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朝廷這是瘋了吧?

農墾師出現逃兵的事情,是朱棣告訴他的,劉斌收到消息,馬上就飛到了京師。

在京師南苑機場落地後,一行人立刻坐車前往京師大營。

這次跟來的還有定國公徐景昌,朱棣身邊的小太監樊忠,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徐景昌現在是劉斌的副駕駛,劉斌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小太監樊忠是朱棣派來的眼睛,看完之後回去要給朱棣彙報,紀綱是朱棣派來協助劉斌處理農墾師譁變的。

幾人來到京師大營的時候,那些匯聚在這裡的十幾萬農墾士兵正在鬧騰,外圍則是朱棣的親軍衛所在警戒包圍,十幾萬人此起彼伏的喧譁,聽的劉斌腦袋都大了。

他們剛進軍營,隆平侯張信就迎了上來。

張信已經被朱棣封爲了奴兒干總兵,這次率領農墾師前往奴兒干屯田的就是他。

他是侯爺,也是將軍,讓他去奴兒干屯田,他是沒什麼意見,反正他一個將軍又不可能親自種地,但是士卒卻不願意去,甚至開始譁變。

此時張信也是焦急不已,見到劉斌過來,立刻熱情相迎。

“哎呦,霄國公啊,你可算是來了,你要是再不來,我都快壓不住了,大夥實在是不願意到那麼苦寒的奴兒干去屯田,你看這可怎麼辦?”

劉斌見狀直接反問道,“隆平侯,先不說那些兵,你這個奴兒干總兵自己是什麼態度?”

張信聞言頓時苦笑不已,解釋道。

“陛下起兵靖難之初,最難的時候,就是我跟着陛下攻佔的大寧,拿到的寧王兵馬,後面跟着南下,我一路衝鋒在前,連應天府的金川門都是我打下來的。

“陛下讓我去哪我就去哪,不就是去奴兒干屯田嗎,還能比上戰場廝殺困難?你說我能有什麼態度?”

劉斌點點頭,“只要你這個帶頭的將軍不反對,那就好辦了,紀指揮,麻煩你讓錦衣衛,從下面挑五百士卒上來,各衛所最少挑一個,誰喊得最大聲,就把誰叫上來。”

紀綱聞言皺了皺眉,“五百?是不是有點多了?”

張信也被嚇了一跳,連忙勸道,“霄國公,殺人立威,數人即可,連殺五百,士卒會造反的!”

劉斌無語地翻了個白眼。

“誰特麼說我要殺人立威了,我是想親自問問他們有什麼不滿,我親自來解決,你下去叫人,直接告訴他們,有什麼問題來問我,我要是還不能解決,他們願意去哪去哪,放他們回家都行。”

紀綱這才明白劉斌的意思,立刻安排手下去挑人。

很快就有五百人,不情不願的被錦衣衛帶到了校場前面。

劉斌對張信小聲說了幾句,不遠處,轟轟轟三聲炮響,場中頓時安靜下來。

見沒人再鬧騰,劉斌拿了個電喇叭,站到皮卡後車鬥裡,看着面前的五百人,舉着喇叭對他們說道。

“剛纔,就你們喊得最大聲,有說這的,有說那的,但是你們站的太靠後了,我聽不見。

“實話告訴你們,給陛下出主意,讓你們去奴兒干屯田的,就是我!”

衆人聞言頓時就對劉斌怒目而視,好啊,原來罪魁禍首就是你啊!居然讓我們去奴兒干屯田,這簡直就是把兄弟們往火坑裡推,這不是存心想讓兄弟們死嗎?

雖然大家都瞪着眼看着他,此時卻沒一個人敢說話。

將軍講話也就那個套路,都被當成刺頭叫到前面來了,再單獨頂撞國公,怕不是要被當成典型殺頭立威。

這個時候就聽劉斌繼續講道。

“本來吧,我是想帶你們去奴兒干發財的,結果這個不願去,那個也不願去,都說說吧,都因爲什麼?

“我是真想不明白,你們種那十幾,幾十畝地,往上,要給朝廷納糧,往下,要給你們的軍官送禮,你們就守着那麼點田,家裡都有幾口人?都能吃飽肚子嗎?

“你們這裡,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軍戶,一人是軍戶,子子孫孫都是軍戶,連科舉做官都考不了,這日子過的有甚奔頭?無非子子孫孫種地納糧,受你們頭上的軍官地主欺壓而已。”

劉斌這話一說,底下終於有人破防了,嘴脣哆哆嗦嗦,臉憋得通紅,想要說什麼,但上面的劉斌還沒停。

“我不知道你們家裡都是什麼情況,但想來沒有多少餘錢,各位兄弟,有誰能告訴我,你們家的缸裡還有多少米?你們家裡有多少餘錢?兄弟姊妹全都有衣裳穿嗎?

“哦,我還看到有許多年輕的小兄弟,你們都討到媳婦了嗎?有錢起新屋了嗎?”

衆人聞言,各個騷動不已,劉斌的話句句如刀,直往他們心裡捅,結果劉斌還在那得吧起來沒完,終於有人忍不住出聲了。

一個青年漢子大聲喊道。

“上面這位公爺,你說這話有甚意思,明知道俺們都是軍戶,還故意說這些作甚,存心羞辱俺們是不?”

劉斌聞言頓時看向那人,無語道,“我羞辱你們作甚?難道我說的不是事實?”

那漢子卻感覺倍受侮辱,這回也豁出去了,再次問道。

“那你說這有甚意思,難道俺們跟你去了奴兒干,這以後就不是軍戶了?”

劉斌見狀直接伸手指向他,“剛纔說話這個兄弟,你叫什麼?”

“俺叫李勝,要殺要剮儘管來,反正俺爹孃都死了,俺家就俺一個,今天也不用怕你。”

劉斌更加無語,“我殺你作甚?!”

他看向下面的衆人,一臉鄭重的說道。

“我相信剛纔這位李勝兄弟的問題,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你們肯定都是這麼想的,那我現在就告訴你們,你們都聽好了。

“陛下特別開恩,凡是去奴兒干屯田的農墾師士卒,你們這些人仍然是軍戶,但從你們的孩子開始,一律轉爲民戶!

“你們這些人就不要想了,但你們的子孫,以後想繼續種地就種地,想讀書科舉就去科舉,只要你們不造反,不犯法,你們的子孫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

“想讓子孫脫離軍籍的,有本事的,就去奴兒干多種地,多生孩子,都聽明白了沒有?”

譁——

此言一出,下面的五百人頓時就議論紛紛了起來,就連後面大部隊靠前的,也聽到了這個消息,十幾萬人越傳越廣,再次騷動了起來。

明朝的軍戶是什麼?就是每家必須出一個人當兵打仗,凡是軍戶戶籍的,爹戰死了,兒子就得補上,兒子死了兄弟補上,兒子都死光了,那就從侄子裡面挑一個補上。

一人是兵,全家都是兵,他們平時屯田種地,戰時從軍打仗,子子孫孫,生生世世都沒有出頭之日,以至於軍戶逃亡的越來越多。

此時卻聽到去奴兒干屯田,子孫就能轉成普通的民戶,一些人頓時就不怎麼反對了,甚至有些人開始嚮往。

僅僅是一個戶籍政策的改變,哪怕還不是給他們的,而是給他們後代的,就這就能瞬間拉攏一大批人,從這就能看出來,大明的戶籍制度有多扯淡。

改,必須改,但也不能改的太激烈,軍戶遲早全都要改成民戶,衛所制也要改成募兵制,但這不能一下子全變過來,必須有一個過程。

遷徙農墾師就是個機會,只要願意屯田戍邊開荒的,一批一批的調過去,遲早能把軍戶全都改革掉。

聽到劉斌這話,下面頓時又有人舉手高呼。

“公爺,你說這話是真的嗎?俺們家裡的娃真能改成民籍,讀書科舉?”

劉斌聞言立刻又舉起喇叭,“注意我說的話,是去奴兒干屯田,才能給子孫退軍籍,不去奴兒干的,憑什麼給你孩子改籍?朝廷只是讓你去奴兒干屯田種地,又不是讓你打仗賣命,這都不肯,朝廷爲啥要給你優免?”

衆人聞言安靜了兩秒,頓時又有人喊道。

“霄國公,俺們都是種地的,聽說要俺們去奴兒干開荒,開荒是會累死人的,可你還說是帶俺們過去發財,怎麼發財,這還不是騙兄弟們去賣命嗎?”

劉斌直接指着他,“你叫什麼?”

“俺叫崔武,霄國公有何要講?”

劉斌再問,“你是哪裡人?你家有幾畝地,有幾口人,種的糧食吃得飽嗎?”

崔武聞言也不怯場,再次喊道,“俺是河間府人,家裡算上俺爹俺娘,兄弟姊妹,一共六人,有旱田37畝,一年兩季麥粟,尚可溫飽。”

劉斌聽完舉着喇叭再次看向衆人,大聲喊道。

“都給我聽好了,我不管你們家裡有多少田,只要願意去奴兒干開荒的,新開墾出來的地,每人一傾,都給我把耳朵支楞起來,聽清楚了,按人頭算,每個人一百畝,還是能種稻子的水田!

“有人說沒種子,不要擔心,朝廷直接給你們發種子,聽清楚了,種子是直接發給你們的,不是借,也不用你們還!

“開荒第一年的糧食,農具,禦寒的衣服被子,全都白給你們,但是房子要你們自己蓋,不過那邊的木頭有的是,有力氣的就自己去砍。”

衆人聞言全都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朝廷這是瘋了嗎?爲了在奴兒干開荒,居然這麼大方?

如果真的能給一百畝種稻子的水田,那就是把這條命搭上也值啊!

大不了自己拼出命去開荒,到時候多生幾個娃,那這地也能留給自己的娃啊,用一條命給家裡換百畝水田,真死球了也不虧啊。

有些人立刻就心動了,但還有人覺得這裡面有貓膩。

開始那個李勝又跑出來問道。

“霄國公,朝廷白給我們開荒的糧食和種子,還給衣服和農具,這麼下血本,不可能什麼都不要吧?是不是這百畝水澆地,以後的賦稅特別重?”

劉斌聞言簡直忍不住給這人比個大拇指,兄弟,你特麼可太會挑重點了。

於是就聽劉斌繼續說道。

“李勝兄弟是吧,你家是旱田還是水田?一畝能產多少糧食?”

李勝見這位國公好像還真沒要殺人的意思,還那麼好說話,也漸漸放開了膽子。

“俺家都是旱田,種粟米和冬麥,一畝地冬麥能得一石多,加上粟米,一畝地每年種兩季,能得糧兩石。”

劉斌聞言暗自點頭,北方明初的旱田畝產也就差不多是這樣了。

於是他再次高聲喊道。

“我不管你們家裡種的是旱田還是水田,也不管你們家的地一年能種幾茬莊稼,我也不跟你們說這百畝水田要交多少稅。

“反正你們都給我聽好了,你們自己也清楚,奴兒干是苦寒之地, 那裡的田一年只能種一茬糧食。”

譁——

衆人聞言再次喧譁起來,紛紛有一種被忽悠了的感覺。

你特麼一年只能種一茬,那這一百畝還有個屁用,這不就相當於兩畝地變成南方一畝地了嗎?直接縮水一半,變成五十畝了。

如果只是爲了五十畝,跑那麼遠去拼命開荒,這值不值得就有待考慮了。

然而還不等有人提出質疑,就聽劉斌繼續喊道。

“奴兒干的田,一年只熟一季,但是!都給我聽好了,你們要是種麥,每畝我給你們留夠兩石麥,剩下的全是朝廷的。

“你們要是種稻,每畝我給你們留足三石米,剩下的都得給朝廷交上來。

“所以你們也別問我到底要交多少稅,你們的地,納糧就這麼算!”

譁————

這回底下的人直接炸了。

臥槽,朝廷這是瘋了吧,北方的田裡,一年畝產總共就那麼多,北方的旱田,冬小麥和夏小米輪作,一年兩熟,每畝得糧大概兩石,兩季加起來就是三百多斤。

中原的水田,有稻麥輪作的,靠南一點也有種兩季稻子的,但是兩季糧食加在一起,也就三石左右,一年五六百斤。

好傢伙,按照劉斌的說法,在東北種麥子,一畝給他們留三百多斤,種水稻,一畝給他們留五六百斤,剩下的全部上交給朝廷?

南方的畝產總共就那麼多,東北的地裡長出來的糧食,這特麼還能剩下?!

......

(大章4000字,求推薦票月票)

第12章 劉老公,此事切莫聲張!第37章 李遠不愧是能當將軍的第35章 東征島國軍略第5章 五年計劃之超級工程第38章 都是帶英惹的禍!第7章 大明的空軍元帥回到了北海第43章 買車是假,投奔是真第20章 二位殿下吵起來了!第29章 霄國公是懂戰略的!第2章 神奇的北海之人第21章 混賬,你想給誰收屍?!第40章 朝廷這是瘋了吧?第13章 阿魯臺請求內附大明!第16章 順寧王他聽話嗎?第13章 阿魯臺請求內附大明!第25章 劉斌的絕戶計!第10章 做工拿錢,天經地義!第41章 你給我們立字據!第9章 北海的土地上流淌着蜜糖!第20章 二位殿下吵起來了!第26章 霄國公他...飛走了第16章 順寧王他聽話嗎?第5章 五年計劃之超級工程第17章 拖拉機手王三喜第36章 朱棣着急了!第8章 北海器械之利駭人聽聞!第18章 朱棣的北海之行第25章 劉斌的絕戶計!第5章 五年計劃之超級工程第26章 霄國公他...飛走了第2章 神奇的北海之人第36章 朱棣着急了!第26章 霄國公他...飛走了第12章 劉老公,此事切莫聲張!第41章 你給我們立字據!第20章 二位殿下吵起來了!第23章 北海布政使司正式成立了!第25章 劉斌的絕戶計!第9章 北海的土地上流淌着蜜糖!第15章 賢侄畫的餅太饞人了!第25章 劉斌的絕戶計!第17章 拖拉機手王三喜第24章 倭國/帶清:聽我說謝謝你......第8章 北海器械之利駭人聽聞!第8章 北海器械之利駭人聽聞!第7章 大明的空軍元帥回到了北海第15章 賢侄畫的餅太饞人了!第31章 過洋牽星王景弘!第33章 總排水量超萬噸的滅國艦隊第38章 都是帶英惹的禍!第6章 全面接受五年計劃第8章 北海器械之利駭人聽聞!第39章 農墾師出現逃兵了!第28章 北海的大霧結界快消散了第3章 攤牌了,我們是穿越者!第18章 朱棣的北海之行第45章 哪家的姑娘?第8章 北海器械之利駭人聽聞!第4章 工業變法!第22章 大明要徹底開海了?!第32章 嚇死人的西洋船隊第6章 全面接受五年計劃第35章 東征島國軍略第3章 攤牌了,我們是穿越者!第15章 賢侄畫的餅太饞人了!第15章 賢侄畫的餅太饞人了!第19章 現代科技顛覆三觀!第41章 你給我們立字據!第15章 賢侄畫的餅太饞人了!第14章 解決牧民的生存問題第32章 嚇死人的西洋船隊第14章 解決牧民的生存問題第39章 農墾師出現逃兵了!第28章 北海的大霧結界快消散了第8章 北海器械之利駭人聽聞!第32章 嚇死人的西洋船隊第10章 做工拿錢,天經地義!第15章 賢侄畫的餅太饞人了!第42章 鹽商想要買卡車?第25章 劉斌的絕戶計!第17章 拖拉機手王三喜第29章 霄國公是懂戰略的!第38章 都是帶英惹的禍!第8章 北海器械之利駭人聽聞!第25章 劉斌的絕戶計!第18章 朱棣的北海之行第27章 北海之人竟是秦墨後裔?!第12章 劉老公,此事切莫聲張!第8章 北海器械之利駭人聽聞!第1章 伊爾庫茨克州穿越了!第23章 北海布政使司正式成立了!第11章 北海的人都是撒幣!第26章 霄國公他...飛走了第29章 霄國公是懂戰略的!第9章 北海的土地上流淌着蜜糖!第28章 北海的大霧結界快消散了第1章 伊爾庫茨克州穿越了!第43章 買車是假,投奔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