸的民族等級劃分,會影響整個大明的穩定。

不取消,也是一個矛盾,給整個大明的架構帶來隱患。

所以在朱瞻基的心裡,準備將這裡當作一塊殖民地,還是不要納入大明的直接管理疆域。

大不了,以後將緬甸,尼泊爾,阿薩姆這些地方佔據下來,這樣就能遏制印度次大陸的整體發展。

艦隊從後世的緬甸海域,直接向西南方向航行。雖然繞了一個大彎,距離遠了近一倍。但是因爲避開了逆風,現在還能順風航行,速度反而更快一些。

艦隊貼着大陸的海岸線前行,這裡都是熟悉的航線,所以那些領航員們一個個都非常熟悉,根本不怕觸礁。

榜葛刺,沙裡灣尼,加易勒等等小國,這一個個後世早已消失的名字,是從孟加拉國開始,沿岸的一個個小國家。

比如後世的斯里蘭卡,現在被稱作錫蘭山,鄭和第三次下西洋,還把他們的國王直接抓到了大明。

而後世的馬爾代夫,現在被稱作溜山國,只不過,這個國家小的可憐,朱瞻基根本不想浪費精力。

在錫蘭山國,艦隊短暫停留,王景弘安排了艦隊迎接,並且準備了大量的新鮮蔬菜。

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些新鮮蔬菜裝上了船,經過古裡國,就抵達了大明艦隊在柯枝國設立的基地。

柯枝國的大明海軍基地,是大明最西的據點,這裡建於第二次下西洋期間,有一個碼頭和淨水過濾池,還有一大片菜地。

在大明艦隊沒有來的時候,這裡交由本地人管理。但是當大明艦隊抵達的時候,這裡的居民要騰出港口,並且把種的菜全部賣給大明艦隊。

印度的城邦小國根本沒有國家的概念,他們視大明爲天朝上國,三年一貢,並且遇到受欺負,都會讓大明替他們撐腰。

就在朱瞻基他們出發之前,候顯出使印度各國,主要原因就是替榜葛刺撐腰,讓德里蘇丹國不要開戰。

德里蘇丹國不敢違逆大明的意見,接受了調停協議,結束了對榜葛刺的侵略。

如今的大明,是真正的天朝上國,輻射最遠的區域,就是朱瞻基如今抵達的柯枝,這裡也是後世印度西海岸的科欽。

朱瞻基一路前來都沒有停留,主要原因也是因爲如今印度南部超過了兩百個小國的國主,全部聚集在了柯枝。

半年之前,王景弘抵達柯枝之後,就開始在這裡大興工程。

他們不僅重新疏浚了海港,還在柯枝堡海灣內側的南島上面,耗費重金,動用超過十萬人手,修建了一座大型東方宮殿。

朱瞻基對柯枝這個地方不瞭解,在後世,這裡並不是一個重要區域。

他來印度好幾次,都是去新德里,孟買,還有北方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印度教聖地赫爾德瓦爾與瑜伽聖地裡希蓋什。

當艦隊抵達了柯枝,整個艦隊進入了海灣,他才發覺,柯枝這個地方,竟然是一座地理位置絕佳的港口城市。

因爲這個天然海港,幾乎是全世界最完美的自然深水港。

柯枝海灣的出入口只有不到五百米,南北都是島嶼,柯枝堡就位於南島。船隊進來之後不是大陸,南北依舊是兩個獨立的島嶼,最裡面纔是大陸。

不管是島嶼與島嶼之間,還是島嶼與大陸之間,都有寬闊的位置可以停靠船隻。

城市在最外面的島嶼上,海灣裡面還有獨立的幾個大島,層巒疊嶂,根本不怕風浪的侵襲。

看到這裡的地圖,朱瞻基沉吟了起來。哪怕大明對印度大陸沒有興趣,但是這個地方,一定要佔領下來。

從朱瞻基的旗艦進入港灣,一聲聲的禮炮聲就響了起來。

衆人都已經習慣了這種響聲,但是兩隻昏睡的考拉,卻都被震醒了,嚇的爬到了角落裡。

考拉這種動物,雖然看起來比較可愛,但是因爲它們以桉樹葉爲食物,身上的味道其實很難聞。

因爲朱瞻基不喜歡,幾個女人也就對這種小動物沒有了興趣,更怕身上沾了考拉的氣味,朱瞻基不喜歡她們了。

所以到最後離開南洲的時候,她們只帶上了兩隻。

要是能活到回大明,以後放在宮中的動物園中,給小孩子看個稀奇。

吹着印度洋上的海風,能夠到一個充滿人氣的異域,見識新的世面,一羣女人都顯得非常興奮。

她們畢竟都還是十六七歲,甚至是十三四歲的孩子,還是喜歡繁華的喧鬧。

後世有許多自認特立獨行的人,自認爲喜歡遠離塵世的僻靜之地,但那是在有網絡,有食物的環境下。

真讓你什麼都沒有,住土坑,窩棚,自己種糧,種菜。天天見不到一個人,瞭解不到任何外界信息,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了。

在柯枝的歡迎儀式,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隆重,因爲這是大明皇室在西洋的第一次正式露面。

這不僅關係到了大明的臉面,更關係到了整個印度次大陸的局勢。

所以根據事先得到的消息,除了有幾個因爲國主太老,或者太小的國家只是派了代表,其他城邦國都是國主親自過來。

當然,來的主要是南部的城邦國,北部地區因爲受到了德里蘇丹國的影響,並沒有派人過來。

反倒是德里蘇丹國,派了一個很大的代表團前來歡迎。

朱瞻基對這裡的情況比誰都要了解,很清楚現在的德里蘇丹國就是帖木兒國的傀儡,他們這是在故意給大明下眼藥。

朱瞻基也曾徵詢了屬下們的意見,要不要懲罰他們一番,但是後來被勸說打消了這個主意。

首先,哪怕是從孟買登陸,距離德里的距離也有兩千兩百里,按照現在正常的行軍速度一天五十里算,這一趟光是來回就要走八十天,更別說還要打仗了。

其次,朱瞻基不能把什麼事情都幹完了,朱棣現在一門心思想要討伐帖木兒國,這是他想自己乾的,要名垂青史的事業。

朱瞻基插手進來,打敗了還好說,朱棣會興致沖沖來替他報仇。要是打了勝仗,朱棣還會惱火他。

你一個當孫子的,不老老實實,光跟自己的爺爺搶功勞,還想不想混了。

所以朱瞻基決定好了,這次他要做的就是了解西亞的各處地形,爲未來的戰爭做準備,而不是搶功勞。

只要對方不惹他,他也就安分一點。

這次出門,他的主要重心是在歐洲,要把歐洲那幫土包子,膽氣打寒,並且不能讓他們發展航海業。

旗艦終於穩穩當當地停靠在了海灣內南島新修的一個碼頭處,站在船頭居高臨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距離碼頭不遠,就是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式建築。

由於朱瞻基格外重視綠化,這座宮殿雖然主要是磚木結構,但是依舊保留了大量的樹木。

在印度人看來,只是爲了歡迎一個王子的到來,就修建一處宮殿實在太奢侈了。

朱瞻基無心解釋這是爲過兩年朱棣的西征做準備,這樣讓他們誤會,更能顯示大明的輝煌。

九聲禮炮聲畢,旗艦也停靠穩當,以王景弘爲首,率領着印度南部的各大藩王跪拜三次。

朱瞻基顯示排場的那架龍輦在先前抵達的船上,這個時候已經擺在了碼頭邊,八匹駿馬在馬伕的安慰下,等待着啓程。

天子龍袍是五爪金龍,朱瞻基身穿的龍袍雖然看起來跟天子的一樣,但是隻有四爪。

還有一處區別就是冕。天子冠冕有十二旒,而朱瞻基戴的是九旒冕。

隨着朱瞻基的下船,船上的皇室龍旗也被降下,九十九人的儀仗隊也都肅立下方的紅毯兩側,等待着朱瞻基的到來。

現在的紅毯當然不是地毯,而只是紅綢,絲綢雖然貴,但是對大明來說不算什麼。

但是那種密織的毛毯,對大明來說纔是奢侈品。

這個紅毯可不是誰都能走的,除了朱瞻基和宗室子弟,也就他的妃子才能走。就連鄭和,迎接他的薛祿這樣的副帥,也不能走。

這樣的排場震住了來迎接他的幾乎所有人,那些印度的藩王們,望着朱瞻基的表情滿是羨慕和崇拜。

絲綢貴比黃金,現在卻只爲鋪地。

還有這氣勢恢宏的儀仗隊,遮天蔽日的艦隊,無一不能說明大明的富強。

他們之中的許多王爺,出門也只能依靠小馬車,甚至有一些窮的,一個滑竿就解決問題。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出行竟然需要一百個人伺候,連吐口痰,都有人專門端着痰盂等在一邊。

走出了紅毯,盡頭就是朱瞻基的龍輦。新修的水泥路寬闊,平整,所有人侯立兩邊,夾道歡迎。

羽林衛的士兵們早已經下船,排在了道路兩邊,防止有人衝撞了龍駕。

他們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一個個身材高大面無表情,一個手握火槍,一個手扶橫刀刀柄,交叉排開,隔開了朱瞻基當地土人的距離。

還別說,這樣的架勢很是嚇唬人,那些土人看到這些士兵,一個個腿都軟了。

朱瞻基坐上了龍輦,在三千羽林衛的前後左右的護衛下,龍輦緩緩而行。

他的龍輦經過之後,等候在兩邊的土人們才能依次排隊跟在後面,向着新修的宮殿駛去。

現在沒有後世的歡迎儀式,因爲語言不通,也不會宣讀聖旨什麼的。

等到了行宮,纔是朱瞻基依次接見他們的時候。

朱瞻基心裡也在考慮,雖然這種儀式已經比較到位了,但是似乎還缺少了一些音樂。

以後的歡迎儀式上,搞一些鼓樂出來,更能增添一些氣勢。

朱瞻基的身邊站着劉萬,這次修建行宮,他也出了不少力氣。半年沒有見到朱瞻基,這個時候跟朱瞻基介紹着這個行宮的建設情況。

行宮距離碼頭並不遠,佔地面積大約五萬平米,外有一圈護城河,護城河內側沒有城牆,只是用磚和水泥修葺了一圈一米五左右高度的圍牆。

這個高度,也是目前大明士兵們站立瞄準的高度。

行宮四角各有一處甕城,加上前後門的甕城,一共六處。每處甕城可以容納五百士兵生活,他們同時也負責整個行宮的外圍安全。

對於一處新修的行宮,能夠有圍牆,有甕城區,裡側還分了前後宮,這已經很讓朱瞻基滿意了。

他隨口誇了劉萬幾句,這個傢伙就滿足地笑了起來。

朱瞻基進入行宮之後,沒有去後宮換衣服,洗漱,就直接來到了大殿。

內侍與禮部,錦衣衛安排好妥當,就開始召見各位藩王。

因爲人數太多,接見之後又會安排充滿大明風味的宴會,所以這次接見並不是一個一個來,而是一起進入了議事大殿。

如果是國主與王子一同前來,就兩人覲見,但是如果是國主沒有到,就只見王子或者正使。

即便如此,當兩百三十一個城邦國的代表依次見完,每個人簡單地通過通事說幾句,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時辰。

每個人都飢腸轆轆,就直接安排在了側院的演武場平地上吃飯。

爲了這次的宴會,王景弘就已經準備了兩個月。從吃飯用的八仙桌,太師椅,到每個人應該安排的位置。

從每一道菜的定菜,到原材料的準備,都花費了他大量的心思。

來賓近六百人,大明這邊有資格上桌的還不止這個數字,然後每一桌還要安排一個級別高的將領或者是宗室,一個翻譯的通事,院子裡面一共擺下了一百五十桌。

如此大規模的宴席,品種繁多的菜式,無一不讓這些城邦國的小藩王們如同沒有見過世面的土包子。

他們根本沒有用筷子的習慣,也不會用,爲了遷就他們,今日的菜式大多也是可以手抓式的。

這方便了他們,卻也讓大部分的大明陪客都沒有吃好。

他們大便不用紙,直接左手擦了再洗,雖然不是一個手,但是也讓人噁心啊!

吃過了飯,各位藩王也就心滿意足地回去了自己的行宮,等待着朱瞻基的單獨接見。

柯枝這個海灣內側這個長十里,寬五里的島已經被柯枝國以五百個金幣賣給了大明。

島的北側是碼頭區和大明的行宮,但是南側卻被大明無償提供給了印度其他地方的藩王,讓他們可以建設行宮,或者是領事館。

幾乎所有的藩王都在分的幾畝地上建設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哪怕他們不會在這裡住,以後也會跟大明貿易啊。

所以一些窮的藩王,乾脆就建了一座大倉庫。

“殿下,這是你要接見各位藩王的順序。每日四個時辰,每個國家接見時間一刻鐘,需要八日才能全部見完。”

身爲一個領袖,有些事情也是必須要做的,就好比這種接見,就是不能推脫的。

朱瞻基也知道這是必須要經歷的程序,接過了清單問道:“這個順序是按照什麼次序排列的?”

“第一個是柯枝國國主,然後是這裡勢力最大的德里蘇丹國的代表,後面的順序,則是按照國名翻譯漢字後,在千字文的順序排列。”

王景弘沒有說出來的是,爲了這個接見順序,各國主都吵的不可開交,他也是斡旋了很久,才說服各國按照大明的規則來。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這個安排不錯,雖然這是西域,但是既然認我大明爲宗主國,就該按照我們的規則來。”

王景弘苦笑道:“話是這樣說,但是現在西域,肯認我大明爲宗主國不過二十餘國,還大部分是靠海的國家。那些不靠海的,幾乎都是第一次與我大明接觸,想讓他們聽話,也不是容易的事。”

朱瞻基也能理解,我天高皇帝遠,跟你關係又不大,沒有生存威脅,何必給自己找個爹。

那些靠海的國家,更多是想在大明這裡佔便宜。就像錫蘭山國的國主亞烈苦奈兒,見大明跟印度各國貿易大賺特賺,就眼紅了想要搶錢,搶船。

只是他高估了自己人的力量,低估了大明士兵的武力。

五萬士兵被鄭和組織起來的不到一萬海軍士兵痛快擊敗。

wωω •тt kǎn •¢O

鄭和只是率領了兩千士兵,就能直接攻打進他們的國都,生擒了亞烈苦奈兒。

“這德里蘇丹國一邊不讓其他國家來,一邊卻自己又派人來,知道他們是何想法麼?”

王景弘顯然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說道:“殿下明鑑,這德里蘇丹國前年才變成了賽義德王朝,他們的國主因爲初登基,還需要帖木兒國的支持……”

“賽義德王朝是什麼意思?一個蘇丹國還搞這麼多名堂?”

王景弘說道:“這德里蘇丹國從建國至今兩百年,已經經歷了四個王朝。他們與蒙元人的繼承模式差不多,前面國主死了,按照勢力大小來繼承王位,這四個王朝雖然都是德里蘇丹國,但是卻沒有血緣關係。”

朱瞻基明白了過來,這是個新搶到王位的國主,勢力肯定不是很大。需要一邊討好帖木兒國,一邊按照吩咐欺負周邊小國,挑撥離間。

他想了想問道:“你已來此數月,有何見解?需不需要我大明教訓一番?”

感謝額吐你哦,燈火見人家的打賞,謝謝兄弟的支持

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一五章 戰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章 勳爵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三章 克太子第一一五章 戰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六十章 佈局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三十章 總攻第九十章 工部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六章 分道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十一章 各國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十九章 厚賞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八章 習武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三十一章 根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四十二章 刀第八十章 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