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南方局勢

皇宮是這個世界上最沒有秘密的地方之一,關於海上貿易的事情,並沒有能保密多久,很快風聲就傳開了,而貴人們也不再禁止宮女和宦官們討論此事,反而都對於這件事情表現出了濃郁的興趣。

原因也很簡單,宮裡實在是沒什麼新鮮事,高高的宮牆就像是囚籠一般,把在這裡日復一日生活居住的人們,無論身份的高低貴賤,都囚禁於此。

外面的人削尖了腦袋,甚至不惜自宮,都想要擠進來,但裡面的人卻早已對這一潭死水般的生活感到無聊透頂。

所以,當得知要由皇室出錢做海貿生意的時候,宮人們有些激動的反應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這幾天皇宮內的議論聲如同嗡嗡響的蟬鳴一般不絕於耳。

侍女蘇日娜穿梭於長廊之間,偶爾在只有宮人們會停留的地方駐足,耳邊總能捕捉到關於朱雄英提議之事的各種討論.這些隱藏在偏僻角落中的討論,幾乎不會傳到貴人的耳朵裡,整個皇宮還像是表面一樣寧靜。

“聽說了嗎?聖孫提議要開展皇室主導的海上貿易,這可是個大手筆啊!”

“是啊,是啊,我還聽說馬三保那個小子加入船隊,輔助規劃航線呢。”另一位年輕的宦官接過話茬,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羨慕。

“要是我也能跟着出海就好了,我家在寧波,打小就會水。”

“那你怎麼不去呢?”

“嗐,這裡面說法可多了去了。”

內廷要出人不假,但這次航行還是以水師爲主導,內廷涉及的人員,也就是負責買賣貨物以及負責宣旨的,而這兩種人,顯然與內廷絕大多數人是無緣的。

首先,宮女都是皇帝名義上的女人,因此宮女肯定是不能隨船出海的;其次,代表大明負責宣旨的,按照慣例一定是高級別的宦官,哪怕不是太監,也得是少監這一級別的,而且只有一兩個人;最後,剩下的宦官也不是都有均等的機會被挑中的,內廷共有四司八局十二監,包括了皇宮這個龐大系統的全部日常生活洗澡、洗衣服、縫衣服、製作靴帽、染布、酒醋、果蔬等等全都有專門的部門負責,而真正負責管理皇室資產,並且有可能加入到貿易船隊裡的,只有御馬監、內官監還有內承運庫這三個權勢部門。

內官監是負責採辦御用物品的,還兼着給皇帝當出納的職責;御馬監除了本職工作負責養馬和一支內廷小型衛隊以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財政職能,也就是管理草場和皇莊,經營皇店;內承運庫就是內帑的實際管理部門,負責當會計。

所以這三個部門纔是內廷管錢的,這裡面的人才可能被選入其中。

因此,絕大多數的宦官都是不可能跟馬三保一樣幸運的,而內廷的正常運轉肯定也不能因爲這件事受影響,再加上這活是個不折不扣的肥差,因此能被派出去參加海外貿易船隊的,一定是內廷裡有過硬關係或者貿易能力突出的人,這些人加起來恐怕也就幾百人,剩下的上萬人,就都是水師的官兵了。

午後,陽光透過窗櫺灑在朱雄英的書房,他正在埋頭撰寫着一份關於海上貿易的詳細條陳。

蘇日娜輕輕推門而入,手中端着一盞新沏的茶。

“殿下,請用茶。”蘇日娜將茶盞放在案頭,輕聲說道。

朱雄英擡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疲倦,但看到蘇日娜,臉上又露出了溫和的笑容:“有什麼消息?”

“殿下,這幾日皇宮裡都在談論您提議的海上貿易呢。”蘇日娜說着,目光中流露出幾分欽佩。

朱雄英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條陳,端起茶盞輕啜一口:“是啊,這件事情畢竟關係到內廷未來的‘錢途’,自然會引起大家的關注。”

朱雄英放下茶盞,目光透過窗櫺望向遠方,似乎在思考着什麼:“蘇日娜,你知道嗎?這次海上貿易,不僅僅是爲了籌集經費支持遠洋艦隊的建造,更是爲了打開大明與海外諸國交流的大門,海洋纔是大明未來要發展的方向。”

蘇日娜微微頷首,她的眼中閃爍着對朱雄英的崇拜:“殿下,奴婢明白。但奴婢心中仍有疑慮,這海貿利潤究竟有多大?我們真的能從中賺錢嗎?”

“利潤,自然是有的。”朱雄英微微一笑,手指輕輕敲打着窗櫺,“從古至今,華夏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在海外極受歡迎,這些都是海外生產不了的,尤其是安南國和占城國,他們更受華夏文化的影響,貴族們都對這些商品趨之若鶩。而且,貿易是一來一往的事情,除了賣東西,我們還可以通過貿易帶回海外的珍稀物品,如象牙、沉香等等,這些在大明同樣有着極高的市場價值,皇室貿易是獨佔性質的,因此賣給國內能消費得起的富人也是賺錢的。”

“但殿下,海貿畢竟風險極大。”蘇日娜擔憂地說道。

朱雄英轉過身,目光如炬地看着蘇日娜:“你說的沒錯,海貿確實風險極大,但正是因爲風險,利潤纔會更高風浪越大魚越貴聽說過嗎?”

“而且,我們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我送來的海上定位設備,可以讓艦隊在茫茫大海中準確找到航線,而且第一步只是在南洋航行,沒有那麼困難的。”

蘇日娜點了點頭,又問道:“殿下,您真的相信馬三保能夠勝任那個職位嗎?宮裡的很多人都對此議論紛紛。”

“我相信他。”朱雄英重新坐回書桌前,拿起筆繼續撰寫條陳,“馬三保雖然年輕,但他有着對航海足夠的熱愛和天賦,只要給他機會,他一定能夠證明自己。”

詳細的寫好了條陳以後,朱雄英前往在皇城南部的戶部值房拜訪左侍郎傅友文,因爲有着皇帝對於此事的許可,所以這也算不上私自結交大臣。

之所以要找戶部,還是之前說的原因,如今的內帑,是歸屬於內廷的內承運庫管理不假,但同時還要接受戶部的雙重管理。

做生意是需要成本的,購買大量用於出售的貨物,就必須要動用內帑的錢,所以也必須經過戶部。

來到戶部,在大堂右側的值房裡,朱雄英見到了左侍郎傅友文。

傅友文見到朱雄英到來,連忙起身相迎,臉上露出親切的笑容。

兩人分賓主落座後,朱雄英開門見山,將朱元璋的詔令以及自己的計劃詳細地向傅友文闡述了一遍。

傅友文聽後,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我已略有耳聞,殿下整體計劃之宏大,實在是令人驚歎,不過只進行這第一步倒也難度不大,只是海上貿易雖然看起來一本萬利,但實則風險極大,從前南宋朝廷做海貿生意,血本無歸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還需要謹慎行事.關於第一批下南洋貿易的規模,最好還是先小規模嘗試,逐步積累經驗。”

朱雄英點頭稱是,他明白傅友文的擔憂,之所以不止一個人跟他提這件事情,是因爲海上貿易確實風險極大。

爲什麼大明建國這麼多年不搞海貿?除了海禁政策本身的因素以外,就是因爲這項活動確實不是百分百賺錢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再加上有成本,一趟下來要是遇到點颶風,貨品賣的不如意,那賠錢也不是不可能。

但朱雄英肯定不能因爲風險就止步不前,畢竟,海上航行這件事情,安全性跟艦隊規模是肯定成正比的,艦隊規模越大,對抗海盜就越穩妥,同時遇到颶風等天災,抵抗災難以及搜救人員、物資的能力也越大。

而且鄭和下西洋已經印證了這個觀點,因此朱雄英把握還是很充足的。

他拿出條陳,向傅友文詳細解釋了自己的想法,條陳寫的很詳細,包括如何選擇行進路線以減少航行風險,以及如何通過選擇合適的商品來提高貿易利潤等等,顯然,這是一份合格的項目計劃書。

傅友文認真地看完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他說道:“殿下計劃周密,既然皇上已下詔令,戶部自然全力支持。”

然後傅友文又提了一些自己的意見,包括海上貿易的具體細節,也就是船隊的組建、商品的採購與運輸、人員的選拔與培訓等等,幹這種大事就是要把前期的這些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才能開始着手籌備第一批下南洋貿易的事宜,不然的話根本就是無從下手。

“不過,安南國內,現在好像不是很太平。”

傅友文忽然提了一句:“廣西都指揮使韓觀前段時間給靖寧侯葉升寫信,就提到了此事,邊境的土司始終叛服不定,而且時常有摩擦產生。”

韓觀是高陽侯韓成之子,不過韓成這個侯爵是戰死在鄱陽湖之戰後的追贈,因此韓觀並未襲爵,但韓成早年基本上是打滿全場的狀態,跟明軍的高級將領們關係很好,這份遺澤也就由韓觀受用了,起初他以舍人之職宿衛禁宮,被朱元璋賞識,授任桂林右衛指揮僉事。

此時的廣西,境內極度不太平,跟雲南和貴州一樣,境內絕大多數地區都是由土司統治的,這些土皇帝與朝廷派來的流官有着嚴重的利益衝突,經常會掀起叛亂,搶掠郡縣殺害守官,廣西都司的官兵都不敢出戰,而韓觀性格兇狠,該殺該罰的毫不手軟,對抓獲的叛賊都處以極刑,偶爾放過一兩個人也是讓他們回去告訴各地蠻人,蠻人大多產生了畏懼心理,廣西境內因此得以安寧。

韓觀在廣西鎮壓蠻族叛亂中表現的非常鐵血,殺的人頭滾滾,因此累升爲廣西都指揮使.這種做法,不能說錯,畢竟小人畏威不畏德,文官們的招撫懷柔之策,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已經無數次驗證了其不可行之處。 但是,韓觀的做法還是引發了一系列的負面連鎖反應。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廣西邊境的部分土司開始倒向安南國。

要知道在大明與安南之間,可是沒有那麼清晰明確的邊境線的,而且因爲兩國接壤的地方有很多的山脈,深山老林裡的蠻族,不僅自己沒有國家認同的觀念,而且連大明也說不好他們的具體組成。

這片土地,從漢朝以來,就始終對着中原王朝有着很強的離心力,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那自然好說,而一旦中原王朝衰落,這地方必然會形成割據獨立,而且很容易被南方的國家所佔據。

所以,朝秦暮楚在土司們這裡,實在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而恰好安南國這時候也不安分。

朱雄英微微一怔,因爲大明對於國外情報的落後,所以安南國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他確實不是特別清楚。

當然,如果傅友文只是一個正常的戶部侍郎,那麼他肯定也不清楚,但作爲藍玉小圈子裡的“軍師”角色,傅友文能從軍方獲取的信息,卻比普通文官要多得多。

因此,傅友文給朱雄英解釋道:“從安南那邊的土司聽說占城國的國王制蓬峨似乎戰死了,安南國的主力已經從南線抽身,得以調兵北返,而且安南國內的局勢也不太平。”

“詳細說說。”朱雄英的面色有些凝重,他沒想到,傅友文的消息比錦衣衛還要快。

因爲海貿的事情,所以第一時間就交代給錦衣衛,令其偵查安南國和占城國的情報了,但是南方長期以來都是錦衣衛活動範圍較少的區域,也是情報的薄弱之處,所以消息都很滯後.哪怕這時候下令查,等到查清楚反饋回來,也得有一陣子了。

不過既然傅友文這邊的消息更快更全面,那麼提前瞭解自然是更好的。

經過傅友文的介紹,朱雄英對眼下南方的局勢,有了更詳細的瞭解安南國和占城國,版圖有點類似於越南戰爭時期的北越和南越,長期以來,都是安南國壓着占城國打,但是在三十年前隨着制蓬峨成爲占城國國王以後,局勢開始轉變了,制蓬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天才,他繼位以後大力整頓了占城國的軍隊,因地制宜設計了以象陣爲核心的軍隊體系,並且趁着安南國陳朝的內訌,不斷吸納逃亡到占城國的軍官,實現了軍力的大幅增長。

在洪武元年的時候,安南國陳朝的陳裕宗派遣大軍討伐占城,被制蓬峨設伏大敗,隨後趁着安南國皇位爭奪事件的混亂,大舉出兵北伐,攻破安南國的首都升龍府,大肆焚燒擄掠而歸。

洪武九年的時候,安南國內的混亂初步平息,新任國王陳睿宗爲了樹立威望親自帶兵攻打占城,然後結局比明堡宗還慘,直接戰敗後一命嗚呼了,安南國元氣大傷,首都升龍府再次被制蓬峨攻陷,洪武十一年,制蓬峨第三次攻陷安南國首都升龍府,兩國攻守之勢可以說是徹底逆轉。

不過,在這種亡國危機下,安南國內也出了一位力挽狂瀾的救時宰相,那就是外戚胡季犛,在第三次被攻陷國都後,胡季犛上位兼任小司空,並推薦其結義兄弟阮多方爲將軍,黨羽範巨論爲權都事,在朝中豎立自己的黨羽,逐漸掌握安南國陳朝的大權。

而後在洪武十三年,制蓬峨第四次北伐進攻清化的時候,胡季犛領水軍、杜子平領步軍前往防禦並擊敗了制蓬峨,這是陳朝第一次擊敗制蓬峨軍,胡季犛在朝野和軍隊中的威望大大地提高,而戰後杜子平託以疾病的原因被免職,胡季犛獨掌軍權。

隨後,胡季犛命手下弒殺了陳廢帝,陳藝宗繼位,而隨着今年制蓬峨第五次北伐但卻在海潮江遇伏身亡後,胡季犛的外部壓力徹底解除了,安南軍一路南下,占城國丟失了不少土地,不過制蓬峨留下的軍隊還很強大,安南國沒有一口氣吞掉占城國能力,所以雙方最終以橫山關爲界暫時罷兵言和。

而安南國對占城國戰爭的勝利,也意味着兩國之間高下已分,安南國有更多的兵力可以抽回北方,再加上安南國對北方邊境始終有領土要求,因此在韓觀鎮壓下利益受損的邊境土司們,也開始倒向安南國,這就形成了安南國與大明之間的邊境摩擦。

只不過這種邊境摩擦還沒有引起大明的重視,畢竟跟安南國比起來,高麗國那可過分多了,不斷越過鴨綠江屯田、建立城堡、遷移人口,並且收編殘存的女真人當打手.安南國這種小打小鬧,廣西地方就能處理,還傳不到中樞的耳中。

傅友文總結道:“所以,大明如果派遣艦隊保護着商船前往安南國進行貿易,那麼在這個時間檔口,其實是有可能引起安南人其他猜測的,整個航程也會出現不必要的糾紛,甚至有可能引發戰爭。”

“如此說來,事情倒是要更復雜一些。”朱雄英認真以對,“不過問題倒也不大,這次下南洋,本來艦隊也有威懾南洋諸國,散佈大明天威的意思,其實反過來想,難道安南國就不虛嗎?”

傅友文微微一怔,朱雄英這話說的很有意思,是啊,安南國就不虛嗎?

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爲安南國這麼多年以來,始終與占城國處於戰爭狀態,制蓬峨五次北伐,三次攻陷安南國都,整個安南的政治、經濟都受到了戰爭的極大影響,正是因爲兩國的戰爭,渴望當權者能保護他們利益的大地主纔會支持外戚胡季犛上位.當然,安南國內的大地主們不久以後就會迎來胡季犛的背刺就是了,胡季犛會做出跟李成桂一樣的選擇,那就是清查私田。

說回現在,安南國的國力、軍力,其實是不足以再次支撐一場大規模的全面戰爭的,這個道理顯而易見,要是安南國有能力跟大明開戰,那他們爲什麼不一路平推先把南邊的占城國給滅了?是他們不想嗎?

肯定不是。

所以,久經戰亂的安南國,這時候肯定是不敢公然跟大明開戰的,這也就是反應了他們奇怪的心態,一方面想在北方邊境招降納叛拓展勢力,另一方面還不敢跟大明公然叫囂。

故此朱雄英判斷,此行安南國是不敢對大明的艦隊動手的,大明艦隊的到來,反而能起到威懾安南國,繼而維持住安南國與占城國之間的態勢均衡的作用。

“有了大明艦隊的干預,安南國想要大舉南下,徹底滅亡占城國,肯定是會有顧慮的。同時,維持住現在兩國之間的局勢,對大明來講也是最好的選擇,畢竟不管是安南國強大還是占城國強大,都不符合大明的利益而在占城國的角度來講,在安南國的壓力下,他們也會更加地親近大明。”

“所以這次下南洋,我認爲是利處很多,弊處很少。”

聽了朱雄英的分析,傅友文點了點頭,心中對於南方局勢的擔憂稍稍地減輕了,如此說來倒是一舉兩得,既能賺錢,又能穩定南方。

兩人繼續討論,話題轉到了第二站占城國。

占城,即佔婆補羅(“補羅”梵語意爲“城”),所以又叫佔婆,這個國家在洪武二十三年的今天,國土是北起橫山關,南至大海,以前是漢朝所置日南郡的象林縣,後來象林縣功曹之子區逵殺了縣令自號爲王,建立了占城國,隋唐的時候國土極盛,曾發兵攻打唐朝,佔領驩、愛二州,後被唐朝的安南都護張舟所敗,占城國開始把領土擴張的目光轉向了西方,趁真臘分裂之機入侵真臘國,不過很快吳哥王朝建立,真臘國與占城國陷入了長期戰爭,最後占城國被真臘國吞併,再次獨立後,又遇到了蒙古人的南侵,在蒙古南侵的過程中,占城國表現相當出彩,安南國被蒙古人滅國了,占城國反而堅持住了,甚至憑藉着茂密的叢林地形,數次擊敗了蒙古遠征軍。

朱雄英說道:“占城國雖小,但其地理位置重要,位於南海要衝,是我們通往更遠海域的必經之路。不過跟安南國相比,占城國基本上沒有受太多的漢化,這一點倒是有些遺憾。”

文化輸出是增加大明影響力很重要的一環,以大明爲中心的儒家文化圈形成的文化認同,其實無形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過這種東西的實際效果還是要依賴於軍事,兵強馬壯說話才硬氣。

傅友文點了點頭說道:“占城國確實是個重要的中轉站,不過,由於占城國與安南國、真臘國,都存在恩怨,在前往時還需格外小心,避免捲入不必要的紛爭,大明不站隊,才能處於超然的地位。”

朱雄英微微頷首:“這是自然,到時候得跟水師的將領詳細說明這一點,這一趟探查情報和軍事威懾都在其次,主要目的還是做生意,得確保我們在占城國的貿易能夠順利進行。”

接着,朱雄英和傅友文又在財務方面估計了一下,包括幾種主要貨物的進貨成本和利潤,以及遠航的具體費用,最後算出的預估利潤還是挺令人滿意的,最起碼能支撐第二批次風帆戰列艦的建造了,除此之外還能富餘一些。

“有一就有二,只要這次遠航順利,能夠帶回來幾十萬貫的利潤,那下一次下南洋就好說多了,若是一年能有一到兩次皇室主導的遠洋貿易,整個大明的財政都能寬裕不少。”

朱雄英點了點頭,站起身向傅友文告辭:“謝您解惑,今日受益匪淺其實只要戶部支持,這件事情籌備起來會很順利的,海上貿易定能取得成功。”

“殿下過譽了。”傅友文回禮道:“能夠參與此次遠洋貿易的籌備,也是戶部的榮幸,戶部定會全力支持殿下的計劃,確保貿易的順利進行。”

“戶部的楊尚書那裡?”

“無妨,我會去說的。”

戶部內部的勾心鬥角和權利爭奪,朱雄英就不打算參與了,他這個身份也不合適。

跟戶部溝通完,內廷方面就好說多了,作爲皇權的附屬,宦官們不可能反對這個計劃,他需要注意的是不讓宦官們從海貿裡中飽私囊太多。

朱雄英步出戶部值房,陽光斜斜地灑在他的臉上,映出幾分堅毅。

什麼叫大航海時代的開端?

對於朱雄英來說,這次的海上貿易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商業活動,更是大明向海洋邁出的重要一步,只要先讓朝野看到海貿的利潤,那麼有利可圖,爲了緩解財政壓力,辦更多的事情,肯定還有接下來的行動,而這種東西,肯定都是規模越來越大的。

海外貿易,雖然目前僅僅是皇室主導的海外貿易,但涉及的產業鏈卻很廣泛,畢竟皇莊皇店也不會直接生產絲綢、茶葉、瓷器,最後採購帶動的都是這些行業的發展,而從海外購買的商品,回來銷售,同樣也能帶動國內市場的活躍。

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61章 朱允熥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74章 應天府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174章 應天府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246章 聯軍內訌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265章 風中殘燭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