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

楊榮突然站出來,雖然話不多,但是卻扭轉了討論的方向,別糾結什麼祖制,什麼宰相復立的爛事了,咱就說說,這麼幹對朝堂政務有沒有好處?

這話也戳中了朱棣的心思,他確實被繁雜的政務纏住,從早忙到晚,根本沒有任何空閒,倘若能分門別類,督促百官實心用事,絕對是朱棣求之不得的。

至於違反祖制的問題,倘若祖制真的那麼重要,他朱棣還在北平當藩王,怎麼能坐上龍椅?

說到底,大明朝之所以沒有復立宰相,純粹是因爲六部不甘心徹底淪爲宰相屬官,一直在抵制,而後期內閣權柄上來,已經有了宰相之實,也就沒必要冒着違反祖制的風險,復立宰相。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大明朝,符合大傢伙心思的祖制纔是祖制,不符合大傢伙心意的,那就只能被拋棄。

朱棣對楊榮的話語非常滿意,當初自己要進入應天,就是楊榮建議,要先去拜祭朱元璋的孝陵。

朱棣立刻答應,乖乖去了老朱墳前,做他的好兒子去了。

也因爲如此,僅僅是建文二年中進士的楊榮,一下子被超擢爲翰林學士,隨後又操持着朱棣登基的典禮流程。

儼然文官羣體中的一顆新星。

“你們不要爭吵了。”

朱棣冷冷道:“朕自登基以來,時間雖然不長,但每天政務繁雜,少則二三百件,多則五六百件,宵衣旰食,夕惕朝幹,從無休息。朕如此忙碌,結果政務落到了六部,居然有那麼多沒有辦理,實在是有負朕恩!”

朱棣把目光落到了兵部尚書茹瑺身上。

“茹瑺,剛剛你們爭吵,朕讓人取來了徐通政所寫條子……朕發現你們兵部竟然一件事情都沒有落實,到底是怎麼回事?”

茹瑺臉色一變,忙道:“回陛下的話,兵部關乎軍國大事,陛下交辦的政務裡面,有九邊諸將調整,有賞賜有功將士,還有補錄軍籍,每一樣都非常繁瑣,不是一天兩天能忙完的。所以臣以爲,像徐通政那樣,絲毫不明政務艱難,就隨意指手畫腳,不但不利於政務落實,反而會擾亂朝局,還望陛下明鑑。”

朱棣微微一怔,似乎聽起來也有道理。

這時候徐景昌不愛聽了,“茹尚書,你光說兵部的難,那我倒想請教,吏部不難,戶部不難?工部要修葺三大殿,還要營建在京衙署,哪一樣容易了?分明是你們積習難改,怠惰政務,敷衍塞責,如今被我發現了,所以才惱羞成怒。”

茹瑺的老臉鐵青,徐景昌這小子,說話是真不好聽,句句戳你的肺管子,而且他也確實是建文的舊臣,而且位置還很高。

再讓徐景昌說下去,什麼陽奉陰違,居心叵測,意圖謀反就要出來了。

“徐通政,你既然知道大傢伙都有難處,爲什麼標新立異,讓大傢伙難上加難?”

徐景昌不客氣道:“這我就不明白了,有人上書言事,陛下御批,交給你們六部衙署,讓你們去落實。總不能沒有個動靜吧?譬如說陛下要調整九邊統軍將領的名單,涉及一百人也好,兩百人也罷。你們現在弄了幾個?完成了幾成,困難在哪裡,是兵部有人怠惰,還是涉及到其他衙門,你們推不動……這些事情總要有個說法吧,總不能過一段時間,陛下想起來了,一問之下,什麼都沒幹,光聽你在那裡訴苦,這是什麼道理?”

這一問,茹瑺竟然語塞,難以回答。

確實,他們就是這麼糊弄朱允炆的。

只要百官稍微盡力,坐擁天下的朱允炆,也不至於被朱棣打得丟盔棄甲,失去了江山。

事情討論到了這裡,氣勢洶洶的六部重臣已經落在了下風。

確實大明朝這個嘎嘎作響的機器,需要增加一個零件,運行的規則也該調整了。

徐景昌只是恰到好處,把這事情給捅了出來。

此時一直沒有吭聲的姚廣孝開口了,“陛下,臣有幾句話說。”

朱棣忙笑道:“姚少師,您有什麼高見,只管講來。”

姚廣孝道:“陛下,是這樣的,眼下確實政務繁雜,要除舊佈新,刷新社稷。就拿老臣來說,陛下讓臣主持修撰太祖實錄。臣這邊進度如何,遇到了什麼麻煩,需要多少人才,誰立了大功,誰出現了紕漏,確確實實需要對外通報,讓陛下,讓朝臣也都心中有數。不能等到十年八年之後,只是給朝廷一個修好沒修好的結論,這樣就不免怠惰公務的嫌疑。”

姚廣孝這話幾乎是一錘定音,他可是朱棣的謀主,心腹中的心腹。

只不過往日姚廣孝不願意站出來說話,纔給了其他人空間,現在這位也站出來支持徐景昌,幾乎瞬間翻盤。

朝臣這邊再也抵抗不住,吏部尚書蹇義第一個站出來。

“啓奏陛下,少師所言,確實是正論,只是整理政務,督促六部衙署,這麼大的事情,不能都落在通政司,臣以爲該由陛下親自把持纔是。”

夏原吉也道:“確實,徐通政雖然才情過人,心思機敏,但畢竟太過年輕,初入仕途,與國朝典章不算熟悉,有些政務也未必清楚,臣斗膽諫言,陛下可以另擇重臣,處理此事。”

朱棣微微皺眉,尚在思索。

這時候翰林學士楊榮再度站出來,“啓奏陛下,當年太祖皇帝罷黜中書省之後,曾設立四輔官,以備諮詢。隨後又效仿唐宋之制,設立殿閣學士,輔佐君父,參與機務。臣以爲此舉似乎更妥當,也更尊奉祖制。”

楊榮這傢伙雖然話不多,但每一次站出來,都切中要害。

原本茹瑺他們不是拿祖制說事嗎!

現在他就搬出了朱元璋的做法,讓朱棣發揚光大,而且所謂殿閣學士,通常都是挑選熟悉朝廷典章制度的翰林文臣。

這一下子,等於即阻擋了通政司,又駁斥了夏原吉推薦重臣,主持大政的想法。

朱棣稍微思量,立刻點頭了。

此時的他,還要盡心盡力, 當老朱的好兒子,既然父皇不許復立宰相,他就不能幹。如果像夏原吉所說,由重臣督促六部百官。

那麼毫無疑問,誰拿到了這個位置,誰就是新的宰相。

至於交給通政司,朱棣也不放心,主要是徐景昌這小子太能折騰,這纔多少日子,他跟丘福衝突,跟百官衝突,再讓他監督百官,那朝堂還不跟菜市場一樣熱鬧?

爲了避免雞犬不寧的局面,還是楊榮的提議很穩妥。

“既然如此,就從翰林文臣當中,挑選一批頗有文名的詞臣上來吧。”

朱棣一錘定音,爭吵了一圈的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還能說什麼?

陛下聖明!

從大殿出來,徐景昌邁步往前走,胖胖的夏原吉緊走了兩步,攔住了他,隨後蹇義也跟了上來。

“徐通政,你看咱們坐下聊聊如何?”

徐景昌看了看這倆人,怒火中燒,“聊什麼啊?你們瞧通政司吃肉,心裡頭不高興,非要攪合,現在好了,陛下選擇翰林詞臣輔佐,你們的腦袋上多了一片烏雲,以後指不定下出什麼風刀霜劍,讓你們好看!這事情落到通政司,我又不能一直當通政使,等我走了,不就是你們安排合適人選嗎!我就沒見過這麼愚蠢的。”

徐景昌說完,大步流星就走。

蹇義和夏原吉互相看了看,他們也覺出事情不對勁兒,但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徐通政,你等等啊!”夏原吉又喊。

徐景昌哼道:“跟你們這羣蟲豸,怎麼能搞好大明?我要去秦淮河聽曲!”

第二百零八章 徐皇后要長命歲哦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加二等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一百一十三章 啓動鈔能力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三百四十一章 徐大魔王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六十八章 朕心大慰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北平發展計劃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棣就是個撒手沒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三百四十章 抓捕官商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上架感言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一百九十一章 建文舊臣重出江湖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一百五十三章 繼續搞事情的朱棣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王的葬禮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高熾的平衡之道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