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從形式來講就是以生活經驗作爲藝術語言的。
羅丹在《羅丹藝術論》中提到的:“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
沒有生活體驗的演員只能憑空想象,會讓自己的表演浮在空中,沒有生活氣息!
胖笛,還是有天賦的!
演員演戲是需要天賦的。
對於演員而言,最重要的天賦是共情能力或者說移情能力。
即設身處地的瞭解別人的處境,理解別人的情緒和感情的能力。
說的通俗一些,演員需要保持對外界的敏感度,多愁善感是演員最重要的素質。
努力當然很重要,但沒天賦,即便努力,上限也不高,比方說霍鍵華、彭羽宴就是典型的很努力,但最多也就做到讓人不反感的表演。
最怕的就是沒天賦還不努力!
……
飯後,萬芊陪着呂瀟然一起在院子裡喝茶。
“你最近在幹嘛?”
“正常上班,有空就看書看看電影,順便搞點小投資…”
“…投資?什麼投資?”
“維密品牌價值急速縮水,我有一些搞投資的朋友做空了他們的股價,我跟着投了一點,賺了一點…”
“品牌價值縮水?”
“…資本主義腐朽的生活方式…算了,醜聞頻發再加上亞馬遜等電商的衝擊,維密這個品牌早就不復當年了…所以,他們看上了中國市場,沒什麼用…中國審美跟…”
萬芊有點懵逼…
呂瀟然住嘴:“你一個演員就別關心這些了!”
“…那聊聊你看的電影?”
“嗯,最近把希區柯克的電影都看了一遍…還是覺得震撼!”
“怎麼講?”
“希區柯克的電影技法是一種純電影的東西。他是真正地在用鏡頭、剪輯這些電影手法講故事,直接引領了一代電影人,他的劇本非常細緻,每部片再開拍之前他心裡已經很清楚是什麼樣,所以他拍的素材和最後成片非常相似,這點有點像做動畫,基本不拍沒用的鏡頭,而很多導演素材和成片的比例可能達到1:10或者更多…”
“我的電影這一點跟他很像,很少拍多餘的素材…
“我看的希區柯克第一部電影叫《奪魂索》,後來拉片學習的時候,知道了很多幕後故事,全片80分鐘只用了八個鏡頭拍完…”
“爲什麼是八個鏡頭,因爲於放映一卷35毫米長度的電影膠片的時間大約只有10分鐘左右!”
“他太厲害了,所以我經常講,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希區柯克沒拍過的故事。”
頓了頓,呂瀟然接着道:“現在的希區柯克電影,大概也就專業的電影人能夠欣賞大師的拍攝技巧。普通大衆已經很難再找回當年那些刺激的感覺,因爲現在確實有多懸疑偵探電影,無論是邏輯的嚴密性,構思的巧妙,節奏的緊湊或驚悚程度都已經超過了前人…”
萬芊疑惑:“那你學習什麼呢?”
“…我在琢磨新的電影,但是題材還沒選定…”
呂瀟然突然嘆了口氣:“我在琢磨自電影到底是什麼?”
“以前我覺得電影就只是用影像記錄故事…”
“故事自己寫嗎?當然,自己寫才知道,電影世界是多麼遼闊與艱難!最開始,你知道很多風景與故事,但未曾找到真實的內心,所以很容易成爲作業,而非作品。”
“電影就是典型的三幕論,一直潛藏於內心,開始,對抗,結束,這樣看起來纔像一部電影。”
“有沒有可能用其他的結構?我覺得不可能…因爲低昂影的本質是戲劇延伸,戲劇編撰通常都是三幕劇…”
“…我就是庸人自擾,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才華不夠!”呂瀟然苦笑了一下:“這些事困擾了我很久…拍的電影越多,越能感覺到自己跟很多大師的差距!”
萬芊沒有接話,反而問道:“你有跟其他人交流嗎?”
“有跟阿謀導演聊過,他也有相似的困境!”
“什麼困境?”
“就是不能做到讓自己滿意,很多電影哪怕成功,或者票房、或者口碑,我自己很清醒,我覺得這個其實沒有做好,還應該更好…”
“你倆都是喜歡挑戰自己的人!”
“哈哈…”
……
聊了一些有的沒的,萬芊看到呂瀟然興致不高,也就不說話了…
呂瀟然靠在躺椅上,暖暖的陽光打在身上,彷彿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
萬芊忽然嘆了口氣…
她以爲自己很瞭解呂瀟然,印象中他都是充滿自信的,沒想到他心裡也有那麼多困惑!
或許這纔是他能夠一直不斷進步的原因吧!
糖糖走了過來,看了眼睡着的呂瀟然,然後問萬芊:“你倆聊什麼呢?”
“沒什麼,他說他的追求,我有點聽不懂…”
“追求?”
“對電影的追求…”
糖糖楞了一下:“他這個人就是喜歡鑽牛角尖…”
“你跟他怎麼認識的?”
“合作《潛伏》唄,那時候我才23歲,每天跑通告,偶爾能接個戲就不錯了,我去試鏡《潛伏》,他就讓我演了穆晚秋…”
“是你主動追求他的?”
“對,他那時候又是編劇、又是演員還是副導演,我就覺得他不錯…”
Wωω ▲тTk án ▲℃ O
“長得還帥?”
“…對,主要長的帥!”
糖糖忍不住笑開了花…
插一句,糖糖和呂瀟然,最開始在網友看來不對等。
一直有很多人在她微博下酸她,說她配不上呂瀟然啥的…
但是有一點是酸不了的,那就是糖糖的眼光和果敢。
一般來說,女性倒追男性多多少少是要被輕視的,比如不夠矜持什麼的。但是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男方當時不起眼但日後成就大,比如紅拂女夜奔李靖,梁紅玉慧眼識韓世忠。
因此,糖製片的倒追,反而成了一件美談,尤其兩人還是一路風風雨雨走過來的,更有一種“相識於微末,相伴於經年”的感覺。
糖製片也不介意自己倒追的事情成爲談資…
“誒,我問你,你倆怎麼還不要孩子?”
“不急,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