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遼東危急

龜城太小了,裡面只能駐紮不到一萬漢軍,守軍一部分駐紮在城外。漢軍被倭寇分割包圍了。

倭寇首先進攻了城外的漢軍,漢軍猝不及防,比較慌亂。倭寇集中了主力近三萬人在炮火掩護下強攻,很快就突破了漢軍的臨時營寨,不到一個時辰,漢軍死傷殆盡。殲滅了城外的漢軍之後,倭寇開始攻打龜城。

龜城只是一個人口僅僅只有1萬的小城,並沒有高大堅固的城牆。倭寇集中炮火,猛轟北面的城牆,不多時就將城牆轟塌,經過三個時辰的巷戰,漢軍雖然勇敢抵抗,但是最後敵不過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且數倍於己的倭寇。

龜城陷落了,近8000名漢軍被俘。田中一郎沒有將糧草焚燬,而是以搬運糧草者,可得兩成的條件,組織當地百姓,爲倭寇將糧草運往鐵山,裝上了軍艦和徵集的船隊。他率領倭寇主力向東迎擊李典。

田中一郎的打算是,趁着李典在平壤,不知道這裡的情況,他率領倭寇主力奔襲安州,然後與平壤守軍夾擊漢軍。他沒有料到,李典會率領漢軍主力脫離平壤,提前返回,此時已經越過了安州。李典也沒有想到田中一郎已經打下了龜城,而且這麼快就來奔襲安州,結果兩軍在安州以西博川遭遇。

兩軍前鋒一照面,立即發生了激戰。

倭寇的主力除了在龜城損失的,和在龜城留守的,在此地的共有28000人,漢軍共有45000人。李典見自己的兵力佔優勢,立即全軍壓上,希望能迅速解決戰鬥。

博川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倭寇佔有地利上的優勢,田中一郎立即指揮部隊搶佔有利地形,居高臨下阻擊漢軍。李典發現倭寇雖然火炮和牀弩厲害,但是射速較慢。李典立即發揮長弓部隊的威力,掩護主力進攻。雙方在山坡上激戰。李典見長弓部隊有效地壓制了敵人,就一面正面進攻,一面派出一支部隊迂迴攻擊倭寇的側翼。

田中一郎發現有被包圍的危險,他迅速判斷了形式,決定利用地形拖住漢軍。他指揮部隊收縮,向高處轉移,搶佔了三個山頭,居高臨下,抵消了漢軍長弓的射程遠的優勢。漢軍仰攻傷亡太大,就暫時退了下去。

按說倭寇被包圍在山上,沒有補給,連水源都成問題。可是朝鮮的四月,山上的積雪仍未化盡。解決了倭寇的飲水問題。不管怎麼說,形勢應該對漢軍有利。但是,漢軍自從與倭寇在平壤對峙開始,攜帶的給養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安州本身就沒有什麼給養,也沒有給他們補充多少。對峙下去,漢軍將面臨彈盡糧絕的險境。

倭寇不必擔心,因爲他們有援軍,朝鮮境內近期可以趕來參戰的僞軍還有四個師團,平壤方向的漢軍只有2萬人,而倭寇和僞軍足有10萬之衆,很快可以擊敗漢軍趕來支援。漢軍由於沒有給養補充,堅持不了幾天。

李典發現,漢軍現在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自己如果在這裡被倭寇纏住,沒有給養,很快就會面臨全軍覆滅的局面。李典仔細分析了面對的情況,做出了一個極其痛苦的決定:放棄朝鮮,馬上撤退。

李典不忍心放下平壤前線的那些漢軍,但是將他們救回已經沒有任何可能了。他只好派人通知他們,讓他們自行突圍。他率領手下的漢軍突然向北面的雲山方向奔去。

田中一郎看見漢軍逃走,立即下令部隊下山追擊,想纏住他們。他知道,只要纏住漢軍,用不了三天,漢軍就會因爲補充不了給養而潰散。

李典無奈,下令一個部將率領3000漢軍死戰,阻擊倭寇的追擊。倭寇最終殲滅了這3000漢軍,但是耽誤了近兩個時辰。

田中一郎不甘心讓漢軍逃走,但是由於先前上山防守,馬匹都落在了漢軍手裡。此刻能湊出來的騎兵只有不到200人。一個倭寇大隊長請纓去纏住漢軍。田中一郎知道沒有多大作用,但是去騷擾一下也沒有壞處,就同意了。

李典逃到雲山,此時通往遼東的有兩條路,大館方向和古豐方向。距離上大館方向要近,但是他怕龜城的倭寇阻攔,就選擇了古豐方向,準備經過楚山度過鴨綠江。

當漢軍逃到古豐時,已經一天沒有進食的漢軍只好搶劫古豐的百姓。這時,那個倭寇大隊長帶着那200騎兵出現了。

李典不知道有多少倭寇追來,以爲這些倭寇只是前鋒,大隊馬上就到。於是下令逃走。結果約3000名分散搶劫的漢軍步兵,被截住了。他們見大隊漢軍已經逃走,無心作戰,就向這些倭寇投降了。

田中一郎率軍趕到時,知道漢軍主力已經逃走,深深遺憾。他見到那個倭寇大隊長竟然以200騎兵,俘虜了3000名漢軍,十分讚賞,當即提升他爲聯隊長。

幾天後,李典終於回到了鴨綠江西岸。此時,他身邊還剩下32000人了。至此李典出兵朝鮮,以損失5萬漢軍而告失敗。

沒多久,倭寇已經開始陳兵鴨綠江邊,虎視遼東。

老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壞消息接踵而來。

東漢末年,東北的少數民族,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

周成王在洛陽召開的成周大會,東北地區到會的“肅慎、穢、良夷、高夷、孤竹、不屠何”等東北夷,其中“穢”的代表,就應該是居住在“濊城”的濊王,其“濊王之印”,亦爲中原王朝所賜。

濊貊人的北支爲索離族,飼養豬、馬、牛,又善於狩獵。索離人生活在嫩江以東、松花江以北的鬆嫩平原地帶。嫩江下游肇源縣白金寶遺址就是索離人的文化遺存。索離人的社會內部已出現私有制和階級對立,已跨入文明的門坎。索離族人東明稱王,不用濊族和索離族名,而採用鳧臾族名,中原漢族王朝譯作夫餘,後改爲扶余。夫餘是漢朝在東北的地方政權,漢時受玄菟郡管轄,漢末三國初改屬遼東公孫氏。

由於漢朝以大漢自居,對於這兩個民族一直採取高壓政策。因此他們的怨氣極重。倭寇以支持他們自治爲誘餌,並且給予了他們秘密的援助。此刻他們見漢軍在朝鮮大敗,也開始反叛,他們驅逐了漢朝的官吏,宣佈自治。在倭寇的幫助下,訓練軍隊,與倭寇共進退。

遼東危急。

第304章 模糊處理第254章 匈奴問題(二)第190章 西涼撤僑(二)第368章 葉小梅負傷第251章 自行車和軸承第222章 送上門的藉口(一)第284章 鐵甲戰船第233章 橫掃大月氏第202章 鐵的紀律第297章 統一倭奴國(三)第7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55章 張唯的選擇第243章 神人黃月英第151章 虎癡許褚第332章 平壤戰役(十)第265章 銀行和國債第218章 將計就計第198章 以馬超的名義第65章 連環殺招(一)第282章 兄妹敘話第248章 全家團圓第46章 玻璃鏡子第6章 廣場舞第183章 惡化的戰局(二)第252章 兄弟談心第116章 黃月英來了第140章 拜見岳父母(一)第48章 拍賣經營權第86章 羌人和匈奴第365章 孫尚香來了第242章 諸葛均震怒第1章 風流死法第194章 密碼通信第181章 營救劉循第207章 諜報戰爭(二)第300章 櫻花綻放(三)第84章 戈壁血戰(三)第327章 平壤戰役(五)第39章 鐵桿支持者第17章 大戰前夕第311章 海上伏擊戰(一)第63章 諸葛均的傲骨(二)第115章 工商聯合會第244章 大戰前夕第166章 好事連連第313章 上海血戰(一)第356章 孫權偷聽第240章 毒士賈詡第199章 兵發玉門關第211章 諸葛瑾歸唐第22章 長阪坡無戰事第353章 葉煥的現代意識第64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71章 白衣三少第272章 還施彼身第19章 新式傢俱第348章 葉小梅的心事第43章 工廠遇襲第172章 旗袍和高跟鞋第193章 北上天山第77章 大婚進行曲第345章 舞林交鋒(四)第364章 統一戰線第153章 掉包計實施第213章 情報部的效率第271章 廖洪返鄉第372章 營救行動第205章 城下之盟第31章 營救諸葛亮第37章 馬超來訪(二)第318章 大唐的反擊(二)第323章 平壤戰役(一)第125章 重新洗牌(五)第248章 全家團圓第101章 麗仙兒的故事(二)第341章 上海大世界第156章 曹操的補償(二)第21章 新野災民第370章 葉小梅的安排第171章 技術換人第292章 諸葛均休假(二)第267章 慘烈的戰鬥第152章 營救計劃第227章 唐軍發威第67章 諸葛亮的替身第352章 商議對策第53章 寬廣的胸懷第95章 痛定思痛第116章 黃月英來了第228章 張掖圍城第33章 各方反應第303章 大唐華爾茲第202章 鐵的紀律第236章 諸葛均的家事第331章 平壤戰役(九)第131章 陰謀加陰謀第124章 重新洗牌(三)第225章 西涼的選擇第292章 諸葛均休假(二)第7章 走一步看一步