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公務員考試

當張敖說“於先生過來”時於祁認爲自己贏定了。

這個大王真的不讀書沒文化,連這麼經典的段子都不知道。

於祁於是昂首說道:“我上前是趨炎附勢,大王上前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趨炎附勢,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

於祁想繼續啊,再跟我辯論一下是“王尊貴,還是士尊貴。”就圓滿了。

在衆人的期待中張敖開口了:“本王專程到此來見先生已經是禮賢下士了,先生擺出這種姿態不是爲了不趨炎附勢,而是爲了給自己樹立名聲,爲己謀名聲還要擺出一副聖潔的樣子,還不如趨炎附勢之徒,不要跟我說什麼“先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這些規定都是王制定的,尊重是別人給的,不是自己要的。讀書不僅是識字還要明禮義廉恥,先賢教導的尊卑禮儀你一點兒也沒學會嗎?我做爲趙王,帶領趙國百姓治理王國,就要維護國家的尊卑貴賤的秩序,大王到了你門前不知出迎,乃是不明尊卑,到了院內又讓本王上前就是不知禮儀,讀了這麼多年書,你究竟學了些什麼東西?”

於祁聽了張敖的話,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擡手指着張敖渾身顫抖。

張敖見他這樣繼續說道:“不要跟我說士人有多重要,士人確實重要,但也沒有凌駕於其他人之上的資本。自戰國以來王國興衰,士人張嘴把國家興盛的原因歸爲士人謀劃,滅國的那麼多國家就沒有士人蔘與其中。國家的強大源自農夫的辛勤勞作,源自士卒拼死的守護,源自官員的盡職盡責,你一個士人跳出官府之外,爲王國的建設未出一計,未盡一責,還想貪天之功,把天下的努力建設的結果竊爲己有,臉面真是厚過城牆。反躬自問,你除了張口清談,爲國爲民幹過什麼實事嗎?你有爲國爲民幹事的能力嗎,不要說你有想法,你想一想,你的想法沒有人去實施有什麼意義,更何況你連事情都沒做過,想法就會高人一籌?你這種人活在世上除了浪費糧食有什麼用處?”

“啊!”於祁被說的大叫一聲向後倒去,他想了反正後邊還有一衆弟子怎麼也能接住自己,不至於摔出什麼毛病,多少也保住一點兒最後的面子。

誰曾想於祁的弟子們全都膽顫心驚的看着張敖,生怕自己的老師惹怒了大王,大王將他們與老師一起埋了。

“咣噹”一聲於祁倒在了地上,高高的儒冠摔出老遠。

“諸位有願意爲趙國百姓幹實事的本王歡迎,喜歡空口指點江山的我也不反對,只是不要影響他人。”張敖說完轉身向外走去。

貫高等人在後邊緊跟着,想要勸大王卻無從開口。

回到王城坐定,張敖看着圍着自己表情複雜的大臣們問道:“諸位有什麼要說的嗎?”

此事由貫高而起,貫高必須帶頭說話了:“大王今天的話有點兒過了,會將天下士人都得罪了,這對趙國很不利。”貫高很是後悔,讓大王去見於祁,本來要弄個禮賢下士的樣子,誰想鬧出了這麼一出。

“丞相不必爲這個擔心,士人來不來趙國,並不在於對他們說什麼樣的話,而是在於能夠得到什麼。皇帝陛下經常謾罵士人儒生,卻還是有那麼多讀書人跑去投靠,因爲什麼?因爲陛下可以給他們官職爵位。”張敖滿不在乎的說道。

“可這樣做對大王的名聲很不利。”趙午也在旁邊規勸。

“這也是我要這麼做的一個重要原因,大王的名聲爲什麼非得由士人來評判,他們憑藉的不就是能寫幾個字,來記錄歷史,可他們記錄的又有幾件事沒經過挑選修飾的。王國的話語權必須掌握在朝廷手中,朝廷要派專人修史,專人進行宣傳。”張敖深知輿論陣地失守後的危害,更知道士人爲了名聲做事毫無底線,那名聲只不過是他們換取更多利益的籌碼。

“可我們還是沒辦法解決官吏缺失的問題。”貫高覺得大王已經向秦始皇的方向發展了,趕緊把話題又拉了回來。

“士人們還是要用的,不同的是被請來還是他們主動來。被請來自然覺得高人一等,如果自己來必然勤勤懇懇的爲王國效力了。”張敖始終認爲士人也是人,也要過日子,比別人更看重地位和金錢,這些趙國都可以給他們,只是他們想怎麼拿的問題。

“大王去請都沒有請來,他們自己會主動來?”貫高對張敖的話表示懷疑。

“命令各級官吏貼出佈告宣佈,本王求賢若渴親自去請高士於祁,相見之後大失所望,並不是名望高就有真才實學。爲此趙國決定通過考試招募賢士,統一出題統一考試,按得分高低排名,前十名給與高官厚祿,其餘人等按照排名授予從高到低的官職。考試在一個月後進行,以後每年進行兩次,時間固定。”張敖決定將公務員考試製度化。

“這樣好是好,不過大王以前不是說不能讓沒有幹過實事的人做高官嗎?”趙午有點兒擔心,他覺得以前大王說官吏要從底層做起很有道理,不能因爲拉攏士人就輕易改變。

“能考到前十名的人智力和知識要強於他人,給點兒優待也是應當的。並且這裡邊所說的高官厚祿只是級別較高,拿到的錢比較多,真正幹事還是要在其他官員手下學習,開始的時候他們只是辦事人員,沒有決策的權利。”張敖要多少給士人一點兒盼頭,不能與以前的反差太大。

“對於考試大王有什麼想法,您給我們詳細講講。”考試這事張敖提出來了,貫高等人覺得有實施的可能,具體怎麼操作卻還是一頭霧水,其中的利弊一時難以想清楚,只能請張敖講解了。

這事對張敖來說太簡單,只要把科舉考試的路子和後世公務員考試辦法搬過來就行了。

“厲害,真是厲害。”當張敖講完之後貫高等人不由連連稱讚,大王竟然能想出這麼好的辦法,這樣天下的士人都逃不出朝廷的掌控了。

自工匠營造出大量的紙之後,聽讀佈告成爲了趙國百姓生活中一件重要事情。大王張敖在人員密集的地方建了許多布告欄,不時的就有新佈告貼上去,公佈官府新的法令,解釋百姓一些疑問。

招募士人考試的佈告貼出之後又引起了轟動,得知消息的人都議論紛紛。

第九十一章 贈書第二百八十六章 糟老頭子壞的很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王不好當第二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五十二章 他們騙我第一百七十六章 人生的選擇第三十章 鍊鐵第三百一十三章 深山中的寶藏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降神火第四百二十八章 利益分配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王不好當第四百二十八章 利益分配第三百九十六章 勞碌命第一百五十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八十章 快樂的感覺第三百六十七章 跳級第一百一十九章 百倍奉還第四百二十七章 火炮的缺陷第三百九十六章 勞碌命第一百零五章 剖符作誓第一百四十三章 匈奴人攻來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壓水機第二百一十一章 錢生錢第三百五十四章 壓水機第九十二章 荷花大少第四百四十二章 薄利多銷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質第五十四章 死要見人活要見屍第一百三十五章 趙國圖書館第三百五十八章 鋼鋸第一百五十七章 戰力計算第四十五章 算算禮金第四百一十五章 沒有地方刊登的文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奉命來殺你第五十六章 可以腐敗一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愛說笑的大王第四百零二章 回頭第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純與不純第二百一十三章 歷史的偶然第八十七章 六藝第三百一十二章 出征前的動員第一百二十七章 看風景第四十六章 黑歷史第一百零一章 御前對抗賽第三百五十三章 皇帝難當第三百五十七章 醫者封爵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幹正經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薄利多銷第五十九章 敗家的大王第二百六十四章 車馬之爭第三百八十八章 銀行開業第四百一十二章 以豬爲主題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六十五章 王見王第二百一十九章 石盈鍾第四百三十三章 棱堡第四百三十五章 老熟人新難題第二百七十一章 凱旋第三百五十章 科技進步第三百七十四章 遠洋公司第一百六十九章 公主和親第三百七十章 售票第三百七十二章 邯鄲時報第三百六十五章 偉大奇蹟第一百八十七章 久居長安第二百三十六章 改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想丟了性命第三百九十六章 勞碌命第二十二章 調查研究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汁第三百零六章 又病了一個第三百四十二章 兄弟之情第二百七十七章 愛說笑的大王第一百八十章 思女心切第三十章 鍊鐵第四十九章 大漢的態度第一百三十四章 血口噴人第二十九章 鑄錢第一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五十七章 官二代該過的日子第三百七十章 售票第六十六章 相互試探第二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狼吞虎第三百二十二章 糊塗仗第三百六十一章 惱羞成怒的齊王第五十五章 出頭鳥第七十五章 忠君愛國第四百零四章 張敖是個忠臣第二百零九章 虎口奪食第七十三章 洗澡第二百八十六章 糟老頭子壞的很第二百四十六章 稱王第十九章 投喂公主第三百四十章 悲喜之間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平的劉邦第十一章 仗勢欺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的事犯了第八十章 程序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