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御前奏對

更可怕的事……當空閒時,楊士奇與鄧健在張家的茶房閒聊。

鄧健這種宦官,當然對人是很周到的,二人親切交談,楊士奇話鋒一轉,道:“鄧公公,敢問當初爲何太子殿下請下官來此授課?”

鄧健呷了口茶,面帶微笑:“楊公,這個嘛……據奴婢所知,好像是太子殿下聽聞您在出仕之前曾做過許多年的教書先生,楊相公教了這麼多年的書,一定很有心得吧。”

楊士奇:“……”

他青着臉,一言不發。

這一層的窗戶紙捅破之前,他雖然隱隱覺得有這個可能,可現在有了真憑實據,他才知道原來太子對他的青睞只是一個笑話。

而且近來他還聽到一些可怕的傳聞,之所以要教授張安世讀書,是因爲漢王提議讓皇親去赴皇家的家宴,這裡頭……可大有玄妙。

只怕到時會有人故意要讓張安世這個草包出洋相。

而屆時陛下一旦震怒,追究下來,誰會倒黴?

他張安世就算是一頭豬,那也是和太子有親戚關係的豬啊。

而他楊士奇這辦事不利的鍋,就算是背定了。

於是,楊士奇拼命喝茶泄火,然後繼續拼命的上茅坑。

完蛋了。

山雨欲來,雷霆將至,到時屍骨無存,一切美夢盡爲泡影。

只是這時……還逃得開嘛?

楊士奇只得繼續上墳,然後每天面對張安世關切地問他:“楊侍講,吃了嗎?”

楊士奇只想吃人。

又過幾日,他依舊還去翰林點卯,而後準備啓程去張家。

只不過到了翰林值房點卯的時候,那堂官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了楊士奇一眼,道:“是楊侍講?楊侍講,你可算來了,快,快入宮。”

“入宮?”

“對,陛下有詔,傳你覲見。”

楊士奇:“……”

這是福是禍?

…………

南京紫禁城裡。

朱棣正在殿中與姚廣孝和解縉、楊榮幾人說話。

不過今日卻是連漢王朱高煦也來了。

朱高煦愛湊熱鬧,尤其是愛湊朱棣的熱鬧,他雖然自詡是李世民,卻知道自己的父皇可不是李淵。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這位漢王殿下總能在合適與不合適的時候出現在朱棣的身邊。

“父皇……楊士奇此人,兒臣沒有聽聞過,不過聽說,他是太子侍講……”

朱高煦頓了頓又道:“他年歲已是不小了,卻是如此默默無聞,聽說連舉人的功名都沒有呢。”

聽說朱棣要召楊士奇,朱高煦對此大發評論。

站在一旁的姚廣孝只充耳不聞,他從不過問朱棣的家事。

至於解縉……

解縉這個人和太子關係是極好的,當然,好歸好,對於太子身邊的人,他卻有所提防。

這其實可以理解,同行是冤家嘛。

朱棣瞪朱高煦一眼道:“你就少說幾句。”

說罷看向解縉,道:“解卿家可知這楊士奇嗎?”

解縉雖是入閣爲文淵閣大學士,可同時也在翰林院掛職,對於翰林院的情況倒是頗爲了解。

解縉想了想道:“陛下,此人確實如漢王殿下所言,太祖高皇帝的時候,國家缺少儒生,因此雖開科舉取士,卻也命大臣舉薦儒生入朝,楊士奇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入朝出仕,只是他平日在翰林院沉默寡言,也沒有表現出過人的才能,所以臣竊以爲……”

解縉的話沒有繼續說下去,不過意思已經很清晰了。

沒有功名的人進入仕途,是大明開國的時候權宜之計,等到數十年的科舉之後,有了大量的進士入朝,這些人自然也就沒人願意看重了。

就比如解縉,着重的提及了科舉,就是解縉是進士出身。

朱棣不露聲色道:“朕聽說這楊士奇是個人才,所以想見一見。”

解縉一聽,立即住口,話說到這個份上,若是再說什麼就是不識趣了。

漢王朱高煦卻忍不住道:“父皇身邊或出了奸人,父皇要明鑑啊。”

這漢王一向喜歡頂撞,當然,換作其他人這叫觸怒聖顏,可朱棣喜歡這個兒子,卻認爲他是心直口快,因此不但不會加罪,反而屢屢稱讚。

不過朱棣臉這次卻是臉拉了下來,道:“你是藩王,國家大事,難道還要你做主?”

朱高煦:“……”

“陛下,楊士奇覲見。”

“宣。”朱棣道。

一會兒功夫,楊士奇忐忑入殿,行禮如儀,口呼萬歲。

朱棣打量一眼楊士奇,見他其貌不揚,便道:“楊卿在翰林當值嗎?”

“是。”

朱棣道:“擔負什麼職責?”

楊士奇道:“撰寫經義,或至東宮值守。”

朱棣不喜歡這些舞文弄墨的傢伙,卻還是耐心道:“朝廷的公文往來,可有涉及。”

“有,翰林負責抄錄聖旨和奏疏,對其進行存檔,臣對此略知一二。”

朱棣笑了笑道:“那麼朕來問你,你既是常去東宮侍講,你對詹事府有何看法?”

詹事府是東宮的機構,負責太子的教育以及起居。

楊士奇心裡七上八下,他無法理解爲何皇帝要召見自己,只是現在事到臨頭,只好應對了。

於是道:“詹事府給太子殿下講授的時候,大多愛進講詩詞文法之術,臣以爲不妥。”

朱棣來了興趣:“噢?那麼依卿所言,應該進講什麼呢?”

楊士奇道:“太子殿下應當留意學習《六經》,空暇時候則閱讀兩漢時期的詔令。至於詩歌文法乃雕蟲小技,不足爲學。”

朱棣聽罷,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着楊士奇。

此人……倒是和其他的文官不同,在許多文臣那兒,這詩詞文法簡直就是他們的命根子一樣,可楊士奇卻認爲只是雕蟲小技。

朱棣道:“學習兩漢時期的詔令有什麼用?”

楊士奇道:“歷代天子,在應對不同的情況時所下達的詔令,都有得失。

楊士奇頓了頓繼續道:“若是閱覽這些聖旨,纔可更加了解漢朝時各州縣的局面,從而再比照《漢書》,就可得知詔令頒佈之後的情況,從而得出詔令所產生的影響,對於國家是福是禍。再以此進行檢討,爲何有的詔令無法實施,有的詔令實施之後反而導致天下的綱紀崩壞,有的詔令卻可造福天下。如此一來,便可以史爲鑑了。”

朱棣聽罷,精神更足了,他凝視着楊士奇一會,轉而看向解縉,道:“解卿家認爲如何?”

解縉道:“臣對楊侍講所言的通過詔令來了解民情和國策……有所疑惑。”

楊士奇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解縉,解縉是他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是文淵閣大學士,因此他忙道:“還請解公賜教。”

解縉道:“憑藉於此,也不過是管中窺豹而已。”

楊士奇道:“所以才需進行比對,要對照《漢書》、《詔令》、《奏疏》不斷的比對之後,纔可找到事情的真相。”

解縉笑了笑:“你久在翰林,憑藉這個,可以知道天下事嗎?”

“略知一二。”

第120章 大賺第236章 牆倒衆人推第33章 入宮第201章 功德圓滿第407章 殺人見血第306章 殺雞儆猴第132章 大殺器問世第440章 龍顏大悅第447章 大加封賞第48章 聖裁第469章 御前問審第54章 龍顏震怒第336章 替罪羊第47章 炸的好啊第496章 雙喜臨門第426章 暴利第593章 大功告成第94章 陛下聖明第567章 快刀斬亂麻更新計劃兼月初求月票!第134章 百戰精兵第335章 開太平第460章 你敢想嗎?第307章 至寶第491章 賺大了第180章 你也配謀反?第554章 龍顏震怒第232章 二:超規格的賞賜第41章 老兄威武第34章 大禮第477章 聖孫第501章 入朝的大動作第248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第307章 至寶第325章 成王敗寇第221章 天大的秘密第273章 賀喜陛下第339章 好東西給你看看第299章 天下無敵第242章 祖墳冒煙第211章 紀綱,你死定了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211章 紀綱,你死定了第334章 我要看血流成河第36章 褒獎第307章 至寶第272章 一樁天大的功勞第378章 滑稽的真相第79章 大膽的想法第392章 盡誅第274章 一網打盡第101章 榜首第238章 外甥隨舅第3章 豎子第38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453章 謎底第320章 一個不留第419章 給你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第83章 八十三章:滿門抄斬(七千字大章)第45章 龍顏震怒第257章 大喜第15章 震動朝野第317章 事情敗露第307章 至寶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470章 一網打盡第159章 一網打盡第224章 真相畢露第415章 天下第一才子第185章 喜上加喜第49章 發財第133章 人物物證俱全第251章 獻寶第562章 殺手鐗第166章 有一百六十六章:必死無疑第296章 血流成河第23章 出入宮禁第39章 京城二兇辦事第501章 入朝的大動作第528章 搞錢第46章 殿前審問第572章 戰功顯赫第592章 驚天消息第326章 反殺第514章 帝心難測第571章 大捷第297章 大大功臣第443章 好大的陣仗第23章 出入宮禁第436章 說出來都嚇死你第115章 晴天霹靂第173章 完蛋了第379章 他們在打劫朕第437章 太平府的大爆發第505章 一箭雙鵰第267章 加官晉爵第251章 獻寶第207章 舅甥一家親第274章 一網打盡第290章 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