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村。
宗堂前。
這裡是村子裡最大的議事地,是村長將李開泰帶到這裡來的,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張伐謀的重視。
一開始在驛站的時候,他並不是很相信李開泰特使團的身份,雖然知道北境已經將軍報傳送到了京城,但是百家論會上發生的一切還沒有傳到北境來。
而李開泰飛天趕路的速度也遠遠超過了其他情報傳送的手段。
更爲巧合的是,張伐謀本就是儒家的門生,對於李開泰使用的浩然氣還有一定的辨認之法。
所以當雙方都確認了彼此的身份之後,張家村對於李開泰的歡迎程度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
儒家門生遍天下,以前是一句再正常不過的話,畢竟就連墨家的第一代鉅子都是先聖的弟子。
可近些年來儒家勢微,法家佔據朝堂,這也讓很多懷揣抱負與理想的儒家門生很難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
就如同張伐謀這般人,官途無望之後,便選擇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成爲儒家文化的傳播者。
張家村之所以對張伐謀如此尊敬,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不僅僅是張家人,同時他還是村子裡所有孩子的老師。
生活在北境這種紛擾之地,大多數孩子要麼成爲獵戶,要麼選擇務農,大多數人都不敢想象自己的未來會有另外的樣子。
但張伐謀回到家鄉後,用知識和見識讓孩子們看見更廣袤的天地。
這也許只是張伐謀播下的一顆小小的種子,可未來指不定這些孩子當中,就有人能成長爲那顆參天大樹。
所以當衆人知道了李開泰是學院的藍衫先生之後,對他的敬仰之情達到了頂峰。
這纔有了村長召集衆人前來廟堂前的場景。
而李開泰此時有些尷尬,他覺得可能是裝過頭了……
原本以爲只是簡單的認了個儒家自己人,誰知道現在居然有種要讓自己講課的氛圍!
動手還可行,講課……差遠了。
“李先生,不如你就簡單的跟大家講講吧!”
老村長熱情的望着李開泰,同時還將充滿希冀的目光掃向了那羣半大的孩子。
這羣孩子裡有剛纔在土牆上拿弓的少年,還有留着鍋蓋頭鼻涕永遠掉一半吸一半的小屁孩。
這些都是張伐謀的學生,他們從小受到的就是儒家的那套教育,如果不出意外他們肯定也曾幻想過儒家學院的風采。
李開泰確實不知道該講些什麼,不過當看到那個拿弓的少年後,他心裡生出了一些想說的話。
“你們應該都知道北境現在正在面對蠻夷的侵犯吧?”
李開泰的問話讓一衆孩子和村民都點起了頭,甚至有幾個村民還想說出之前軍部對他們進行強徵糧草的事情,不過都被張伐謀提前制止了。
“此時邊境的城關有大印軍隊,他們也是在用血肉之軀抵擋外族的侵犯,也不知道里面有沒有張家村的孩子,”李開泰頓了頓後接着說道:“縱是沒有張家村,應該也有李家村、王家村、趙家村,他們都是北境的孩子,也是大印的孩子!”
看着衆人凝神靜聽,李開泰指了指不遠處說道:“如果沒有邊境二十萬大印兒郎,百萬蠻夷入關後,憑這道土牆難道可以抵擋?”
有人想要反駁,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唯有那個拿弓的少年開口問道:“可他夏侯深爲什麼要搶我們的糧食?”
李開泰看着沉默的看着他,直到這個少年開始有些慌亂,他纔開口道:“如果換做是你上了戰場,你的父母,這些叔伯嬸姨,會忍心讓你也吃不飽飯就跟敵人浴血赤膊?”
李開泰的話讓少年一愣,就連周圍的村民也好像明白了什麼。
“大印兒郎保護的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他們吃的每一口糧,都是爲了保證蠻夷在踏過他們的屍體前,無法威脅到你們……”
張伐謀聽完李開泰的話也在思考,他作爲儒家的門生,他其實知道這些道理。
但往年每次都要小股的蠻族繞過城關,進入北境內陸劫掠,那時候軍部再想要攔截他們就如大海撈針一般。
所以只有村落自己組建防禦工事才能避免被屠殺的厄運,張伐謀不相信這次會有例外,所以他才帶人去了驛站。
也許是張伐謀的眼神出賣了他,李開泰幾乎瞬間發現了他的異常。
“軍部給你們留有餘糧對吧?”李開泰見有人點頭才繼續說道:“此次京城百家論會中,衆學派成功定下了增援北境的事宜,我便可算作是使團的前哨,使團最多一旬便能到達北境,到時候後援也會跟上,你們被軍部徵用的糧食,也可以與使團商議補償。”
衆人聽到這裡,都忍不住議論了起來。
李開泰壓了壓手掌示意衆人安靜,“前提是一切都要以邊關爲重,那裡纔是大印最堅固同時也是最後的防線!”
張伐謀將這一席話聽了進去,雖然他很想爲鄉親討要回糧食,但李開泰的話無疑是點醒了他。
在張家村待久了,思想也逐步跟着被同化了一些,張伐謀發現自己也好像跟着看重起了眼前的事物與利益。
作爲儒家的門生,他可能也忘了最初夫子和講師們教給他的一些道理。
李開泰的一番話是在提醒他,同時將他點醒,大印並未要求他們犧牲奉獻自我,而是在保證他們基本生存的前提下,盡一份力共同抵禦外敵。
這些北境的原住民性格粗獷,民風也較爲彪悍,南方大多數人都會說他們未開化。
實則都是環境造就了這一切。
所以李開泰很能理解他們,儘可能的在同他們講道理,避免那些無謂的爭執發生。
張伐謀此時也回過神來,將李開泰的話再一次重申給了村民們。
多年來他在張家村的威望甚至高出了村長一截,不管是村民還是那些孩子,都願意聽這個張家村自己人的話。
眼看村民們的情緒逐漸被撫平,李開泰心裡也覺得算是放下了一份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